|
发表于 2015-9-30 17: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实际上,副中心不是以为配套建设很多商业服务业乃至高端工业,就可以实现区域内部的自我职住平衡的。还必须考虑到收入结构与产业结构问题,以及生产服务业的集聚问题。北京通州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发展到现在,三十多年了,居民还是大量在国贸、建国门、东直门等三环以内区域上班,至今没有实现职住平衡。严格来说,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大城市后来人为发展的副中心至今基本实现了区域内部职住平衡的。
现在北京通州在中心城区的上班族,所从事的多为生产服务业,而生产服务业至今依然高度集聚在北京中心城区。别的不说,单就一个距离北京西站很近的丽泽商务区,搞了二十年也只填满了十分之一,国贸和金融街也还有三分之一的预留空间没有开发,你让远如通州的地方如何发展高端生产服务业呢?不是不可以,不是没有,但要说大规模的,而且是高度集聚本地人口的,很难。
理想很多时候是很好的,但要考虑实现路径的代价。如果三五年后能够实现,与三五十年后,甚至一百年后实现,其代价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不是不需要理想,但必须考虑实现路径及其代价,以及社会对这些代价的承受结构是如何的,哪些群体承受得最多,他们是否真的愿意承受,等等。都很不容易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