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123爱是你我

[江城资讯] 武汉湖北古往今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元顺帝至正二十四年(1364),明太祖朱元璋亲征陈理,陈理因势单力薄而降。正值此时,后宫传来喜讯,朱元璋第六子朱桢降生。踌躇满志的朱元璋当即封其为楚王,喜曰“子长以楚封之”,并于当时驻军的梅亭山(今武昌起义门附近)筑“封建亭”以资纪念,亭内立一方“分封御制碑”。

明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册封诸子,正式封朱桢为楚王,封地武昌。次年,便在武昌高观山(今蛇山)下大兴土木,修筑楚王府,历时八年竣工。楚王府位于高观山南麓,坐北朝南,背依高观山,东西宽2里,南北长4里,占地8平方里,相当于当年的半个武昌城。

从后世的零星记载中可知,当年的楚王府内遍筑宫殿、楼阁及水榭庭院,宫殿、宫室、堂库、宗庙等800余间。周围垒石为城,高二丈九尺,号称“王城”;开四门,正门称镇楚门,俗称公衙门,位于今紫阳路湖北医学院一带,至今尚有地名曰“王府口”。正殿基高六尺九寸,正门、前后殿、四门城墙饰以青绿,廊房饰以青黛。四城正门,以丹漆,金涂铜钉,豪华壮观,犹如皇宫。清初曾有文士吟咏楚王府“朱甍绣瓦倚斜曛,楚歌燕舞镇目闻……离宫别馆连天起,王砌金铺辉月明”。可见当年楚王府之繁华。

洪武十四年(1381),朱桢正式就藩武昌。朱元璋期望朱桢的武昌藩地成为拱卫京师(南京)的战略要地,一旦天下有变,即可率大军顺江东下,讨伐乱臣贼子,屏蔽皇室。故当年朱桢所统护卫竟多达6500人,比赫赫有名的燕王朱棣所统之5770人犹有过之。朱桢坐镇武昌,还肩负着镇压南方民众起事反抗的重任。朱桢自就藩武昌起,直至建文帝即位的17年间,曾多次统帅大军征战,立下赫赫战功。就连信国公汤和、江夏侯周德兴等开国元勋都受朱桢的节制,对朱桢俯首称臣,朱桢实质上成为朱元璋在湖广的一个化身。

建文帝继皇位后,采取削藩政策,限制藩王的权力,朱桢的军事才能失去用武之地。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坐镇武昌的朱桢却按兵不动,并未驰援京师。一则因建文帝疑藩,无天子明诏自然不敢轻举妄动;再则朱桢深察大势,为保全自身,其立场明显偏向燕王。故朱棣登基后并未为难朱桢,楚王府一直与帝系关系良好。

明成祖朱棣继续实行削藩,夺取诸王兵权。楚王朱桢便完全收敛起昔年横戈跃马的杀伐雄姿,换以垂拱韬晦之略以保全。他的后半生“奉祖训,率礼度,留心典籍”,“旦夕自警,恭慎俭约,恒存省己”。如此温良恭顺,实乃明智之举,因而赢得朱棣赞许与信任,号称“贤王”,并由明皇室宗人府右宗人晋升宗正,成为朱氏皇族的大族长,名义上由他统管皇族事务。直至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逾花甲的朱桢寿终正寝于封国武昌,葬于灵泉山,陵称“昭园”。

朱桢临终前嘱咐子孙遵循遗训,忠于朝廷。他的子孙恪守其嘱,在与帝系关系日疏的情况下,想方设法奉承帝系,使楚王藩封得到绵延,明终始楚王世代盘踞武昌城达262年之久,与泰、蜀、周并称为明代富甲天下的四大藩封。

明朝历代楚王均居于楚王府内,历代楚王的子孙均受封为郡王与将军之衔,郡王名目虽有通城、汉阳、大冶、寿昌、崇阳之类,却都是虚人其名,那里并非其封国,他们也都居于武昌城内。楚府郡王前后共封15位,诸郡王府多建于武昌城,其建筑亦甚华丽,如崇阳王府在崇福山,清代称为“霭园”,是武昌城内的游乐胜地。又有永安王府,王府中的花园内有一座风格绮丽的御风亭,是当年永安王朱蕴钟蓄养的歌姬们之排练场地。

楚王在武昌的活动场所远非那座8平方里的楚王府,可以说早期武昌和近城之设施都是以楚王生活起居为中心。楚王府前有歌笛湖,是楚王种芦取膜为笛簧之处,北湖亦因此而名。榛子园是因楚王种植引自湖南武冈的榛子而建。黄鹤楼旁所建武当宫,是楚王祭祀神灵祈求降福之地。洪山背后有“放鹰台”,是楚王出城游乐时放鹰之处。山川、社稷坛是供楚王春秋祭祀之备。南湖“老人桥”为楚王行猎路过时所架设,武胜门外有供楚王府厨膳专用的养鱼池,名“鳇鱼濠”,城东有一座楚王别墅“桃溪小隐”。今武昌有名的“广埠屯”,乃当年楚王府护卫军屯田自给之处及所建广埠仓之故地。而设在武昌的省、府、县各级衙署,均环绕楚王府而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汉阳王李旦说起

唐朝开街,为唐朝武则天第四个儿子唐睿宗李旦,为反抗武则天统治,唐睿宗李旦一路从长安城逃难到沔州城(属唐朝江南西道,今汉阳),在原汉阳剧场上兴建汉阳王府,为联通此府,特在城外修建一条街道,为武汉三镇最早的街市,在汉阳城外西边,称为西大街。此后,汉阳历代有称呼皇城与外城,这个皇城也就是李旦所在的内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庾公楼”的典故



庾公,指的是晋朝时期的庾亮。庚公楼,即指的是庾亮楼,又称“南楼”,座落在鄂州市(古武昌)古楼街北段。据记载,庾亮在武昌时,曾登南楼赏月,所以后人便以“庾公楼”为咏月夜的典故,亦以咏主客欢娱相得。

现在的武汉武昌(古鄂州)也有个南楼,比鄂州市(古武昌)南楼要晚建七八百年,据说是纪念庾亮之意。



和“庾公楼”相关的诗词:

唐·元稹《酬乐天见忆,兼伤仲远》“庾公楼怅望,巴子国生涯”

酬乐天见忆,兼伤仲远

唐 元稹

死别重泉闭,生离万里赊。

瘴侵新病骨,梦到故人家。

遥泪陈根草,闲收落地花。

庾公楼怅望,巴子国生涯。

河任天然曲,江随峡势斜。

与君皆直戆(zhuàng),须分老泥沙。

【赏析】

“庾公楼”即用典西晋庾亮登楼赏月的典故,用“登楼赏月”的闲情逸致与作者的“怅望”形成对比,更加突出“怅望”的情感。“巴子国”,即巴国,周朝时期位处今中国西南、长江上游地区的一个姬姓诸侯国,后迁丹山(今四川)。戆直 (zhuàng zhí),迂愚,刚直的意思。

宋·王安石《千秋岁引·秋景》“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

千秋岁引·秋景

宋 王安石

别馆寒砧(zhēn),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liáo kuò)。

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

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

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漫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

梦阑时,酒醒后,思量着。

【赏析】

这首词可能是王安石推行新法失败、退居金陵后的晚年作品,抒发了功名误身、及时退隐的的慨叹。庾(yǔ)楼月,即庾亮南楼上的月。这里用“庾公楼”的典故切题,点出秋天月夜景色,暗亦以抒发对旧日欢娱的追忆之情。

宋·苏轼《点绛唇·闲倚胡床》“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

点绛唇·闲倚胡床

宋 苏轼

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

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别乘一来,有唱应须和。

还知么。自从添个。风月平分破。

【赏析】

“庾公楼”用典“晋庾亮在武昌,与诸佐吏殷浩之徒乘夜月共上南楼,据胡床咏谑。”这里暗以庾亮自比,表现赏月的清兴。

宋·葛胜仲《水调歌头·程良器嘉量别赋一阕纪泛舟之会,往返次韵》“庾公阁,子猷舫,兴应同。”

水调歌头·程良器嘉量别赋一阕纪泛舟之会,往返次韵

宋 葛胜仲

夜泛南溪月,光影冷涵空。

棹飞穿碎金电,翻动水精宫。

横管何妨三弄,重醑(xǔ)仍须一斗,知费几青铜。

坐久桂花落,襟袖觉香浓。庾公阁,子猷(yóu)舫,兴应同。

从来好景良夜,我辈敢情钟。

但恐仙娥川后,嫌我尘容俗状,清境不相容。

击汰同情赏,赖有紫溪翁。

【赏析】

此词咏月夜泛舟。“庾公阁”用典“晋庾亮在武昌,与诸佐吏殷浩之徒乘夜月共上南楼,据胡床咏谑。”映衬作者月夜泛舟之乐。这里的“子猷(yóu)舫”典出王子猷(王徽之)访戴安道"乘兴而行,兴尽而返"的故事。“击汰”指拍击水波,亦指划船。

宋·王之道《水调歌头·斜阳明薄暮》“宾主一时杰,倾动庾公楼。”

水调歌头·斜阳明薄暮

宋 王之道

斜阳明薄暮,暗雨霁凉秋。

弱云狼藉,晚来风起,席卷更无留。

天外老蟾高挂,皎皎寒光照水,金璧共沈浮。

宾主一时杰,倾动庾公楼。

【赏析】

“庾公楼”用典“晋庾亮在武昌,与诸佐吏殷浩之徒乘夜月共上南楼,据胡床咏谑。”晋庾亮在武昌时,曾登南楼与僚属月下咏谑。后因以“庾公楼”为咏月夜的典故,亦以咏主客欢娱相得。所以这首词以庾亮为主,以自己为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射死孙坚的驻防武昌的江夏太守黄祖


《三国志》记载:初平三年,术使坚征荆州,击刘表。表遣黄祖逆於樊、邓之间。坚击破之,追渡汉水,遂围襄阳,单马行岘山,为祖军士所射杀。《典略》记载:坚悉其众攻表,表闭门,夜遣将黄祖潜出发兵。祖将兵欲还,坚逆与战。祖败走,窜岘山中。坚乘胜夜追祖,祖部兵从竹木间暗射坚,杀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汉口清朝初期就是中国第一城

刘献廷:《广阳杂记》卷4称:“汉口不特为楚省咽喉,而云、贵、四川、湖南、广西、陜西、河南、江西之货,皆于此焉转输,虽欲不雄天下,不可得也。天下有四聚,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然东海之滨,苏州而外,更有芜湖、扬州、江宁、杭州以分其势;西则惟汉口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乾隆《汉阳府志》卷12称:“汉口一镇耳,而九州之货备至焉,其何故哉?盖以其所处之地势使然耳。武汉当九州之腹心,四方之孔道,贸迁有无者,皆于此相对代焉。故明盛于江夏之金沙洲,河徙而渐移于汉阳之汉口,至本朝而尽徙之。今之盛甲天下矣。夫汉镇非都会,非郡邑,而火烟数十里,行户数千家,典铺数十座,船泊数千万,九州诸大名镇皆让焉。非镇之有能也,势则使然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乾隆《汉阳府志》卷12称:“汉口一镇耳,而九州之货备至焉,其何故哉?盖以其所处之地势使然耳。武汉当九州之腹心,四方之孔道,贸迁有无者,皆于此相对代焉。故明盛于江夏之金沙洲,河徙而渐移于汉阳之汉口,至本朝而尽徙之。今之盛甲天下矣。夫汉镇非都会,非郡邑,而火烟数十里,行户数千家,典铺数十座,船泊数千万,九州诸大名镇皆让焉。非镇之有能也,势则使然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洪山寺建于武昌东门外蛇山之麓。为明楚王所建。道场宏丽,为天下第一。照墙有碧琉璃交龙,壮丽晃耀。墙宇高峻,如都门西山诸梵刹制。”
《广阳杂记》为“清代史料笔记丛刊”的一种,为清初刘献廷撰,共五卷,此书不编类,是随手记录之作,内容涉及“礼乐、象纬、医药、书数、法律、农桑、火攻、器制”等,以“杂”为特征。所记翔实可信。但此书论识精当,记述精细,固又不可以“杂”而略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清代中期,汉口镇年贸易额约达一亿两白银

"到清乾隆时,单汉口镇即达十万,成为华中和东南贸易枢纽,号称“九省通衢”。不仅长江上中游商货汇集于此,淮盐、苏布、东南洋广杂货也在此集散;鸦片战争前年贸易额在一亿两左右。[2]① [2]① 范植清:《鸦片战争前汉口镇商业资本的发展》,《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82年第2期。"

"清中叶时,汉口镇的年贸易额达到一亿两左右,堪称当时中国各大工商城市之首。 引自吴承明: 《论清代前期我国国内市场》《历史研究》1983 , 年第1 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汉口港是清朝最大港口,超过上海港:中国最大内贸港,第二大外贸港


中国皇家海关报告1909年卷,第17页起。

净出口和净进口是表示本地港口贸易量的真实指标,不包括转口贸易。因为上海是总海
关,所以中国其他港口进出口船只都要到上海登记,不代表真实的上海港的贸易量。

上海港1905-1909年的净出口和净进口总额表格:

1905年
本地出口:72百万香港海关两
外国进口:92百万香港海关两
本国进口:13百万香港海关两
总进出口:177百万香港海关两

1906年
本地出口:79百万香港海关两
外国进口:75百万香港海关两
本国进口:15百万香港海关两
总进出口:169百万香港海关两

1907年
本地出口:74百万香港海关两
外国进口:46百万香港海关两
本国进口:17百万香港海关两
总进出口:137百万香港海关两

1908年
本地出口:78百万香港海关两
外国进口:35百万香港海关两
本国进口:25百万香港海关两
总进出口:138百万香港海关两

1909年
本地出口:93百万香港海关两
外国进口:47百万香港海关两
本国进口:22百万香港海关两
总进出口:161百万香港海关两

中国皇家海关报告1909年卷,第13页起。

净出口和净进口是表示本地港口贸易量的真实指标,不包括转口贸易。因为上海是总海
关,所以中国其他港口进出口船只都要到上海登记,不代表真实的上海港的贸易量。

天津港1907-1909年的净出口和净进口总额表格:

1907年
本地出口:17百万香港海关两
外国进口:61百万香港海关两
本国进口:18百万香港海关两
总进出口:97百万香港海关两

1908年
本地出口:19百万香港海关两
外国进口:36百万香港海关两
本国进口:25百万香港海关两
总进出口:80百万香港海关两

1909年
本地出口:28百万香港海关两
外国进口:44百万香港海关两
本国进口:27百万香港海关两
总进出口:99百万香港海关两

可以看出,天津港进口远远大于出口,可能是满清皇家对欧美产品需求大。

汉口港1907-1909年的净出口和净进口总额表格:

1907年
本地出口:60百万香港海关两
外国进口:45百万香港海关两
本国进口:10百万香港海关两
总进出口:115百万香港海关两

1908年
本地出口:68百万香港海关两
外国进口:42百万香港海关两
本国进口:11百万香港海关两
总进出口:120百万香港海关两

1909年
本地出口:72百万香港海关两
外国进口:38百万香港海关两
本国进口:16百万香港海关两
总进出口:125百万香港海关两

可以看出,汉口港进口略小于出口。

中国皇家海关报告1909年卷,第15页起。

净出口和净进口是表示本地港口贸易量的真实指标,不包括转口贸易。因为上海是总海
关,所以中国其他港口进出口船只都要到上海登记,不代表真实的上海港的贸易量。

广州港1907-1909年的净出口和净进口总额表格:

1907年
本地出口:55百万香港海关两
外国进口:30百万香港海关两
本国进口:19百万香港海关两
总进出口:104百万香港海关两

1908年
本地出口:48百万香港海关两
外国进口:30百万香港海关两
本国进口:26百万香港海关两
总进出口:104百万香港海关两

1909年
本地出口:49百万香港海关两
外国进口:28百万香港海关两
本国进口:30百万香港海关两
总进出口:107百万香港海关两

可以看出,广州港进口略大于出口,可能是鸦片需求大,香港广东垄断鸦片进口100年。

九龙港1907-1909年的净出口和净进口总额表格:

1907年
本地出口:16百万香港海关两
外国进口:30百万香港海关两
本国进口:8百万香港海关两
总进出口:55百万香港海关两

1908年
本地出口:16百万香港海关两
外国进口:31百万香港海关两
本国进口:7百万香港海关两
总进出口:54百万香港海关两

1909年
本地出口:15百万香港海关两
外国进口:27百万香港海关两
本国进口:7百万香港海关两
总进出口:50百万香港海关两

可以看出,九龙港进口远远大于出口。

广州+九龙总量:
1907年
总进出口:159百万香港海关两

1908年
总进出口:158百万香港海关两

1909年
总进出口:157百万香港海关两

中国皇家海关报告1909年卷,第12-18页。

1907-1909年中国港口进出口总额排名(单位:百万香港海关两):

1907年
1.上海 137, 100%
2.汉口 115, 84%
3.广州 104, 76%
4.天津 97, 71%
5.九龙 55, 40%

1908年
1.上海 138, 100%
2.汉口 120, 87%
3.广州 104, 75%
4.天津 80, 58%
5.九龙 54, 39%

1909年
1.上海 161, 100%
2.汉口 125, 76%
3.广州 107, 66%
4.天津 99, 62%
5.九龙 50, 31%

以上海港100%算,汉口港是上海港的75-90%,广州港是上海港的65-75%,天津港是上海
港的60-70%。

如果考虑广州和九龙在一起,排名:
1.广州+九龙
2.上海
3.汉口
4.天津

参考资料:

Shanghai port's foreign trade records 1907, 1908, 1909.
Data from China's Imperial Maritime Customs, Returns of Trade and Trade Reports, 1909. Page 17.

All treaty ports' foreign trade records 1907, 1908, 1909.
Data from China's Imperial Maritime Customs, Returns of Trade and Trade Reports, 1909. Page 12-16.



这是单说外贸总量,如果考虑到国内贸易,包括短程水路长短程陆路国内运输,汉口应该是中国第一大港。汉口在清朝初期国内贸易总额就有一亿两白银了。



在南京长江大桥建成之前,武汉表面上是内陆,其实等同于沿海,英国的一级战列舰光荣号停过汉口港,还有航母,重巡洋舰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1840年鸦片战争前,太平天国前,武汉港是世界上船只最繁忙的港口,武汉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地区。根据法国传教士ABBE HUC和大英百科全书以及美国百科全书的记载,在相对安宁的1840年,武汉有500万-800万人口,是当时世界最大的城市,相当于伦敦和巴黎的总和还多,当时伦敦200万,巴黎100万。当时的北京130-300万,广州100万,上海25万,天津25万,宁波苏州南京杭州各30-50万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列颠百科全书:1850年太平天国动乱前武汉人口超五百万

By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Volume XI 1905 and American Encyclopedia 1885.

Description

This section is from "The American Cyclopaedia", by George Ripley And
Charles A. Dana. Also available from Amazon: The New American Cyclopæ
dia. 16 volumes complete..

Hankow

Hankow , a city of China, in the province of Hupeh, on the Yangtse-kiang,
470 m. W. of Shanghai; pop. estimated at 800,000. The river Han, which hero
falls into the Yangtse, separates Hankow from Hanyang, and opposite both, on
the other bank of the Yangtse, is Wo-chang, the capital of Hupeh. These
three towns are said to have had, before they were almost wholly destroyed
by the Taepings, an aggregate population of 5,000,000. In consequence of its
flourishing trade, Hankow is now again one of the first commercial cities
of the Chinese empire, and in particular the centre of the commerce of the
provinces of Hupeh, Ho-nan, Sechuen, and Kweichow. It is one of the treaty
ports opened to foreign commerce. Two regular lines of steamships connect it
with Shanghai. For the trade with Russia, Hankow is next to Tientsin the
most important place. The imports in 1871 were valued at $187,000, the
exports at $5,112,000. The most important articles of export are tea, China
grass, hemp, tobacco, and rhubarb; the most important articles of import are
Russian cloth and velvets.

The number of vessels entering the port in 1869 was 286, tonnage 185,226;
cleared, 350, tonnage 191,08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港是世界上船只最繁忙的港口
武汉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地区

China: The country and its people. page 144.
Middle Kingdom, Volume 1, By S. Wells Williams 1913


Title: The Middle Kingdom, Volume 1 (of 2)

Author: S. Wells Williams




When Hankow was opened to foreign trade in 1861, it presented a most
ruinous appearance, but the sense of security inspired by the presence
of the men and vessels from far lands rapidly drew the scattered
citizens and artisans to rebuild the ruins. The foreigners live near
the river side, east of Hankow and west of the River Han, where the
anchorage is very favorable, and out of the powerful current of the
Yangtsz’. The difference in level of the great stream is about forty
feet in the year. In the long years of its early and peaceful trade up
to 1850, this region had gathered probably more people on a given area
than could be found elsewhere in the world; and its repute for riches
led foreigners to base great hopes on their share, which have been
gradually dissipated. The appearance of the city as it was in 1845 is
given by Abbé Huc in a few sentences:

“The night had already closed in when we reached the place where
the river is entirely covered with vessels, of every size and form,
congregated here from all parts. I hardly think there is another port
in the world so frequented as this, which passes, too, as among the
most commercial in the empire. We entered one of the open ways, a sort
of a street having each side defined by floating shops, and after four
hours’ toilsome navigation through this difficult labyrinth, arrived at
the place of debarkation. For the space of five leagues, one can only
see houses along the shore, and an infinitude of beautiful and strange
looking vessels in the river, some at anchor and others passing up and
down at all hours.”[7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The PRESIDENT desired to ask Captain Blakiston, as he had travelled over part of the route of the French missionary Huc, whether he found the particulars contained in his work correct.

CAPTAIN BLAKISTON replied it had always been supposed that the Abbe Huc’s descriptions were imaginary. He found them to be quite the reverse. In every point of which he had an opportunity of judging, he found Hue perfectly correct, except with respect to the amount of populations, and everybody knows how difficult it is to estimate that. If you ask a Chinaman how many people there are in a city he will say, “ some myriads.” With regard to the geography of the river, he (Captain Blakiston) mapped it for about 900 miles above where they left the Admiral; and the position of the river has come out pretty much as it is placed in the ordinary maps of China, which are based on those which were drawn up by the Jesuit missionaries. He found very slight errors, indeed. With reference to the naval survey between Hankow and Yo-chow, a distance of 140 miles, the survey had been carried on by “ dead reckoning.” Commander Ward went to Yo-chow without having been able to obtain any astronomical observation. He (Capt. Blakiston) found that in 140 miles of survey by dead reckoning there were only two miles of error, and was glad to record it in proof of the accuracy of which naval surveying is capable in skilful hands.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Geographical Society, Volumes 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平天国后武汉损失很大,但经过50年休整后又恢复成中国最大的城市。1910年的武汉以一城之力对抗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历史永远在循环。武汉最大的不可取代的优势是中国发达地区的地理中心,随之而来的交通优势是无敌的。清朝苏州最鼎盛的时候拼不过武汉,因为苏州是两江的口岸,武汉是九省(当时湖北加湖南算一个湖广省)的口岸:两湖两广陕西河南江西云贵川。九省通衢不是随便叫的。

中国皇家海关报告1909年卷,第40页。
当时中国各大城市省区人口估计。

1910年,中国特大城市排名(超过50万人口):
单位:万人

1.武汉(115)=汉口(82)+武昌(25)+汉阳(8)
2.广州(90)
3.汉口(82)
4.天津(80)
5.北京(70)
6.上海(65)
7.福州(62)
8.重庆(59)

数据来源:

中国皇家海关报告1909年卷,第40页。
china
imperial maritime customs
returns of trade
trade report
1909
part 1
page 40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siatic Association, 1914 december page 335-

Far Eastern Review Dec 1914: Our commercial future in Chin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11-21 21:41 , Processed in 0.048099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