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3-6-2 12:2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波痕遗迹是金坛地区经历最后一个海洋时期的直接证据
地质活动如何让海洋变成陆地,它就是最好的教科书
仔细打量这块300多平方米的波痕遗迹,你会发现波浪形状的纹路从右下角往上越来越细密,呈现不对称的样子。倪嘉曾告诉记者,研究波痕从中可以判断当时的沉积环境,水动力条件,对古气候学、构造地质学、沉积地质学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对研究者而言,这个2.4亿年前的海浪波痕是金坛地区经历最后一个海洋时期的直接证据,再往后就只能发现河湖的遗迹了。对普通人而言,只要看到波痕就能穿越到2.4亿年前,在恐龙还没称霸的时代,与远古的海洋来次亲密接触。
倪嘉曾说,波痕遗迹本身并不罕见,在海滩、河床、湖滨以及干旱地区的沙丘表面,常形成一种由流水、波浪、风力作用产生的波浪状构造,这种构造常保留在沉积岩层的层面上。“全国各地都有河湖的波痕遗迹,但是海洋的波痕并不多见,像金坛这么大面积的更是罕见,起码现有的资料中还未找到。”
现在可以基本判定的是这块波痕遗迹是浅海-滨海地区形成的,这也与三叠纪期间金坛地区的大环境相吻合。倪嘉曾说,到过海滨的人可能会注意到,海滨浅水下的沙地,其起伏形状就是水域表面波的形状。当海水退去后,又经过长期的泥沙沉积,最后固结成为带波痕的岩石。
倪嘉曾说,在过去的地质研究中就发现,金坛在侏罗纪的恐龙时代已经露出海面,茅山也开始抬升起来。在此后的漫长地质年代里,金坛地区又经历了无数地壳升降、造山运动,形成纷繁复杂的地质构造,特别是茅山地区,不同年代的岩片在这里相互叠置。
“这个波痕的陡度是75-78度,本来有沉积物的地方是平的,经过地壳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后,从原来水平状态形成了一个立面,仅仅这个波痕就可以看出一部分茅山的构造运动了。”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