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anson908

[江城资讯] 2020年7月10日(周五)武汉新闻汇总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7-10 11:3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心级服务助力企航 | 武汉民盟胡树华主委调研东西湖区企业复工复产

武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盟武汉市委主委胡树华带队走访多家东西湖区盟员负责企业,通过调研座谈,了解企业疫后复工复产情况及困难,助力保企业稳就业目标任务,扎实推动做好“六保”工作,落实“六稳”任务。


胡树华主委一行先来到东西湖区联系走访市人大代表聂随娥负责企业武汉天下先现代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并进行了座谈。



聂随娥汇报了企业发展相关情况,东西湖区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赵琴芳,东西湖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刘卓然,民盟东西湖区工委主委钱家明等发言交流。


胡树华主委对东西湖区对民盟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对聂随娥同志在人大代表履职、干事创新创业等方面作出的成绩表示肯定。他还针对企业提出的困难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并鼓励她坚定信心,抓好当前湖北的政策机遇和社会转型机遇,更好地发展企业。



武汉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魏怡平主持会议。民盟武汉市委秘书长秦英巍,宣传部部长杨洁、副部长魏巧生,东西湖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副调研员张绿林,东西湖区东山街道办事处工委书记卢永桢等参加座谈会。



随后,胡树华主委一行冒雨实地调研了天下先农耕文化博物馆和大棚蔬菜基地。









同企业家座谈交流






胡树华主委一行先后走访了企业武汉昊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金银湖创新中心,并同企业家座谈交流。



武汉昊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阮红林,武汉鑫弘凯交通科技有限公司、金银湖创新中心负责人朱凯,武汉爱洁环境管理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宁,武汉莲花世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崔丽影分别介绍了各自企业经营和复工复产情况。


胡树华主委对企业家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以及在疫情危难之时表现出的家国情怀深表赞许。他回顾了中国民盟数十年的发展历史,分析了当前武汉经济形势,要求企业家一要当好ZZ人物,具备鲜明的ZZ责任和参政议政的能力;二要当好企业带头人,积极融入武汉发展战略;三是要结合当前疫情过后复工复产的形式,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






会后,民盟武汉市委将进一步收集相关情况,通过系列深度调研,为坚决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贡献智慧和力量。民盟武汉市委宣传部部长杨洁、副部长魏巧生等陪同调研。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10 11:3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下楚人 发表于 2020-7-10 11:25
上海去虹桥,如果在徐汇那边,坐地铁时间也不短


不至于啊,想办法转上10号线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10 11:4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水利部与长江委视频连线会商 联合调度流域水库群拦蓄洪水减轻中下游防洪压力

水利部与长江委视频连线会商,深入贯彻落实ZSJ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分析研判汛情发展趋势,研究部署长江流域水库群联合调度工作。水利部副部长叶建春在江西主持会商会,水利部防御司负责人等在国家水工程调度中心参加会商。长江委主任马建华,委副主任金兴平、吴道喜在长江委参加会商。

受持续强降雨影响,长江中下游水位持续上涨,干流监利以下全线超警。预计长江中下游干流监利以下江段、洞庭湖湖区、鄱阳湖湖区水位未来几天仍有1米至1.5米的涨幅,城陵矶江段水位将接近保证水位。

经会商讨论后决定,以城陵矶莲花塘站不超过保证水位为目标,自7月9日起将三峡水库日均出库流量减小至28000立方米每秒,同时联合调度雅砻江、金沙江梯级水库等长江上游水库群配合三峡同步拦蓄洪水,全力减轻长江中下游防洪压力。后续将根据水雨情变化,实时滚动会商,及时优化调度方案。

此前,根据会商意见,经请示水利部同意,长江委已下发调度令,自7月6日22时起将三峡水库出库流量减小至31000立方米每秒,以减轻中下游防汛压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10 11:5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estkaka 于 2020-7-10 11:54 编辑

看看院士的文章吧,不要什么都不懂又不读书。

==============================

氢能是终极能源”命题不成立,不要炒作和鼓噪

今年以来,随着国家及地方对氢能源支持力度的加大,氢能产业的发展前景备受期待,“氢能是终极能源”的声音也在多个场合听到。不过,氢能的获取,有限度、有难度,并不是那么“轻巧”。科研人员应该在这方面多做些实事求是的分析,而不要炒作和鼓噪,以免误导公众。

原料氢气是不少,但不是规模能源

首先,自然界没有单质氢气可以开采,必须从含氢物质中提取。提取氢气的目的原本是用作化工原料,而用作能源的历史则很短。我国有些氢能工作者将化工原料氢气的产能也算进能源氢气的产能,难免有自壮声势之嫌,也容易引起人们的错觉。

例如,有人说:“中国煤化工行业有近千台气化炉在运行,合成气总量超过3000万方/小时,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区,可以为各地的氢燃料电池新能源汽车的规模化示范运行提供有力支持。”这就是典型的误导。且不说合成气中高含量一氧化碳的分离是否经济可行,氢燃料电池新能源汽车规模化用氢后,煤化工生产还要不要正常运行?!

原料氢气和能源氢气,虽然都是氢气,但是原料氢气只有在不影响其原来生产使用的前提下,才能拿出一小部分用作能源,其量是十分有限的。更何况,现在工业产氢消耗的基本是化石能源,排放严重,不是“清洁的氢能”。如果燃料电池用这种氢气,岂不坏了自己清洁能源的美名?

氢能利用要讲究转化效率和经济效益

氢能不是一次能源,它像电能一样属于二次能源,要由一次能源转化而来。这一转化过程是需要消耗能量的,而且同时必然有一部分能量要变为“废能”,所以必须讲究能量转换效率。能量转换是要花钱的,所以还必须讲究经济效率。

从电网上取电通过电解水制氢的能量转换效率较高,约达85%。将氢在燃料电池中发电,能量转换效率约50%,电—氢—电的能量转换总效率稍大于40%。于是有人就说氢能燃料电池电动车的能量转换效率“很高”。殊不知,他们有意无意地不谈如下的一系列“折扣”:燃料电池自身消耗的电能、氢气从电解池的低压状态压缩到输送的高压状态消耗的能量、输送高压氢气到加氢站所消耗的能量、加氢站给车上储氢罐充氢所消耗的能量等等。如此七折八扣,电解水制氢所耗的一度电送到车上电动机,粗略算来只剩不到0.3度。

如果从电网上取电一度,经充电器的AC-DC变换和车上电池的充电—放电,两环节的能量转换效率都在95%左右,送到电动车上电动机的电能将近0.9度。近三倍的能量转换效率差别一目了然,意味着节能减排效果相差悬殊。能量转换效率既然不高,经济效率也不会乐观。可见,从发展电动车节能减排的初心考虑,“由电网上取电—电解水制氢—氢能燃料电池”的路线是不可取的。

高温气冷堆也被说成可用以制氢。其实,用高昂的进口氦气作为工质的高温气冷堆发电,经济性本来就在推敲之中,现在却要将千度的高温热能取出来分解水制氢而不用去发电,要么是没事找事,要么就是为建高温气冷堆拼凑理由。


我国输氢远不及输电合理

有些人提出,可用“三北”地区的“弃风”“弃光”的电来电解水制氢,而且还举出德国用风能发电、电解水制氢的例子,证明这条路线可行。

但是,第一,我国“三北”地区的弃风、弃光电解出的氢,在“三北”地区是消耗不了的,必须远距离输送到燃料电池电动车盛行的地区,耗能自不在话下,而高压纯氢对管道钢的氢脆更是一个难关。第二,我们还要看到,我国“三北”地区的“弃风”“弃光”是不正常、短期的现象,一旦造成这种现象的人为和技术原因消除了,也就无“弃风”“弃光”可用了,因为输电相比于输氢,无论是设备的建设还是运行,都要合理得多。第三,德国为了减少对进口天然气的依赖,用可再生能源发电、电解水制氢,将氢气掺入天然气中作燃料,浓度不超过10%,不存在高压纯氢对管道钢的氢脆问题。而且,德国国土东西宽不过500公里、南北长700余公里,天然气管道密布,没有我国“三北”地区与燃料电池可能盛行地区间的长距离输送问题。在德国合理可行,不等于在我国亦然。

利用副产氢难度不小

还有人提出,我们可将副产氢用于燃料电池。对此,原则上我完全赞成,但账到底怎么算要商榷,因为不是所有副产氢都可用于燃料电池。今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国家标准GB/T 37244-2018《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汽车用燃料氢气》,规定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汽车用燃料氢气的杂质含量要求,其中最重要的是一氧化碳体积分数应不大于0.2×10-6。

以焦炉炼焦行业为例,要将焦炉煤气中的几项重要杂质降到GB/T37244-2018的指标,尤其是5%~8%的一氧化碳降低到千万分之二,不仅要解决一系列技术难题,还要消耗大量的能量。

最现实的是氯碱工业的副产氢。据说,2017年全国放空的氯碱工业的副产氢为25万吨。此气不含一氧化碳,改放空为利用,适合于燃料电池。此外,丙烷脱氢、乙烷裂解等工业也有数量相当的副产氢。如果输送距离不远,在燃料电池电动车的演示阶段,这些副产氢绰绰有余。遗憾的是,这些副产氢的数量,远不足以担当未来“终极能源”的重任。

“氢能是终极能源”命题不成立“

氢能是终极能源”是美国前总统布什当政时首先提出的。在笔者看来,能源发展是没有终极的。难道有了氢能之后能源就不发展了吗?未来人们的节能减排意识将进一步加强,更加绿色的能源、更高效的能量转换方法,将是人类不断的追求。

“氢能是终极能源”,还可理解为人类将来用的能源全部是氢能。这显然是脱离实际的。即使说汽车完全用氢能,按我国未来50%的人均汽车保有量计算,7亿辆车、年用氢10亿吨,既没有这个可能,更没有这个必要。毕竟对于大多数电动车而言,直接用电网的电会更方便、更合算,何况还有其它能源可用,还有燃料电池自身的弱点引起的竞争力不强问题。

应该相信,随着氢气提纯技术的进步,其能耗和成本会不断下降,可用的副产氢数量会有所增加,“天花板”会有所升高。但是,也应该相信,“天花板”肯定是有的,“氢能是终极能源”的命题是不成立的。

真正清洁而又经济可用的氢能并不丰富,与几亿辆汽车所需的能源相比,它只是个零头而已。现在有些人已不认可“氢能是终极能源”了,但他们设想,未来燃料电池电动车会占汽车的20%~30%。而按我上述的分析,乐观一些的估计氢能燃料电池电动车在未来汽车中的占比不会超过5%。

当然,氢能即使是个零头,也该用好。为此,科研人员应该多做些实事求是的分析,而不要炒作和鼓噪,以免误导公众和官员。

来源:《中国科学报》 (2019-11-11 第7版 能源化工)

作者丨 杨裕生(作者系中国工程院院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10 11:54:06 | 显示全部楼层
bestkaka 发表于 2020-7-10 10:00
氢能源可以作为基础技术的研究储备着,氢能源汽车就算了,比锂电池爆炸的概率高数量级, 可能还不只一个 ...

你是说氢能安全有问题吗?地质大学的氢能汽车好像弄了B轮融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10 11:55:04 | 显示全部楼层
2020年长江流域重要水雨情报告第20期(2020070908)



















7月10日11点,汉口水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10 11:56:04 | 显示全部楼层
bestkaka 发表于 2020-7-10 09:13
2号线全程100分钟左右,对于机场交通而言,其实还好,上海也就是有虹桥这个bug,去浦东也一样是绝望。

...

之前试过一次虹桥地铁转浦东,拖着行李带着娃,那个酸爽。。。简直不想再体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10 11:57:31 | 显示全部楼层
bestkaka 发表于 2020-7-10 11:33
笑了,你哪里来的蜜汁自信

懒得跟你这种人口水之争

不做事的去嘲笑别人努力做事的!

努力不一定成功

但我知道不努力一定不会成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10 11:58: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estkaka 于 2020-7-10 12:04 编辑
scorpion555 发表于 2020-7-10 11:54
你是说氢能安全有问题吗?地质大学的氢能汽车好像弄了B轮融资


你说的地大就是格罗夫吧。

我不是说氢能不安全,是丰田的氢能路线目前不安全,格罗夫的和丰田应该不是一个路线。

但格罗夫这公司我稍微研究过,别的不说了,你看看招聘网站上格罗夫招的职位,再对比下知乎上各种对格罗夫招聘的吐槽。

它要是只做氢能的技术研究和储备,甚至做动力总成,那是没问题的,可上来就造车,还搞出了一台原型车,这就有点大跃进不大靠谱了,想想现在大撤退的这些新能源车企,5年前都是很风光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10 12: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estkaka 于 2020-7-10 12:03 编辑
firefly1130 发表于 2020-7-10 11:56
之前试过一次虹桥地铁转浦东,拖着行李带着娃,那个酸爽。。。简直不想再体验了!


虹桥到浦东最好是坐机场大巴,是直达的,好像只要20还是25块钱,记不清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10 12:0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夏天来的风 发表于 2020-7-10 11:57
懒得跟你这种人口水之争

不做事的去嘲笑别人努力做事的!

我说格罗夫不做氢能的技术储备,上来就造车,可能是大跃进不大靠谱,这叫嘲笑?

你这理解能力真是堪忧。

为了吐槽我而吐槽,你也真是努力,但你不会成功的,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10 12:02:41 | 显示全部楼层
tianzd000 发表于 2020-7-10 11:06
今天的快舟11不会又要鸽了吧~

袁洁专题听取快舟火箭发射准备情况汇报


快舟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首飞试验任务在即。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袁洁以视频连线形式,在北京专题听取发射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情况汇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张红文主持汇报会,集团公司有关部门领导,航天三江总经理谭千红,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快舟试验队队长张镝,型号“两总”及有关人员分别在北京和试验基地参加汇报会。

汇报会上,快舟火箭总设计师梁纪秋从研制背景、首飞方案概况、发射场测试工作、质量工作、风险分析与控制措施、后续工作计划、发展设想等方面作了专题汇报;张镝介绍了快舟火箭发射前的准备工作、市场应用及产能建设等情况。

汇报过程中,袁洁不时就影响成败的关键因素,以及液体姿轨控系统、可靠性评估工作、管路和热控防护等问题,与快舟火箭“两总”系统进行了连线问答。

袁洁指出,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党组高度重视重大任务外场试验,每次发射前都会专题听取汇报。此次首飞任务难度大,协调面也很宽,外场试验条件艰苦,航天三江快舟试验队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在相关各方的共同努力和齐心配合下,做了大量工作,测试数据符合要求;对出现的问题和异常现象,也都按照归零要求进行了深入、彻底的归零,各项工作准备就绪,同意后续任务安排。

针对后续工作,袁洁强调,一是要树立必胜的信心,虽然是首飞,但是我们的目标就是保成功,要让全体试验队员都树立必胜的信心,认真完成好每一项工作。二是要继续发扬“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按照既定的发射流程,认真做好正式发射前的各项准备,同时要按照“保成功、质量第一”的要求对测试结果认真判读,不放过任何疑点。三是要做好“双想”工作,这是航天企业一贯的传统,我们要对关乎成败的问题开展预想、回想。经过5年时间的艰苦努力,现在所有工作都体现到这次试验任务上,所以不容有任何闪失,我们一定要把所有既定工作尽职尽责做到位,不留遗憾。预祝首飞试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张红文指出,希望集团公司空间工程部和快舟试验队针对袁洁董事长关注的问题,进一步开展好“双想”工作,发扬“更严、更慎、更细、更实”的作风,确保试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谭千红表示,航天三江将认真落实航天科工集团党组领导的指示意见,把各项准备工作做到位、做充分,圆满完成此次首飞试验任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10 12:02: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firefly1130 发表于 2020-7-10 11:56
之前试过一次虹桥地铁转浦东,拖着行李带着娃,那个酸爽。。。简直不想再体验了!

一般出差能虹桥不浦东,非要浦东就直接磁悬浮了事,之前地铁到浦东还必须在广兰路再换车太麻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10 12:05:19 | 显示全部楼层
bestkaka 发表于 2020-7-10 12:02
我说格罗夫不做氢能的技术储备,上来就造车,可能是大跃进不大靠谱,这叫嘲笑?

你这理解能力真是堪忧 ...

只要有想法
能去行动努力就是值得鼓励的!

包容错误,允许失败

才能将创新更好的激发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10 12: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楚之游侠 于 2020-7-10 12:12 编辑
夏天来的风 发表于 2020-7-10 11:33
已经竖起来了
在等窗口时间


比原计划推后了五分钟。

这次发射压力还是很大的。

昨天应SJ专门到国家航天基地去了一趟,航天科工集团新换的一把手听取汇报的时候也有不容任何闪失的告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20 21:16 , Processed in 0.048835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