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小嗯

杭州高等教育及科研学术发展实况【禁争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6-8 18: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黑山老妖怪 于 2025-6-8 18:31 编辑

哥伦比亚主要是毒P和地方武zhuang等治安问题,否则也还不错


北航同南美洲已经有跟巴西的合作了——北航巴西中心,本次同哥伦比亚教育部合作会有什么成果?


当然,还是希望同欧洲发达国家教育合作为主,多一些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等名校的合作办学,还有美加澳(美现在有点困难,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应该还可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6-9 20:3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黑山老妖怪 于 2025-6-9 21:25 编辑

杭高院新增2家全省重点实验室
  

近日,浙江省科技厅发布《关于公布2024年全省重点实验室认定结果的通知》浙科发基〔2025〕27号,以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以下简称“杭高院”)为依托单位的2家实验室获批认定为“全省重点实验室”,截至目前,杭高院累计获批认定4家省级重点实验室,标志着我院在打造省部级高能级创新平台,构筑科技创新发展高地方面取得新突破。

此次新增的两家全省重点实验室具体研究领域包括:



自启动建设以来,杭高院强化人才引育,整合创新资源,推动高能级平台建设取得一批显著成果。



全省糖类药物重点实验室



全省糖类药物重点实验室由黄蔚研究员担任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丁健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打造了一支省内糖类研究阵容最强大、平台最先进的应用基础型研究队伍。2022年成立杭高院-百诚医药生物医药联合研发中心,共同推进相关研究项目产业化。目前,由黄蔚研究员团队、蓝乐夫研究员团队联合研发的化药1类抗生素新药SM-V-61,于2024年10月24日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同意开展临床试验,以3000万元实现成果转让。


全省新污染物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



全省新污染物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杭高院环境学院院长江桂斌担任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高翔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实验室拥有针对新污染物环境与健康研究的完善平台,包括非靶标分析中心、成组毒理学平台、多场景环境模拟平台、3D打印平台等。新污染物的健康风险预防是当前新污染物治理的主要策略,实验室将聚焦新污染物的精准识别与溯源、毒性与健康危害、风险评估与防控三大方向,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突破基础理论和关键核心技术瓶颈,以浙江为重点服务区域,辐射整个长三角乃至全国,建成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科创平台、专家智库及成果转化高地,为新污染物风险评估和管控提供系统方法和科学理论,产生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杭高院四大省级重点实验室平台



近年来,杭高院围绕构筑科技创新发展高地,在物理光电、生命健康、智能科技和生态环境四大前沿领域,依托16家中国科学院科研院所,建有8个学科交叉型二级学院,下设75个教授工作室和25个科研平台。拥有浙江省引力波精密测量重点实验室【引力波宇宙太极实验室(杭州)】、浙江省系统健康科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系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全省新污染物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和全省糖科学与糖类药物重点实验室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设立4个博士培养点和12个硕士培养点,杭高院博士后工作站已获批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取得独立招生资格。



下一步,杭高院将立足现有科研平台,结合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发展,在量子科技、商业航天、低空经济、肿瘤治疗、新污染治理等方面进行新一轮科研部署,同地方产业深度有效融合,赋能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6-9 21: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黑山老妖怪 发表于 2025-6-9 20:30
杭高院新增2家全省重点实验室
  

杭高院在此轮全国重点实验室的争夺战中,没啥成就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6-9 21: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黑山老妖怪 于 2025-6-9 21:43 编辑
绍兴长生 发表于 2025-6-9 21:19
杭高院在此轮全国重点实验室的争夺战中,没啥成就吧?


不知道,反正还没兑现预期

吸引名校入驻,杭州好几年没有新动作了

这方面真的要感谢西湖大学和北航,一直真枪实弹大力发展、提供杭州高教增量,并取得了全国瞩目的成绩,让人看到杭州不只有浙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6-9 22: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湖大学的发展和成果有目共睹,而且学校审美也真的好,各方面都很国际化接轨的感觉,指望有些外来的和尚,更支持资源向西湖大学多倾斜扶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6-10 18:05:56 | 显示全部楼层
数学前沿交叉论坛暨浙江大学数学交叉研究中心揭牌

       6月3日,数学前沿交叉论坛暨浙江大学数学交叉研究中心成立仪式在紫金港校区举行。研究中心的成立是学校进一步加强数学及多学科融合发展的重大举措,旨在加快提升应用数学交叉研究领域的整体实力与国际影响力,促进人才队伍、科学研究、学生培养、应用落地一体化发展。

       浙江大学党 委书 记任少波讲话,并为数学交叉研究中心揭牌。浙江大学理学部主任、数学交叉研究中心主任包刚院士介绍中心建设构想,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袁亚湘院士,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理事长、武汉大学校长张平文院士分别致辞。浙江大学副校长王立忠主持并宣读有关文件。

       任少波向各位专家学者长期以来对浙江大学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诚挚的感谢。他表示,数学交叉研究中心将以基础交叉研究院为依托,充分发挥体制机制优势,力争产出一批重大创新成果,建成世界一流水平的交叉应用数学研究中心。面向未来,要聚焦“国之大者”,锻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既要加强“顶天”的前沿科技攻关,又要强化“立地”应用;要坚持引育并重,打造交叉人才汇聚高地,加快布局打造一流的交叉研究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要创新育人模式,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以高质量育人实践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要加强全球合作,构建世界一流学术生态,在数学前沿交叉领域做出浙大人的标识性贡献。

       浙江大学数学交叉研究中心将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开展数学基础理论、算法及交叉应用的高水平创新研究,力争提出与“二十世纪十大算法”相媲美的新型算法,引领未来科技重要变革,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形成国际化的高水平研究队伍,培养一大批应用数学及交叉领域高端人才,努力建设成为具有显著国际影响力的应用数学顶尖平台

       袁亚湘向浙江大学数学交叉研究中心的成立表示祝贺。他指出,近年来,浙江大学数学学科发展迅速、成果丰硕。未来要继续立足国家重大需求,进一步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携手开展科研攻关,推动多学科交融发展,切实解决重大问题。张平文祝贺浙江大学数学交叉研究中心成立,并期待研究中心充分发挥自身特色,服务国家战略需求,通过加强合作、共谋发展,产出更多原创性成果,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贡献力量。

       成立仪式后,与会院士嘉宾作相关主题学术报告。林芳华、汤涛、陈志明、陈掌星、金石、励建书、林海青等院士专家出席。浙江大学相关部门负责人、浙江大学数学交叉研究中心研究团队代表、师生代表等参加会议。

       推动成立数学交叉研究中心的浙江大学基础交叉研究院(筹)建立于2024年4月,是浙江大学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加强基础研究、交叉研究战略部署,推动交叉科技创新、实施交叉拔尖人才培养的实体化机构,是浙江大学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综合特区”和“改革特区”,力争建设成为具有全球显示度、中国辨识度、浙大贡献度的新型研究机构。

       交叉院将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聚焦交叉融合创新,重点围绕深化基础交叉科研组织模式改革、创新基础交叉人才队伍建设机制、构建基础交叉拔尖人才培养模式、营造一流的学科交叉文化氛围等方面,汇聚最优师资、培养最优人才、打造最优机制、产出最优成果,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交叉会聚创新“示范区”、基础交叉人才“集聚区”、拔尖人才培养“引领地”、交叉机制改革“试验田”。力争经过若干年的努力,成为国家研究中心或相当水平的国家级重大平台,发展实力稳居国内“第一方阵”、进入全球前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6-12 18:29: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科学院2025年度基建管理所级领导 培训班在杭州举办

发布日期:2025-05-20

为全面宣贯国家在科教基础设施、修缮改造及国债项目等方面的最新政策要求,提升各单位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效能,促进院所间经验交流,5月13日至16日,中国科学院2025年度基建管理所级领导培训班在杭州举办。

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高军致欢迎辞,并详细介绍杭州医学所的发展历程、战略定位、未来规划及在医学创新领域的重点布局与阶段性成果。随后,财务与资产管理局副局长利斌作开班致辞,系统分析了中国科学院基建工作现状,深入解读了新形势下的工作要求,并就未来发展规划作主旨报告。开班第一课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创新驱动发展中心处长刘中全作《大力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支撑》专题报告。

本次培训特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投资项目评审中心、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及北京太和华典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等单位的6位专家作专题报告,并邀请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等4家单位分享实践经验。参训学员还实地考察了杭州医学所园区及实验室建设情况。

此次培训班由财务与资产管理局主办,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承办。院属各单位基建工作分管所局级领导共计80余人参加培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6-14 21: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科研动态 | 杭高院团队最新研究为理解早期宇宙提供新视角



近日,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以下简称杭高院)基础物理与数学科学学院(以下简称数理学院)博士后陈前,以独立作者身份在物理学国际权威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发表文章“Hydrodynamic and Rayleigh-Plateau Instabilities of Q Strings”。该研究通过理论分析证明了孤子Q-物质的界面类似于一个液体的膜,证实了这类物质的流体动力学性质,为理解早期宇宙、暗物质、引力波以及致密天体的物理性质提供新的视角。




期刊简介

《Physical Review Letters》是物理学领域的国际权威期刊。作为美国物理学会的旗舰刊物,自1958年以来,该刊以连续发表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成果以及物理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发展和变革性思想而闻名世界,成为物理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期刊之一,影响因子8.1。



研究内容


跨越尺度的物理类比——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水龙头流出的细长水柱的末端总会分裂成一串水滴?这个现象背后的原因是著名的Rayleigh-Plateau不稳定性:表面张力会促使圆柱形液柱趋向于表面积更小的球形液滴,前提是水柱的长度超过其横截面周长。


受这一日常流体现象的启发,该研究聚焦于一种在理论物理学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物质:孤子Q-物质。这类物质广泛存在于标准模型的超对称扩展理论中,能够在早期宇宙中大量地产生,是暗物质的候选者之一,其形成机制以及动力学行为对理解宇宙学相变和引力波的产生等物理现象至关重要。此外,这类物质的引力衍生物是模拟致密天体的有效模型,也是黑洞形成的一个种子。


类比水柱,该工作研究了具有圆柱形界面的孤子Q-物质(称之为Q-弦)的稳定性,发现其具有类似的现象。通过对Q-弦施加一个沿着圆柱方向上的扰动,研究发现:


● 当扰动的波长大于一个临界值时,Q-弦表现出一种流体动力学不稳定性;

● 当Q-弦的界面趋向于一薄膜时,触发不稳定性发生的临界波长精确地趋向于Q-弦横截面的周长;

● 这种不稳定性的色散关系与Rayleigh-Plateau色散关系完全吻合。


这一结果证明了孤子Q-物质的流体动力学性质,对理解早期宇宙的物质形态,引力波的产生,暗物质和致密天体的动态性质等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图1 Q-弦的流体动力学不稳定性的示意图



杭高院数理学院博士后陈前为文章的唯一作者,杭高院为第一署名和通讯单位。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的资助。


杭高院研究团队面向粒子宇宙学、引力波与黑洞物理、太空技术等领域,发表多篇重要学术论文,为基础科学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未来,杭高院将继续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在基础物理与数学科学及其交叉学科等领域,选择对未来基础科学发展可能产生重要影响并对探索自然规律有深远意义的前沿科学问题开展研究、凝聚人才、培养人才,通过科教融合和竞争联合,积极推动基础科学同其它相关学科的交叉、渗透与合作,促进整体学术水平的提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6-15 20:33:30 | 显示全部楼层
89个国家1019份海外简历,申请西湖大学暑期实习岗


2025年06月13日




“能上手做实验吗?”

“难吗?累吗?”

“西湖大学在杭州哪一角?”

昨天,一群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学生准时上线,参加“2025西湖大学暑期科研实习”行前介绍会。

今年夏天,西湖大学面向中国学生开放了167个科研实习岗位,收到了1692份申请;同时面向国际生开放了少量实习岗位,收到了来自全球89个国家的1019份申请,竞争比国内更为激烈。

作为一所国际化的大学,我们始终坚持多元、开放、包容的心态,汇聚全世界各地的优秀青年,促进交叉、交流与创新。

经过实验室“严选”,40位国际生拿到offer。他们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不乏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剑桥大学、多伦多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卡内基梅隆大学、哥本哈根大学等名校学霸。


暑期科研实习,是一个和西湖大学“同龄”的暑期项目。

2018年,西湖大学获教育部批准设立后不久,当时校园里只有博士生,满打满算不到20人。但博导们认为,作为一所研究型大学,我们必须为本科生提供一个真正体验科研的机会——在实验室工作是什么样的?要做些什么?是什么强度?会是我感兴趣的吗?

“暑研”为期六周,吃住都在学校,相当于大半个暑假都“泡”在西湖。用往届学员的话说,这种自选岗位、闭关六周、修炼通关的“真科研实习”机会,在国内并不多。“是实习,是访学,也像升级打怪。”

尤其对国际生来说,他们要跨越半个地球,来这里待上六周,是什么“怪”如此吸引人?我们打开几位国际生的“自选”去看一看——


Andrew Alatorre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Andrew Alatorre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读的是物理专业,今年大二。“宇宙的奥秘从小就吸引着我,我渴望理解一切,尤其当没有人知道答案的时候。”

这种兴趣,凑成了未来六周的师徒组合。

李圣超老师是西湖大学理学院PI。他的实验室专注于实验天体物理与粒子物理研究,重点探索两个基本未解之谜:充满宇宙的神秘暗物质,以及揭示恒星演化和超出标准模型物理奥秘的中微子。

在为期六周的“暑研”中,Andrew将亲身参与液氙时间投影室的搭建与调试工作,该装置是暗物质与中微子前沿实验中广泛采用的核心探测技术的紧凑版。此外,他还将有机会参与使用超灵敏传感器做稀有信号探测的跨学科研究,助力新一代暗物质直接探测的开拓工作。

这份“对胃口”的工作,Andrew已经跃跃欲试了。


Jiaxuan Zhen    

剑桥大学

Jiaxuan Zhen目前就读于剑桥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科研理想直指人工智能前沿,而杭州正是他想要近距离看看的AI之城。暑期期间,他将加入温研东老师的实验室,专注于优化大语言模型的性能。

温研东老师在卡内基梅隆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在德国马普所从事博后研究工作,今年刚刚全职加入西湖大学工学院,研究方向包括大语言模型方法和应用、多模态表征学习、视觉语言模型、跨模态人脸与声纹分析等。

他为今年“暑研”准备的,是一种叫“偏好优化”的探索。

类似 ChatGPT 这样的大语言模型,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它们的回复并不总是完全符合用户的需求。偏好优化是指根据人类用户的反馈对模型进行微调,使其产生更有帮助、更准确、更贴合语境的答案。

可以把它想象成训练一个私人助理,让TA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好地理解你的偏好。



Abdul Rahman   

多伦多大学

Abdul Rahman是多伦多大学细胞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的本科生,对理解与人脑相关的疾病发生机制很感兴趣。他选择西湖大学于洪涛老师的实验室,正是因为他是“细胞生物学领军人物之一”。

于洪涛是西湖大学细胞生物学讲席教授、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曾在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药学系工作20年,历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Serena S. Simmons讲席教授,曾任美国霍华德休斯研究所(HHMI)研究员。

于洪涛实验室将构建基因编辑的人类胚胎干细胞,并通过人脑类器官系统建立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模型,如阿尔茨海默病(AD)、帕金森病(PD)等。“暑研”学生将参与其中,学习采用多学科交叉的方法,研究特定遗传突变如何导致神经退行性病变,并寻找潜在的治疗靶点。

“这次实习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能够整合我的实验技能与领域内前沿技术,”他相信,六周的“暑研”经历,将为他今后在神经生物学或干细胞研究方向的学术深造做好充分准备。



Rachel Alice Wang

多伦多大学

来自多伦多大学的Rachel Alice Wang,是一名药理学专业的学生。作为一名华裔学生,这是她第一次在中国的实验室工作。

“暑期”期间,她将前往位于云栖校区的西湖大学应急医学研究中心,在讲席教授孙仁的实验室里学习如何为抗体研究开发高通量筛选检测方法,这项技术与免疫疗法和药物开发都密切相关。

孙仁曾历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药理学杰出教授、生物工程杰出教授、协理校务长、医学院资深副院长,香港大学讲席教授、校长资深顾问等职。他长期致力于病毒学及免疫学研究,力争在动物整体水平上定量描绘病毒感染和疫苗接种后的机体特异性免疫的图谱,并解读其机制。

还有,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导Kiryl D. Piatkevich,是今年“暑研”的热门导师,一共收到10位国际生申请。

加入西湖大学前,Piatkevich在麻省理工学院开展博后研究,成功研发出了数种新的分子技术,用于观察活体动物的神经元活动。他是最早在主要神经科学模式生物中,如线虫、斑马鱼和小鼠等,以高时间精度对神经元电压活动进行光学记录的科学家之一。

Piatkevich的实验室最近正在开发一套新型荧光标记工具,它们与此前实验室研发的膨胀显微技术能够兼容,可实现用传统显微镜对大型生物样本的高通量、纳米级别的成像,使复杂生物系统的大规模绘制成为可能。“暑研”学生将近距离参与到这一新型工具的开发过程中。

2025“西湖大学暑期科研实习”将从7月14日开启,你准备好“打怪”升级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6-16 20:43:05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湖大学云谷校区全面建成

       近日,位于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核心地带的西湖大学云谷校区三期工程顺利通过竣工验收,标志着该校区全面建成。

       西湖大学云谷校区三期工程占地约726亩,总建筑面积约46万平方米,涵盖教学研究核心区、教师学生生活区、校医院后勤综合区、体育运动区及本科生书院区五大功能组团,包含39个单体建筑。其中,高达108米的标志塔成为西湖大学最高的地标建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6-16 20:4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6-16 22:40: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面向浙江招收80人,北航新学院公布首年招生计划

这个周末,位于杭州市余杭区的北航杭州国际校园十分热闹,学校举办2025年北航杭州国际校园开放日,千名学生、家长、北航校友齐聚。

刚获批的新学院首次亮相

将与中法航空学院联袂招生

中法未来科技学院首年计划全国招生210人,其中浙江80人。

中法未来科技学院于2025年5月获教育部批复设立,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法国国立应用科学学院合作举办,办学地点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北航杭州国际校园。

学院面向国 家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聚焦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建设,致力于培养在计算机技术、集成电路工程、航空工程、生物医学工程、材料工程等应用科学领域具有全球视野、创新能力和工程素养的卓越国际工程师人才。

招生专业有工科试验班类(中法未来科技试验班);本科专业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航空航天工程、生物医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学院施行本硕贯通六年弹性学制,充分借鉴法国工程师教育经验,引入INSA特色工程师培养模式,采用中、法、英三语教学。

中法航空学院计划全国招生180人,其中浙江60人。

中法航空学院于2023年4月获教育部批复设立,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法国国立民航大学合作举办,办学地点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北航杭州国际校园。目前已招收两届本科生,现有在校生354人。

学院施行本硕贯通六年弹性学制,充分借鉴法国工程师教育经验,将我国“本科-硕士”培养模式和法国“预科-工程师”培养模式相融合,采用中、法、英三语教学。

招生专业有工科试验班类(中法航空试验班);本科专业有电子信息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飞行器适航技术、交通运输;硕士专业有交通运输。

记者了解到,中法未来科技学院、中法航空学院本科招生纳入国 家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入学考试,执行国 家统一招生政策。

完成大三学业要求后达到工程师选拔要求且继续在本学院按照工程师培养模式深造的学生,以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方式招收。完成本科相应学分及毕业设计要求的学生可获得北航本科毕业证和学士学位证。继续完成硕士/工程师阶段相应学分、三段式实习及毕业论文的学生可获得北航硕士毕业证和硕士学位证,并同时获得经法国工程师职衔委 员会(CTI)认证的工程师文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6-16 22:43: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江大河坎 发表于 2025-6-16 22:40
面向浙江招收80人,北航新学院公布首年招生计划

这个周末,位于杭州市余杭区的北航杭州国际校园十分热闹 ...

中法未来科技学院和中法航空学院今年合计招收本科生390人,北航杭州招生人数再创新高。
希望未来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尽快实现在校生万人规模的目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6-16 22:57: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而且这390名新生是高分区学霸,仅比北航本部低10分左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6-16 22:59: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完全等于杭州增加一个985靠前强校,填补了浙大后的空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18 10:38 , Processed in 0.050831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