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株洲日报10月16日讯(记者 任远)实现株洲南部的新型城镇化、推进清水塘老工业区整体搬迁,加强特色小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10月15日,记者从市两型办获悉,受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管委会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8-2020)》进行局部调整(简称“新规”),目前调规工作已初步完成,进入公示阶段。市民可登陆市政府门户网、株洲两型社会网和绿网查看,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2020年,城市化水平75%以上
“自2008年规划实施以来,长株潭城市群发展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也面临着新的考验。而新的政策变化,也对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提出了全新要求。”市两型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城市规划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之一,调整后的新规为城市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新规对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目标进行了完善,提出了“三个区”的总体功能目标定位:承东启西、开放创新的先导区,四化同步、转型升级的示范区,率先迈向基本现代化的引领区。
新规增加了长株潭城市群的近远期目标:到2015年,长株潭三市的人均GDP达到9万元,城市化水平达到68%;到2020年,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体制机制基本形成,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模式基本建立,创新能力和开放水平在中西部位居前列,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长株潭三市的人均GDP达到14万元,城市化水平75%以上。
株洲南部发展,新型城镇化
“顺应各地区要求,新规增加了长株潭三市的城市定位和发展方向,株洲作为长株潭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湖南省重要的工业基地和交通枢纽,要发展为以现代工业文明为特征的生态宜居城市。”上述负责人介绍,新规还将原先“创新发展长株潭东部”的内容具体化、明确化,分为“创新发展长沙东部”、“创新发展株洲南部”两部分内容。
针对株洲南部,新规提出,以新型城镇化为发展主题。利用湘江和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探索传统工业化带动以外的城镇化模式。通过旅游及相关服务业发展,提供非农就业岗位,促进非农人口的就地转化;通过旅游吸引力建设,提升城市品牌与城市服务产业发展空间;依托地方旅游资源,推进特色旅游小城镇建设;围绕农业旅游产业链,以乡村观光休闲度假功能为主导,建设旅游综合社区。
新规还要求,要推进城郊整治工作,统筹城郊地区的城乡空间,充分挖掘小城镇和乡村地区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民俗民风的特点,加强特色小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云龙片区、荷塘月色片区被列入长株潭三市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片区。
其他规划调整部分:
·将“依托汨罗、清水塘等国家循环经济试点,推进产业、园区的循环化改造”调整为“推进清水塘老工业区的整体搬迁改造”。
·提出要在长株潭三市发展四类特色小城镇。株洲市云田镇入选特色产业小镇,朱亭、东堡、三河、黄丰桥、仙井入选历史文化小镇,三门、鸾山、八团、策源、平乐、贺家桥入选生态休闲小镇。
·将炎陵通用机场列入湖南省机场建设规划。
推动特色旅游小城建设
红网:此次规划提出,株洲南部作为创新发展主要规划区,利用区域生态环境、景观资源、文化底蕴等方面的综合优势,推进特色旅游小城建设,传统工业化带动以外的城镇化模式。
株洲南部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将利用湘江和株洲的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产业,通过旅游及相关服务业发展,提供非农就业岗位。通过旅游吸引建设,提升城市品牌与城市服务产业发展空间。
规划还提出,长株潭三市外来劳务人员比较集中地区加大农民工子弟学校配置力度,鼓励长沙的四大中学名校在株洲或湘潭兴办分校,推进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布局的均衡化。
朱亭古镇被规划为历史文化小镇
12个乡镇将突出“特色”
长株潭三市的特色小城镇分为四种类型,特色产业小镇、红色旅游小镇、历史文化小镇、生态休闲小镇。株洲市云田镇被规划为特色产业小镇,朱亭、东堡、三河、黄丰桥、仙井为历史文化小镇,三门、鸾山、八团、策源、平乐、贺家桥为生态休闲小镇。
据两型办相关工作人员透露,株洲将充分挖掘这12个乡镇地区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民俗民风的特点,加强特色小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把特色村镇作为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重点和推进节点。重点包括人居环境改善、地域风貌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优化、绿色低碳、旅游开发等方面。建立和完善对特色小城镇和重点乡村地区投入稳定增长机制,鼓励和引导各类社会资金采取多种方式投资小城镇和重点乡村地区特色产业和项目开发。(见习记者 孙信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