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anson908

[经济论道] 2025年武汉产业经济城建新闻综合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5-20 20:00: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两个985+两个211集体去江北不知道能不能在中长期带来一些积极变化。但长新、车谷这些,也只是沿江的城南城北;汉江方向,这个向着湖北省腹地的方向,又该怎么办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5-20 20: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BowOfAtlas 发表于 2025-5-20 20:00
两个985+两个211集体去江北不知道能不能在中长期带来一些积极变化。但长新、车谷这些,也只是沿江的城南城 ...

等荆汉运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5-20 20:41: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巴山楚仁 发表于 2025-5-20 18:55
武汉三大地理板块,大汉口板块的确面临发展后劲的压力,所以为了提升汉口板块的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从 ...

天问机器人生产都放在孝感了,怎么叫产业不够呢?汉口没位置吗?机器人产能北京都不会放吧!没错武汉却在“外溢”。不知道怎么想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5-20 20:55: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想啥金融,金融这种高度政策化的玩意儿属于老爷给你啥,你就拿啥的。武汉目前来看,上面老爷就给了个科技金融和碳汇,其他是啥都别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5-20 20:57: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北沿着二七长江新区方向发展就行了。老大来了那么多次。阳逻也是第一次就去了的地方,还想不明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5-20 21:04:36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米兰 发表于 2025-5-20 20:57
江北沿着二七长江新区方向发展就行了。老大来了那么多次。阳逻也是第一次就去了的地方,还想不明白?

产业的集聚力还是不足。上一个经济周期过去了,那时候依靠航运枢纽可以布局大量的制造业。

大流通、大产业的发展已经过去,新周期的发展动力以科创产业为主。
武汉的航运优势在今天已经无法和百年前相比了,那时候是内陆十几个省都依赖汉口的航运。如今内陆也是百舸争流,所以阳逻的产业聚集力量还是不足。前些年布局了航天产业,目前还在发展之中。

产业支撑力不够的话,城市人口的增容也就缓慢。

所以这个难题还需要时间来破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5-20 21:05: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据说海康威视武汉基地二期开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5-20 21: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巴山楚仁 发表于 2025-5-20 18:42
就不要抬杠了,烟草是典型的垄断行业,谁去比这个产业啊?类似清朝中后期国际贸易只限于广州十三行一样。 ...

石化这几年很可能仅次于烟草,仅中韩石化一年就有百亿税收,武石化等上下游税收也不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5-20 21: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2024年已投产的中韩石化28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的重大项目,正不断提升“油转化”率。中韩石化作为华中化工产业“新引擎”。
尽快完成青山开发区调区扩区,健全“管委会+公司”模式,推动一区多园联动发展,力争2027年产值突破2000亿元,争创国家级开发区。


中韩石化很可能是武汉目前税收最高的工业项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5-20 21:29:15 | 显示全部楼层
传统产业其实有很大空间,只是关注度太低,没人报道。阳逻等还有很大潜力去挖,发展经济要不拘一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5-20 21:30:38 | 显示全部楼层
ddmao 发表于 2025-5-20 21:11
石化这几年很可能仅次于烟草,仅中韩石化一年就有百亿税收,武石化等上下游税收也不少。

武汉汽车产业高峰时期不仅仅有东本,还有神龙,还有上汽通用。神龙最高峰时期年产销七八十万辆,比东本还高。那时候武汉汽车产业利税都是几百亿。中韩石化那时候才多少?关键是汽车产业工业产值一两千亿,带动相关配套产业大得多。这才是关键。

全省汽车产业高峰时期工业产值三千多亿,襄阳前些年GDP能领先宜昌,最大动力就是东风布局的一大批产业。

我记得你一直在东湖社区,过去这些产业情况应该清楚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5-20 22: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说的是现在,这几年神龙,通用都是个什么情况?整个东风集团利润才5000多万。现在我国汽车行业整体毛利率才5%,净利润平均1个点,其实不赚钱了。当然这是个战略性的行业,湖北退出前十是不能接受的。但是单靠东风起不来,即使是三家合并也改变不了生产布局。还是要引进新的厂商。小米啥的。

另外,很多人对新洲黄陂等怎么发展不是有疑问吗?我觉得传统产业其实还有很大空间,新兴产业也可以弄,就看比较优势。现在都是产业链招商,要打通上下游,黄陂不是有首饰基地吗?阳逻不是有造船吗?搞的一样可以做大。相反别搞虚的,洪山区就是反面典型,天天喊大学之城,屁都没搞出来一个。好端端武汉站商务区硬是放着过了地产高峰期,烂尾了。如果务实点,也不至于现在垫底。说实话,我觉得当年的南湖那块地就不该给武汉理工大学,完全是浪费了。如果还是洪山经济开发区,建成孵化器说不定都召来不少好企业,那么好的几千亩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5-20 22:3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dmao 于 2025-5-20 22:53 编辑

石化纳税太猛了,宁波这几年这么猛就是靠石化。天津经济一般但是税收远高于武汉也是靠石化。仅一个中海油在天津就纳税大几百亿。新加坡上海都是石化重镇。武汉的石化还是要加强。
另外,武汉的造船,特别是新能源船舶还是有很大空间的,最近不是在搞内河船舶的电动化吗?类似的机会还是不少的。各个区都有机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5-20 23:04:23 | 显示全部楼层
比如黄陂的周大福珠宝基地,纳税一直是黄陂的前三名。近年来老铺等利润暴增,周大福珠宝的毛利润一直维持在30%以上的高利润。完全可以围绕着这些打造大规模的珠宝产业基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5-21 00:07:44 | 显示全部楼层
Constellation 发表于 2025-5-19 20:02
汉口要改区划的话,就拆分硚口,宗关以东划给江汉,剩下的并入东西湖,东西湖升级中心城区。不过看江汉自己 ...

武汉东西湖区为何不划入主城区呢?官方留言板回应来了!


原创 龙虾洞主 武汉自由行   2025年05月20日 21:56   


武汉东西湖区拥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拥有千亿级产业集群,又是武汉市地理位置最接近主城区的近郊区域。





那么,为何东西湖区不被纳入武汉主城区的范畴内呢?

官方回复很直接:“明确中心城区规划范围为三环线以内区域,面积约527平方千米”!


一、历史定位与地理限制:从“汉口粮仓”到“产城割裂”

东西湖的基因里刻着农牧场底色,1957年围垦工程后,这里成为武汉重要的农产品基地,湖泊沼泽占比高达30%,早期的城市规划将其定位为“汉口后花园”。

即便在2013年升级为国家级临空港经开区后,其产业用地仍受制于湖泊保护红线,无法像光谷、沌口般大规模连片开发。

2023年,东西湖单位GDP建设用地面积下降率位居全国前列,但这也意味着土地开发强度  已接近上限。

这种地理禀赋导致其与主城区的功能分工长期固化:主城聚焦金融、商贸等服务业,东西湖则承载工业与物流。

尽管如今其网络安全、新型显示等新兴产业崛起,但“产城分离”的惯性仍未打破,协和医院金银湖院区、临空港文化中心等配套虽已完善,但居民对主城教育、医疗资源的依赖依然显著。



二、财政体制的“隐形围墙”:省市税收争夺战

武汉特殊的财政体制是核心症结,作为二级财政城市,武汉市主城区税收直接上缴中*央,而东西湖等郊区实行三级财政,需同时向湖北省和中*央交税。

若将其划入主城区,省财政每年将损失数亿元税收,这是省级层面难以接受的利益让渡。

这种博弈在开发区竞争中尤为明显:光谷、临空港的税收需上缴省财政,而沌口经开区则归属武汉市。




三、政策导向的“身份困境”:主城做优与副城突围

武汉“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主城做优、四副做强”,主城区严格限定在“两江四岸”,而东西湖作为临空港副城,其发展重心被导向产业而非行政升级。

这种政策设计背后,既有控制主城人口密度的考量,也暗含对城市多中心发展的战略布局。

东西湖区已经做得非常好了,各行各业都全面崛起,或许并不羡慕进入主城区序列。

教育方面,尽管引入华师附中等名校,但中考仍需通过跨区报考进入主城优质高中。

依托国家网安基地、京东方10.5代线等项目,打造“中国网谷”,2024年数字经济产值突破纪录,以经济实力争取话语权。

短期看,行政壁垒难以突破;但长远观之,当临空港副城的产业辐射力足够强大,当其“中国数谷  ”的产值超越传统主城金融业时,行政身份的桎梏或将自然消解。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24 00:04 , Processed in 0.084389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