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1-11-12 15:4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本帖第35页,515~516楼,曾经发过一篇文章。论述限高令的影响。
时至今日,再回头来看。ZY的意图越发清晰,
如果说,一年前,《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的通知》,是北上广深“大佬”利用自身权利,奠定自身地位,的立法尝试。那么,此次出台的《加强超高层建筑规划建设管理的通知》,则将限制近一步下探到普通地级市一级。
当然了。前面的帖子,说北上广深是规则制定者,利用规则防止自身城建被超越,只是一种说法的噱头,或者说是一种“潜在的无形的手”的说辞。那么这个“潜在的无形的手”是什么呢?
就是ZY对国家总体发展态势的规划,对各经济区,各区域发展的规划,对各地发展态势的把控。
超高可以极大提升城市形象,带给投资者和资本市场强大的“直觉吸引力”。背后虽然是大量的资金投入,但地方经营者早已把这笔账算得明明白白。要不然,各地也不可能乐此不疲,如此趋之若鹜。
但同样的道理,放在ZY的眼中,就都成了问题:先说后者,资金大量涌入房产,势必给资本市场以不好的暗示,从未来发展的角度来说,国家需要把资本有目的的引导到装备制造、高新技术、基础科学等领域,以求未来长期发展的考量,这就需要制定政策限制资本涌入房地产市场。
而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贫富差距的拉大,特别是一些大的财团或个人,其雄厚的资本不受国家相关部门的支配,凭着其自身的发展意愿进入地方区域和地方市场,造成了这些地方经济的“凸起”,反而给ZY对全国发展形势的把控带来了一些问题。
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到2018-2019年,我们一直说的都是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帮后富。国家处于在探索怎么发展的问题,在这个大背景下,八仙过海,各地各显神通。那真正是“机会”。为什么我把“机会”二字打引号。就是因为,各地貌似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实现赶超进位,实则都处于经济发展的大规律之下,你的结局,或者说几十年后的样子,基本上是注定的。就比如赣州,如果有这个机缘,十几年,二十年前,赣州在外打拼发达了的“王老五”,来两个回家乡投个几百亿,赣州经济可能因此就一飞冲天,就上去了。可实际上呢,这样的“王老五”是没有的,二十多年前,赣州连铁路都没通,在这样的地方投个几百亿????,那不是“王老五”,那是二百五……所以说,要想富先修路,前面的这段时期,国家总有因为交通,政策,战略规划等类似的利好选择性的给到一些地方,经济要素就加速向这些地方集聚。
可到了2019年之后,放眼华夏中东部地区。我们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这些利好要素,随着经济的发展,变成了普惠型。这种普惠型造成了什么局面呢,二十年前,我可能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北上广深,而今,可能成都和长沙更加适合我的投资。徐州的交通可能比太原更加便利和优越,阜阳这样在安徽的普通地级市,交通条件都超过很多省域副中心城市………………这说的还是交通,要知道,今日交通,很大程度上是说高铁、机场和高速公路,而前两项还是国家在审批控制的,一个在国家审批控制下的领域,姑且出现了交叉性进位赶超,那在国家主导更加薄弱的金融,投资等热钱涌动的领域,仅仅靠一把”经济发展的规律“之尺,已然难遏制”出轨之人“了。
那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出现了,规划的区域中心城市,到底十年、二十年后,能不能成为规划中的中心???会不会杀出一批”黑马“取而代之。要知道,再过十年,国家对待黑马的态度,必然从喜闻乐见,变为”欲除之而后快“。
看懂了这两个原理,你就应该知道,ZY的任何政策,都是要让特定的对象收益,同时限制一些对象”越级“。从而让规划的成为现实,而不是让现实脱离规划,盲目生长。
你认为,赣州在国家这个大盘子中的定位,是受益者,还是受排斥的对象?想清楚了这一点,你想要的答案自然水落石出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