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逸雪霁蓝

2025年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杭州经济城建发展综合(禁止政治人事讨论)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5-7-7 20:0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投资38亿!蚂蚁集团全球总部二期2027年建成

       最近万众瞩目的设计项目蚂蚁集团全球总部二期的最新效果图更新了!该项目坐落于杭州市西湖区,地处西溪路与灵溪北路交汇处,东北为蚂蚁A空间一期,距离地铁3号线古墩路站仅约400米步行路程。项目总用地面积10.4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26.5万平方米,是蚂蚁集团在杭州继一期之后打造的又一核心产业园区。

       作为全球首个以零碳排放为目标设计的最大单体建筑之一,工程于2024年9月正式启动,计划在2027年8月30日竣工,总投资约38.76亿元,由浙江省一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承包施工。目前,施工方科学统筹、高效调配各专业施工力量,全力推进项目建设。2#、3#、9#、10# 楼主体结构施工与 4#、5#、8# 楼基础土方开挖作业同步开展,各环节紧密衔接,确保工程高效推进。

       蚂蚁集团全球总部二期项目由株式会社三菱地所设计主导建筑方案,TLS景观设计事务所负责景观设计,矩阵纵横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承担室内设计。其设计核心聚焦“生态与科技共生”,通过三大创新体系实现可持续目标。能源方面,屋顶铺设2.2万平方米光伏板,年发电量预计超460万度,可完全覆盖园区全年空调能耗。智能运维系统则运用高效机房、代谢式幕墙等技术,将碳排放强度显著降至17.3kg CO₂/(㎡・a),降碳率超过55%。

       此外,弹性生长系统预留了3D打印扩展空间及第六代通信接口,支持分阶段发展,计划2027年启用60%空间,2030年扩展实验室,2035年更新建筑外骨骼。建筑群由10栋单体构成,包含8栋3层办公楼、1栋运动中心和1栋直径108米的圆形访客中心。访客中心作为地标,采用浅灰色铝板与玻璃幕墙结合,**设置大型屋顶天窗,营造“圆融开放”的视觉效果。

       所有建筑通过一条超300米的长廊串联,形似“智慧纽带”,既呼应杭州茶山的自然肌理,也隐喻企业愿景。阶梯式退台设计与周边地形自然融合,辅以30%的屋顶绿化率,体现“建筑从绿色中生长”的生态理念。园区景观以“和绿健久”为指导思想,以“蚂蚁年轮”为景观核心,围绕访客中心,形成四季变化的主题;并结合山地景观特色,形成运动山谷等活动区域。园区与西湖边的茶山完美和谐,同时创造出面向未来的科技总部新模式。

      项目位于杭州未来科技城核心区,周边产业聚集,通过地下通道与蚂蚁 A 空间一期相连,共同组成总面积超 50 万平方米的蚂蚁集团全球总部园区,打造具有可持续性、创新性、通用性的标杆型办公园区项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7-7 20:07:26 | 显示全部楼层
宇树科技、DeepSeek入选《时代周刊》2025年“全球100大最具影响力企业”

       近日,国际权威媒体《时代周刊》正式发布2025年度“全球100大最具影响力企业”榜单,宇树科技凭借在机器人领域的突破性创新和全球市场影响力成功入选。该榜单从创新力、领 导力、战略思维等多维度综合评估,最终评选出来自医疗健康、娱乐、交通、科技等领域的全球最具影响力企业。

       据悉,宇树科技自2016年成立以来,凭借高性价比的四足机器人产品迅速打开全球市场,目前业务已覆盖全球50%以上的国 家和地区。面对国际竞争,公司坚持自主创新,持续推出引领行业的科技产品,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此次一同上榜的中国企业包括:“创新者”组别的阿里巴巴、比亚迪;“颠覆者”组别的DeepSeek、泡泡玛特;以及“巨头”组别的字节跳动、蜜雪集团、华为和台积电。

       值得关注的是,宇树科技在此次评选中被归入“颠覆者”组别,这一评级印证了其通过核心技术突破和商业模式创新持续引领行业变革的卓越实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7-7 20: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易加增材IPO获受理, 工业级3D打印“小巨人”冲刺科创板

       6月30日,上交所官网显示,杭州易加三维增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科创板IPO申请获受理,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公司计划募资12.05亿元投入北京易加三维金属3D打印扩产、杭州增材制造设备产业化等项目,进一步强化产能与技术优势。招股书披露,易加增材是一家主要专注于研发、生产和销售工业级增材制造(3D打印)设备的高新技术企业,其相关产品和技术已在航空航天、工业制造、科研教育、消费电子等重要领域加快应用与推广。

       当前,我国增材制造行业正处于快速产业化发展阶段。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到2025年我国增材制造市场规模将超过630亿元,2021年-2025年复合年均增速20%以上,行业景气度持续高企。

       资料显示,易加增材顺应增材制造行业的发展趋势,经过多年发展,已研发生产系列机型丰富的增材制造设备,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为保持技术的先进性,公司注重研发投入,2022年至2024年累计研发投入占同期累计营业收入比例为6.71%,此外公司研发人员占比达16.77%。截至2025年4月30日,易加增材已拥有授权专利123项(其中发明专利49项)、软件著作权41项,牵头或参与制定及修订了11项增材制造技术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积累了丰富的科研成果。

       在上市标准方面,此次易加增材选择适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第2.1.2条的第一项上市标准,即“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或者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

       招股书显示,易加增材2024年度营业收入为4.71亿元,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 2023年-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858.15万元、9881.34万元,累计超1.67亿元,结合公司最近一次股本变动投后估值为41.90亿元,大于10亿元,预计公司满足上述上市标准。

       以持续创新为核心竞争力,易加增材秉持着“让3D打印走向直接制造”的使命,全面推进产品迭代与创新。根据招股书,公司不断攻克大尺寸、大层厚、激光拼接等技术难题,已自主研发20余款3D打印设备并实现量产,其中于2023年推出的“EP-M1550超大尺寸金属增材制造系统”获“国内首台(套)”认定,2024年推出的EP-M2050更在三轴打印尺寸上在行业内率先突破2米限制,配置36激光6矩阵模式,兼容49激光和64激光能力,成型效率更高。

       凭借产品的可靠性、稳定性、一致性等优势,易加增材产品在国内市场上已覆盖工业模具、医疗健康、汽车制造等领域,此外,公司相关设备正逐步应用于消费电子、机器人、低空经济等领域。同时,易加增材正在积极加速“内外兼修”,布局海外市场,先后布局德国子公司和美国子公司等境外网络,形成了立足国内、辐射全球的国际化业务营销网络,设备远销欧美、日韩、东南亚等众多国 家和地区。

       市场的快速渗透与产品的竞争优势,也反映在公司持续提升的盈利数据上。根据招股书,2022-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47亿元、4.09亿元、4.71亿元,净利润从0.29亿元增至0.99亿元,2024年扣非净利润达0.93亿元。易加增材在招股书中表示,未来将多维度提升自身竞争能力,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目标成为增材制造行业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龙头企业。随着科创板上市进程推进,公司有望借助资本力量进一步释放增长潜力,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7-7 20:26:23 | 显示全部楼层
2025 AI Cloud 100 China榜单发布

      6月22日,在 AGI Playground 2025 大会上,主办方靖亚资本、联合主办方 Founder Park、崔牛会一同正式发布了 2025 AI Cloud 100 China 榜单。自 2022 年首届发布以来,这是推出的第四届榜单。可以说,AI Cloud 100 榜单的发布是中国 AI Cloud 领域极具影响力的年度盛事

       此次的榜单重点关注在 GenAI 领域实现商业落地,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 Cloud 企业。榜单结果显示,上榜企业 GenAI 驱动收入占比超过 50%的上榜企业数量达 38 家。此外,在大会现场,靖亚资本还发布了新一年中国 AI Cloud 行业趋势报告《Cloud+AI:模型日益强大,智能应用开启新篇章》,对过去一年 AI Cloud 领域的融资现状、技术进步和创业公司发展做了总结,同时预测了未来 AI Cloud 发展的五大趋势。

       报告指出,去年一年,全球 AI 领域融资火热,同比增长了79.6%,在总融资额中的占比从21%跃升至37%,中国 AI Cloud 市场虽总融资额下降,但资金持续涌向了 AIGC、自动驾驶和 AI 行业应用赛道。在技术层面,大模型向“慢思考”转变,多模态成标配,AI 应用从 copilot 向 autopilot 升级,环境智能、RaaS、端侧AI和具身智能等成为未来趋势。

       本届评选,组委会调整了 Top 100 公司的数据指标的权重因子,AI Cloud 100 China 全面聚焦筛选 GenAI 驱动增长的 Cloud 公司,上榜企业在过去 12 个月内 GenAI 产品及服务占比公司总收入需至少达到 10% 以上,否则将不会入选榜单。这一变更旨在筛选出真正在 GenAI 领域实现商业落地,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 Cloud 企业。最终榜单结果显示,上榜企业GenAI 驱动收入占比超过 50%的上榜企业数量达38家。

       2025年榜单总计有34家新上榜企业,其中2家企业首次上榜即取得前10名的优异成绩,分别是1# DeepSeek,7# 百图生科。同时,也欣喜的看到2024年上榜的企业中有4家已经成功上市,包括合合信息,太美医疗,七牛云,多点Mall,这也使得过去三届榜单的毕业企业总数达到10家。

       今年榜单中,独角兽企业数量为33 家,比上年榜单少了 1 家。平均估值 125 亿元,也略低于去年的 139 亿元。从赛道上看AI for Productivity 赛道领域新增上榜公司最多,数量达 31 家;但 AI 基础设施赛道的估值和平均估值都是最高的。

      本届榜单在榜单赛道类别的划分上也有所调整,从往届的10 个赛道类别(AI、基础平台及服务、CRM、垂直行业、财税、生产力及协作、HCM、ERP、大数据分析及服务、金融科技),按照 GenAI 驱动下 AI Cloud 的新架构,划分为 6 个赛道类别,分别是:
       AI 基础设施,赛道第一名为1# DeepSeek
       Al for Insight(智能洞察),赛道第一名为6# 帆软
       Al for Productivity(生产力), 赛道第一名为8# 群核科技
       Al for Real World(物理世界),赛道第一名为9# Momenta
      Al for Services(服务),赛道第一名为10# 小鹅通
      Al for Content(内容生成),赛道第一名为18# 生数科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7-7 23: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逸雪霁蓝 发表于 2025-7-7 20:26
2025 AI Cloud 100 China榜单发布

      6月22日,在 AGI Playground 2025 大会上,主办方靖亚资本、联 ...

DeepSeek实力超群。

就数量来说,北京数量太庞大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7-8 01: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黑山老妖怪 发表于 2025-7-7 23:12
DeepSeek实力超群。

就数量来说,北京数量太庞大了

北京的城市地位和综合资源优势为依托数量大是必然,上海同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7-8 10: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阜博集团与上影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聚焦短剧

       7月7日早间,阜博集团发布公告称,与上影集团旗下上海电影集团影视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内容资产运营平台、短剧产业运营中心、全球视频中心等领域深度合作,旨在发挥双方在数字文化内容产业的各自优势,共同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

       该合作被认为是阜博集团数字内容资产交易能力的重要落地应用之一。今年6月,阜博集团完成Vobile MAX数字内容资产交易平台的市场测试,支持包括微短剧在内的大量真实内容资产(RWA)并发确权及交易,助力释放数字内容资产的流动性价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7-8 10:4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长三角机器人之城竞逐赛,谁是王者?

       器人凭借万亿市场的想象空间,成为各地前瞻布局的重要产业。而且,由于人形机器人与新能源汽车的供应链重合度较高,而中国在智能电动车转型的优势,正在机器人产业实现复利。在机器人的城市经济地理中,长三角是最重要的一极。过去的一年,三省一市密集提出发展规划,在未来的三年内,实现规模化量产,拉动千亿产值。甚至有某家总部位于其他一线城市的机器人头部公司对记者坦言,长三角机器人销售场景广阔,企业对新生事物尝试的意愿很高,加上政 府支持力度大,随着公司从教育、展览向工厂应用转型,已经在去年将生产基地落到了苏州。

       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对长三角重点城市的机器人产业进行了调研(统计城市为上海、杭州、苏州、无锡、南京、合肥、宁波,范围为产品简介、产品标签、行业标签、专利名称、专利摘要含关键词“机器人”的规上企业)。我们发现,这些城市在企业存量分布上,差异显著,其中上海、苏州优势明显。不过在专利数量、融资件数等核心潜力指标上,杭州进展惊人,成为机器人产业的明星城市。

       在长三角省会城市中,南京、合肥则相对较弱:南京、合肥的存量企业数量、专利申请量均低于杭州。但从招投标情况看,合肥正在“奋起直追”,在2025年一季度反超杭州。
     
       在机器人产业领域,上海与苏州十余年来一直领跑行业。从工业机器人时代到各类服务机器人的发展,再到通用人形机器人的探索,两座城市一次次踏准产业前沿节拍。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上海机器人产业链相关企业注册量为2192家,苏州以1622家居于次席,较第三位杭州近乎翻倍,在长三角重点城市中呈断崖式领先态势。虽然杭州最近宇数科技火爆,但在机器人数量上却略胜一筹。

       从企业规模来看,上海机器人产业链相关企业中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数为1769家,苏州为1293家;参保人数在1000人以上的相关企业上海为147家,苏州为97家。两项指标亦均在长三角重点城市中遥遥领先。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了20余年,早期外资品牌在国内市场近乎垄断,十余年来本土企业强势崛起,产业驶入高速发展轨道。中国机器人网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中独资及合资品牌的市占率高达96%。到2024年,据MIR DATABANK数据,国产厂商的市场份额已提升至52.3%。

       在上海机器人产业早期发展中,外资企业的带动作用不可否认。上世纪90年代至2000年,国际四大机器人企业ABB、发那科、安川和库卡先后落子上海,不仅带来了先进技术,也促进了本地供应链的形成与发展。在龙头企业带动下,上海依托扎实的工业基础、广阔的市场、丰富的应用场景、前瞻的政策及资本支持,机器人产业发展持续领跑。

       早在上海市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中,上海就将“智能机器人”列为前沿领域发展的5项重大任务之一。同年,上海首家以机器人命名的产业园区——位于宝山区的“上海机器人产业园”申报成功。经历十余年的发展,该产业园区形成了以发那科、赛赫智能、快仓全球研发总部等龙头及总部型企业为牵引,全产业链完善、产学研融合的产业生态。2024年,宝山区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达到682.46亿元,其中规上工业机器人产值近80亿元,占全市三分之一。

       与上海机器人产业园形成鼎立之势的是2020年11月成立的上海张江机器人谷,定位“智能造”硬核产业承载区。该园区目前已汇聚ABB、傅利叶智能等一批机器人企业,以及ABB机器人赋能中心、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创新中心、仿生机器人实验室等一批功能创新平台,计划至2025年实现700亿元产业规模。

       目前,上海重点产业规上工业企业机器人密度达每万人426台。据上海市经信委信息,依托“一业一策”“分级分类”“一厂多景”,上海正推动万台工业机器人进智能工厂,预计2025年重点行业机器人密度达到每万人500台。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上海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进展,智元机器人、傅利叶等企业占据龙头地位;产业生态方面,上海正以超级场景牵引应用迭代。2024年5月,上海落地了国 家地方共建创新中心,不到一年便发布了全球首台全尺寸公版机“青龙”,并建立了OpenLoong人形机器人开源社区,联合15家企业构建“十八金刚”人形机器人阵列,并开设全国首个异构训练场,推动制定全国首批团体标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7-8 10:51:44 | 显示全部楼层
       苏州作为中国制造业重镇,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同样长期领跑。数据显示,2024年苏州机器人产业规模达1395亿元,计划到2027年突破2000亿元。工业体量大、产业链配套全、场景应用广及政策支持,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近年来,苏州密集出台机器人产业扶持政策,如《苏州市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苏州市支持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等,出台包括重大项目落户奖励、创新平台建设、场景开放等在内的一系列配套政策,计划到2027年培育3家以上具备商业化量产能力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核心产业规模达100亿元,全市机器人产业规模突破200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技术创新方面,苏州构建了“企业出题、高校解题、政 府搭台”的“创新联合体”模式。据业内人士透露,2023年落地的哈工大苏州研究院即为其中一个前沿阵地。哈工大苏州研究院为乐聚“夸父”机器人研发仿生机器人柔性关节技术,帮助其实现8个月内从实验室到产业化。据悉,该研究院已与611家企业开展合作,提炼技术需求778项,完成对接395项,落地孵化近50个产业化项目。

       企业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引擎,是当地经济、就业、创新等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来源。产业头部企业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城市的产业能级和知名度,进而吸引更多资源。比如杭州因阿里巴巴的崛起成为 “电商之都”,带动了直播电商、云计算等产业集群。而城市优质的营商环境,则为企业提供了必要保障,为其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因此,某种程度上,当地企业的经营活力和创新力,可以作为观察该城市发展潜力的前瞻视角。企查查数据显示,从机器人相关的专利申请量来看,我们梳理分析发现,上海断崖领先。2023年为52913件、2024年为36880件,今年一季度3222件,持续位居第一。杭州则位列第二,2023年有34863件、2024年有24441件,今年一季度申请量为2163件。长三角省会城市里,相对较弱的是合肥和南京。其中合肥2023年申请量为18793件,南京同期申请量为15420件,不过南京2024年与今年一季度的申请量,与合肥的相对差距有所缩小。
      
       上海为何这么强?其实,上海是长三角乃至全国,相对来说较早对机器人产业进行规划布局的城市。早在2023年,上海就出台了《上海市促进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了一系列量化目标。上海彼时规划,到2025年,明确一个总体目标,即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机器人产业创新高地。促进三个突破,在品牌、应用场景和产业规模方面实现“十百千”突破——打造10家行业一流的机器人头部品牌、100个标杆示范的机器人应用场景、1000亿元机器人关联产业规模。

       人才是机器人产业高速发展的核心驱动器。上海在前述文件提出,重点引进和培养一批智能机器人大师级人才;推荐重点机器人企业纳入本市人才引进重点机构,鼓励企业申报本市重点产业领域产业菁英、领军人才、人才专项奖励等。

       企查查数据显示,从机器人相关的融资情况来分析,2023年,所选城市融资量级在亿元级别的融资件数总共为89起,其中上海最多,有32起,苏州、无锡各有20起、10起,位列前三。此时,杭州只有8起,相对较少。不过,到了2024年,情况有了变化。相关融资件数为79件,上海仍是第一,有26件,而杭州在快速追赶下,与苏州并列第二,各有14件。今年一季度,上海、杭州、苏州继续位居前三,各有亿元级别的融资件数7件、6件、3件。

《2023年-2025年一季度长三角重点城市机器人相关企业专利申请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7-8 11:05: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杭州在融资量级和件数上的加速增长,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浙江省在省级层面的大力推动。去年9月,浙江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小组办公室印发《浙江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规划到2027年,全省人形机器人整机年产量达到2万台,核心产业规模达到200亿元,关联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其中,在金融支持上,依托“4+1”专项基金,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组建人形机器人子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投资,发展耐心资本,加大人形机器人投资招引力度。

       不久,《杭州市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24—2029年)》紧随出台。要求在科创基金和创新基金基础上,组建机器人产业专项基金,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本市人形机器人创新成果孵化和产业化投资。此外,杭州本地优质的机器人产业体系,也是吸引投资的重要理由。比如除了“六小龙”的宇树科技、云深处外,杭州拥有机器人相关企业200 余家,2023年机器人产业链工业产值已达150亿元,集聚1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覆盖机器人零部件生产、整机制造、系统集成等产业链环节。

       企查查数据显示,从机器人有关的对外投资来看,2023年至2025年一季度,各城市企业总计的对外投资件数分别为:上海748件、苏州451件、杭州327件、南京246件、合肥197件、无锡172件、宁波146件。

       因统计口径问题,各地机器人相关企业的招聘人数总体情况,不可避免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不过从数据同比变化,也可以看出一些企业发展状况的端倪。我们发现,从绝对数来说,上海、杭州、苏州位居前三。企查查数据显示,从招聘人数2024年同比情况来看,因基数较低,合肥、宁波增速较快,均超200%。无锡、杭州分别以196%、188%的增速紧跟其后。

       整体而言,在长三角省会城市中,南京、合肥相对较弱。企查查数据显示,从存量企业看,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南京、合肥存量企业共730家、515家,低于杭州824家。从专利申请量看,2023年、2024年南京、合肥的专利申请量均在15000件左右,杭州则在30000件左右。但从招投标情况看,合肥的招投标正在“奋起直追”:2023年、2024年合肥的招投标量均低于杭州,但2025年一季度已反超杭州。

       从长三角产业布局来看,上海、苏州、杭州均在整机制造领域占据核心地位。上海集聚了ABB、发那科等工业机器人企业,节卡、新松等协作机器人企业,智元、傅利叶、开普勒等人形机器人企业。其中,智元机器人是国内唯一实现大规模量产的具身智能企业:截至2025年1月6日,智元通用具身机器人累计下线1000台,包括731套双足人形机器人以及269套轮式通用机器人。

       苏州不仅有科沃斯、追觅等家电机器人企业,还有穿山甲等商用服务机器人企业、乐聚机器人等人形机器人企业。其中,乐聚机器人自2022年落户吴江东太湖度假区,后于2024年建设了江苏省首条人形机器人产线。杭州集聚了宇树科技、凯尔达等人形机器人,海康机器人、有鹿机器人等服务机器人。宇树科技有消费/科研级机器狗、行业级机器狗、通用机器人三大机器人主机产品,该公司创始人兼CEO王兴兴透露,宇树科技年度营收已超10亿元人民币。此外,也有整机企业分散在长三角其他城市:芜湖的埃夫特、南京的埃斯顿均为工业机器人企业,宁波的均普智能、无锡的魔法原子均为人形机器人企业。

       不仅是整机研发高地,上海、苏州、杭州的零部件企业也有亮点:上海傲意科技是国内少数具备批量生产经验和稳定交付能力的灵巧手厂商之一;苏州绿的谐波打破海外垄断,成为全球第二大谐波减速器供应商;杭州强脑科技的智能仿生手于2020年量产,也是全球首款实现直觉神经控制的量产智能义肢

       伺服电机、减速器、控制器等机器人零部件,是机器人制造的核心,长三角不少城市均侧重发展“肢体”关键零部件。无锡已集聚核心零部件企业37家,伺服电机、触觉传感器等关键技术国产化率突破60%:威孚高科主攻伺服电机;弓望传感、水熊传感聚焦传感器;奥比中光为机器人提供3D视觉定位芯片。宁波深耕减速器、轴承等基础部件:中大力德为机器人提供精密减速器、行星齿轮箱;奇精机械深耕机器人关节模组,慈兴轴承生产机器人专用轴承。常州以纳博特斯克为龙头,聚焦工业机器人高精度减速机及控制模块:纳博特斯克RV减速器的全球市占率达60%;铭赛科技聚焦精密制造工艺控制软件;江苏雷利主要为人形机器人定制微型伺服电机。南京突破伺服驱动与多轴控制技术:埃斯顿自动化生产机器人专用伺服电机;极智嘉专注AGV运动控制系统;因克斯为机器人提供高精度力矩传感器。

       此外,以合肥为代表的长三角城市,则侧重发展软件。“大脑”方面,科大讯飞在国内率先打通以大模型和具身智能为代表的机器人从“大小脑”到“肢体”运动控制的全链路;江淮中心则正开展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的人形机器人“智慧大脑”关键技术研究。“小脑”方面,江淮中心已建立人形机器人“小脑”智能控制平台软硬件框架;合工大在驱动控制算法方面国内领先。

      目前,长三角已构建起“大脑-小脑-部件-本体”的完整产业链。整体而言,长三角在电机、传感器等核心部件方面独具优势,大部分城市聚焦本体、零部件环节,企业普遍扎堆“造身”,仅有少数城市发力“造脑”。

《2023年-2025年一季度长三角重点城市机器人相关企业招聘人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7-8 18: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改革开放40多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这个表述本身是严谨的,但是社会层面很多人的理解就存在偏差
尤其是沿海地带港口城市吃出口红利的人群,基本会误解成“开放40多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这就错得离谱了
比方印度,和欧美从来没有问题,一直处于“开放”的状态,但就是一坨烂泥

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主要靠改革
其实涉及所有老百姓的核心改革就是“计划生育”
人口整体素质,才决定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计划生育”本身是一剂毒药,但在一夫一妻制改革后中国人口结构发生巨变,没有这剂毒药整体人口素质上不去

应该意识到,没有愚昧的一夫一妻制度,本来也用不着“计划生育”以毒攻毒

目前的经济困境和未来的发展潜力,本质上还是取决于涉及全民的根本性改革。光有开放是解决不了大多数高段位的社会问题的。单纯的开放无非就是印度式开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7-8 21:04: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外媒:中国浙江省计划参与乌兹别克斯坦项目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乌兹别克斯坦分社7月6日报道,乌兹别克斯坦凭借其市场潜力、投资环境以及政 府的积极支持,吸引了中国浙江省的关注。浙江省表示对参与乌兹别克斯坦的项目充满兴趣,尤其在农业和水资源高效利用领域,希望探索合作机会。据了解,今年下半年,浙江省将组织商务代表团访问乌兹别克斯坦,就潜在合作领域进行深入探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7-8 21:25: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云深处科技完成近5亿元新一轮融资 加速具身智能产业化布局

近日,“杭州六小龙”之一的杭州云深处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深处科技”)宣布完成近5亿元新一轮融资。本轮融资由达晨财智、国新基金等联合领投,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前海母基金、央视融媒体基金、富浙基金、华映资本、物产中大投资等机构跟投,老股东继续加持。

据悉,该轮融资将为云深处科技在技术与产品研发、场景应用与拓展、人才引进与团队建设等方面提供更大动能,进一步巩固其在四足机器人领域的领先地位,并加快其人形机器人、轮足机器人等新产品的商业化落地。

自成立以来,云深处科技始终锚定人形机器人、四足机器人及其核心零部件的自主研发、精益生产、全球销售与专业服务,在电力巡检、应急救援等B端应用领域已成为行业第一。

对于本轮融资,云深处科技创始人兼CEO朱秋国表示,公司将重点投向四足机器人产线扩建、人形机器人技术研发及高端人才引进。朱秋国表示:“当前全球具身智能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机遇。本轮融资的顺利交割,充分体现了资本市场对云深处技术路线和商业化前景的认可,也标志着公司发展进入规模化量产新阶段。”

领投方达晨财智项目负责人王宇浩表示:“作为全球商用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先行者与领导者,云深处科技从四足机器人领域起步,并陆续拓展至轮足机器人及人形机器人。我们高度认可其深厚的技术积累与卓越的产品创新能力,并对公司展现出的令人瞩目的商业化进程感到惊喜。”

领投方国新基金相关投资部门负责人表示:“云深处科技在机器人运动控制、多模态感知、自主决策等关键环节具备全栈自研能力,技术成熟度与量产能力在国内领先。我们高度认可云深处科技在场景应用、央国企合作、全栈自研方面的积累。此次投资正是响应国 家发展新质生产力战略,聚焦具身智能和AI应用的重要布局。”

据悉,云深处科技坚持“自主创新+产业落地”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公司深耕行业应用,已率先实现600余个行业项目落地,覆盖电力能源、应急消防、安防巡逻、教育科研、建筑测绘、交通隧道、文化娱乐等领域。

2024年,云深处科技行业级应用产品绝影X30在新加坡国家电网项目中实现落地,并获得中国外 交部的高度评价,这是国内第一台在海外电力系统落地应用的行业级四足机器人,也是中国四足机器人在海外行业场景中首次商业化应用。2025年4月份,公司又重磅发布了全球首款专为复杂地形和危险环境设计的行业应用轮足机器人山猫M20,可实现全域作业、突破应用边界。

在全球机器人产业从“技术验证”向“规模化落地”跃迁的关键节点,公司将持续推动技术突破,开拓更多落地场景,助力产业升级,在人工智能与具身智能的浪潮中锻造全球科技变革的中国方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7-8 21:30: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淘宝闪购日订单超8000万,3724个非餐饮品牌订单翻倍增长,光明增长558%

7月8日,淘宝闪购、饿了么联合宣布,淘宝闪购日订单数超8000万,其中非餐饮订单超1300万,淘宝闪购日活跃用户超2亿。最新数据显示,有3724个非餐饮品牌订单数对比淘宝闪购上线之初增长了100%以上,食品、母婴、个护、家电、酒类、3C数码等品类订单也增长超过100%。淘宝闪购7月2日启动500亿补贴计划,社会消费热情被极大点燃。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7-8 21:31: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江大河坎 发表于 2025-7-8 21:30
淘宝闪购日订单超8000万,3724个非餐饮品牌订单翻倍增长,光明增长558%

7月8日,淘宝闪购、饿了么联合宣 ...

淘宝闪购这一波打得漂亮,美团的护城河被冲击得一塌糊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18 09:09 , Processed in 0.051355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