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lljllj

[鸠兹古韵] 芜湖古八景之一“荆山寒壁”(山下方特四期“未来世界”)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 00:0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ljllj 于 2012-7-1 06:49 编辑

老尼姑不让在庵内拍照,说山坡上这个石沙鄨,人家出五十万没卖,照下来留个纪念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 00: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ljllj 于 2012-7-7 22:46 编辑

和氏璧与三湖一山

   相传大荆山还是卞和得玉之地。春秋时期,楚国人卞和觅得玉璞,两次献给楚王,都被认为虚假,先后被砍去双脚。之后楚文王即位,他抱璞哭于荆山下,楚文王派工匠雕琢他的玉璞,果然得到了宝玉,这块宝玉不是一般的美玉,正是“和氏璧”。

   除了让春秋战国诸侯“抢破头”的和氏璧,荆山古时的自然风光也是名扬天下。

  “青翠松杉一带长,雪峰倒影浸湖光。”元朝著名史学家欧阳玄任芜湖县尹时留下了这样的名句。每当盛水季节,白茫茫的江水顺着山脚滔滔东去,山北小河(即荆山河)穿山而过,站在主峰上,远处天成湖、易太湖和近处的欧阳湖三湖相连,碧波万顷。湖水清澈如镜,山影碧透水底,故又称“荆山寒碧”。荆山上树木葱郁,夏可避暑,冬令赏雪。登山而上,穿过翠竹林,山顶更有巨石凌空而起,古称“飞凤亭”,可容纳数十人;石旁一座三重檐六角亭阁,名曰:“文星阁”,有曲房小厦租给游人乡邻作书房客舍。元明清时,荆山就成为了芜湖著名风景区之一,而“三湖一山”也成为了各地文人骚客游吟、留恋之地。

   古代欧阳湖连弋水,清涟千顷。每年龙舟竞渡,热闹非凡。清人汪可准有诗曰:“湖山几载梦思通,画航轻摇似镜中;云映酒樽双岫碧,烟移花岸一片红”的描绘。据当地人介绍,由于自然变迁与青弋江改道,现在欧阳湖已基本消失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 00: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 00: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ljllj 于 2012-7-7 22:48 编辑

采石之殇

   目前“荆山寒壁”已无存。这里发生了什么?

   据史料记载,古时大小荆山隔欧阳湖南北对峙,状若娥眉,又称娥眉山。一叫大荆山,约高二十五丈,周九里;一叫小荆山,高广不及大荆山三分之一。大荆山飞峰浮山,举一方之文学,又名“文笔峰”。小荆山“居六秀之方,位太乙璇宫之地”。与县城大成坊(县学府地)相对。又称“贵人峰”。两山各有奇石一块,大荆山奇石称“鹤迹”,相传古仙所遗;小荆山奇石称“龟文”,石下有洞穴,相传是神龟栖宿之处。

   然而到了明成化年间(1465),荆山秀色开始了历史上第一次解体。当地人开始大规模采石,至嘉靖前后,荆山遍地疮夷,皆堑为坑谷坡陀。而所谓得左龟右鹤,也漫无遗迹。水部许用中认为荆山是芜湖的“文运”,便捐资撒给开山人,劝他们不要采石,还在山上建起了梓潼祠,雇人守山,但还是屡禁不止。

   文革时期,寒壁开始蒙受巨大灾难。据镜湖区荆山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文革时期石刻寒壁完全被毁。附近的老人告诉记者,不仅如此,在1967年夏天,荆山其它的一些名胜也开始销声匿迹。

   上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荆山大桥建成通车之后,荆山当地一些个体老板利用荆山石属于石灰石的特点,办起了水泥厂,开山放炮,炸山取石。后来水泥厂倒闭了,这些人又办起了石料场,继续采石,外运做建筑材料。荆山慢慢消失了,代之而来的是两个近100米的大坑,当地人称为“塘口”,人们在采石致富的同时,一个绝无仅有的历史古迹也再无踪迹可寻。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两块“塘口”深如悬崖、类似盆地,加上降雨大量注水,已经俨然成了“内陆湖”。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 00: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ljllj 于 2012-7-1 00:23 编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 00: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ljllj 于 2012-7-7 22:49 编辑

过去和明天

   荆山有着光辉灿烂的史前文明。从有关部门获悉,在上世纪50年代,荆山北侧临蒋公山台地发现的大约4000——5000年的新石器人类活动遗址。荆山新石器文明出现后,芜湖曾有一次文明“东向”,那就是青弋江、水阳江汇合处的楚王城,也叫宋城。而芜湖最早固定的城池是在三国时代吴主孙权迁都建业(南京)之后。所以至今仍在荆山流传的“先有荆山街,后有芜湖城(县),再有芜湖市”的说法。

   市区环城东路金马门、十里长街凹凸不平的条石路其实也和荆山有着特殊的联系。相传在明朝复建芜湖城时,因大面积缩小了宋城的规模,竟然把县学基址三分之一置于城外,这样,除了县学东门就是城墙和护城河,儒生文人们深感“没有出路”。巧的是从当年起,这些学员们真的就“文运不振,文星不照”。直到有一天,他们发现连续几天都会有一匹白马,从城外到金马门附近偷菜吃,最后被人发现,屙了一泡屎,随后长啸一声,扬长而去。被偷吃蔬菜的居民极为不乐,可随后便发现,马儿的粪便竟然是金子!闪闪发光,后来人们就把白马走出的城门叫做金马门了。而这匹白马就是从荆山的荆壁禅寺跑出来的,自此之后,芜湖城文星高照,出了很多进士。

   美丽的故事同醉人的景色一样,都属于过去,对于荆山的变迁,除了惋惜,当地人更多了一份期待,他们把荆山河当做母亲河,把美好荆山的愿景也寄托给了当地政府,据了解,在2010年初,当地就废止了石料开采,并计划重修荆壁禅寺。开始兴内河水运,安排遗迹遗存文物恢复,发展商贸旅游。复山复水的蓝图也逐渐露出清晰的影子。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不管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还是在此寄居的游子,都能感受出欧阳玄的那首《荆山》一诗满怀深情的末句:“三年楚客江东寓,每见荆山忆故乡”。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 00:27: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 00:3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ljllj 于 2012-7-7 22:51 编辑

荆山寒壁

    “荆山寒壁”为芜湖八景之一。由四个部分组成:即荆山寺、荆山湖、寒壁佛刻和朱园。
  荆山寺:在县东十多里,一名荆山禅寺。明嘉靖年间(1522--1566),次第建成三开间,三进两厢,横跨约12米,进深约20多米。头进有天并,二进为大殿,供地藏菩萨坐像,旁立观音大士铜像,高约2米,左右两边列十八罗汉。山门西向,下临碧潭,后殿紧靠荆山寒壁。北侧紧连寒壁佛刻,陡坡无路可通,南侧有三间厢房,为寺僧起居处,旁有二百米的台地,由此可拾级登山。
  荆山湖:明代以前湖水辽阔,大小荆山矗立湖水之中,宛如两朵芙蓉,嵌在偌大的水晶盘上。六朝五代以前,荆山湖上的山光水色,是芜湖最好的风景。南朝梁元帝《汛芜湖》写的就是芜湖景色。元代欧阳玄,为芜湖地方官时,亦最爱荆山湖风景,曾多作颂诗,芜湖人为纪念他,曾将荆山湖又称欧阳湖。
  寒壁佛刻:大荆山上原有文昌阁,西向削壁依空,垂岩列屏,下临水潭,仰视若矗立千仞。芜湖人俗称之为:半边天。顶端有一丈见方石到“寒壁”两个大字。乃为明侍御骆骎曾题。寒壁西北一端及荆山寺后方石壁上刻有许多佛像。经鉴定:右半壁佛刻始于明代,刻工精美,左半壁佛刻延至清初,刻工较逊,前后工程延续一百四十多年,总计刻佛二百余尊,文物价值较高。寒壁顶端还有一只水泥修补的白鸽。
  朱园:明万历举人朱万爵以亲老不仕,筑别墅于荆山,木楼草阁,绕以粉垣,花木成荫,清静幽雅,名曰朱园。朱万爵偕弟万寿、万选闭门读书,事亲,布衣蔬食,二十年足不至都市,萧尺木等名士多与游,朱氏故后,萧尺木往游,人亡园圮、旧址犹存,遂以诗发怀今之情,后常有人瞻仰,成为荆山胜迹之一。
  荆山寺、荆山湖、寒壁佛刻、朱园,在历史上即为“荆山寒壁”风景的内涵。为芜湖重要的佛教胜迹。
  解放后,“荆山寒壁”被省列作重点保护文物。省文化局派员前来察看,拨款维修。1962年,省委第一书记李葆华曾亲临荆山禅寺,察看寒壁佛刻,并指示要将古迹保存。芜湖县文化局随即拨款整修寺宇,铺登山石阶。1964年省政府拨款一万元,用以维修寒壁。
  不幸的是,如此一景在“文化大革命”的狂飚中毁之殆尽。寺庙被拆,寒壁被炸,千年文物古迹,烟消灰灭。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 06: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景区的知名度肯定不如天门山景区,但开发的好还是大有可为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 07: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荆山寒壁(转载)

    从市区乘船溯青弋江东行,不到八公里便见百多条船只一字长蛇阵地靠拢弋江南岸,正在装运石料、石灰等建筑材料。抬头望大荆山,只剩下一截山尾;小荆山也被劈去大半,残峰断壁,危石悬崖。中午放炮时则见惊雷骇电,崖崩石裂。工人忙着碎石运石,人欢车鸣,一派繁忙景象。
    大荆山四周在清末还都是湖泊。夏秋水涨,一片汪洋。在广阔的湖面上,大小荆山对立湖中,宛若两道蛾眉镶嵌在偌大的水晶盘上。湖光山色,风景宜人。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的后代,元代历史学家欧阳玄作宰芜湖时,常泛舟其间,陶醉山水,写下一些优美的诗篇。有一首七绝云:“一山西出一山东,八字分明在水中,古往今来多少恨,客愁无不在眉峰。”因而大小荆山又名“峨眉山”。“荆山寒壁”为芜湖八景之一,便是由他定名的。后人为了纪念他,将荆山湖称为欧阳湖。

    大荆山上原有“文星阁”“朱孝廉读书处”等古迹,现已不存。最有特色的是“荆山寒壁”。“平芜一望连天水,峭壁寻千宿暮云。”所谓“寒壁”者:“峭刻练特,如半壁倚空……”壁端隐约可见两个大字——“寒壁”。即使炎夏干旱,寒壁上也有滋润的水滴,人立壁下,顿感凉爽。这大概就是“寒壁”的由来吧。

    明朝嘉靖年间,地方绅富集资在大荆山上建了一座三开间三进两厢的“荆壁禅寺”。(东边另有一座小庙,佛像完是泥塑),这座佛寺背靠主峰西北侧,依山凿壁,精雕了许多佛像,庄严肃穆,气象宏伟。一尊二米高立体铜观音,甚为稀罕。尤其是两只白鸽子造型优美,翘首举翼,栩栩欲飞。传说有一只白鸽子竟飞到濮家店去了,只剩下一只在石壁上。民国初年,有一位法国艺术家来此游览,曾惊叹说:“荆山寒壁”可与敦煌石窟和龙门石窟媲美!寺宇四周,古树参天,浓荫覆地,茂林修行,长夏生寒。在当年,每逢春秋佳日,探幽访胜士女,纷至沓来,题咏颇多。一九四八年初夏,国民党军队借口构筑江防工事,将山上竹树砍伐殆尽,显出一片童山秃岭,大煞风景。

    解放以后,人民政府为了保护这一历史文物,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省文化局派员前来察看,拨款一千余元(旧币一千余万元)进行修缮,寺宇古迹焕然一新,游人络绎于途。芜湖县人民政府还特地出了《文告》,加以保护。一九六二年春,前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李葆华同志视察芜湖地区,亲临“禅寺”游览,对“荆壁”甚为重视,临别对住持僧法旺说:“把古迹保护好,就是你的功劳!”并指示县文化局拨款维修,全面髹漆粉刷,购买石料,铺筑石级踏坡,为游客上山提供方便。

   “文革”开始后,一九六六年八月二十四日凌晨,芜湖市二中造反队来了很多学生,以扫“四旧”为名,将“禅寺”前两进泥塑木雕佛像砸毁,后进的石壁未动,仅用红纸写一了张长条贴在石壁的佛像身上,“待上级决定”。接着芜湖县某造反组织又去“光顾”了一趟。一九七二年夏,荆山镇所属两个大队为了避免寺产遭受损失,发动社员将“禅寺”拆毁,把砖瓦、木料等等都分掉了。铜观音也被砸碎,当作废铜烂铁卖掉了。“禅寺”下面正是某某采石厂的轮窑,一连几个“卫星炮”就把“荆壁”炸得壁碎灰飞了。现在的“禅寺”的遗物,仅有一尊二郎神石雕被某某收藏在家里,两把椅子保存在荆山镇人民政府内。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 08: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顶  表示本人没有去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 09:47:4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资源,应好好开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 19:25: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晨 于 2012-7-1 19:26 编辑

回复 71# 徽州印象



芜湖本地没有去过的人很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 21:42: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深坑酒店即将开工 百米深坑内五星酒店(组图)
日期:2012-3-2 18:02:08     来源:建筑中国俱乐部
        

上海天马山深坑酒店即将开工,由上海世茂集团投资建设,是世界上首个建设于坑内的五星级酒店,地上三层、地下17层、水下一层,并设有蹦极等娱乐项目。整个投资在6亿元左右,天然室内花园+大型景观瀑布+上有景观总统房+下有水中情景房。
站在松江区横山附近的天马山上,俯视百米深的大坑,只见坑壁四周岩石陡峭,坑里平静的潭水不时被微风“吹皱”,偶有两只小鸟掠水凌空,渐行渐远……这个昔日被垃圾腐蚀的大坑如今露出的“清秀”模样让人惊喜不已。
然而,更令人惊喜的转变可能将发生在今年年底。
一个海拔负65米的五星级酒店将在这个大坑内起建,并有望成为世界上人工坑内海拔最低的酒店。这是参与开发天马山项目的上海世茂庄园置业有限公司建筑设计部开发部高级经理李旭阳昨日透露的。据了解,目前这个项目正在有关部门的审批当中,有望在年底动工,整个投资在6亿元左右。

第一次“变身”   从“垃圾坑”到“风景坑”
最早传出“深坑宾馆”的消息,是在松江区现代服务业项目招商推介会上,松江区政府有关负责人指出,天马山深坑宾馆项目将会吸引很多人的注意。而事实上,该负责人所指的“大坑”三年前就曾因环境污染问题而引发关注。
三年前,一群游客在天马山发现了这个“垃圾坑”。据了解,该坑是一个早年人工采石场,坑深约百米,四周悬崖峭壁,经过数十年沧桑,坑底形成了一个湖泊。但后来因缺乏管理,工业废水、生活垃圾让湖水变色,导致周边臭气熏天。
昨天,上海东方早报记者再次来到“大坑”,2米高的水泥围壁沿坑筑起,因为管理人员不在,上海东方早报记者只能想办法通过围墙向里望,看到深坑里一潭碧水。
“你们也是来看这个坑的吧,现在门都关了,周边的房子也已经拆了,听说要建什么服务项目。”远处,一个20岁左右的男子坐在椅子上对记者说。小伙子自称姓何,负责附近房屋拆除的是自己的舅舅,他在此看工已有两个多月。
在他的带领下,上海东方早报记者通过一个垃圾集中站的后门走近大坑。这里杂草丛生,但是明显留有人走过的痕迹。“这里每周都有人来,前天还有20多个学生来,说到这里来探险。”小何笑着说。
穿过浓密的草丛,踏上一个平台,大坑终于跃入眼帘,真的与三年前不同了:坑的沿岸再不是垃圾堆积,没有紫色的污水沿壁而下,湖面清澈不再漂浮垃圾……一阵风吹来,还能闻到泥土、清水和植物的混合清香。“这里周边的鸟很多,经常都飞到这个坑里,那才漂亮呢。”小何笑着说。第二次“变身”五星酒店从坑底伸出地面现在,一个在大坑里建酒店的计划正在进行中。“根据目前收集到的资料,如果按设计建五星级酒店,那会是世界上人工深坑里海拔最低的,负65米。”参与开发天马山项目的上海世茂庄园置业有限公司建筑设计部开发部高级经理李旭阳说。“水下2层,水面17层,坑面2层,一共约21层,只高出地平面15米左右,大部分建筑在坑里,有400个左右的房间,每间客房均设有观景露台。”李旭阳这样介绍,酒店将依附着采石坑的南部岩壁建造,从坑底伸出地面,水面以下是水底餐厅、咖啡馆和部分客房。令人期待的并不只有这些。在项目建设内容中还指出,考虑到大坑周围地势陡峭,地质良好,又有坑底积水,将有一座悬索桥连接东西两侧,为攀岩、蹦极、水上运动等极富挑战性的运动提供条件。“深坑宾馆”的设计理念就是要极力营造出一个“依附于独特的自然地形、层层生长出的空中花园”。同时,利用自然和建筑的内外贯穿,充分利用“柔性要素”,使酒店主体依靠岩壁以最大面展开,寻求自然的生长和演变;强化叠瀑、悬壁等自然资源在主体建筑上的体现,精心塑造酒店的精髓———“空中花园”,利用层层退台体现自然与人文巧妙结合,户外和室内的流通。“我们不会再考虑扩大深坑面积,要尽量利用现有的状况去开发。”李旭阳说。据悉,大坑中的五星级酒店是上海佘山“天马山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一部分,建成后将与周边的体验中心、中心绿地、主题乐园形成区域优势。

◇规划详解
酒店客房:上有景观总统房下有水中情景房
根据设计规划,这座五星级酒店的主体建筑在功能上包括了:酒店大堂、会议中心、客房部分、娱乐餐饮以及后勤服务。
客房部分,将套房和总统套房设置在负1层、负2层(低于地平面的第一层即为负1层,最底一层即为负19层),以争取最好的景观视线;水下部分,将利用“水景”资源布置水下情景客房;而中部则以标准客房为主。
在设计图上,上海东方早报记者见到水底客房是最引人注意的。水下情景客房位于建筑的负19层,将采用先进的水族馆设计技术,包括人造岩石和珊瑚礁设计施工、水族馆环境设计等,客人将有处于海洋中的新奇感。“人住在负50米或负70米的地方,感觉会是什么样,很难说清楚,但一定很奇妙。”李旭阳感叹说。
空中花园:天然室内花园+大型景观瀑布
在空中花园方面,“室内叠瀑花园”不仅是绿色自然建筑设计理念在室内的体现,也是提升酒店室内硬件品质的主要手法之一。融合特有的崖壁的自然资源,结合瀑布的概念,在室内形成两个天然花园,不仅在形态上完美地结合了室外层层跌落的空中花园,也为室内创造了独一无二的生态环境,以求室内外的渗透和贯穿。
“云雾水景花园”位于主体建筑南翼负16层,设计在此处旨在创造一种薄雾以及小水流流过岩石的景观,窄小的水面上配备自然的水生植物,为整个中庭创造一个较为私密的空间,同时为热带植物在此间的生长提供了一个独立的生长环境。
“隐水花园”将充满热带花园的风格,结合水面景观,设置在负17层,意图创造一个坐落在生动的自然山谷里的酒店花园,与建筑的空中花园主题相呼应,设计在每层的阳台上种植悬挂式的特色热带植物,形成立面上的一个植物瀑布。而与这些对应的大型景观瀑布,从相同高度的悬崖上垂挂而下,两个元素相配合,在酒店中庭中构成了一个壮观的景象。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2 13: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4# lljllj

这个设计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5-30 20:24 , Processed in 0.081008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