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20210|回复: 66

[其他] 磁浮这样的人流70年回收成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19 12:28: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现在每天8000日人流,票价20就是16万。一个月500万,一年6000万,十年六个亿。70年42亿。现在总投资是42亿。。。这就是所谓的政绩工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19 12:4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居然有人这样算账的  高铁除了京广和京沪,其他天天亏不照样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19 12:4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现在还是开通初期,客流数据根本没有代表性。再一个建议你算一下地铁要多少年回本,不然根本没用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19 12:45:11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沙发展很快,现在是8000人,不代表以后也是哦。。。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中国的未来不是你能想象的。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19 12:49:2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项目应该是一个推广示范工程,在国内首开磁悬浮建设商运的先河,为湖南本土制造商做广告。
要不然直接从2号线出来搞轻轨去机场就得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19 12:55:31 | 显示全部楼层
给楼主跪了 居然算人头的票价.........可能你根本就没看过磁浮站里面 算了 你继续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19 13: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钱其实都是我们纳税人的,总比拿去吃喝玩好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19 13: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难道就仅仅靠卖票的收入,智商感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19 13:2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操碎了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19 13:38:0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仅看票价收入的话,也必须注意到,人均运营成本会随客流量增长而递减。考虑到整条线路的站点和路网的运营费(人工电费原材料耗费管理费等)、管护费等,但如果不算新车辆购置费用的摊销、折旧与管护,则一年大概需要1亿元左右。

因此,按照楼主的算法,目前每年运营的净收入还是负数。不过,随着日均客流量超过1.5万人次,盈亏开始平衡;当日均客流量达到3万人次时,年净收入将达到1亿元;日均客流量达到4.5万人次时,年净收入将达到2亿元,届时成本回收周期缩短为21年。总体来说,这条线路的成本回收周期就是按30-40年预计的。毕竟十年后长沙机场客流量突破5000万人次还是很有可能的,年均增长8%即可,届时磁浮年客流1000万人次,占机场客流五分之一,也不是太困难。

此外,广告收入,沿线土地开发增值收益,也都能够提升总的年净收入,并进一步缩短投资回报周期。目前城市准公益性基础设施投资回报周期在30-50年都属于正常水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19 13:55:2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货币是有时间价值的,通胀,贷款利息,设备折旧,运营费用,都是考虑的因素,票价只是创收的一小方面。其实应该综合去考虑线路对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影响,活跃当地经济,又会通过其他方面的税收赚回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19 14:02: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能这么简单计算,这是市政工程,它的效益不只是体现在票价收入上,提上了城市交通便捷,提高了城市整体经济效益,这个是隐形的,很难具体计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19 14: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小学数学老师是不是应该过来给你打个100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19 14: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次发现这么算的,佩服!照你这样讲整个全国几百座民航机场只有北上广三家机场是盈利的,全国1.9万公里高铁暂时还只有1300km京沪高铁是盈利的,去年年报地方高速只有安徽等三个省高速是盈利的,纵观全球城市轨道交通有且仅有港铁是盈利的还不是靠火车拉客盈利!照你这意思,这些都不要修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19 14: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共基础设施,更多的是为民服务,那修公园怎么收回成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21 19:40 , Processed in 0.039947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