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4-10-21 11:49:49
|
显示全部楼层
用四个关键词体现这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学术性、专业性、审美性、国际性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导尹鸿:从题材上讲,《五大道》把凝固的时间与流动的空间很好地结合到了一起。在叙事视角上,找到了小视点和大视点的结合,也有内视点和外视点的结合。从艺术上的突破来看,如果说以往我们总是把纪录片拍成主题先行的论证型或者拍成拥有大量形容词的抒情文,那么这部作品采用了一种当代表述和国际表述的叙事语态。好的叙述语态不仅仅是中国可以接受的,而且是世界可以接受的。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教科书上看到的那些历史负面评价的人物,包括袁世凯、溥仪等,这部片子呈现了他们在时代舞台上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同时也传达了近代中国在被迫开放、被迫迎接世界挑战的情况下,如何在屈辱中寻找到救国救民复兴的道路。它为国产纪录片的创作提供了非常好的范本。
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俞虹:《五大道》是一部值得让我们表达敬意的片子。它在中国纪录片历史上具有标志性,可以成为人文历史纪录片里程碑的片子。如果用几个关键词来表达,我认为是:学术性、专业性、审美性、国际性。
一部好片子“功夫在诗外”。《五大道》大量的前期准备为它的最终呈现做了最充分扎实的基础。这个创作团队潜心研究历史,大量储备知识,这部片子像学术著作一样,很注重一手资料的呈现,新史料、新观点、新的对于相关当事人和事的发掘和呈现,特别是对史实选择后的审慎的重现。在学术表达上,有这么多国内外顶尖专家学者进入了镜头,特别是像史景迁这样一流的历史学家,让我们看到了这部片子的分量。
我觉得好片子是要有土壤的。这个土壤是天津市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和天津广播电视台。天津市委宣传部对这部片子的导向、主题和表现内容提供了强有力的指导,并对创作、拍摄等方方面面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
《五大道》的收视和反馈也让我们感到惊讶,这样一部好片子有很强的学术性支撑,有很强的专业纪录片人文的呈现,它告诉我们,大雅和大俗是可以合一的,真正的雅不是和市场远离的。一部纪录片能够得到方方面面的掌声,这值得我们更深入地探究。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韩毓海:《五大道》是先进媒体直面中国,讲中国故事的一次很好的尝试。主创团队以追求完美之姿在第一线进行创作,这部片子是讲述中国故事的一次非常好的转型,也是一次很重要的认识论转型,就是说我们首先要讲好一个故事。文艺作品是形象思维,形象思维的特点就是用形象、用故事感染人、鼓舞人,带着大家往前走。这部片子做到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