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5844|回复: 24

17KM同集路终于要改造了,新增环评公示详细内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18 09: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rockall 于 2011-11-18 14:35 编辑

http://news.xmhouse.com/bd/201111/t20111118_333658.htm

  在许多司机的眼里,曾经号称“福建第一路”的同集路,由于路面破损、交叉口设置不合理及车辆增多,现在却变成了“同挤路”。耗资121335万元的同集路(银湖中路—印斗路)改造工程昨日进行环评公示,该路段经过改造将变身城市Ⅰ级主干道。

  据了解,同集路(银湖中路—印斗路)道路改造工程,起点位于同安区银湖中路,路线为北向南走向,终点位于集美区印斗路,路线全长约17公里,道路红线宽度为66米及80米。据了解,在此次改造过程中,全程将架设12座桥梁,对31道现有的涵洞进行延伸。

  拟改造的路段途经祥平街道、祥桥社区、祥晖社区、城南医院、国谊学校、厦门市第三医院、西湖社区、四口圳村、埭头村、湖安社区、潘涂村、美林中学、官浔村、洪塘头村、洪塘头小学、飞翔幼儿园、东安社区、叶厝社区、凤林美社区、乐安中学、孙厝社区和集美大学音乐学院等,将大大方便周边居民的出行。

  有关人士介绍,此次改造,将建设辅道、绿化带、管线,并优化相交道路交叉口设计,从而完善同集路的各种功能。可以肯定的是,它的建成,将有利于完善同安区和集美区的路网结构,有效地形成岛内与同安区和集美区的道路体系,同时也能加快台商投资区的建设步伐。

  根据环评公示,如果市民可向环评单位提出建议或意见。(记者 王元晖 通讯员 林江滨)


同集路(银湖中路—印斗路)道路改造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公示
同集路(银湖中路—印斗路)道路改造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由厦门百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委托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完成。为了贯彻执行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6]28号《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特做此公示,以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公示期10个工作日(2011年11月18日-2011年12月2日)。公示期间,对项目建设所造成的环境影响及所采取的环保治理措施等有疑问或建议的公众,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向建设单位或环评单位提出意见或建议:
1、建设单位的名称和联系方式
建设单位:厦门百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联 系 人:邱工;联系电话:0592-8269927
2、承担评价工作的环评机构名称及联系方式
环评单位: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
地    址:杭州市下城区潮王路22号(邮编:310014)
联 系 人:王工   电话:0571-56553564  传真:0571-56738100-4530
电子信箱:wang_l3 @ecidi.com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同集路(银湖中路—印斗路)道路改造工程,起点位于同安区银湖中路,路线为北向南走向,终点位于集美区印斗路,本设计以现状道路中心线进行拟合,设计桩号为K0+000~K17+196.283,路线全长 17.196km,道路红线宽度 66m、80m。全程设桥梁12座,对31道既有涵洞进行接长,立体交叉12处。项目总投资估算为121335.3万元,其中建安费为79238.38万元。

本项目主要环境问题是施工期机械噪声、施工营地废水、生活垃圾和运营期车辆行驶噪声、汽车尾气对沿线环境的影响等。
三、环境影响分析和评价结果
通过分析和预测,对项目建设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计算,以下列出评价结果。
1、声环境影响评价
(1)声环境保护目标
拟建项目沿线的居住区及人群出行活动等为声环境保护敏感目标,主要有祥平街道、祥桥社区、祥晖社区、城南医院、国谊学校、厦门市第三医院、西湖社区、四口圳村、埭头村、湖安社区、潘涂村、美林中学、官浔村、洪塘头村、洪塘头小学、飞翔幼儿园、东安社区、叶厝社区、凤林美社区、乐安中学、孙厝社区和集美大学音乐学院等。
(2)声环境现状
根据《厦门市环境功能区划》(第三次修订文本)功能区划分,本道路属于城市主干路,项目所在区域属于1类、2类和3类声环境质量标准适用区,故噪声相应执行GB3096-2008中的1/2/3、4a类区标准。拟建项目属城市建成区,周边工业、商业发达,区域开发程度较高,因此,项目所在区域的各监测点在三个不同预测年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中。需对工程沿线区域的噪声采取一定的措施以减小对周围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
(3)施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噪声将对沿线声环境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噪声影响将主要出现在距施工场地200m范围内。因此应根据项目施工特点,结合周边敏感点分布,因时因地制定有效的施工期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4)运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
由预测结果可知,本工程建成后各预测年道路两侧的1类区/4a类区,2类区/4a类区,3类区/4a类区的各个敏感点的噪声预测值均超过所在声环境功能区的声环境质量标准要求。因此,需对公路两侧的各个敏感点采取一定的降噪措施以减小或消除噪声对周边居民生产生活的不利影响
2、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1)大气环境保护目标
拟建项目周边的居住区及人群出行活动等为大气环境保护敏感目标,主要有祥平街道、祥桥社区、祥晖社区、城南医院、国谊学校、厦门市第三医院、西湖社区、四口圳村、埭头村、湖安社区、潘涂村、美林中学、官浔村、洪塘头村、洪塘头小学、飞翔幼儿园、东安社区、叶厝社区、凤林美社区、乐安中学、孙厝社区和集美大学音乐学院等。
(2)大气环境现状
由监测结果可知,监测点的NO2、CO、PM10的监测值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其修改单中的二级标准,超标率均为0。故根据监测结果分析,本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总体较好。
(3)施工期大气环境
项目施工过程产生的扬尘、施工机械排放废气和施工车辆尾气将对周围的大气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影响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停止。项目在施工过程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其施工期环境影响可控制在接受范围内。
(4)营运期大气环境评价结论
1)路段预测结果分析
由预测结果可知,本工程建成后各预测年道路两侧的NO2在日平均小时车流量源强、全年逐日逐时气象条件下日均浓度预测结果分别叠加环境质量现状值中的日均值后的浓度小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及其修改单中的二级标准限值;在高峰小时车流量源强、全年高峰小时时段气象条件下的小时浓度预测结果叠加环境质量现状值后的小时值浓度小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及其修改单中的二级标准限值。
2)敏感点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本工程建成后各敏感目标在各个预测年中NO2的日均及高峰小时浓度均可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其修改单中的二级标准。
3、水环境影响评价
(1)水环境保护目标
项目所在区域主要的水环境保护目标主要为官浔溪。
(2)施工期水环境
施工场地设置简单隔油和混凝沉淀池,砂石料冲洗废水经沉淀处理后,清水回用;施工物料堆场、预制场废水设置隔油隔渣沉砂池,处理后的水可以利用于运输路线洒水或回用。
施工期生活污水经隔油池和化粪池处理后纳入周边村庄排水系统,施工营地食堂污水出口应设置隔油池,对餐饮污水进行过滤、隔油处理后与其它生活污水一起排入化粪池,因此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不大。
(3)运营期水环境
拟建工程中的市政道路采用雨水、污水分流排水体制,故正常营运后对周围水环境的影响可以接受。
营运期道路发生化学危险品运输污染事故的风险概率低,但这种小概率事件也是可能发生的,有必要从工程管理等多方面落实预防手段降低该类事故发生率,同时备有应急措施,把事故发生后对水环境的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4、固体废物影响评价
(1)施工期固体废物
施工期间产生的废建筑材料和生活垃圾经过妥善处理后,对周围环境卫生的影响较小。
(2)营运期固体废物
营运期固体废物主要为道路沿线过往行人产生的垃圾以及道路养护、维修产生的土头或其它废旧材料,经过分类收集处理后对周围环境卫生的影响较小。
5、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1)沿线植被生态现状分析
①根据实地调查,本工程沿线经过区域,其地形地貌,主要为园地、建设用地、宅基地和空闲地等生态环境。沿线及其周边评价区范围内,现状生态基线背景中,除名木古树资源分布外,未发现涉及有珍稀或濒危野生植物资源自然分布、或具有特定保护价值的地带原生性森林群落分布,未发现涉及有重要野生动物或鸟类集中栖息繁衍等特定敏感植被生境区域。
②本工程沿线及其周边评价区范围内,涉及到鼓浪屿~万石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范围内,不涉及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其他生态敏感环境区。工程路线约7.476km(K11+700~K19+176)位于风景名胜区的建设控制区。现状生态基线背景的主要植物区系成分和群落类型,大部均属广布性,不具稀有性。
③根据本次实地调查,本工程沿线及两侧周边评价区范围内,现状生境中,分布有名木古树资源计1株,为古榕树,树龄为50年,位于工程K15+950处道路中心分隔带处。
(2)动物资源环境现状调查分析
根据实地调查以及本工程所处区域地带的自然生态环境特征分析,现状区位生境中重要的野生动物资源主要为鸟类,而其它动物资源及生态分布则相对较为贫乏,物种多样性及种群数量均很小。
(3) 工程建设对沿线植被生态影响分析
① 本工程的建设,工程施工期沿线路基的挖填和平整,对沿线及两侧现状的植物资源及植被生态,将造成根本性的直接铲除和破坏,以及永久性的资源立地占用。所影响或破坏的资源类型,主要包括林地、果园以及荒地或撂荒地杂生性灌草丛等。影响时段主要在施工期。
② 就植物区系和植被类型而言,除名木古树外,本工程的建设,工程施工期所铲除和破坏的区系成分及群落类型,主要为闽东南沿海地区广泛分布的灌草植被以及广泛栽培的人工植被,不具稀有性。无发现涉及珍稀或濒危野生植物资源、或尚待特别保护的植被类型、或敏感植被区域。对此,本工程的建设,对沿线区域植物多样性和植被生态多样性,不会造成明显的影响、或影响很小。
③ 林地园地,是沿线当地村庄民众重要的生存资源。本工程的建设,沿线将直接永久征用林地园地数量较小,不会对沿线区域农业生产将造成直接的损失,但在一定程度上亦将进一步增加沿线人地矛盾的生存环境压力。
④工程建设施工期,对沿线路基的开挖、土方搬运等造成的施工扬尘污染,以及雨季到了特别是暴雨时节造成的水土流失等,对沿线两侧片区林地生态及果园生态潜在不利影响,尤其是对果树扬花结实期的影响,这尚待施工期的重点防治。
⑤古树名木,是重要的生态及景观资源。根据实地调查,本工程沿线评价区内,存在一颗名木古树,是本工程设计期、施工期应重点关注避让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目标。工程区域内有一株名木古树就位于工程的路基中央分隔带处,根据路基标准横断面图,榕树是位于中央绿化带(分隔带)处,设计阶段预将此树保留,只要工程重视施工期的生态环境保护,避免不必要的人为影响,则本工程的建设,对此不会带来明显的不利影响。
(4)工程建设对动物资源的影响分析
① 野生动物具有移动和规避不良环境的能力或特性,尤其是鸟类的飞翔能力使其比其它脊椎动物具有更强的迁移和规避能力,环境的变化将引起鸟类及其它野生动物的迁移。本工程的建设,对沿线区位现状生境中鸟类等野生动物资源生态,潜在有直接的不利影响,时段在施工期,也在运营期。
② 本工程施工期,由于对沿线生境的破坏,以及施工噪声、施工扬尘、以及施工人群活动的增加干扰等,破坏鸟类及其它野生动物的栖息觅食生境,干扰鸟类等野生动物的正常生活,引起鸟类等野生动物惊吓而逃避迁移或迁飞等。其中,一些两栖或爬行动物个体由于迁移能力相对较弱,可能因为来不及逃避而被施工机械直接碾压致死。这随着施工期的结束,部分影响将得到减缓。
③本工程营运期,一者交通噪声,对沿线区域鸟类等野生动物生态亦将带来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对鸟类繁殖期的生态影响,但也有些鸟类对声较不敏感如[树]麻麻雀、八哥、白头鹎等。二者沿线路基及路面的形成,将造成沿线左右两侧一定的生境隔离或生境的破碎,除鸟类有飞翔能力外,这对其它陆域动物尤其是要求活动区域较大动物将潜的不利影响等。根据实地调查,本工程沿线评价区内,无涉及自然保护区或重要生境等生态系统整体性、或重要野生动物分布生境连续性特别要求问题。对此,本工程的建设带来沿线生境的隔离,对沿线区域野生动物资源生态的影响相对较小。
④ 本工程的建设,就破坏占用或改变原生境而言,根据实地调查,工程沿线及两侧周边,无发现涉及有重要野生动物或鸟类的明显集中栖息繁衍等敏感生境;同时现状的周边外围地带,仍然拥有较大面积各式的类似的生境,鸟类等野生自身具有规避不良环境的本能属性,被迫可以自然迁移至周边外围地带,并另觅寻找相似的生存环境。对此,本工程的建设,对沿线现状区位中的鸟类等野生动物的资源生态影响,是可以接受的或相对较小,不会造成珍稀物种的灭绝问题、或导致物种濒危问题。
⑤本工程的建设,工程运营期必将加速沿线区域的城市化进程,带来沿线区域自然生态环境属性的较大改变,这必将对沿线区位中的鸟类等野生动物生态带来不利的影响。
6、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同集路(银湖中路—印斗路)道路改造工程定位为城市Ⅰ级主干道,众多规划道路与本道路相交,将影响本道路的交通运输功能;本工程通过建成辅道、绿化带、管线,并优化相交道路交叉口设计,完善同集路道路功能。它的建成有利于加快厦门海湾型城市的建设步伐、完善同安和集美区的路网结构,有效地连接厦门市、同安区和集美区的道路体系;加快台商投资区的建设步伐。
但工程建设不可避免对区域内的社会自然环境、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引导就业、拆迁补偿等一系列措施可以减缓这些影响。在后续的片区开发与建设中必须重视对地方风气的尊重与发扬,建立和谐社会,营造独具特色的城市新片区。总之,在充分吸收当地居民的意见,采取一定的措施减缓社会影响,并按相关政策落实拆迁补偿安置方案的情况下,本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的社会环境影响是基本可接受的。
7、景观影响评价
根据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建设控制区严格禁止开山采石挖沙、乱砍乱伐森林树木;在建筑高度上,体量上要有所限制,沿海岸线建设要分析研究好景观效果;建设的性质、规模,用地都要按规划认真控制;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网络和制度,对地、水、气及其他可能有污染的地方应定期监测。
工程仅有部分路段位于风景名胜区内,且全部位于建设控制区(约7.476km),占地约占保护区总面积的0.26%,且本线路距离景区还有一定的距离,不会改变该景区风光,工程建设对该区域功能影响较小。本工程为改建项目,且工程沿线预留绿化面积,建成后会进一步优化沿线景观。
工程占用的植被类型主要一些常见的常绿植物林,不涉及国家或省级珍稀保护植物,工程建设不会对该区域生态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且工程结束后应对道路两侧种植周边植物种类,与周边生态环境协调。因此,工程建设不会对该功能区的生物多样性、风景区的生态平衡产生大的影响。
8、环境风险评价
(1)交通事故风险分析
人、道路、车辆和交通环境都是可能引起事故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从宏观上看,交通运输量、机动车保有量的大小,对交通事故发生的多少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显然,当事故发生概率相同时,运输车辆越多,运输里程越长,事故发生的次数就越多。
(2)化学危险品运输事故风险分析
从预测结果可知,危险品运输事故风险概率是较小的。但从实际上来讲,概率虽小,发生的可能性也是会出现的。因此对于危险品运输事故的概率仍然不可忽视。
9、公众参与
(1)项目周围部分公众对本工程的建设项目有一定的了解,但大多数群众在本次公众参与调查中才了解本项目,因此建设单位在下阶段的设计及工程建设中,应进一步加强宣传。
(2)调查中人们希望政府能够严格按照国家政策对他们进行合理补偿等措施,能够为村民着想,以最快的速度给他们一个新的安定的生活环境。受影响群众对政府和建设单位的要求依次为:合理经济补偿、照顾就业、解决环境问题和其他。
(3)公众(个人)对本项目表示赞同和基本赞同的人数占94.1%,无所谓的人数占5.9%,受调查公众中无人表示反对,这充分说明了周边绝大多数公众对拟建工程的建设是非常支持的;公众(团体)对本工程的建设表示赞同占84.6%,剩余15.4%的团体都表示无所谓。
(4)项目建设单位承诺将对群众提出的要求建议中合理的予以采纳,不太合理或不合理的将与群众沟通,以消除他们对项目建设所带来影响的顾虑。
通过本次环评公众参与调查,我们认为周边绝大多数群众对本项目的建设是支持的,他们对政府信任,同时也有积极参与环保监督的意愿,表现了现代公民的环保意识和觉悟水平,公众对工程施工将会带来的暂时的影响能表现出一定的理解。希望施工单位能在施工中尽量采取各种措施,把对环境影响降低到最小。同时还应该主动和周边群众加强沟通,搞好关系,主动听取他们的意见,遵守市环境保护条例,必要说明时要耐心给予解释与说明,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误解。区、村委会、环卫等部门也应积极配合,共同解决施工工程中必然出现的群众暂时不便和环境暂时污染等问题。
10、环境保护措施
本道路建设过程中和营运阶段必将带来一定的环境影响和社会影响,本评价基于前各专题的评价结论,分别对施工期和营运期的大气、地表水、噪声、陆域生态、社会等环境保护提出污染防治措施,特别要强调以下的防污染措施:
(1)声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期:①选用低噪声机械设备;②合理设置施工营地和安排施工时间;③施工场地场界执行GB12523-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④主要运输道路应尽可能远离村镇、居民区等敏感点。
运营期:①加强交通疏导与管理,保持道路畅通;②加强路面维护保养,提高车辆通行能力和行车的平稳性;③严格管理和控制车辆鸣笛等,并在声敏感点设置禁鸣喇叭等标志牌;④沿线建筑开发商应结合道路两侧今后的城市发展规划和交通干道声环境控制距离的要求,建议新建居民住宅、医疗卫生等敏感建筑不宜设置在临路第一排处,同时开发商在建筑设计时应按照《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88)的要求,以确保室内具有较好的声环境,住宅楼朝向道路的门窗采用有足够隔声量的通风隔声窗,或者符合国家标准的新型材料门窗(铝合金窗、彩钢合金窗、碳纤维门窗等);将浴室、厨房和电梯间等辅助建筑面向道路的一侧,以消除或减弱交通噪声的影响。⑤在华清中心城、大唐世家、祥桥、后沟、外较场、阳翟、城南医院、国谊学校、厦门市第三医院、泥山、西湖社区、四口圳村、竹仔林、鹭华学校、潘涂社区、美林中学、孤单厝、彩虹湾、洪塘头村、洪塘头小学、飞翔艺术幼儿园、禹州大学城、星海湾别墅、后郑、前詹、东安社区、霞梧、叶厝社区、凤林美社区、大唐之家、凤麟花园、大唐星星幼儿园、烧灰、银城明珠、山坪、后垵、乐安中学、孙厝社区和集美大学音乐学院、集美大学体育学院等学校、幼儿园和村庄临本工程实施范围的第一排居民楼安装隔声窗等噪声防护措施。
(2)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期:①加强环境管理和监督;②临时用地、材料堆放场等选址于空旷地带,远离居民区等环境敏感点;③对易产生扬尘的作业采取封闭或隔离施工,采取洒水、遮盖等措施,防止扬尘,减少粉尘污染;④所有施工车辆、机械的尾气应达到国家规定的尾气排放标准。
运营期:①严格管理道路行使车辆,汽车尾气达标排放,未达标的限期治理;②要求运载容易产生扬尘物品的车辆,必须对其运载货物进行覆盖保护;③路面及时保洁、清扫、洒水,减少车辆通过时产生的扬尘;④加强道路两侧绿化,种植能有效吸收CO、NO2等污染气体的树木,提高空气质量。
(3)水环境影响措施
施工期:①开挖尽量雨水期,对施工场地内堆放的多余土石方和建筑材料进行必要的遮盖,建筑材料采用仓库堆存;②选择合适的地点进行施工机械、汽车等冲洗和保养,同时要防止油料的泄漏,避免对周围水体造成影响;③在施工场地设置简单隔油和混凝沉淀池,砂石料冲洗废水经沉淀处理后,清水回用,施工物料堆场、预制场废水设置隔油隔渣沉砂池,处理后的水可以利用于运输路线洒水或再回用;④施工营地结合周边村庄设置,生活污水纳入当地村庄污水处理系统,同时,施工单位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教育,严格控制生活污水量,防止乱倒生活污水。
运营期:①加强对道路货物运输的管理;②各种市政管线的建设与道路建设同时进行,确保道路运营后,冲刷路面的雨水能够进入雨水管道;③定期检查道路的排水系统,确保排水系统畅通。
(4)固体废物防治措施
施工期:①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应分类堆放;严禁随地倾倒建筑废土;②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不可随意堆放,在施工场地应设置分类垃圾箱,分类收集,并应及时清运到垃圾处理场处理。
运营期:①应在道路两侧设置分类垃圾箱,以便分类收集过往行人的生活垃圾;②加强对道路的管理,定时对路面进行保洁、养护,清理过往车辆遗弃的各种固体废物。
(5)生态景观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期:①应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工程周边现状植物资源及植被生态、以及农田耕地的破坏或影响,严格禁止红线外砍伐林木,以及施工场地和临时工棚等于沿线周边农田的设置;②禁止施工场地、临时工棚等设施在周边古树树下的设置、以及施工材料、工程废料等在周边古树树下的堆放等。
(6)社会环境影响措施
施工期:①设置临时便道,方便沿线居民出行;②事先征得交警部门的批准,采取他们对交通管理的建议和意见。
运营期:设置防护栏、警示标志,以提醒驾驶员降低车速,减少交通事故。
(7)交通运输事故污染防治措施
运营期加强危险品运输管理,防止危险品运输事故危害环境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制定环境风险事故应急预案。
四、环境影响评价总结论
本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完善本片区路网结构及市政管网系统,推动在建或拟建片区的开发建设步伐,改善投资环境,对海沧区及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将体现出十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拟建项目符合城市总体规划,与城市环境功能区划、生态环境功能区划没有矛盾,选线合理。本项目在建设期及营运期将会对沿线两侧一定范围内的生态环境、声环境、景观、水环境、环境空气、社会环境等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但在落实本报告书所提出的各项环保对策、措施,建设单位严格执行“三同时”规定,确保各项环保资金落实到位、特别是降噪措施正常实施后,对沿线环境敏感点的影响减少到可接受程度,不会改变周边环境功能要求;在上述前提下,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本环评报告书认为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8 09:35:02 | 显示全部楼层
12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8 09:35:05 | 显示全部楼层
似乎有点贵,一公里要7000万左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8 09:44:26 | 显示全部楼层
LZ没有打错字吧,不可能12亿啊,那不是整个ZF都成肥羊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8 09:47:25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架桥的造价也就接近如此而已。。不知为何改造的会这么高,然不成也建高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8 10:06:03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要全高架比较合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8 10: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曾经的八闽第一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8 10: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是该好好搞搞了,基本上算是市区道路了,看上去还像郊区国道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8 12:5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上高架好像意义也不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8 13:04:42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架就算了把...10年前回翔安必经之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8 13:06:05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要全高架比较合理~~~
leolin80 发表于 2011-11-18 10:06


不一定高架,照着深圳的深南路样子搞也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8 14:37:25 | 显示全部楼层
其中建安费为79238.38万元,工程才4亿多,看来拓宽不少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8 14:45:0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条路应该改造,车流量也很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8 15:05: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路以前很不错,现在落后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8 16:0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陈柳汐 于 2011-11-18 20:30 编辑

改靠不一定需要高架,高架桥现在发达国家都避免、废除采用。很多国外先进城市七十年代建筑不少高架立交桥,不过后来发现只斛决部分道路的通行问题,但带来的振动、嗓声、浮尘比地面对周边环境影响大多,而且还很煞风累。近早来又发现高架立交桥还会阻断城市的"风道",使城市变暖。现在越来越多先进国家在交通拥堵上采用单行道来缓解,市中心一些宽敞大道也改单行道,当然单行道一般总是成对出现,即相邻的另一道路只允许车辆循着相反方向行驶,这样避免司机只能一条道走下去。在单行道口,还可清楚看到提醒标志。此外单行道也有利解决停车问题、居民区的街道两端可开辟停车区域,总之单行道可将道路运力提高80%,交通事故减少一半左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8-5 01:35 , Processed in 0.054451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