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7-4-7 16:38: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撸起袖子,干出开发建设新速度
加快发展,没有最快,只有更快。要以“项目攻坚年”、“企业帮扶年”、“招商引资年”活动为总抓手,加大招商引资,加快项目建设,加速产业培育,撸起袖子,加油干,干出云龙开发建设新速度。
(一)坚定不移夯实基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面提升发展承载能力。一是主动推进融城先发。按照市委、市政府“北联”融城战略部署,主动出击,融城先发,主动融入长株潭一体化发展大局,最大限度聚集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要素,抢抓长株潭一体化战略机遇。积极向上争取,着力推动畅通长株潭“五条通道”:即,加快推动打通云峰大道向北与长沙黄兴大道对接;加快推动打通华强路向北与长沙机场联路线对接;加快推动打通云峰大道与湘潭九昭路东对接;努力争取取消长株高速段收费,畅通株洲到长沙芙蓉大道的又一城际主干道;努力争取株洲城铁大丰站—华强路—长沙南站的中低速磁悬浮专线立项,全面畅通“4个20分钟”开放大通道,进一步彰显云龙长株潭融城中心的战略地位。二是加快路网互联互通。实施基础路网“3111”行动计划,即用3年时间投资110亿元建成100公里城市路网,基本建成“五纵十横八板块”的主次干道路网。今年,力争完成投资35亿元,建成36条总里程41公里道路。大力推进60亿元PPP基础路网建设,全面推动区域路网互联互通、成环成网。加快完善“职教科技园板块”路网,建成湖湘路、崇德东路等10条道路。加快完善“盘龙湖行政商务中心板块”路网,建成玉龙路二期等7条道路。加快完善“经开区核心区(轨道交通城板块)”路网,建成田心大道云龙段、中车大道云龙段等道路。加快建设“大数据产业园板块”路网,建成菖塘路北段、云海大道西段等道路。加快建设“龙母河生态城板块”路网,启动云霞大道东段、烟墩路东段等12条道路建设。加快完善“华强旅游小镇板块”路网,推进S105云龙段、田园路等道路建设。加快完善“云峰湖森林公园板块”路网,建成云峰大道东B段等道路。加快建设“观光农业生态园板块”路网,实施“生态绿心社区道路三年改造行动”,推进农业观光生态绿心地带社区道路建设。三是提升公共服务配套。加快长郡株洲云龙实验学校、云龙医院建设,积极引进民间资本,规划建设2—3所专科医院、名牌学校,不断完善区域文化、教育、卫生等功能配套,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完善重点片区、建成项目、安置小区的商业配套建设。职教科技园板块,要加快推进两个配套商业中心建设,完善片区公共服务。盘龙湖行政商务中心板块,加快围湖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年内盘龙湖蓄水,形成湖面景观,带动片区商业开发,打造城市行政商务中心。磐龙世纪城、北欧小镇、碧桂园、云顶栖谷、学府华庭等楼盘,要加快完善吃、住、行、娱、购等功能,营造便利的生活环境,让更多人入住云龙,加速人气聚集。大力实施绿化亮化工程,推进绿荫行动,完成云龙大道等道路绿化,着力打造宜商、宜业、宜居的“洼地”。四是完善综合管网建设。按照“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计划用3年时间,投资10亿元以上,沿城市主次干道同步铺设电力、燃气、通讯、给排水等配套管网设施,大力推进管线集约化建设。今年,力争完成投资3亿元以上,重点加快“一厂两站四线”建设:“一厂”,即启动云龙污水处理厂建设,推进沿主次干道污水管网建设,完善污水处理设施配套;“两站”,即建成菖塘110KV变电站,启动龙头铺220KV变电站建设;“四线”,即完成升龙路和云海大道杆线迁移,开工建设110KV移动数据中心专线,启动云龙大道10KV公用线路建设。
(二)全力以赴发展产业。产业兴则经济兴,实业强则区域强。要大力实施“产城融合”总方略,全面发展产业,培育实体经济,提升云龙经济硬实力。一是大招商引产业。深入开展“招商引资年”活动,出台招商引资工作方案,优化招商机制,强化招商考核,大力实施引资引技引智行动,力争实现“2113”招商目标,即完成包装策划项目20个,引进1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个、亿元产业项目10个,到位资金30亿元。要领导带头招商。按照“五个一”工作方案的要求,每个县级领导带头引进一个总部企业,签约一个招商项目。各部门单位要认真研究国家、省市产业政策,紧盯国家、省市投资方向,积极向上争资引项,形成“个个有任务、全员大招商”的浓厚氛围。要敢于让利招商。抓紧制定出台《促进产业发展若干政策规定》、《加快总部经济发展暂行办法》、《人才引进(招商引智)暂行办法》、《招商引资中介人奖励暂行办法》等政策,以优惠政策吸引产业项目落地,以总部办法吸引总部企业落户,以人才机制吸纳人才聚集,以重奖方法激励招商中介人。要实施精准招商。要招大商、招好商,紧扣建设“三大集聚区”、“四大基地”等主导产业“补链补强”,着重引进大项目、龙头企业,实现引进一个、形成一链、壮大一片,培育产业集群。要搭建平台招商。积极组建云龙“智库”,建立产业发展研究机构,借助知名产业研究院、专业咨询公司的力量,围绕重点产业、“八大板块”、“已征地块”进行项目策划、包装,着力引进500强实力企业。大力开展中介招商、会展招商、以商招商等活动,着力引进高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二是建项目培产业。扎实开展“项目攻坚年”活动,完成“1171”攻坚目标,即实施100个重点项目,完成100亿元投资,交地7000亩,融资100亿元。全力推进项目建设,以项目大建设推动产业大发展。做旺文化旅游产业。以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契机,加快文化旅游集聚区建设,打响以华强方特为代表的文化旅游品牌,着力将云峰湖旅游度假区打造为株洲市全域旅游龙头。奥悦冰雪世界、云龙假日欢乐广场、云龙水上乐园二期建成开业;北欧小镇完成二期主体工程;华强创业基地投入运营;株洲云峰森林植物园、城乡公司创新创业园等加快推进。做大总部经济信息产业集群。以打造世界轨道交通研发基地、湖南总部基地及信息核心区为目标,加快中部总部经济信息产业集聚区建设。加快轨道装备制造、研发及配套项目落地,精心策划申报龙头铺高铁特色小镇;加快推进龙母河生态城板块路网及市政设施建设,启动建设长株潭会展中心;开工建设九华、新九方科技、新奥燃气、高新火电等总部项目;启动湖南云龙大数据产业园建设,加快湖南移动数据中心建设;加速推进中特物流中心、生物医药多肽等项目。做强职教创新产业。建成化工职院、中医药高专一期,加快市属三所职院(校)、铁道职院建设,启动职教园创业中心二期、创客大厦建设,开展智慧广场项目前期工作,完成职教科技园能源系统工程二期设计,实现职教科技园基本建成目标。大力推进云智慧职教科技园建设,促进职教培训与创新创业融合发展,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打响职教创新创业品牌。三是真扶持强产业。全面开展“企业帮扶年”活动,力争实现 “3512”目标,即重点帮扶企业30家以上,解决企业困难和问题50个以上,组织主要帮扶活动10次以上,争取各类扶持资金2000万元以上。通过帮扶一个个企业,大力振兴实体经济。要形成合力抓帮扶。推行县级领导对口联系企业制度,全面落实企业帮扶责任,切实做到领导带头帮、部门全力帮、企业自己帮、社会共同帮,着力形成帮扶工作合力。要精准施策抓帮扶。对企业反映的困难和问题,联系领导要主动靠前,专题研究,分门别类,精准施策,形成交办清单,实行预安销号,确保企业问题对症下药,切实得到解决。要创新方式抓帮扶。要深入研究国家、省市产业政策,支持帮助企业策划包装各类项目,拓宽产业链条,争取进入省市项目笼子,争取资金2000万元以上。支持兴隆新材、云田花木等成长性好的企业做好资本运作,争取IPO上市;扶持斯凯通航等企业做大做强。要配套政策抓帮扶。树立“扶企业”更要“扶产业”的系统思维,加快制定产业培育配套政策。每年安排200万元以上的纳税奖励资金,重奖企业纳税大户。筹资1500万元搭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加大中小企业培育孵化力度;设立1亿元的产业发展引导扶持基金,通过产业基金 专项政策的引导,积极引进优质实体企业落户,鼓励辖区企业加大投入,发展产业,培育实体经济。
(三)持之以恒抓好攻坚。要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举措,持续抓好征拆安置、治违拆违、环境整治、资金融通等要素攻坚。一是深化征拆安置攻坚战。要加大征地拆迁新政策的宣传力度,充分发动群众,做细思想工作,争取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要严格政策标准,坚持“阳光征拆”,坚决杜绝暗箱操作,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要加大司法强拆力度,对“漫天要价、无理取闹”的,要强力实施司法强拆,决不能因一户一企影响一块土地的拆迁、阻碍一批群众的安置、延迟一个项目的建设。要实施精准拆迁,征拆办、各镇街要加强与项目业主的对接沟通力度,紧紧围绕项目用地的轻重缓急,科学安排,精准征拆,确保“项目不等地”,“征后不晒太阳”,全年征拆交地7000亩以上。要突破企业征拆难题,加大企业征收研究力度,有效化解企业征拆遗留问题。要加大安置房建设、分配和历史遗留问题化解攻坚力度,推动“老项目”安置房全部开工建设,确保安置房开工建设10万㎡、续建19万㎡、竣工8万㎡。要加强安置房管理,强力开展清理整治专项行动,基本完成安置区门面处置工作。要抓紧完善已建安置区设施配套,全面实行物业公司管理,让安置户住得安心、舒心。要全面推行货币化和商品房安置相结合的安置模式,启动10万㎡适用型商品房建设,满足征拆户购房需求,带动区内房地产市场发展。要积极探索生产性安置模式,支持社区发展集体经济。二是深化治违拆违攻坚战。要强化治违队伍建设,增加治违工作力量,充实基层一线人员。要加大巡查治违力度,坚决遏制征拆政策变化带来的违法建设蔓延势头,确保违法建设能够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制止。要加大依法拆违力度,重拳出击,铁腕拆违,始终保持有违必拆、依法强拆的高压态势,全力确保新增和存量违法建设“零增长”、“负增长”,全年拆除存量违法建设4万㎡以上。要加大从严治违力度,坚持“零补偿”,绝不让暴力抗法的“钉子户”得利;坚持“零容忍”,绝不让贪赃枉法的“保护伞”得逞。要加大疏导化违力度,切实解决被征地群众的现实困难,确保群众拆迁不失居、失地不失业,从根本上减少治违拆违的工作阻力。三是深化环境整治攻坚战。环境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要优化政务环境,做到“四个一”,确保“四个有”:即,建立一个限时倒排调度机制,出台一套两型并联审批流程,制作一套报批报建资料范本,落实一个全程跟踪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