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实施文化名城建设,全面开展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工作,加大对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加大对本土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2015年申报成功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促进文化事业持续繁荣、文化产业跨越发展、文化民生更多惠及百姓。
我们看到,常州新一届政府正在加大力度建设常州文化名城了。这是好事,常州人民一定会拍手叫好,期待着。
自然,建设常州文化名城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在一个历史时期里,常州太多的历史老建筑遗迹、文化老地名已经消失,还有一些正在消失。比如,特有历史文化经济意义的民居建筑西直街,有江南小桥流水的被称为“常州周庄”的焦溪老街等等;比如,已经消失的与常州有共同“血缘关系”标志的老地名,诸如“采菱路”、“草堂路”等等,这些都是常州地域历史的基因,也是特有的文化与精神的基因。对这些建筑物、这些地名缘起的追寻,既是对所在地域曾经存在的历史的追寻,也是对“我们从哪里来”的追寻,进而也是寻求“我们将向哪里去”的答案。
常州目前不少新路名太没有文化,没有意蕴。建议从现在起,花力气更改,要把这一规划放到建设文化名城的大蓝图中去,把对有历史文化意义的建筑、地名的保护作为打造“文化名城”的当务之急,通过各种措施建立起保护的约束机制,这将是功在当代、传世千秋的大业绩,无疑是对常州历史文化的负责,也是对常州后人的负责。
中国常州网网友 常州小城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