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4-9-25 11:5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挑战不小 ——
高铁“上天入地”得算长远“综合账”
在主城区或新城CBD建“地下高铁”,战略意义非比寻常,但操作起来难度不小。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就地铁来看,地下施工相较地面而言,成本往往高出3—5倍。由于高铁建设对工艺要求更高,地下与地上的施工投入差距只会比地铁更大。
既如此,高铁“入地”到底值不值?
这还得算笔“综合账”——
“你可能想不到,据测算高铁走地下穿城而过的总投入,反而更少。”苏州市铁路与航空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王睿告诉记者, 地下施工只是苏州东站综合工程的一部分,“按工程总投资,即‘地方测段征地拆迁费加工程费用’来看,若采用地面上的高架方案,测算出的征地拆迁费用为75.3亿元,而走下沉穿行的‘凤里街隧道方案’,则可节省资金28.1亿元。”
城市算“总账”,不只要考虑资金,还有土地和空间。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副主任殷铭表示,当高铁站有必要与主城区产生更紧密的联系时,“下沉”就成为更好的选择,“土地紧缺,地下高铁线路和车站的建设能有效缓解空间压力、减少地面占用,并与城市轨道交通和商业综合体‘垂直缝合’,提升通勤效率。”
“虽然在江苏乃至国内,‘地下高铁’总体尚属‘新鲜事物’,但纵观全球,铁路在地下‘穿城、进心’,已有百年历史。纽约、巴黎、东京等世界大城市,都有铁路‘上天入地’进入市中心的成功案例。”在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杨涛看来,每座城市都面临不同的发展阶段,“随着城市规模扩大,沿城市道路平面推进铁路布局的方式,逐渐暴露出局限性,对城市发展和地面交通的分割影响日益明显。这一背景下,让城市铁路立体化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记者了解到,既有的宁芜铁路在南京市沧波门至古雄段,有37处平交道口。每逢早晚高峰时段,铁路道口拥堵的情形可想而知。
“为此,宁芜铁路改线,通过挖掘地下隧道,穿越城市下方,不仅避免对南京南站‘新CBD’造成交通分割,更留下了宝贵的地面空间与土地资源,可创造更多发展机会和开发价值,让居民生活出行更加安全舒心。”杨涛表示,中国城市交通的发展正处在关键转型期,城市规划会更加注重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和轨道交通建设,城市交通有望实现从平面到立体的跨越。
对于“地下铁路”建设方案,南京市交通运输局此前也曾表示,实施宁芜铁路扩能改造,将彻底化解原线路穿城而过带来的割裂城市、噪声干扰、污染排放、交通拥堵等问题,既符合南京市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要求,又打通了城市发展脉络,对加快沿线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调整、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增强路网灵活性具有重要意义。
“往空中发展,向地下挖掘”,算的都是长远的“综合账”。借助高铁线路下沉与地下车站的建设,未来城市核心区的人口承载力将大幅提升。
当然,铁路下沉也并非对所有城市适用——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通甬高铁”项目设计负责人刘玉龙告诉记者,“高铁下沉”要充分考虑两类挑战:首先,地下空间后期改造困难,设计之初就要充分考虑远期可持续性,铁路地下车站及其配套工程从规划起便要反复论证,研判区域的定位、城市设计。其次,“地下高铁站”一般规模及埋深较大,对地下工程有一定的创新要求。此外,也有业内人士提醒,虽然后续利好巨大,但地下高铁项目回收成本需要周期,因此也要进行风险评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