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7-21 22:49:04
|
显示全部楼层
“常州” 舰上常州兵
7月3日上午,我海军第12批护航编队在浙江舟山某军港起航,赶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接替第11批护航编队执行护航任务。“常州”舰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新一代导弹护卫舰,装备性能先进、科技含量高。该舰2010年5月18日下水,2011年5月30日正式命名,加入人民海军战斗序列。
记者随常州市慰问团赴军港看望即将出航的“常州”舰官兵并送行。在“常州”舰上,意外见到了2名常州籍战士陈文杰和俞松。
陈文杰,1989年出生,去年从江苏科技大学海军工程学院毕业后入伍,他是“常州”舰上唯一的一名国防生,在大学学的是轮机工程专业,在舰上机电部门任舱段分队长,队里共12人,主要负责舰船油水供给,用他们的话说,相当于管理护卫舰的“血液”。
小陈当上海军,是受家里影响,父母都是海军转业干部,他从小喜欢海军。小陈现在还没有女朋友,他说大学曾谈过一个,毕业后就分手了,由于自己是家中五代单传,母亲很着急,每次探亲回家都要张罗着帮他介绍女朋友,但每次相亲他都没去,他感觉自己在舰上要经常出海,还不很方便。
相比来说,比陈文杰小3岁的俞松则算是一名“老兵”了。俞松1992年出生,是武进礼嘉人。2009年12月他入伍时,正在前黄中学读高二,成绩还不错,考大学是没问题的。他意外当兵也让很多同学不能理解。俞松在舰上的岗位很重要,相当于军舰上的“眼睛”。他说,自己现在是一期士官,在军舰上工作感觉很自豪,很快乐也很充实,虽然没读大学,但他还是认为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军舰上的生活很有规律,执行任务实行“三班制”,凌晨三点到六点班再接下午十二点到三点的班最难熬,通常每天只能睡3个小时,这样的班每3天轮一回。因此,他们通常下午要在甲板上进行体能训练,通常是跑上一二百圈,保持强健的体魄。
舰上有液晶电视、图书室、健身房,有沙袋、拉力器等各种健身器械,宿舍还有瑜伽垫。只是在军舰上不能上网,手提电脑、ipad等只能用来打单机游戏或看看电影什么的。军舰一出海,手机就没信号了。大家只能通过卫星电话与家人或朋友联系。一般只能他们打出来,别人是打不进去的。
出征当天,有许多家属都来码头送别,但小陈和小俞的家属一个都没来,因为前面11批护航编队的情况媒体都有报道,大家习以为常,家里人都不感到惊讶。“常州”舰上有200多名官兵。陈文杰和俞松是在军舰上认识的,两人现在不仅是战友,还成了朋友,更巧的是,他们都住新北区,而且都在汉江路,两个小区离得不远。他们相约:这次完成任务回来后,再到汉江路上的迪欧咖啡喝茶聊天。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