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小嗯

杭州高等教育及科研学术发展实况【禁争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8-20 13:2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其他比较接近100的估计是: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8-20 13:3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黑山老妖怪 于 2025-8-20 13:36 编辑



看网上消息,2026年即将开张的瓦伦西亚理工大学(UPV)中国分校(北航国际校园内),初期招生规模在1万人。  这相当于北航国际校园几年前公布的远期办学规模(万人大学)。如果属实,则北航国际校园仅仅凭瓦伦西亚中国分校这一个大学,就能突破万人。加上其他分校,总体办学规模应该会扩展到1.6-2万人之间(含硕博)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8-20 14:05: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黑山老妖怪 于 2025-8-22 14:40 编辑

如果清北作为超级大学除外,国内高水平大学大致可分为4个档次:
第一集团:华5;
第二集团:哈工大、西交;人大、北航;华中科大,武汉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北理工,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基本上C9其余,以及其他强985);南方科大
第三集团:其余老牌985:天大、南开、中南大学、厦门大学、西北工大、大连理工、电子科技大学……;少数强211;国防科大
第四集团,区域平衡性弱985;其余211及双一流

————————

以前,杭州只有浙大可排第一集团,其余空白。现在的进步:

第一集团:浙大+西湖大学 ( 西湖大学不输给其他华五)——第一集团增加西湖大学
第二集团:北航国际校园 (北航+N个国际名校)——第二集团北航国际校园填补空白,可排该集团偏后一点,未来招生分数线与本部齐平时,就能跻身前列了。
第三集团:空白    【当年杭大要是不被合并,发展到今天,妥妥的第三集团前列,可以跟厦大PK一下】
第四集团:中国美院;浙工大(提升进步,相当于一般211水平)——浙工大实力提升进去填补第四集团综合类大学空白




另外,杭电在争取进第四集团,即高水平大学最后一档。   杭州其余的大学还在一般大学圈子里挣扎。    中国美院属艺术专业院校,其实应属于第一集团(艺术专业类):这一类比如中Y美术学院、中Y音乐学院、北影等。


如果未来国科大杭高院、西电杭研院都招本科的话,估计国科大杭高院可以填补第三集团的空白,西电杭研院(中外合作大学)可以增加到第四集团


——————————

算上全省的话,东方理工刚开办暂不好说。宁波大学(已属双一流)和宁波诺丁汉大学可排进第四集团;和杭电一样竞争第四集团的还有:浙师大、温医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8-20 16: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黑山老妖怪 发表于 2025-8-20 13:33
看网上消息,2026年即将开张的瓦伦西亚理工大学(UPV)中国分校(北航国际校园内),初期招生规模在1万人 ...


北航校园是不是要扩建二期了?看着边上空地还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8-20 17:52:22 | 显示全部楼层
黑山老妖怪 发表于 2025-8-20 13:33
看网上消息,2026年即将开张的瓦伦西亚理工大学(UPV)中国分校(北航国际校园内),初期招生规模在1万人 ...

这里外方新闻指的是UPV中国所在的现北航杭州国际校园一期容纳总规模一万学生,不是瓦伦西亚理工中国就计划招生一万。北航杭州国际有二期规划,是科技和产业转化+国际交流部分。如北航杭州国际将来招生要突破一万,需之后规划三期及以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8-21 09:0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网传什么分校1万人规模都是自媒体拎着半截就开跑搞不清楚瞎传,实际上应该还是和中法航空学院、未来科技学院类似,都是中外合作办学的一个学院,分校都不算,规模上也和二者差不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8-21 09:2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黑山老妖怪 于 2025-8-21 09:31 编辑
逸雪霁蓝 发表于 2025-8-20 17:52
这里外方新闻指的是UPV中国所在的现北航杭州国际校园一期容纳总规模一万学生,不是瓦伦西亚理工中国就计 ...


我觉得北航国际校园东南向可以多预留一些土地以备北航未来发展(三期四期),而且这个方向可以拉近与西湖大学空间距离,集聚形成一个高教科研产业密集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8-21 11:27:05 | 显示全部楼层
黑山老妖怪 发表于 2025-8-21 09:29
我觉得北航国际校园东南向可以多预留一些土地以备北航未来发展(三期四期),而且这个方向可以拉近与西湖 ...

的确,不排除北航杭州国际后面扩大办学办学,招生总规模招原规划一万建三期四期的可能。且今后几年国际合作办学环境如果仍没改善,北航杭州扩大概率才有,就是之前说的国际合作环境越不好国 家越可能集中支持北航国际一家吃掉全球大半国际合作办学空间,至少算下策。

如环境有改善北航杭州总规模扩大机率就不大。如宁波中德合作项目、嘉兴北理工本科国际项目,以及绍兴积极推动引进的中外合作高层级理工大学等部分项目能落实。即使环境改善也有限,实际国际合作办学总空间还是小。有限空间下国内或省内如果有少数高层级国际办学项目落实,北航杭州扩大的机会自然就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8-22 14:06:0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届杭州国际纳米电子学暑期学校成功举办



2025-08-19

8月13日至15日,由北航国新院、北航自旋芯片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北航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大力支持的第一届杭州国际纳米电子学暑期学校(The 1st International Hangzhou Nanoelectronics Summer School)在北航杭州国际校园顺利举办。本次活动由北航副校长、北航自旋芯片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赵巍胜,实验室首席科学家赵建华及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林晓阳共同担任主席。



开幕式上,北航校长助理、国新院院长董卓宁向来自全球各地的学者与学生致以热烈欢迎。来自韩国高丽大学、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香港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西湖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全球30余所知名机构的100余名师生齐聚一堂,共同围绕纳米电子学前沿领域展开学术交流与研讨。



本届暑期学校围绕材料(Materials)、器件(Devices)、电路(Circuits)三个专题精心设置课程,邀请来自中国、韩国、马来西亚、越南、中国香港等国家与地区的顶尖专家学者,带来关于纳米薄膜材料物性研究、磁存储器件及MEMS传感器件研究、低功耗电路设计和MRAM电路设计等专题讲座。通过系统学习与深入交流,学员们不仅能够全面把握纳米电子学领域前沿动态,更能在与专家和同伴的思维碰撞中收获启发。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穆罕默德·萨万(Mohamad SAWAN)教授介绍了高性能神经形态处理器发展,南京大学自旋芯片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徐永兵教授从金属多层膜的GMR效应到二维磁性材料的自旋电子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展望,南方科技大学刘奇航教授深入阐述了交变磁材料的新奇磁性,香港大学谢茂海(Maohai XIE)教授从热力学和分子动力学方面系统介绍了薄膜的生长制备,清华大学刘泽文教授深入探讨了基于二位电子气体的高性能MEMS传感器的发展和研究进程,北航雷娜教授由浅入深地介绍了磁性材料的基础特性,东南大学林维维教授阐述了电流驱动磁性翻转的理论模型,合肥工业大学王燕副教授探讨了基于忆阻器和闪存的计算与应用,北航国新院蒋程鹏副教授介绍了基于半导体材料的神经形态器件发展,韩国高丽大学朴钟顺(Jongsun PARK)教授系统阐述了MRAM电路的架构和应用,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罗哈尼·法赫尔·扎曼(Fakhrul Zaman ROKHANI)副教授系统介绍了高性能通信芯片设计,上海交通大学李永福副教授介绍了其在医学功能成像技术领域的创新工作。



八月杭城,学术热潮涌动。本届暑期学校为期三天,期间穿插主题讲座、师生互动、自由研讨及实验室参访等环节,为青年学者与学生提供了与领域内国际顶尖专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促进了学术思想的碰撞与合作种子的萌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8-23 21: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航中法未来科技学院2025招生指南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法未来科技学院2025年招生正式启动。该学院由北航与法国国立应用科学学院(INSA)联合设立,位于杭州国际校园,聚焦科技前沿领域,旨在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卓越工程师人才。

📚 招生专业与培养方向
学院开设工科试验班类(中法未来科技试验班),涵盖五大本科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联合开发人工智能与计算机系统课程,设数字孪生技术、绿色IT架构方向,含碳中和技术实践项目;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依托INSA实验室资源,设先进芯片设计、智能传感器集成课程群,配12nm制程工艺实训平台;
航空航天工程:结合北航空天优势与INSA材料科学专长,设智能飞行器设计、空间推进系统双路径培养体系;
生物医学工程与法国国家健康医学研究院共建联合实验室,发展医疗机器人、生物3D打印前沿方向;
材料科学与工程对接法国原子能委员会材料研究所,开设新能源材料、超导复合材料等产业化课程。
硕士阶段延伸至电子信息、集成电路工程等领域,形成本硕贯通体系,符合条件者可获法国工程师职衔委员会(CTI)认证

🌍 国际化培养模式
三语教学体系:设零起点法语强化课程,INSA外籍教师全程跟班,法语课时占比25%;
实践网络:与泰雷兹集团、赛峰集团等共建16个联合实验室,学生需完成企业命题式毕业设计(如2024届为空客开发的机载能源管理系统已进入原型测试);
科研平台:作为欧盟“地平线计划”合作单位,学生可参与碳中和创新联合项目,近三年发表SCI论文37篇,获国际专利8项。

🎓 招生政策与升学路径
通过全国高考统一招生,执行国家政策。本硕衔接采用“3+3”弹性学制,大三后符合条件者可免试直升硕士,完成培养可获北航硕士文凭及法国工程师资格双认证。

💰 费用与奖助体系
学费5万元/年,住宿费2000元/年(双人间)。学院设“中法科技菁英奖学金”,覆盖30%在校生,一等奖学金全额减免学费。往届获奖者中,82%曾获省部级学科竞赛奖项。

🌟 办学优势与前景
学术资源:共享INSA旗下57个国际实验室,覆盖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等领域;
就业竞争力:毕业生可入职空客中国、华为法国研究院等战略合作伙伴单位,起薪较普通专业高28%,深造学生中65%进入QS前100院校。

📞 咨询方式
招生热线:0571-28881122、0571-28280088
官方咨询群:QQ 1041450429

学院以“科技无界,教育互通”为理念,构建中法双导师制+企业导师制三导师体系,为全球科技治理人才提供国际化成长平台。2025,期待共赴未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8-25 18:54:28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湖大学又开学了!最小的博士生19岁,来自北大英才班


浙江日报

2025-08-25 15:40


潮新闻 记者 纪驭亚 通讯员 张弛



时隔半月,西湖大学又开学了!
8月10日,西湖大学举行2025级本科生开学典礼,来自浙江、上海、江苏、河南、广东、重庆六省市的90多位中学校长,亲自将学生送到西湖大学云谷校区;
8月24日,西湖大学再次举行开学典礼,迎来了609位2025级博士研究生,是西湖同届本科生的3倍还多。
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在开学典礼上寄语各位博士新生说,进入博士阶段,首先要面临的就是从“知识的学习者”向“知识的创造者”的转变,目标是把原始创新做到世界顶尖,产出足以影响和改变人类文明进程的重大成果。希望各位博士生做好充分准备,用长期主义面对不确定性的风险,用强大的心志和理性的思考抵御各种短平快的诱惑,大胆突破,勇于挑战,成就不设限的人生。


图为西湖大学博士研究生开学典礼现场。西湖大学供图
作为一所研究型高校,博士研究生是西湖大学的“核心力量”,也是未来最有希望的“新质生产力创造者”。他们是谁?分别来自哪里?潮新闻记者为大家扒一扒西湖博士新生大数据。

国内生源地高校,浙大独占鳌头

在609位博士新生中,606位是中国籍学生。在国内生源地高校中,浙大、中国科学院大学和武汉大学,分别占据前三席
国内生源高校TOP10(含并列/不完全统计)——
1.浙江大学
2.中国科学院大学
3.武汉大学
4.山东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苏州大学
5.中国农业大学
6.南方科技大学
7.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8.清华大学、厦门大学
9.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10.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

西湖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采用“申请-考核”制,不管是应届的本科、硕士毕业生,还是已经毕业工作的本科、硕士毕业生,都可以申请西湖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因此,西湖大学同一届博士新生会出现明显的年龄差。今年年龄最小的博士新生19岁,来自北大英才班,年龄最大的33岁。


图为西湖大学博士研究生开学典礼现场。西湖大学供图

海外生源地高校,名校扎堆

西湖大学快速崛起的科研实力,及其“申请-考核”制招生方式,每年都吸引了一大批海外生源,即本科或硕士已经奔赴海外就读的一批中国学生,在博士阶段“回流”中国求学。

今年,这一趋势更为明显。近60位新生来自海外11个国家的31所世界一流学府,境外生源总量占比超过10%。

境外生源地高校TOP5(含并列/不完全统计)
1.英国帝国理工学院
2.新加坡国立大学
3.英国伦敦大学学院
4.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5.美国西北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瑞典乌普萨拉大学
从境外学生来源地看,国家更多元、名校更多样。
来自英国、美国高校的学生最多,分别为17人和15人,其中仅帝国理工学院一所学校就来了9人,还有牛津大学、伦敦大学、爱丁堡大学等学校均有学生回流西湖。

来自美国的15名博士新生中,除了上述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美国西北大学之外,还包括加州理工学院、康奈尔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此前,西湖大学有不少教授和博士生均毕业于上述院校,如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就毕业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在英美以外,西湖大学这一届博士新生进一步展现“国际化”特征,在境外生源学校表单中出现了瑞士苏黎世联邦工学院、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德国慕尼黑技术大学、丹麦技术大学、爱尔兰都柏林圣三一学院等众多院校。

医学院热度持续上升,16所医学院校“上榜”

2023年西湖大学正式启动建设医学院,同年杭州市与西湖大学签订合作协议,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成为西湖大学直属附属医院。2025年,西湖大学本科招生专业中首次出现了“临床医学”。
医学院的快速建设,吸引了一大批医学、药学类的学生。今年,申请去西湖读博的医学院学生猛增,分别来自全国16所医学院或药学院,包括北京协和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天津医科大学、陆军军医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重庆医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温州医科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8-26 11:25:50 | 显示全部楼层
2025年“科学探索奖”揭晓!西湖大学两位科学家获奖

       8月25日,2025年“科学探索奖”获奖名单出炉。西湖大学两位特聘研究员、博导——来自生命科学学院的闫浈博士、来自医学院的徐和平博士获此殊荣。2025年“科学探索奖”共有50位青年科学家入选,他们将在未来5年获得由新基石科学基金会资助的、可自 由支配使用的300万元奖金。

       设立于2018年的“科学探索奖”是一项由新基石科学基金会出资、科学家主导的公益奖项,也是当前国内金额最高的青年科技人才资助项目之一。该奖项旨在支持在中国内地及港澳地区全职工作、45周岁及以下(2024年起女性放宽至48周岁)的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鼓励他们心无旁骛地探索科学“无人区”。

       “科学探索奖”设置十个领域,分别是:数学物理学、化学新材料、天文和地学、生命科学、医学科学、信息电子、能源环境、先进制造、交通建筑、前沿交叉。自2019年首次颁发以来,“科学探索奖”7年来已累计资助347位青年科学家,2025年科学探索奖共有1238人申报,比2024年增加226人。

       据了解,年轻科学家成为本届“科学探索奖”获奖名单中最引人注目的“明星”。在今年的50位获奖人中,有13位是年轻科学家(男性35周岁及以下,女性38周岁及以下),其中还包括6位“90后”。女性获奖人共有9位(去年7位),获奖人数创下“历史新高”,占比18%,其中还包括3位年轻科学家。西湖大学闫浈博士是其中的“新星”女科学家。

       2011年于南京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16年于清华大学获得理学博士学位,此后在清华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获得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美国心脏协会博士后奖学金支持。2019年全职加入西湖大学,任特聘研究员、博导。闫浈博士长期从事跨膜运输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并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Cell、Nature、Science等期刊发表多篇研究文章。曾获Dimitris N. Chorafas Prize瑞士青年研究奖(全球30名)。

       实验室运用生物化学、结构生物学和人工智能辅助建模等技术,系统地揭示了叶绿体蛋白转运系统和动力系统的组分、组装、工作机制和进化多样性及保守性,为深入理解叶绿体蛋白的跨膜转运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与结构依据,并为相关研究和潜在的应用奠定了关键基础。

       2014年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医学院免疫学研究所,2014~2019年先后在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学研究中心、哈佛-麻省理工博德研究所(Broad Institute of MIT and Harvard)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2019年全职加入西湖大学,任特聘研究员、博导,研究方向为系统免疫学与免疫生理学。免疫细胞的正常活化与分化是维持机体健康,抵御感染、过敏和癌症等疾病的必要条件。徐和平博士在调节免疫细胞分化与功能的内在分子机制与外在组织微环境方向做出了多项原创性的成果。

      目前,实验室的主要研究兴趣在于探究免疫细胞与组织微环境的互作机制与网络,重点关注脑膜、肠道等屏障组织中代谢以及神经系统信号对免疫稳态和炎症反应的调节作用,以期为实现具有组织器官特异性靶向的精准免疫治疗奠定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8-26 12:06: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haoyene 于 2025-8-26 20:25 编辑

当代有很多问题,根源是翻译问题
比方中国传统写字从右往左书写,传统上东宫比西宫地位高,左将军比右将军地位高

西方不是这样,所以直译过程中,就造成很大偏差

《大学》是四书之一

和高等教育的这个机构实质上毫无关联

university是由graduates和post graduates两部分“生源”组成的机构
graduates本身是受教育者
post graduates是一份工作

中国人的教育理想“有教无类”就是什么人都可以接受教育
那么高考就是个反教育的东西了,显而易见违背“有教无类”的理念

而post graduates是一份工作,工作当然是靠竞争得来的,工作当然给薪水报酬
所以选拔这个事情实际上应该是在进研究生院的阶段
而不是高中毕业,本身高中也不是义务教育
按照国情,高中和本科应视为同一个阶段
只是当中发生了一次择校,就和小升初一样

实际上按照国际上高校评价的标准
主要是post graduates的产出
以这个标准,即便是清北也招不到人才,所以就是干了一些没用的事,顺便为外国高校选拔输送人才

正常运作的university,本科主要是收钱,研究院主要是烧钱
本科不收钱,研究院没钱烧
有钱的研究院钱不花在人身上,都花在莫名其妙的地方
新建一个 大学,学校在哪里,哪个建筑事务所设计的都知道了,就是不知道这个学校干嘛的

国内就是“大学”这个字源自四书,科举考的内容,办学就办得钟头不准
“研究生院”这个名字也很没文化,一眼就是收学徒,显示了国内研究院剥削学徒的实质
正是因为剥削学徒,所以根本招不到人才,人头倒是多得很,不顶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8-26 13:04:12 | 显示全部楼层
低空飞行器关键材料国际学术沙龙在北航杭州国际校园举办


发布时间: 2025-08-26


北航新闻网8月26日电(通讯员 丁婕)8月23日,低空飞行器关键材料国际学术沙龙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杭州国际校园举办。



杭州市余杭区科技局党组书记赵晓军在开幕式上致辞,指出余杭是全省低空经济“先飞区”试点地区,出台了全国首个区级空地一体产业政策“低空经济18条”。余杭低空经济的蓄势腾飞,离不开北航校园和天目山实验室的硬核支撑,作为全省经济第一区,余杭一直都以最优的政策来支持最优秀的人才干事创业。希望天目山实验室以此次国际学术论坛为契机,立足自身科研优势基础,不断增强和国际一流科研机构的交流,提高国际化水平。

北航副校长赵巍胜代表学校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他表示,无人机物流、城市空中交通(UAM)、应急救援等新业态的爆发,对飞行器的轻量化、高可靠性与低成本提出极致要求。材料直接决定了低空装备的性能边界与产业化进程。本次国际学术沙龙和学科国际评估既是回应国家低空经济战略部署的迫切需求,也是推动北航拓展和深化国际学术交流合作的关键行动。希望本次交流能够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共同为探索解决航空材料领域的挑战贡献智慧和力量。

北航材料学院党委书记郭洪波表示,低空经济正迎来历史性机遇,近些年北航材料学院和天目山实验室在高温结构材料、功能涂层、新能源材料、热电材料等航空材料领域取得多项创新型成果,学院坚持将人才培养作为服务低空经济的核心工程,不断锻造低空时代的“材”与“器”。学院也积极响应学校深化开放办学的号召,努力拓展全球合作网络,构建联合研究、师生互访、学术交流常态化机制。

随后,来自澳大利亚、法国、新加坡、日本、英国、中国香港的教授先后做了学术报告,来自材料学院和天目山实验室的青年骨干教师也分享了近期学术成果,参会的专家学者共同聚焦于低空飞行器关键材料领域内的前沿研究动态展开深入交流讨论,为推动低空飞行器关键材料领域的理论和技术发展贡献智慧。



国际创新学院、天目山实验室、材料学院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及来自世界各地知名学府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天目山实验室和材料学院的师生代表约100人参加会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2025年测量、传感器系统及应用大会(MeSSAC)圆满举行



2025-08-22


8月17日至20日,2025年测量、传感器系统及应用大会Measurement, Sensor Systems and Applications Conference(MeSSAC)在北航杭州国际校园成功举办。本次大会由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英国伦敦城市大学肯尼思·格拉坦(Kenneth GRATTAN)教授,国际测量联合会主席、Measurement期刊总主编、意大利佩鲁贾大学保罗·卡邦(Paolo CARBONE)教授,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北航国新院碳中和国际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闫勇教授等国际知名专家与Elsevier出版社共同牵头组织。会议共收到来自全球十余个国家高校和研究机构投稿230余篇,200余位专家学者注册参会,充分展现了国际测量领域的蓬勃活力和前沿进展。



18日上午,MeSSAC大会正式开幕。Kenneth GRATTAN院士、Paolo CARBONE教授,北航校长助理、国新院院长董卓宁,闫勇院士,以及Elsevier代表林韬先生分别致辞。他们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对大会成果寄予殷切期望。开幕式由北航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院长徐立军教授主持。





大会主旨报告环节精彩纷呈,前沿内容引发阵阵掌声。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肯特大学应用光学研究所所长阿德里安·波多莱亚努(Adrian PODOLEANU)教授以“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inspired sensing”为题,分享了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的理论基础与创新应用;北航徐立军教授作了题为“Tomographic imaging of combustion temperature and gas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s and applications”的报告,全面呈现了团队在燃烧监测成像技术方面的重大突破以及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前景;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物理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吉尔伯托·布拉姆比拉(Gilberto BRAMBILLA)教授则围绕“Pushing the limits of distributed acoustic sensing for earthquake monitoring”展开论述,系统地介绍了声学传感技术在地震监测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会议期间,多个平行分会场共进行了84场高水平口头报告,并展示了50余份前沿海报,覆盖测量科学与技术领域多个热点方向,包括电池与储能装置的传感与测量、生物医学与医疗保健中的测量系统与监测仪器等。与会学者就最新研究成果展开深入交流,现场研讨气氛热烈。经评奖委员会严格评审,对会议分会场报告及海报展示环节中表现优异的青年学者予以表彰,颁发“最佳口头报告奖”与“最佳海报奖”。







大会期间,还开展了女性科学家论坛与Measurement领域学术出版研讨会。17日下午,由Elsevier和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CWAST)联合举办的女性科学家论坛顺利召开。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高波教授作为杰出女性科学家代表,分享了其丰富的职业成长经历,引发了与会者的广泛共鸣。嘉宾们围绕女性科技工作者面临的职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展开深入而富有启发性的对话,并与现场观众进行了热烈互动。



随后,Measurement系列期刊“主编面对面”论坛召开。Measurement主编Paolo CARBONE教授系统介绍了该系列期刊的发展历程、投稿流程,并与Measurement: Sensors主编Kenneth GRATTAN院士、Measurement: Energy主编闫勇院士一道,就青年学者普遍关注的编委会申请、审稿人资格、期刊偏好、评审流程遇到的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等进行了细致解答。

两场活动内容充实,为女性科学家和青年学者的职业发展、学术合作与论文成果发表提供了有力支持。



20日中午,2025年MeSSAC大会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中圆满落幕。Kenneth GRATTAN院士、Paolo CARBONE教授、闫勇院士及北航副校长赵巍胜教授分别作总结讲话。各位主席高度肯定了本次会议的组织工作与学术成果,并对测量学科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赵巍胜副校长向与会学者致以诚挚感谢,他介绍了北航国新院的建设进展与人才培育计划,并表示期待未来开展更多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



本次会议为全球传感器与测量领域学者构建了高水平的交流平台,有效促进了国际学术合作与知识共享,必将对推动全球测量科学与技术的创新发展产生深远影响。2025 MeSSAC,与世界对话,与未来同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9-3 20:30 , Processed in 0.056137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