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乌合者说

关于苏州GDP及发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31 23:38:45 | 显示全部楼层
julywell 发表于 2024-1-31 22:30
数据有那么重要么,曹至少推动了几个大基建,把钱花在了苏州,换现任来不就是为了让苏州当好奶牛么,四期 ...

我觉得谁在数据都差不多。除了个3延有些诟病,其他我感觉还是大市一体化思路不错的。
前前天天见这见那,最终没几个真正落地的,基本上空头指标为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31 23:51: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苏州eminem 于 2024-2-1 00:07 编辑
julywell 发表于 2024-1-31 22:30
数据有那么重要么,曹至少推动了几个大基建,把钱花在了苏州,换现任来不就是为了让苏州当好奶牛么,四期 ...


青团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1 09:07:10 | 显示全部楼层

开玩笑了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1 09: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外地人 发表于 2024-1-31 17:19
有些事情真不好讲!现在也不敢乱搞啊!这局面?搞不好直接刹车!稳子当头吧!稳住工业体量就还有机会!经济 ...

苏州三产gdp可是比二产gdp高的,苏州其实是二产和三产两条腿走路。
但是苏州有个大问题,无论二产还是三产,量大但是质不高,靠风险能力弱(可替代性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1 09:50: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CaptainKenway 发表于 2024-2-1 09:18
苏州三产gdp可是比二产gdp高的,苏州其实是二产和三产两条腿走路。
但是苏州有个大问题,无论二产还是三 ...

产业链齐全,产业集群多,但大都是做配套的,缺少终端大牌。可替代性高,收割不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1 09:55:28 | 显示全部楼层
白石青 发表于 2024-2-1 09:50
产业链齐全,产业集群多,但大都是做配套的,缺少终端大牌。可替代性高,收割不了。


苏州二产就是这个类型,给人做配套和代工,没办法的,说白了就是没有自己的终端产品和品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1 10:0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不是之前各类去查得太多了?木有米米,都是捞米。

包丝说,少查查吧,太勤了,啥都熄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1 10: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to B不代表一定低端,to C终端品牌不代表一定高端。。。这论坛都魔怔了,天天拿终端品牌来回几句扯,殊不知大部分终端品牌都是中低端的,而且也都是容易被替代的~一群莫名其妙的人在这装什么大神,可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1 10: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外地人 发表于 2024-1-31 17:19
有些事情真不好讲!现在也不敢乱搞啊!这局面?搞不好直接刹车!稳子当头吧!稳住工业体量就还有机会!经济 ...

无论如何苏州制造业也不能出问题,要是崩塌,直接失业人口800万左右,间接失业人口无法计算,那就乱了, 深圳,上海,苏州三大制造业顶梁柱, 苏州制造业要是崩塌,哪个城市也无力再回流安置这么多失业人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2-1 10:24: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些其他数据:
1)苏州GDP19年和22年的GDP好像都出现了核减,其中一个原因,在我按照某些路径核算GDP时候觉得,苏州应该是用生产法计算得出的GDP,当然可能全国城市都是用这种方法,因为这种方法相比支出法(涉及企业、个人等多种因素、税收等各种环节)简单,好计算;但有个问题就是在四季度时候容易出现生产出来而未销售出去的问题,所以基本上会有核减;这个或许也能作为其中的理由之一说明为什么工业大市的四季度会很高;另外外贸大市也是如此,为了明年的销售,会在11/12月囤货在国外仓库,如果用生产法核算就会有这类问题,但是总归在最终核算时调整;
2)全年的细节数据未有出来,对于苏州而言,1-11月的报告很能说明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规上工业产值说超4.4万亿,相比去年增长2%不到,1-11月其实还是负值-0.2%;根本原因是外商或台资企业总产值占据50%以上(这既是过往能够苏州发展的助推器,也是现在的风险点)1-11月降低,-5.8%;从可以想见的情况看,这些企业总部经济研发有,但代加工是更多的普遍状态,即便是千人万人大厂,未来转移、减少都会是拖累指标的点;民营表现倒是还可以+6.3%;
3)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1-11月按照本币计算是-5.7%(美元计算更差-11.2%);出口是-3.8(本币计),-9.3(以美元计);与产值相似,占据60%左右的是外资港澳台,-17.6%(美元计),所以即便其他尤其民营的是增长11.7%,仍然抵不住大势;
4)外资、台资占据产值大头但持续颓势,民营成长是否能够补齐会成为未来的关键,苏州的发展不容乐观就在于这个趋势下的平衡。
5)关于贸易这块还有一个就是一般贸易和代加工贸易,连续2年代加工贸易-10%以上的下滑导致现在一般贸易占比提高,但此处更多是说明我们的出口贸易质量水平不高,尤其在成本和东南亚竞争情况下容易受影响,这也是同样是出口大市,我们和深圳等城市在出接口方面表现有那么大差别的原因;
6)至于其他结构,我16年刚在论坛时候就说,我从来不觉得纳米这个东西有多大爆发性内容,但是投入可就大了,而机会成本就大了,我们会因此缺失很多机会,这个包括医疗,我那时候认为医疗是未来(相比纳米),但是是很长周期的,不应该是什么第一产业的投入,在短期内过多关注一样会错失其他机会,机会成本很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1 10:53:32 | 显示全部楼层
zgjldx 发表于 2024-1-31 15:26
其实,苏州也不是没有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兴起时招商引资,招来前途电动车项目时还比较早,遗憾那时技术商业模 ...

前途18年已经立项一款类似海鸥的车了,19年正式进入开发阶段资金链断裂。同期的零跑比前途早遇到资金危机,但挺过来了。前途的早期投资方是南京,又在苏州建厂,后期需要续命的时候就尴尬了。。。只能说时也,命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1 11:02:45 | 显示全部楼层
金鸡湖王 发表于 2024-1-31 17:00
这点确实比较意外,理想和BYD整车厂都能抢到。。。BYD新能源车可谓如日中天。
而苏州的捷豹路虎和观致 ...

苏州之前对整车厂的引进思路就不对,要么追求高大上(外资、合资),要么追求总部落户。不如放下身段,多引进几个国产车企的生产厂,这可是实打实的就业人口和GD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1 11:11: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CaptainKenway 发表于 2024-2-1 09:18
苏州三产gdp可是比二产gdp高的,苏州其实是二产和三产两条腿走路。
但是苏州有个大问题,无论二产还是三 ...

那也是建立在强大的二产基础上的!没有二产基础,凭苏州的地位,三产做到万亿以上恐怕很难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1 12:58:20 | 显示全部楼层
金鸡湖王 发表于 2024-2-1 09:55
苏州二产就是这个类型,给人做配套和代工,没办法的,说白了就是没有自己的终端产品和品牌。

产业层次是否高端有竞争力,与是否终端产品和品牌无关,台积电,中芯国际的芯片代工,华为的网络设备,亨通光电的光电子产品,恒力的聚合物中间体和涤纶纤维,阿特斯的光伏面板,宁德时代的定制化锂电池组,都不是汽车,手机,电脑,服装,化妆品那样的终端消费产品和品牌,并不影响他们成为行业翘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1 13:33:35 | 显示全部楼层
乌合者说 发表于 2024-2-1 10:24
一些其他数据:
1)苏州GDP19年和22年的GDP好像都出现了核减,其中一个原因,在我按照某些路径核算GDP时候 ...

1、苏州和东莞,重庆,深圳,上海都有较大的通信电子产业制造和贸易体量,但深圳和上海还有很大体量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和出口,23年电子一业特强的苏州,东莞,重庆这块颓势明显,显然是受到美国及盟友合谋脱钩断链,台资外资转移产能和订单所致,半导体,PCB印刷线路板,中间产品部件和消费电子终端代工普遍受到影响。而及时培育起新能源汽车及三电系统产业的深圳,上海乃至常州就获得了产值和出口的很大红利,很大程度上抵消了电子行业的下滑。其中上海的半导体产业受到高世代工艺,光刻、掩膜等设备脱钩断链的冲击还很大,好在特斯拉和名爵的大量出口弥补了半导体的产值缺口。
2、纳米产业实质上就是化工新材料,产值规模空间不大,最多两三千亿中近期天花板。同万亿甚至几万亿空间的通信电子,新能源乃至航空航天航海装备、冶金、石油、煤和天然气化工等产业相比太小了,不足以支撑苏州产值,税收和就业持续增长。医疗医药也是长线培育的高风险、长投入但高回报产业,生化新药开发对于打破欧美日大药厂垄断新药专利意义深远,可惜新药开发流程长,投入大,成功概率低,产值也不大,是一个注定寂寞艰辛的产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9 22:35 , Processed in 0.045006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