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2-5-19 16:56:5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看法有些片面了,我来梳理下逻辑。
1.以城市生活为目标的要求下,人口流动必然会随着城市就业走
2.提供城市就业的除了少数又稳定的军公教等,最核心的是对外部贸易能产生顺差的生产部门(中国绝大多数是制造业),其次是商业分享顺差
3.国内城镇化率稳步提升是改开之后,特别是01年加入世贸之后每年提升水平明显高于之前。最主要是因为有沿海加工贸易提供了大量就业
4.工业化的逻辑是不断增加投入提升产出,市场化的目标是赢家通吃,这俩加在一起就是一步慢步步慢,造成的是内地普遍制造业水平相对于沿海是越来越差顺差也越来越少
5.强省会是用集中力量和错位发展的形式对格局的一次单点突破,成功如郑州富士康。但由于大格局依旧以沿海出口为主,内地错位发展仍旧乏力,人口流出也不可避免
这个发展逻辑下的结果就是比较老生常谈的两大差别:城乡差比与地区差别
我觉得决策者是很理性的,只是尽量在发展逻辑下根据形势发展情况努力用好手里能出的牌,哪怕是洛阳做省会也要这么搞,因为有些深层的东西在站几个省的角度来看是改变不了什么
从省内发展历史看,至少00-16年,郑州GDP在省内占比都是不断提升的,说明提升首位度早就开始了,无非是之前经济发展普遍都不差大家感觉还好,现在增量越来越少,靠从别人手里拿东西来保持原有模式当然会引起不满
改变方法除了强省会还有积极拓展内地的出口市场和挖掘有别的生产要素的使用,但都不是短期内能改变局势的,反而是现在经济差更加放大了矛盾
目前有一定厚望来缓解两大差别的方案就是碳交易,因为站在整个国家角度一定要有出口顺差,制造业也一定要提升的,而基于工业本身的发展逻辑要提升效益也必然更集中,而碳交易就是对工业竞争失败的反哺是一次金融秩序的改变,能让人把提升生活水平的实现不局限在城市内
以我自己看的新闻和认识,发现我市今年至少有几个与之相关东西:书记到访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实施方案》中提到”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市年度工作报告中首次在工作目标中提到“三变改革”
最后,希望大家能理性看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