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1443|回复: 7

淮南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方案出台 现进行批前公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8 20:57: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三岁熊硕大 于 2015-5-8 21:02 编辑

淮南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方案出台 现进行批前公示二、总规实施效果评估

1、总体目标实现情况

(1)城市性质定位

“安徽省北部重要中心城市”的定位实现情况(2013年数据):

人均GDP、工业化率、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财政收入、金融服务能力、高等教育服务、区域医疗服务等在安徽省北部具有突出优势。但是,淮南市在经济的外向性和区域交通服务能力以及科技投入等方面略逊于蚌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8 21:0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三岁熊硕大


    新的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8 21: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重要能源基地”的定位实现情况:淮南市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其探明储量占安徽省64%,占华东地区32%,是全国五大煤矿之一;淮南位于华东地区的腹地,区位条件良好,且水资源相对丰富,是中国13个“亿吨级煤电基地”之一;“皖电东送”工程的起点就在淮南,是国家“十一五”电力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优化华东地区能源资源配置的一项重大战略,整个工程已在2013年底建成使用。

(2)经济与产业

经济总量和产业结构:淮南市GDP若按目前每年12%增速计算,到2020年可以达到规划预期的170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中二产一直居高不下(60%以上),近10年来变化不大,要到达规划“2020年三次产业结构为4.5:50:45.5”的目标有一定难度。

(3)人口与城镇化

市域人口与城镇化:近10年来淮南市总人口增长缓慢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城镇化率每年提升不足1%。2013年城镇化率65.65%,非农化率远低于城镇化率;在未来的6-7年提高20%的城镇化率百分点有一定难度。受制于人口规模发展较慢,城镇体系发育略有不足,除中心城区和凤台县城以外,其他小城镇发展缓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8 21: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8 21: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城市规模:近两年来中心城区(121.8万人)和潘集区人口都出现了负增长,2010版总规预计规模偏高大。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张的内部需求较大,通过有效的规划管理得到了较好的控制。

(4)重大项目投资

随着宏观经济波动,采矿业与能源等产业下滑严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淮南市的发展;公共财力趋紧,文教科技投资力度相应也下滑。

2、空间管制

(1)市域

禁建区管制落实情况:淮南市对禁建区的控制最为严格的为基本农田和自然保护区,其次为水源保护区。

限建区管制落实情况:舜耕山、八公山、上窑山等景区以及瓦布湖、焦岗湖、高塘湖等河湖湿地得到了较好保护。相对稳定的采煤沉陷区则根据实际塌陷情况,进行生态恢复后用作林地、景观绿地、水产养殖、农用地和城市生态绿地等,并形成了著名的“后湖模式”。

(2)市区

水源保护区:环保部门专门划定了水源保护区范围并制定了淮南市水功能区划和饮用水源区划,对水源保护区进行严格保护。

3、市域重大设施建设

(1)重大交通设施建设

按照总规要求修建了淮蚌高速公路,完成了G206改线工程,完成了高铁东站的建设。孔李淮河大桥、淮河二桥及淮上淮河大桥的前期建设工作已在推进。新建了一批专业码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8 21: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2)重大公用设施建设

落实了总规中淮河北岸的1000KV变电站建设;进行了主要河道的清障工程;对部分排涝泵站进行了更新改造;西淝河、高塘湖洼地治理,董峰湖行洪区、汤渔湖行洪区调整改造等工程也开展起来。

4、中心城区的空间拓展与土地使用情况

(1)空间拓展情况

遵循了“优先发展南部、积极发展东部、平稳推进西部”的要求。2010年以来中心城区主要为南扩,即发展山南新区。

(2)土地使用情况(局部调整与动态维护)

目前,中心城区建成面积122平方公里左右,未突破2010版用地规模上限。总规和土规的城市发展边界基本一致,但局部存在矛盾。

5、中心城区道路交通建设

东部城区形成了较为整齐的“方格网式”路网,干路布局已形成了“五横七纵”。道路建设重点在山南新区,东西向片区间交通联系薄弱。城市出入口道路与现有对外交通设施不匹配。

6、中心城区的重大公用设施建设

2010年以来重大公用设施的建设重点集中在山南新区,项目在稳步推进,但整体速度偏慢。

7、中心城区公共中心体系与重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东 部城区组团中心始终保持为全市传统商贸中心,片区中心基本形成;西部城区组团中心基本形成,区属行政办公等功能,文化、体育、休闲娱乐等功能还需加强,片 区中心发育较好;山南新区组团中心的行政办公和体育中心的功能已初步形成,尚不具备文化中心、商务办公、商业零售和金融服务等功能,规划6个片区中心都尚未形成。

8、中心城区公园及景观风貌建设

(1)公园建设

2010年来建成了东部城区龙湖公园和山南新区中心体育公园、中央公园。已有八公山国家森林公园、舜耕山国家森林公园和上窑国家森林公园。在建的郊野公园有十涧湖郊野公园、淮西湖郊野公园。

(2)景观要素建设

2010年来淮南关停了部分采石场,对破坏山体进行了植被修复;目前淮南市缺乏对滨水景观的积极利用,基本还处于维持现状、避免破坏的阶段;龙湖路景观轴和夏郢路景观轴基本具备,山南新区十字景观轴处于雏形阶段。规划的6处门户节点建设较弱。

三、总规实施机制评估

1、管理决策及实施保障机制

规划委员会制度:市规委会正常运作;完善并规范了淮南市的城乡规划审批程序。

信息公开制度: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目前,城乡规划信息公开的形式主要有:网站、报纸、电视台等,但信息公开制度还处于起步阶段。

公众参与机制:公众参与还处于起步阶段,参与度不高;但是在规划编制、审批以及实施的各个阶段都融入了公众参与程序。

城乡规划法规和制度保障:有计划、有步骤地出台了一系列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规范性文件。

行政管理和人力资源的保障:规划委员会在践行规划的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加强规划的公众参与、维护城市公共利益、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编制经费的保障:淮南市政府能够落实将城乡规划编制和管理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之中,并列为城乡规划专项资金。

2、各职能部门工作情况

规划实施总体进展:了解程度:各职能部门对城市总体规划了解度差异较大,发改委与城市建设类部门了解度相对较高,其它相关部门了解度较低。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8 21: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规划实施机制:各部门编制了相应的专项规划,各部门间的沟通与协调做得比较好;但是,部门专项规划实施缺乏土地和资金。潘集区由于没有纳入2010年版总体规划中心城区范围,控规未能依法覆盖,项目审批存在问题。

职 能部门反应的主要问题和建议:中心城区的空间组联系不便,道路建设欠账,老城区交通拥挤,产业结构不合理、重点项目缺少资金、缺少滨水景观岸线、旅游资源 不够整合等方面。建议加强对道路交通建设、产业升级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新型城镇化实现路径的研究,在空间发展方面加强对淮河两岸滨水空间的开发建设引 导。

3、公众参与情况

(1)公众对总规的了解

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度不高。镇村居民的了解程度略高于城镇居民。总体来说居民对于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是持肯定态度的。

(2)公众对城乡发展评价

居民最希望向南继续拓展山南新区,其次希望向高铁占方向建设东部新城。近年反映最多的问题依次存为市内道路交通拥挤、生态治理与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产业转型、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

四、总规实施评估总结

1、实施成效

初步构建了和谐社会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良好框架;已经重视并积极处理好城市建设与煤炭生产及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在继续发挥煤炭资源优势的同时,能源科技创新开始起步;凭借“三山三水”的良好环境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明确了建设山水园林城市、宜居生态城市和文化旅游名市的基本目标与实施路径;在塌陷区治理、禁建区和限建区的严格控制、城市用地发展方向控制、重大交通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大环境景观控制较好、各级大型城市公园建设等方面正在有序推进。

2、实施挑战

实 现经济目标有一定难,经济增长速度预期过高,三产结构转型难度较大;人口规模与城镇化率增速较慢度,城镇化预期目标实现难度较大;总规和土规衔接不畅,新的沉陷区造成规划实施的矛盾进一步要求两规合一的迫切性;新区建设人气不足和旧区改造滞后并存;交通设施建设的缺口依然存在,西部城区与东部城区、山南新 区的联系相对较弱,城市出入口道路与现有对外交通设施不匹配;景观风貌建设有待提升层次,尤其是滨水景观、交通节点以及环境设计细节等的品质需要大力提 升。

五、《评估》的优化调整与动态维护

本次评估工作属于阶段性评估的范畴。针对评估结果原则上采用优化调整的方式对总规进行动态维护,原则上不涉及总规强制性内容修改,并做了动态维护的规划策略。

《评估》专家评审意见:

1、关注下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市域城镇发展与建设情况,补充对市域城镇体系实施情况的评估。

2、梳理总规实施以来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及省市级重大政策对总规实施的影响,提出规划应对的策略。

3、深化中心城区用地布局的评估,分析用地构成的变化情况,关注老城区更新公共设施配套等问题。

4、在现行框架制度下,根据分析评估的结果,研究总体规划动态维护的方法和机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9 20: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中心城区建成面积122平方公里左右,未突破2010版用地规模上限。总规和土规的城市发展边界基本一致,但局部存在矛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6-6 06:18 , Processed in 0.078016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