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湖蓝海

[龙城交通] 五一路拓宽改造进行时(老路重生,致敬耿大!庆祝7月10日通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8 10:03:02 | 显示全部楼层
j-10cc 发表于 2016-1-18 09:56
发帖前不妨查一下新闻。敢问哪个不是辫子加天线?

杭州153路,前不久刚汽改电

我的了解不够,我承认我的问题。这个有主观的原因。
接下来说说我自己的想法,电线入地人们就需求,电车来说,随时充电和线路有关系吧。一般距离几趟车完全可以保障不用实时充电来完成运输任务。
个人是不太认为有线电车是方向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8 10: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拓风 发表于 2016-1-18 10:03
我的了解不够,我承认我的问题。这个有主观的原因。
接下来说说我自己的想法,电线入地人们就需求,电车 ...

电车发展到今天的确不只是有线架网这一种方式。在线充电,超级电容等等都是新兴技术。所谓发展电车也不一定要辫子+天线的模式。但是一概而论把所有电车都拆掉就是另一个极端了。
至于空中架线而言,整洁的电线原本也能成为一道风景。譬如这张并州路的图,我觉得也很不错。当然这不意味着什么地方都要架线,这个也应该因地制宜考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8 10: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修路就把沿线单位都迁走也能改善交通,譬如山大二院和五一路小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8 11:4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8 11:47:50 | 显示全部楼层
pennyscofield 发表于 2016-1-18 10:21
不修路就把沿线单位都迁走也能改善交通,譬如山大二院和五一路小学

这才是老城区  全迁走了  成什么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8 11:4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8 11:4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8 11:49: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8 12:25:25 | 显示全部楼层

拍的好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8 12:26:20 | 显示全部楼层
RAF111 发表于 2016-1-18 09:19
五一路上实实在在的历史建筑,我是指没有被翻修或是改建的几乎没有了。我的意见是拆吧。文革破四旧的时候早 ...

是 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8 12:4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湖蓝海 于 2016-1-18 13:03 编辑

       近20年,尤其是最近十多年整个太原府城范围内有价值的片区和民居基本消失殆尽,以至于到2008年末开始申报历史文化名城时那文庙巷和五一路周边等等来充数。首先这本身就是很悲哀的事情,里面有很多确实和“精美”和“有价值”差不少距离。但作为城市发展更新来说,要综合考虑,尤其是老城区,不能用发展新区的视角和眼光看待,说白点更不能仅从外观来简单判断。能留到今天的东西没有20年哪来50年?上百年?乃至千年。城市更新是一个系列性持续性的工作。用阎锡山的话说这是“历史之事业”。太原走到今天“有说的没看的”这步,除了历届政府的种种“功绩”之外,还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解放初乃至于一段时间内或受限于时代和经济政治条件无可厚非,这都21世纪了依旧有相当人数保持的那种简单的破立,拆建,不知其然敢言其然的思想。对于一座城市而言这才是最悲哀的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8 14: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湖蓝海 发表于 2016-1-18 12:47
近20年,尤其是最近十多年整个太原府城范围内有价值的片区和民居基本消失殆尽,以至于到2008年末开 ...

人家上海这方面搞得挺好,什么田子坊、东方新天地附近的民居居然搞成了旅游目的地,老外那个多啊,我看那民居还不如咱的精美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8 14: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晋trademark 发表于 2016-1-18 14:00
人家上海这方面搞得挺好,什么田子坊、东方新天地附近的民居居然搞成了旅游目的地,老外那个多啊,我看那 ...

田子坊和新天地的模式也有争议,但是从各种方面综合看,结合现实和发展的眼光还是较为成功的案例,在国内就算不错了。太原并不想多说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8 14:3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湖蓝海 发表于 2016-1-18 14:11
田子坊和新天地的模式也有争议,但是从各种方面综合看,结合现实和发展的眼光还是较为成功的案例,在国内 ...

恩,现在看铜锣湾那一片民居就不该拆迁,等到现在和食品街钟楼街一起改造,就改造成田子坊那样的也可以,离柳巷这么近,人气和旅游团肯定不少,现在可惜了。只剩下钟楼街了,要是没有好的方案还是不要动为好,好的资源不多了。其实铜锣湾生意一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9 07: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五一路改造:多处下穿地道双向六车道或八车道
改造南起五一广场北,北至涧河路,全长4.8公里市民开车可从五一路直达动物园
李涛
2016-01-19 05:48
来源:太原晚报
    "老路换新颜五一路改造追赶时代步伐"、"主动搬迁荣誉实惠展望未来生活更美"……连日来,在五一路沿线,已经悬挂出类似的条幅,被划入拆迁范围的门面房都写上了红色的"拆"字,商家忙着打折甩货。这意味着,五一路改造的先期工作已经开始,这条饱经沧桑、承载着太原人太多记忆的老路,在时隔60年后,即将"浴火重生"。那么,作为我市的一条城市主干道,今年五一路将会如何改造?改造中有哪些亮点?改造后会有哪些变化?昨日,记者采访有关部门得知,五一路改造过程中将新建多处下穿地道,路面拓宽至双向六车道或八车道,打通最北端的"断头路",今后市民开车可从五一路直达动物园。

    承载“老太原”印迹

    为何叫“五一路”?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得知,太原解放后,将新开路、首义门、松花坡、精营中正街、新民头条、新民五条拓宽改建,于1955年9月建设完成南起五一广场北至胜利街,寓意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五一路”,并成为我市最早的通衢大道。

    “我在这条路上住了30年,每一栋建筑都很熟悉,有些房子要拆了,真有点舍不得呀。”昨日,在五一路上,75岁的张大爷正拿着一个相机,边走边拍,目光始终注视着面前的五一路。他说:“记得刚修好五一百货大楼的时候,这里就是全省各地人们买东西的胜地,每天熙熙攘攘的人群川流不息,热闹非凡。”

    他说,改造是好事,大伙儿都支持,也盼着早点动工。趁着尚未拆迁,赶紧把这些老建筑、老街景拍下来,以后留个纪念,这里面都是记忆啊。

    五一路为何要改造

    五一路从建成到现在已多年,暴露出许多问题。首先,许多路段的路面出现了龟裂,排水管涵修建年代久远,主要为合流管,管线布置不规则,流量偏小。

    其次,五一路属于商贸街区,紧邻柳巷,平时人流量、车流量很大。但是,目前的路面只有双向四车道,部分路段车行道只有16米宽。此前有调查显示:五一路高峰时段每小时的车流量为4500辆,通行能力已达到饱和,尤其是在北沙河桥、山医大二院、桥头街等处,每逢上下班,狭窄的道路经常拥堵不堪。

    此外,根据太原市城市总体规划,在城市景观上要实行“一线三带”的装扮计划,在城市建设中将形成几条景观轴线,成为城市风貌的主要骨架。五一路——并州路——坞城路——大运路即为其中一条景观主轴线。

    还有就是,近年来我市的市政基础设施取得了巨大成就,随着迎泽东、西大街的改造,滨河东、西路改造的完成,新建南路、平阳路(迎泽大街—长风街)、兴华街、北大街以及南内环桥、漪汾桥拓宽改造的完成,并州路、府东府西街、中环线、建设路快速化改造的建成通车,在城市中心区将吸引更大的交通流,而作为我市南北主通道的五一路,上下班高峰拥堵严重,制约了该区域的经济发展,故改造显得尤为重要。

    历史文化建筑要保护

    五一路沿线,分布着许多历史文化建筑,一条路将太原厚重的历史连成串,走在这条路上,犹如穿越一般。

    诸如山西国民师范旧址、星火俱乐部、五一百货大楼、华义美发厅等。这些历史文化建筑,已经深深扎根在老太原人的记忆中。

    老式吹风机、白瓷脸池、白色制服、陈旧的海报……比如,1958年开业的华义美发厅尽管显得陈旧、暗淡,但对于老太原人而言却无不陌生。这是如今我市最后一家国营理发店,店里的老式理发椅有的用了50多年,该店保留着传统理发手艺,至今仍颇受欢迎。

    再比如,位于五一路245号的山西国民师范旧址,是我市保存较完整的一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纪念性建筑。主要建筑坐北朝南,前有西洋式大门,中有加固维修后的歇山卷棚式二层办公楼和资料室,西侧为临街展览厅,东侧有卷棚式陈列廊。整个建筑古朴典雅,是民国初年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建筑相结合的典范。

    因为内心有一份难舍的怀旧情怀,很多老太原人关心,在此次道路拓宽改造中,这些老建筑不知能否留下?

    对此,有关部门介绍,改造势必要拓宽路面,会拆掉一部分临街建筑。但是,历史文化建筑要保护,改造方案在设计时会充分考虑这一方面,不会因为改造而失去历史印迹,反而会更加提升它的历史感。

    沿线建多个下穿地道

    据了解,此次五一路改造的范围南起五一广场北,北至涧河路,全长4.8公里。与目前相比,道路红线将拓宽到40米至50米,也就是说,改造后将拓宽至双向六车道或八车道,车行路上更加顺畅。

    值得一提的是,改造过程中,为了不影响街道景观,消除部分路口的交通“瓶颈”,五一路与主要道路的交叉处将实施下穿改造,从而大幅提升车辆通行能力。

    比如,在桥头街、上马街路段就设计了一处下穿地道,东西向下穿五一路。在山大二院,平时车辆拥堵严重,未来五一路将在这里下穿,依次下穿通过新民中街、坝陵南街。此处往北,五一路将下穿北大街。

    再往北,北沙河桥也会进行提升改造,与五一路交汇处留有下穿地道。目前,北沙河桥是五一路交通通行的一个“瓶颈”,桥面宽度仅为12.5米,而且承载能力很差。改造中,将拆除旧桥,新建50米宽的立体桥梁。在五一路与北中环街的相交处,也会有一个下穿地道,由五一路下穿北中环街。

    打通北端“断头路”

    作为五一路改造的另一大亮点,五一路将从胜利街丁字路口一路向北延伸,打通至涧河路。这样,五一路将与周边道路实现互联互通,完善这里的路网结构,今后市民可从五一路直达动物园。

    此外,地下管网的改造也是这次五一路改造的“重头戏”,目前老旧的地下管网将扩容提质,道路上空纵横交错的“蜘蛛网”将清除入地。

    经过改造,新的五一路将和并州路一起,成为我市又一条贯通南北的主干道,更为重要的是,它将成为留住城市“基因”,彰显城市特色的一条街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8-5 21:04 , Processed in 0.060715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