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2-8-27 03: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ofekzpeggy129 于 2012-8-27 03:26 编辑
回复 lulujune
但愿如此啊。。。。
皓皓小波尔卡 发表于 2012-8-26 18:43 
天津没赶上浦东的好机会:那时很大程度上暂停对深圳的扶持,同时其他地区又没得到类似的政策。上海在90年代以来得到国家很多好处,但底子好,不像北京一样,本身是硬生生地发展,不顾与周边的协调。
天津得不到上海的十五到二十年的独食,所以很多事情,只能借着滨海新区这个难得写到国务院的战略去搏。天津近几年都是得到国家中央预算内拨款最少的省级行政区,不足重庆十分之一,仅仅几十亿,比已发展的上海还要少。讽刺的是,这却是所谓滨海新区进入国务院战略的五年。国家不会几千亿预算砸给天津。天津固投大多来源于地方政府筹资和贷款。
所以天津只能做出破釜沉舟之势,引凤筑巢还是筑巢引凤,与鸡生蛋问题一样,讨论不出个头绪,天津现在只能尽量做好能做的事情。你引人家来,人家可以说你设备不好,你总不能说:您先在平房里办公吧,等我们凑齐二百家客户,就开始给你们盖写字楼。天津本来没什么优势,只能这样搏一搏。
有人说上海朋友选择性无视,我觉得这样说不对。因为不关己事,更多的时候是全方面无视的。
有些上海朋友挺有意思,他们眼里上海是天生丽质,只有民国与现在的辉煌,而不记得八十年代中后期的落寞。而复兴,也是全靠上海自己。所以他们看不懂其他地方努力的原因:你们的资质,也能做到?
事实胜于雄辩。事实,也是期望、努力、理性分析共同作用的结果。三四年前,不知道多少人,特别是天津人,怀疑这群楼是否有可能盖起来——不是空置、烂尾,而是烂头。今天的事实否认的之前的怀疑。而明天的事实能否扫除现在的质疑?我觉得问题肯定会复杂得多。一片商务区,给它十年二十年的时间去消化等待都不过分。想想一家商店、饭馆、一条地铁线,都需要时间培养客流。天津从49年后,从经济总值仅次于上海,到2002年被苏州超越而掉至第六;从80年代交通、城建在全国领先,到90年代打动2000年代初期被许多城市超越;从几十年得不到一两个国家重点项目到滨海新区自行建设十余年最终得到国务院批复,起伏和等待,天津和天津人都不陌生,等又能如何呢。这至少给天津人一个努力的目标和理由。
记得看过一篇文章,说,上海刚刚开始新建设,有些普通人说,或许高楼大厦对老百姓的生活没什么直接作用,但看见金茂,感觉生活都有希望了。
巧合的是,我的爸爸,一个干粗话、没什么太高文化且一直唱衰天津的人,突然有一天告诉我同样的话——看见津塔,心情好些会有些不同。
这也许就是人们自古以来对宏伟建筑、对大兴土木的潜在依恋的最原初情结吧。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