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anson908

[江城资讯] 2020年7月9日(周四)武汉新闻汇总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7-9 11:4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楚之游侠 发表于 2020-7-9 10:50
登高望远 谋定后动 港发集团召开“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专家咨询会

港发集团召开“十四五”发展规划 ...

希望落到实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9 11:45:33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洲还是很有想法的,之前也说过了,正在谋划光谷北布局,未来考虑布局重大科学项目。

最近市发改委已经开始调研。

如果光谷北战略实现,那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将起到联接长江新城和光谷的枢纽关键作用,对新洲全区的发展也是重大利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9 11:47:55 | 显示全部楼层
bearbottom 发表于 2020-7-9 11:40
期待更多项目落地

项目争取落地还得看各区的办事效率。

比如涉及东湖高新的光谷银行,动作太慢了。上报方案竟然还需要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催办草拟。

现在是抢抓政策窗口期,机不可失,效率还是要高一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9 11:55:12 | 显示全部楼层
夏天来的风 发表于 2020-7-9 10:18
3.激发资本活力,做好科创板上市工作,全年举办上市辅导沙龙活动12场以上,上市后备“金种子”企业达到100 ...

其实这个五家的目标只是“力争”,不是说一定要完成的。

目标不是说定的越高越好,数字再漂亮,如果完不成又有什么用呢?

今年5月5日,忠林书记专门说了这个事情。他说要科学设置指标,要充分考虑当前实际、实事求是,突出重点,发扬“跳起来摘桃子”的精神。

现在定的五家这个标准,就是相当于需要我们跳起来摘的桃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9 11:56: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终于明白为什么金融成了短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9 12: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Luc_M 发表于 2020-7-9 10:39
市领导要求,对内要求汉口银行加快推进上市,通过上市解决资本金不足等问题;对外继续与中国国新磋商汉口银 ...

去年已经向媒体透露过相关消息了呀,可能你没注意相关报道吧。


比如这篇新浪在去年12月报道《汉口银行引进央企战投 或将迎来新行长》


2019年12月17日,汉口银行发布临时公告称,汉口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第六届董事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提请聘任田志平同志为汉口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行长的议案》。


此前,因届退休年龄,原行长朱永彤自2018年11月28日起不再担任汉口银行行长职务,该职由董事长陈新民代为履行。

这意味着,如果顺利通过监管流程,田志平将正式成为汉口银行的新行长。

此外,汉口银行未来将增资扩股100亿元,引入战略投资者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而田志平正是由国新控股推荐给汉口银行董事会的行长人选。

田志平何许人也?他于2002年获得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2003年获得香港大学工商管理学硕士学位。

田志平拥有银行及投资行业的双重背景。他曾任中国工商银行四川省分行副行长;中国工商银行中东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中国工商银行伦敦有限公司董事兼总经理;浦发银行新加坡分行筹备工作组负责人;复星集团旗下北京复朴长涛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副总经理;平安银行董事等职。

此次汉口银行引入国新控股后,将加快市场化改革,实现三年上市的目标。

历史资料显示,汉口银行自2010年12月20日进入IPO辅导期,但长达9年后,依然未实现上市,其中,国有股确权的问题一直是横亘汉口银行IPO路上的大山。

在上市辅导机构海通证券的辅导报告中,“督促汉口银行继续完善股权清理以及国有股确权工作”是一个常见的话题。

但此次引入国新控股,显然是为了国有股确权做准备。

国新控股成立于2010年12月,是由GWY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直接监管的中央企业。业务涉及基金投资、金融服务、资产管理、股权运作和境外投资。截至2018年底,中国国新资产总额突破3800亿元,公司年度净利润突破70亿元。

汉口银行原名武汉商业银行,成立于1997年12月,是一家总部位于武汉的城市商业银行。截至2018年末,前两大股东分别为联想控股有限公司和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截至2018年底,汉口银行共有分支机构 173 家,其中包括总行营业部、14 家分行、16 家一级支行、1 家直属支行、2 家专营机构以及139家二级支行(其中包括 27 家社区支行)。网点布局已基本覆盖湖北省全境,并在重庆设有分行。

财务方面,截至2018年末,汉口银行资产总额3184.71亿元,同比增加 13.71%;实现净利润19.03亿元,比上年增加2.14亿元,增幅为12.68%。

资产质量方面,该行不良贷款余额28.67亿元,不良贷款率2.10%;拨备覆盖率 158.71%,优于监管标准。

股东方面,截至2018年末,联想控股和武钢集团分别持股15.33%和13.34%,武汉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持股8.18%。

值得注意的是,武汉开发投及第7大股东武汉信用风险管理有限公司均为武汉金控全资子公司,这意味着,武汉金控间接合计持有汉口银行11.84%股权,

股东阵营里还有武汉国资,其旗下的武汉华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与武汉武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均为汉口银行第6大和第9大股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9 12:13: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asars 于 2020-7-9 12:17 编辑

东湖高新区还没有成形,为啥武汉要一直推一个还只是个概念的长江新城?我觉得阳逻新城都比长江新城靠谱。光谷还没成形,花山区域还没发展起来,又考虑什么光谷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9 12:17: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楚之游侠 发表于 2020-7-9 11:47
项目争取落地还得看各区的办事效率。

比如涉及东湖高新的光谷银行,动作太慢了。上报方案竟然还需要市 ...

光谷银行属于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9 12:23: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地铁人越来做多了,3号线每天中午只座3个人的话已经没有位置了,不过我看地铁上只座3个人的标志也没有了,应该可以座3个人以上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9 12:26:21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江新城恐怕这次洪水得再次论证,市*政*府的想法总离不开他那一亩三分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9 12:31: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楚之游侠 发表于 2020-7-9 11:45
新洲还是很有想法的,之前也说过了,正在谋划光谷北布局,未来考虑布局重大科学项目。

最近市发改委已 ...

感觉新洲对长江新城(新区)不感兴趣,也没有把阳逻仓埠双柳移交给长江新城管委会管理的想法,想保留自主发展独立性,我觉得以后长江新城真正管理的地方就谌家矶和黄陂东南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9 12:35: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dasars 发表于 2020-7-9 12:13
东湖高新区还没有成形,为啥武汉要一直推一个还只是个概念的长江新城?我觉得阳逻新城都比长江新城靠谱。光 ...

黄陂新洲也要有个国家级新区带动发展撒,不然守着农业大区睡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9 12:37: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楚之游侠 于 2020-7-9 12:41 编辑
dasars 发表于 2020-7-9 12:13
东湖高新区还没有成形,为啥武汉要一直推一个还只是个概念的长江新城?我觉得阳逻新城都比长江新城靠谱。光 ...


东湖高新已经成型了,未来相当长时间经济总量都将位居武汉市第一。

而且最让人乐观的是,东湖高新已经真正实现“三十而立”,具备了当年唐SZ构想的“独立成市”发展内生动能。

这次将东湖高新升格为副城,其实就是对其独立发展能力的肯定。


武汉推进长江新城的意义,之前说过很多次了,是为武汉未来求解。选址的一个重要标准是现阶段开发强度低,就是考虑长江新城要为武汉提供未来三十到五十年的开发空间。


老话说的好,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城市发展也不能只看眼前,要考虑长远。

规划建设“长江新城”意义何在?它与大武汉复兴梦想有何内在逻辑?

一新SJ曾请大家说一说他们心中武汉最大的亮点是什么。大家表示,武汉找一个最亮点比较难,但找五六个亮点还是有的。这就是武汉面临的尴尬局面:城市很大,但缺少合力打造的精品,只有高原,没有高峰。

一新认为,“两江交汇、三镇鼎立”,是武汉特有的城市格局。但是,武汉还缺少具有国际影响的城市新区,缺乏代表城市形象的规模化亮点区块,就像天津的滨海新区,上海的浦东新区,广州的珠江新城。为此,武汉已到了规划建设的重要时间节点,需要在三镇之外,建设最亮丽的“第四镇”。

近些年武汉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城市建设缺乏起鲜明引领性作用的亮点板块。武汉急需沿长江主轴寻求一个能够承载武汉梦想,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生态资源丰富、环境承载能力强的发展空间。这也是世界城市发展轨迹的自然结果,是现代大城的必然追求。

谋划城市建设要有“一种雄心和决心”。现在干事,要为后面30年打基础。长江新城是复兴大武汉的龙头工程,规划建设长江新城,是百年大计、武汉大业,要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长江新城”的规划瞄准的是30年乃至更长的远期目标。



我们现在看长江新城(区)的位置,某种程度上处于主城和机场之间的通道上,但是又不是卡在正中间,是在主城和机场之间的这个地带的旁边。从主城到新城很方便,有高速路、快速路的通达,从新城到机场也很方便,且可以有效避免现在大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未来长江新城(区)的这个区位优势会进一步凸显,可见至少在未来十年将会对城市发展带来至关重要的影响。

长江新区以及未来的长江新城建设不同于一般新区,将进一步发挥武汉的交通枢纽优势,尤其是以“两航”为主要支撑的航运、航空基础优势,发展外向型经济,体现未来国际化大武汉发展的方向。

曾以长江黄金水道位置在历史上成为商业重镇的武汉,在21世纪的发展过程中,港口优势发挥的并不很明显。港口城市并未升级转型,尤其重要的是在港口附近没有一个成熟的国家级新区。所有港口的功能还停留在航运经济的初级阶段,并没有充分发挥港口的通道作用,很多高附加值的产品的集聚、产业的集聚、人才的集聚都无法实现。未来长江新区和长江新城的发展将充分利用长江黄金水道提升长江航道的运用能力,拓展以航运为基础或支撑的产业体系,促进和航运港口之间的良性互动,以带动武汉作为现代港口城市的跨越发展。


从长江新城(区)的选址来看:其从地理上完全符合中国传统的营城理念——背靠大别山系,南临长江,东边是倒水河,西边是滠水河,中间还有一个聚宝盆是武湖。“山水形胜”是一个很突出的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在这里得到了非常精辟的诠释和应用。而放在长江的航道上去看,恰恰在武湖这个区域,是长江中巨大的一个拐点,因此形成了长江中游的航运中心阳逻港这么一个天然的深水良港。这个巨大的弯曲,形成了一个像白鱀豚头部一样光滑的曲线,恰恰把天兴洲包含在内。如果天兴洲是眼睛的话,那么长江新城(区)目前选址的这个区域正好在其顶部,且是一个大的战略留白区。

再看看武汉三镇的历史演变: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先有武钢落户带动了青山(武汉的东北角),又有东风汽车的落户带动了沌口(武汉的西南角),接着到光谷的提出带动了东湖高新(武汉的东南角),而在西北和东北之间的这个方向,虽然有东西湖临空港开发区,还是有大量的空白和薄弱环节。不论是从城市发展的历史规律还是产业演进规律上看,在这个区域布局一个支撑武汉未来20年到30年发展的一个国家级新区,可以说是城市历史发展规律的使然。


武汉现在发展长江新城(区)。恰恰是因为之前阮SJ提的,大临空、大车都、大光谷、大临港这四大板块中,三大副城已经成型,要全力突破武汉在西北和东北之间的这个薄弱环节,发展大临港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9 12:39: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luenoah 于 2020-7-9 12:43 编辑
龙行天道 发表于 2020-7-9 12:31
感觉新洲对长江新城(新区)不感兴趣,也没有把阳逻仓埠双柳移交给长江新城管委会管理的想法,想保留自主 ...


阳逻  仓埠的招商一样需要按照长江新城的规划来  并且需要经过管委会同意并上报市里   上次阳逻开发区调规就是按照长江新城总体规划来的    至于双柳本来就是长江新区申报后给各区吃政策的地方   黄陂汉口北和盘龙城的一部分也是这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9 12:5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楚之游侠 于 2020-7-9 12:56 编辑
龙行天道 发表于 2020-7-9 12:31
感觉新洲对长江新城(新区)不感兴趣,也没有把阳逻仓埠双柳移交给长江新城管委会管理的想法,想保留自主 ...


今年阳逻都在为对接长江新城规划进行调规了。


以阳逻开发区为例,总体定位中三个示范区(长江新城对外开放合作示范区、长江新城产业协同创新示范区、长江中游港产城一体化示范区)有两个都涉及长江新城战略、


现在阳逻的所有发展规划,都必须符合长江新城总规定位。还是以阳逻开发区为例,发展上要遵循长江新城“一心十区”中的朱家湖智造创新区和柴泊湖临港新城区上位规划。


你看看现在的长江新城管委会一把手,是不是非常熟悉新洲情况的前区委SJ?这个安排本身就是挺有针对性的。



当然,现阶段长江新城的发展重点肯定还是起步区,先谌家矶,后武湖,其中武湖可能分两阶段开发,市府的财政分成方案暂时还不包括新洲,长江新城区域新洲片区的发展,相对独立性肯定要强一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21 10:11 , Processed in 0.046246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