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9-11-13 09: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软硬件”升级释放九江港航发展强动能
2019-11-13 08:56:27 来源:中国水运报 作者:全媒记者 樊雪菲 通讯员 王小东
字号
岸线美、码头绿,在江西九江这个众水汇集的地方,货运持续繁盛。11月8日,在城西的集装箱码头,记者看到,林立的吊塔、满货场的集装箱、进出繁忙的大货车,组成了一副活力四射的现代化港口码头生产图景。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九江在构建港口集疏运体系、推进航运物流体系建设、扩大口岸开放开发、提高航运中心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为九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
加大投入
构建港口集疏运体系
“九江港作为内河的主要港口,港口吞吐量超亿吨。要把九江港做大做强,使九江港融入长江经济带,振兴江西北大门,就必须要构建完善与畅通的港口集疏运体系。”九江港口航运管理局港口管理科科长孙月义说。
他告诉记者,在港口建设方面,九江港口管理局积极推进红光码头、上港二期多用途码头、总汽车滚装码头等大型公用码头建设。
疏港铁路方面,城西港区铁路专用线明确由九江市港口航运管理局作为业主,委托九江市交发集团建设运营,已于8月底举行了开工仪式。而彭湖港区(红光)铁路专用线由江西省港投公司作为项目业主单位,正在积极对接中。
疏港公路方面,彭泽港区彭浪矶作业区、矶山作业区、星子港区神灵湖作业区等3条疏港公路已经开工建设,湖口港区银砂湾作业区、湖口屏峰作业区、彭泽红光港区、都昌港区城区作业区等4条疏港公路也将于年内开工建设。
“加大港口及配套设施投入,全面提升各港区综合服务水平和货物畅通能力,这样才能不断扩大港口的吞吐能力。”孙月义自信地说,“预计到2025年,九江港的吞吐量将突破两亿吨。”
开辟航线
打造区域性物流中心
“硬件”搞好了,“软件”自然不能落后。
为加快航运物流建设,九江港开通了九江至上海洋山港、外高桥港的“天天班”航线,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增强了对省内货源、长江上中游货源、公路货源、铁路货源的吸引。同时,在今年4月已恢复国际直航的基础上,正努力开辟更多的国际航线,争取早日建成区域性物流中心。
物流体系建设稳步推进,一串串数据振奋人心。
今年1-9月,九江港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1.13亿吨(含湖区),较去年同期增长18%,集装箱累计完成36.5万标箱,较去年同期增长21.83%,水路货运量累计完成850.5万吨,同比增长4.61%。
“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建设航运物流体系还需要突破两方面的瓶颈。”孙月义说,一方面,九江货运船舶载重吨位小,企业规模小而散,市场竞争力不强,且航运服务业发展缓慢;另一方面,专业人员缺乏。对此,九江市港口航运管理局也在实践中开出了自己的“药方”。
“我们推动金融部门为航运业发展开辟融资渠道,打造船舶融资贷款专项产品,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同时,我们会为与航运服务相关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撑,比如制定优惠政策以吸引熟悉航运服务业的高端人才。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难题会迎刃而解。”孙月义说。
互联互通
以信息化提高开放水平
为优化服务营商环境,九江以信息化驱动,深入进行通关改革。
九江市港口航运管理局口岸管理科科长支鸿彬告诉记者,“为提升开放水平,我们的目标是进境与沿海口岸同价到港、出境与沿海口岸同价起运、通关与沿海口岸同样效率的‘三同’目标。为此,我们积极完善九江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同时,启动建设全省首个“三同”政策审核平台,提高服务效率,减少政务环节,让企业少走路、数据多走路。今年4月,九江港与上海港物流信息实现互联互通,使得九江口岸‘大通关’合作走在了长江流域口岸前列。”
此外,九江市港口航运管理局科学规划航运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依托中国(九江)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现有的功能,积极对接各政务监管平台,积极推进航运中心信息化建设。
为打造内陆双向开放高地,九江市港口航运管理局还在平台建设上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推进特定商品进口指定监管场地申报建设运营,积极配合九江经开区、九江海关做好综保区的建设、验收工作。支鸿彬举例说:“例如,九江进口肉类指定监管场地已于今年6月通过海关总署验收,正式成为江西省首个进口肉类指定监管场地。九江港口岸扩大开放瑞昌港区和彭泽港区项目已获***批复同意,九江综保区也已于8月29日通过联合验收组验收,即将封关运行。”
如今,在九江,货物通关时间被压缩,合规集装箱吊装查验费用被免除,通关成本进一步降低,贸易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数据显示,九江进境粮食指定监管场地辐射带动效应凸显。2019年1-9月份粮食进口累计完成50批次,共4.9万吨,同比增长94.89%,货值1367.5万美元,同比增长71.0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