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义阳府邸

[经济商业] 大城市不做中心,倒叫小城市做中心,这也算是安徽特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4-14 20:3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到淮南时就有点奇怪,寿县离淮南七八公里却不属于淮南,长丰离淮南不到30公里属于合肥,凤台也是后来划归的,了解了淮南市的历史发展过程之后才知道怎么回事。淮南的历史是悠久的,但一直为寿州所承接,两地如此之近却受行政区划隔离,不利于充分发挥资源效应,相互促进经济发展。我敢说,如果寿县划归淮南,西部将会成为淮南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新的亮点,经济结构将会发生巨大变化,淮南市的文化底蕴更加厚重。当然这只是一厢情愿的设想,寿县虽弱,在六安却是首富,我们现在手抓刀叉盯着这块肥肉还不知道人家愿不愿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14 20:4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将寿县和长丰县北部划归淮南市,推进淮南城市产业多元化。淮南是新兴的能源城市、煤电产业一直是经济的主导产业。近几年来,淮南依靠八公山豆腐,开展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塑造城市形象,推动城市产业多元化。而寿县县城距淮南八公山区仅几公里,长丰县县城距淮南大通区也仅十余公里。将寿县、长丰县北部一部分并入淮南市后,有利于淮南统一规划,开发历史名山八公山,更有利于淮南打出更大的旅游牌,开发古寿州,以旅游带动淮南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产业多元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14 20:4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淮南市人大关于把寿县划归淮南市管辖的建议及安徽省民政厅区划地名处的批复   (1 回复)

摘自淮南市人大网站]  z qdQ~Yy7  
寿县和淮南同居楚汉文化的故里,寿县县城和淮南分别位于八公山南北两侧,对历史文化的传承有着割舍不断的渊源。楚汉文化、豆腐文化、八公山道教文化、淮南子、寿州窑等文化共存。淮南王墓、蔡候墓等一大批古墓葬以及淝水之战古战场等许多历史名胜古迹,均居寿县。如何把淮南、寿县共同拥有的历史文化遗产整合、开发、保护好,是两地共同的责任。  g 0{ ;1B  
9iZ4 R9O   
`$U  q Uc0  
  由于寿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不但没有财力开发这些文化资源,而且缺乏保护措施。加之属于不同的行政区划,给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带来很多的困难,以致很多的历史文化资源被破坏,甚至有被灭失的可能。寿县如能划归淮南,可加强对这些珍贵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也有助于更好地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增加当地人民群众的收入。希望省政府认真加以考虑。 Xdtbas/G   
&U<Z78ABh@  
  =O=zl   
省政协委员魏彩华: 把寿县调划给淮南管辖好处多 RB[# ,vJ&  
“把寿县划归淮南管辖,对安徽经济、文化、生态、社会发展来说,好处太多!”省政协委员魏彩华向省政协十届一次会议提交提案,建议把寿县调划给淮南管辖。  _E& ml 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14 20:41:54 | 显示全部楼层
调整淮南市的行政区划

       (1)将六安市的寿县和合肥市长丰县北部地区划归淮南市。(2)在长丰县北部地区的基础上设立淮南市水家湖区。调整后的淮南市管辖6区,2县,1个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市总面积6312平方千米,总人口390万。

田家庵区   面积 239平方千米,人口50万。邮政编码232000。
大通区    面积 314平方千米,人口18万。邮政编码232033。
谢家集区   面积 273平方千米,人口33万。邮政编码232052。
八公山区   面积 93平方千米,人口17万。邮政编码232072。
潘集区    面积 607平方千米,人口43万。邮政编码232082。
水家湖区            面积800平方千米,人口31万。邮政编码231100。

寿 县   面积2000平方千米,人口88万。县人民寿春镇。 

凤台县    面积1000平方千米,人口70万。邮政编码232100。县人民Gov驻城关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14 20:44:13 | 显示全部楼层
皖北不做大淮南,皖北何时才能崛起?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14 20:44:45 | 显示全部楼层
区划调整赋予了淮南新城区新的历史使命,对其今后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今后,淮南新城区一跃成为带动全国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龙头,她将以“地方政府=社区=共同体”为依托,在更高的层面上辐射、带动周边地区进一步发展,并参与其他先发地区特大城市的竞争与合作,为中部建设集群型大城市经济发挥更多、更大的作用。


淮南新城区将如何越变越美?新城区的目标是,打造宜居、宜商、宜游、宜创业的富裕淮南新城区。淮南新城区的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水平将会体现全国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最高水平,也将努力代表整个安徽的城市形象。


因此,淮南新城区将从促进全省城市化步伐、提高全省城市化水平的高度出发,当好全省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龙头。


淮南新城区还将根据全市政治、经济、文化和信息中心这一功能定位,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特别是城市社区建设,努力建设一个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现代新城区。


安徽崛起需要淮南这个中心城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14 20:45: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5# qinfen


    对,安徽的现状,就是这方面原因造成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14 20:48:47 | 显示全部楼层
从1992年"开发皖江,呼应浦东'之后,淮南这座大城一直被冷落,直到今天,20多年了,扶弱不扶强,可是安徽现在怎么样了,没有皖北几千万人口的崛起,安徽谈何崛起?处在皖北节点的淮南被忽视,被冷落,最终影响的还是安徽的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4 20:5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5# qinfen


    值得思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14 20:5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强烈建议将寿县北部和长丰北部划入淮南,这样就可以做大淮南,才能更快实现转型!不然淮南当前局势极不利,不知道省政府的官员都在干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4 21: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0# qinfen


    以前说可科学发展观,不考核gdp,好吧,那淮南现在,GDP不行了,为什么又催促淮南加油了呢,国内的煤城,如果都只是辖一个县的地级市,我可以说没有一个能转型成功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14 21:4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徽发展之所以迟缓,和省决策有极大关系。年年规划,年年不实施,每年提出不同的发展方向,结果发展的乱七八糟。现行行政区域规划存在不合理情况,仍然无动于衷。合肥经济圈、合淮同城化、合芜蚌、合芜双核,这些规划其实仔细比较,会发现很不合理的地方。早些提出合淮同城,现在势头没那么强烈了,提出打造合芜两个区域中心,又冒出一个合芜蚌,合肥经济圈不好好搞,偏要去凑中原城市群的热闹。不认清现有省内城市情况,规划出一系列政策,我淮地处淮河流域,水陆交通优越,城镇化程度省内前列,老城区基础设施完善,新城区加快发展,和老城区连成一片,完全是一副大城市的姿态,我淮需要自力更生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15 08:5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现在那部分人眼里 发展好合肥就行了 其他 他们根本不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5 11:45:41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我们也并不是要政策,要扶持,要中心,我们只想多两个县,如果淮南有三四个县,淮南什么政策,扶持中心都没有也没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8-4 05:55 , Processed in 0.050813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