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7-3-20 07:46:51
|
显示全部楼层
续前:曾经的温西Cambie街和 Oak街是这样:
而未来将会是这样:
“宜居”如何有新的解读?
上一周,温哥华市长罗品信再次呼吁温哥华应当在低密度独立屋区建设高密度的公寓和联排别墅,来解决用地紧张和房源不够的问题。针对这一呼吁,支持者和质疑者各抒己见,围绕的关键词是“宜居”。
支持者认为,宜居的关键词是:人气、热闹、现代、繁荣。他们认为罗品信对温哥华的未来蓝图规划是非常正确的。城市应当热闹,应当生机勃勃,而不是每个人固守在自己的大庄园里老死不相往来。城市虽然美丽但却没有活力,这不是宜居的体现。
因此,公寓化的温哥华应当被欢迎。况且,公寓的居住条件完全足够,甚至还有尊贵的气息,这也是一种宜居的体现。
反对者则认为,宜居的关键词是:大自然、优雅、舒缓、安静……他们并不欢迎如此多的公寓楼进驻温哥华,认为这会遮天蔽日,让城市变得喘不过气来。同时,这也让交通更加不堪重负,甚至破坏了环境。
但现实状况是,温哥华的地的确越来越有限,而市长的这一表态也绝非一时兴起,而是根据时局而做出的表态。
即便温哥华真的走向公寓化的道路,独立屋主也完全不用担心 —— 当独立屋成为了“稀有动物”,那么喜欢独立屋的人会将其视作珍宝。物以稀为贵的道理大家都懂,独立屋仍会增值。加之公寓的兴盛,这在政府看来是双赢的。
所以,在温哥华“中国化”的道路上,我们其实无需担忧,“宜居”的标准要顺应时代,宜居在每个阶段都有新的解读。最重要的是,政府理应懂得“分寸”,为独立屋和公寓设定一个完美的平衡。
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号“温房网”,壹品●温房将不断为您提供温哥华本地房产资讯、及其他各个方面的讯息。如果您对我们的内容有改进建议也欢迎在留言中分享!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