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并州柳西

[龙城轶事] 太原历史文化名城主题贴(晋商博物院(山西府衙博物馆)今日开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6-9 22: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晋文公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6-10 09:05:24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宫改扩建效果图。就发这里吧,来源:太原日报

工程摘要:
太原工人文化宫始建于1956年,1958年5月竣工投入使用,是目前我省唯一保存完整的仿苏式建筑,被誉为迎泽大街的“七颗明珠”之一。
本次改造——
a.文化宫主楼外立面修缮、结构加固、室内更新。尊重历史建筑的原有风貌、造型元素的基础上进行加固和更新。主楼外立面严格按照历史原貌修复,在保持文化宫主体结构、外观风格不变的前提下,进行加固和保护性处理,还原其庄重典雅的风貌。
b.局部扩建、剧场扩容和提升。保留现有剧场框架,目前900座剧场改造为1230座符合国家标准的大型甲等剧场。舞台规模、剧场设备、机电系统、消防设施等一并按照国家标准完成配套。设工运史展厅和一间容纳400座的音乐厅。
c.配套绿化景观及夜景灯光。
d.新建面积1.22万平方米地下停车库,可提供停车位450个左右。利用工会大厦西北侧用地,建设可停放129辆机动车的全自动仓储式智能化停车库。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6-10 21:2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听着《钟楼街》,品味太原这条老街的温存
https://mp.weixin.qq.com/s/GMPx5_BhChaYWuCE5Xc4-w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6-11 16: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6-11 16: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6-11 16: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6-11 16: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6-11 16:36: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听了听《钟楼街》,词曲都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6-11 17:3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zmtxd 于 2020-6-11 17:52 编辑

应该大力宣传这首歌,那句“希望下个春天与你遇见”相当感人,都有种热泪盈眶的感觉,比抖音里天天是杏花岭没有杏花有感情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6-12 12: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周六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太原文博活动满满当当
来源:太原晚报 作者:陈辛华 2020年06月12日 07:17
  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是6月13日,活动主题为“文物赋彩全面小康”,太原市文物局及局属各单位以一个主会场、12个分会场,举办丰富的文化惠民活动,涵盖传统文化表演、展览、讲座及在线课堂和网上直播。

  各项活动旨在营造保护文化遗产氛围,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文化遗产,增强全社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主会场活动在6月13日上午,由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承办,地点在晋阳古城二号建筑基址考古工地,举办“公众考古开放日”活动。专业人员将带领公众参观晋阳古城二号建筑基址考古工地,现场讲解考古发掘及考古成果,并介绍考古常用工具,让公众亲身体验洛阳铲的正确使用方法。

  太原市文物局联合太原广播电视台制作的5集系列专题片《古城·古藏》在6月13日开播,讲述太原悠久辉煌的文化脉络,展现晋阳灿烂丰富的文物珍存。《古城·古藏》精选5处珍贵文物遗存,展现太原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挖掘阐释文物深藏的历史信息、价值内涵、时代精神,串联起太原古城从春秋战国、北齐、唐、宋、明一路走来的辉煌与荣光。5集分别为:《地下军团》围绕春秋时期的赵卿墓车马坑展开,车马坑中出土的16辆古战车、46具战马遗骸,堪称古代的奢华地下军团;《千年丽影》围绕北齐徐显秀墓壁画展开,墓中约330平方米的彩绘壁画,代表了当时绘画的最高水平,蕴含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盛世重光》围绕太山唐代佛塔地宫展开,地宫内石函、木椁、鎏金铜椁、银椁、金棺及两重丝囊的精美工艺,展现了盛唐高超的工艺技巧;《木构气象》围绕晋祠小木作展开,这样一件宋代建筑小样展现了古人精湛的匠人精神;《笔墨芳华》围绕双塔博物馆《宝贤堂集古法帖》展开,通过迄今为止全国唯一保留原石的明代法帖,展现历代书法大家的翰墨情缘和精神风采。

  晋祠博物馆“晋心远扬”志愿宣讲小分队,6月13日在晋祠水镜台开展专场文化惠民演出,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行剪纸、面塑、糖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并进行义卖活动,所收款项以晋祠博物馆名义捐入社会福利院。“文博之桥”文化宣讲线上课程,在晋祠博物馆志愿服务微信群推出《走进古祠,脂裳年华——我们一起穿越吧》,由嘉宾讲授宋代发型服饰知识,带领听众了解晋祠圣母殿宋塑。

  太原市博物馆6月13日上午举办传统手工艺人展演活动,传承人们现场制作风筝、面塑、剪纸、刻瓷、琉璃等。文博知识猜谜活动,精选50条文博传统谜语,邀请公众有奖竞猜。

  太山文物保管所举办山西“国保”古建筑画展,展出山西省内部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画,共计90幅。6月13日在窦大夫祠举办相关活动,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6-12 12:24:06 | 显示全部楼层
dingdangmaook 发表于 2020-6-12 12:08
本周六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太原文博活动满满当当
来源:太原晚报 作者:陈辛华 2020年06月12日 07:17
  ...

想去第一个主会场的活动,但是还在学校,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6-12 14: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dingdangmaook 发表于 2020-6-12 12:08
本周六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太原文博活动满满当当
来源:太原晚报 作者:陈辛华 2020年06月12日 07:17
  ...

真不错,在家看纪录片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6-12 17:46:0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晋文公词在哪里?建的很大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6-12 18:50:48 | 显示全部楼层
PPTV 发表于 2020-6-12 17:46
这个晋文公词在哪里?建的很大气

晋祠南湖旁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6-15 11: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到考古工地  看五代院落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考古活动现场侧记
    “从这条中轴线看过去,我们看到的是五代时期晋阳城的一处庞大的三进院落式建筑群,东西有廊庑。”6月13日是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由市文物局主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承办的“传播文物价值展现中华风采”公众考古开放日活动现场——晋阳古城二号建筑基址考古工地,少了往日的寂静,多了些因公众热情参与活动散发的活力。
    13日一大早,刘先生从家出发驱车25公里,直奔公众考古开放日活动现场,就是为了带女儿“多了解一些太原的历史”。当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文博研究员裴静蓉开讲“走进晋阳古城历史”,刘先生和女儿循着声音的方向,听得渐渐入神。“晋阳古城遗址,作为太原市建城2500年的实物见证,它承载了一座城市的记忆。晋阳古城遗址规模之大,文化积淀之厚,在山西省首屈一指。”“二号建筑基址,是近年来晋阳古城遗址考古的重要收获。发掘揭露面积近7000平方米,是一处从北齐到唐五代时期的大型建筑基址,体量大、出土遗物丰富、建筑结构布局清晰,对研究唐五代建筑布局和技术工艺有重要价值……”
    在走近晋阳古城二号建筑基址考古工地的那一刻,小学四年级学生张涵语就发出惊叹。“车辙”“沙坑”“探沟”“廊庑”……“1000多年前,人们坐马车走过这片土地时留下的辙痕,多神奇。那个时候的人,懂得利用水渠排水,真聪明。”她和小伙伴饶有兴趣地看看工地南边,再看看工地北边。“快看,这边高、这边低,这是怎么回事?”裴静蓉的讲解让他们茅塞顿开:“靠北地层低一点的地方,属于唐代时期的建筑基址;靠南边高一点的地方,属于五代时期的建筑基址,考古学上有个地层学、类型学的概念,简单来理解,地层学是一种考古方法,它能根据地层和地层之间叠压关系判定遗址形成的先后过程或年代早晚。”听了专业的讲解,张涵语和小朋友点点头:“美妙的知识又增加了!”
    古城营村的村民老郭听完讲解很高兴,“早就知道晋阳古城遗址在这里,里面的门道却不清楚,听专家一讲,对家门口这块土地的了解增多了:北朝、唐、五代时期,被发掘出的不同时代的古建筑基址有不同的面貌。”
    认识考古常用工具水平仪、手铲、罗盘仪……正确使用洛阳铲,体验考古发掘的入门活动吸引了许多小朋友的参与。工作人员郭保国握着洛阳铲介绍,它和普通铲子不一样,考古专用工具洛阳铲的铲头是半圆筒形,另一端的柄可以连接加长杆。听完介绍,小朋友迫不及待地拿起一把把洛阳铲,有模有样地学工作人员示范的动作探入泥土里挖掘、探索,“你脚下的土地,往深探一探,没准儿,也可以一铲越千年。加油!”有的小朋友家长风趣地鼓励孩子亲近考古。本报记者弓凤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6 10:07 , Processed in 0.058853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