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岳飞官衙在司门口
据南宋《舆地纪胜》述,岳飞驻鄂时“置司于(鄂州)治所”。绍兴十一年,各地宣抚司取消,隶属于宣抚司的各部统制官加“御前”两字,改由**直管。原岳飞的宣抚司一摊子暂由都统制王贵负责。《舆》称王贵将“都统制司移于城东黄鹄山之麓”。由此可知,都统制置制司即前宣抚司在山之西即今司门口一带。
岳飞驻鄂后,先任制置使,衙门当为制置司。后任荆湖北路、京西南路两路宣抚使,衙门似应为“大宋荆湖北路暨京西南路宣抚司”(实际上岳飞还这不止此两职,甚至一年一变。如仅在绍兴十一年,岳飞除任上两职外,还兼任南北诸路招讨使、兼营田大使,还兼有武胜、定国军节度使的官衔,少保、武昌郡开国公等荣誉称号、爵位)其官衙名称确实不知怎样称呼才好。我想,即然岳飞后来被追封为鄂王,后人尊称其旧衙为鄂王府有什么不妥呢?
1985年武昌区**(今司门口广东商城所在地)在修建花坛时,曾于地下挖出四方石刻证明这里曾是岳飞所在的岳王府旧址。而今这里商铺林立,人们丝毫想见不到当年岳王府威然令金军丧胆的光景。
司门口是南宋抗金名将武昌使署岳飞的府第,因岳飞于嘉定四年被追封为鄂王,故此地便有鄂王府之名。园内的池、石、古树都是当时旧园的遗物,岳飞家小均住于此。每当岳飞率军远征,岳飞妻子李氏还常去各部将家中慰问。岳母姚氏的晚年也是在这里度过的。因水土不服和患腿疾,姚氏常卧床不起,岳飞与妻子煎汤熬药亲奉左右。据岳飞嫡孙岳珂《金伦萃编》所载:“岳飞于三月二十六日丁母忧。”并记岳飞遗址遗迹34述了姚氏 1136 年七十岁时病逝于武昌,岳飞与长子岳云等“跣足扶榇”将姚氏送往江西庐山安葬的经过。岳飞的四子岳震、五子岳霆、孙辈中岳甫、岳申(岳云的子女)都生于司门口。1985 年,武昌司门口原武昌区**大院在修整花坛时,从地下挖出四方石刻,其中有一方清光绪时湖北布政使王之春撰书的《憩园记》和一方瞿廷韶的《重修憩园图记》,证实该地为憩园旧址。据两记所载,憩园兴建于宋朝,在湖北布政使署的范围之内,是岳飞屯兵武昌时的帅府后花园。因岳飞被追封为鄂王,故又称鄂王府后花园。史籍亦载,岳飞驻兵鄂州时,住所在今武昌司门口,明朝曾立“岳王府石碑”于岳飞帅府旧址。出土的实物加之史料证实了岳王府在武昌的遗迹,也见证了这位抗金名将尽忠报国的爱国热忱。岳飞正是以此地为抗金大本营,运筹帷幄,兴兵北上,“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