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2019年工作总结及亮点工作
(一)基础建设再创佳绩,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二)聚焦交通行业热点,管理能力不断提升。
一是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制定《芜湖市交通运输局关于推进交通运输领域“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实施方案》,在“综合受理、一窗受理”即办件窗口、政务服务事项“四减”、电子证照、市县同权、容缺受理、告知承诺制、延伸服务7个方面16个事项持续深化具有交通运输特点、特色的事项改革。截至2019年10月底,交通窗口共受理办结各项业务42812件,均做到了100%受理,100%当场或承诺期内办结。截至10月底,全系统在“芜湖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共上传行政许可公开33830条、行政处罚公开4991条。二是优化公交行业监管。推进全市1248辆公交车驾驶区域防护设施安装工作,截至10月底,完成安装811辆,完成率65%,计划年底全部完成;已在跨江高速线路39路上启动了安全人员配备工作。三是治超工作常态化。我市共精检车辆68534台,查处2345台,卸载货物47748.93余吨,查处75吨或100%超载以上货车共392台,查处非法改装货车10台,责令企业停业整顿1户,吊销超限运输车辆营运证11本,吊销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7本,抄告外市案卷8起,查处非法改拼装窝点1处。处罚金额共计750.5万元,驾驶证记分993分。全市未发生一起因货运车辆超限超载引发的重大交通事故。
(三)安全生产多措并举,防患意识不断加强。
(四)党建工作创新举措,干事氛围不断彰显。
二、2020年工作计划
(一)提速重大项目建设。2020年,初步计划实施12个重点项目。其中续建项目4个,峨山路东延伸(沿江高速-芜宣高速)新建工程(一期)、G205九华南路快速化大茆立交、G205九华南路快速化改造工程八里湾跨芜铜铁路桥改造、合芜高速二坝(长安)互通立交改建工程照明提升工程;新开工6个项目,包括“四好农村路”建设工程之扩面延伸工程、农村公路养护工程等。力争开工2个项目,包括通江大道江北大道至和沈路段城建工程、S334峨山路东延伸(沿江高速-芜宣高速)新建工程(二期)。进一步完善“两环九射”高速公路网,对接省交通运输厅,推进G5011芜湖泰山路长江公铁大桥、G50沪渝高速芜湖枢纽至安庆段改扩建工程、S22天潜高速石涧至塔桥段改扩建工程、S22天潜高速无为至安庆段新建工程、S11 巢黄高速合肥至无为段新建工程、和县至无为高速公路新建工程等高速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尽早开工建设。
(二)统筹区域交通一体化。立足实际,放眼长远,完成长三角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发展规划、交通基础设施国土空间规划等交通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并报市规划和土地管理委员会审议。
(三)继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2020年市四好农村路扩面延伸工程计划实施1246.9公里,养护大中修工程计划实施270公里。同时继续开展“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工作,继续组织“四好农村路”市级示范县创建,支持县区进行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的申报,通过不断学习和推广周边及本市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做法,进一步总结和提炼好的做法,在全市范围内因地制宜的进行推广,力争打造具有芜湖特色的四好农村路示范路、示范镇、示范县。
(四)持续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工作。2020年将从破除审批关卡到打破证明围城,从减少公章旅行到结束公文长征入手,以权力减法、服务加法激发交通运输市场乘法,通过“四减”的手段,实现全市交通运输系统“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目标,降低各类制度性交易成本,增进了人民群众的改革获得感。一是“减时间”,构建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打通安徽政务服务网络平台与交通运输部门行业系统管理平台数据接口,研发综合受理系统,实现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题。二是“减材料”,细致梳理交通运输系统政务服务目录指南到颗粒化项目,构建交通运输系统电子文档库,开发一键查询软件和电子证照库。三是“减环节”,打破系统内部行业壁垒。梳理明确公路、运管和港航、海事行政审批事项,规范窗口人员平台管理权限,融合交通系统内人员,实现前台一窗受理、分级分类审批、后台综合出证的交通新模式。四是“减成本”,力促审批服务提质增效。提升“就近办、马上办”事项数量,以“货车年度审验市县同权实施方案”为模板,进一步扩大即办件事项县级窗口进行同城办理,扩大网上办理事项项目。
(五)加快建设芜湖市智慧交通平台项目。建设港航、公路、运管等一系列管理平台,安装200台公交客流统计设备,安装500台公交驾驶员主动防御系统,在“放管服”、公共交通数据分析和辅助决策和“两客一危”监管等方面实现有数据支撑、有模型分析、有辅助决策的管理平台,达到提升交通运输行业管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打造芜湖交通“一张图”、数据“一张网”,出行“一站式”的智慧交通运输系统
三、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当前芜湖交通主要问题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通行能力不足,已成为芜湖乃至安徽省更快更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瓶颈。建议如下:
(一)在建项目。
芜黄高速公路于2017年12月正式开工建设,施工进展缓慢,主要原因为土地报批尚未完成,无法大范围施工。目前,因宣城市境内占用生态红线,芜黄高速公路土地重新预审材料已被自然资源部退回,要求将生态红线调整后重新上报。恳请市政/府协调省自然资源厅,尽快完成土地报批工作。
(二)前期项目。
1、根据省政/府投资计划,芜合高速改扩建原定于2018年年底开工,芜宁、芜宣广高速2019年开工建设。但受项目建设模式变化,项目迟迟未能开工。现芜合高速咨询机构已定标,恳请市政/府协调省厅进一步加快投资方和施工单位招标,确保2019年底前开工建设;芜宁、芜宣广高速争取采用PPP单一模式,确定高速公路原产权单位省交控集团作为项目业主负责实施,减少环节和成本,力争2020年上半年开工建设。
2、我市“两环九射”高速公路网内环线139公里已建成117公里,和县至无为段22公里高速公路尚未开工,建议市**协调省厅启动项目前期工作,尽快实施。
(三)规划项目。
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正牵头编制长江三角洲区域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将长三角打造成为交通强国引领示范区、交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人民满意交通样板区。恳请市**协调省厅将合芜宣杭二通道、南沿江高速二通道以及龙窝湖过江通道、芜湖华电大道过江通道、芜湖北京路过江隧道、芜湖天门山过江通道等四座远期过江通道列入发展规划,为芜湖乃至全省的发展提前谋篇布局。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