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高楼小生 于 2013-7-23 17:57 编辑
株洲日报7月23日讯(记者罗启心 通讯员申明 肖晓笑)
近日,全国首批10个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名单出台,株洲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入选其中。
“试点可获得国家资金、技术、政策的多方面扶持。这对株洲轨道交通产业、尤其是行业内的中小企业,是一个最大利好。石峰区一定抓住这一契机,扶强相对薄弱的中小企业,补平产业短板,加速建成株洲首个千亿产业集群。”石峰区委书记罗伟表示。
“未来20年,轨道交通产业黄金期”
截至2012年4月,我国已批复了29个城市的96条轨道交通线路,共计2200公里。而国家发改委日前表示,到2015年,我国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达3000多公里,“十三五”期间还要增加3000公里,也就是说,2020年将达到6000公里的运营里程,轨道交通装备需求巨大。
此外,有业内人士分析,我国人多、地广、油少,与多个国家陆地相连,未来,将有40%的中国人选择乘坐高铁旅行,并形成城市内地铁、城市群轻轨、远距离高铁的出行模式。
“未来10年至20年,是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副市长何剑波说,株洲作为全国最大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一定要抓住机遇有所作为。
扶强中小企业,提高本土配套率
目前,株洲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共拥有300多家企业,已形成完备的产业链,南车株机、株洲所等龙头企业技术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但作为集群配套的158家中小企业,受科研资金、人才短缺的制约,一直是整个产业链的短板。
此次入围试点名单,或将助力这些问题的解决。据悉,从今年年底起,该集群将获得连续3年、每年2000万元的资金扶持,以及政策、技术、合作等多方面支持。而这些,都将重点用于提升集群中小企业研发、管理水平,使之具备独立创新能力。
“通过扶持配套中小企业,该集群的本地配套率将增加至95%以上。”据了解,目前,集群产业链的本地配套率约为70%,也就是说,30%的配套产品需从外地购买。要降低制造成本,提高竞争优势,须尽可能实现100%的本土制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