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18812|回复: 128

[大江南北] 玩在芜湖 ------神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23 12:3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蛟矶烟浪 于 2013-6-23 18:20 编辑





目录

一、神山公园景点概况

二、神山公园人文景观

1、志喜亭

2、黄庭坚读书处

3、铁门槛、淬剑池

4、罗汉寺
三、神山公园核心景点

1、烈士陵园

2、芙蓉湖

3、园林树苗花草基地(其他)

四、环神山景观

1、雕塑公园

2、环神山自然原生态的景观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23 13:0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蛟矶烟浪 于 2013-6-23 18:23 编辑

一、神山公园景点概况


《芜湖县志》记载,神山“山势逶迤,蟠结幽邃,远眺丹阳,诸峦绵亘相接,赭塔、荆壁东西夹辅”。神山地区处在我市东北面,紧靠市区,离市中心3公里,由神山、赤铸山、大小火炉山和马鞍山五座山头和盆地组成,地貌变化丰富,最高海拔赤铸山高73.72米,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景观、山水景观、植物景观。



李卫公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23 13: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蛟矶烟浪 于 2013-6-23 13:48 编辑

芜湖神山公园位于芜湖城区的东北部,但随着城区的扩张,特别是三环路的建成,神山公园将和曾经的芜湖赭山一样,成为城中之山,是一块闹中取静的好地方。 神山公园有五座山峰组成,分别是南面的大小火炉山,北面的马鞍山,以及东面的两座主峰赤铸山(海拔74米)和神山,其中,赤铸山是五座山峰当中海拔最高的一座,由于山顶有一钢制三角架,估计是当时用于地质测量时建的,因此也得名“三脚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23 13:25: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蛟矶烟浪 于 2013-6-23 13:30 编辑

在神山北面的山顶有一座志喜亭,是神山主要景点之一,名称取自著名的词人苏轼《喜雨亭记》一文,遂命名“志喜亭”,如今,芜湖三十一中文学社便以志喜亭命名,叫志喜亭文学社。
沿着神山大道向东走,是一片大约半个足球场大小的水杉树林,水杉树又高又直,每逢盛夏,树上知了叫声震耳欲聋,几乎每个树干上都爬满了蝉蜕,如果晚上打着电筒来的话,就一定能拎着一塑料袋的蝉蛹回家,而第二天晚上你再来的话,树上又爬满了一层,树林边上便是芙蓉湖,原来是有好几个小水塘组成的,后来人工将其挖通,成为了 一个大水塘,改其名为芙蓉湖。湖中有一小岛,岛上草木茂盛,宛如一块碧绿的翡翠镶在湖中央,夏天很多人来湖边游泳,都以游到岛上为目标。此湖四面环山,风景优美,但山中湖水偏凉,因此经常会传出有人溺水的不幸消息,因此游泳时应当注意安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23 13:4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对神山公园介绍很多有以下文字,现在很多人也转用,这条路在不在我不敢说,但这条路很少有人走了神山口大转盘东北角有一条不宽的柏油路叫神南路,便通向神山公园,穿过一座石牌坊样式的神山大门,左边便是一片非常幽静的竹林,俨然九华山后山竹海的气势,是旅游休憩的好去处,马路右边则是一座悬崖峭壁,原来是采石场,但是天长日久,悬崖经雨水冲刷,上面又长出了千姿百态的树草,颇有黄山奇松怪石的韵味,其实在通往位于赤铸山脚下回民公墓的山路上,也有一处比这规模还大的采石场,且更加幽静深邃。回到刚才的话题,沿着马路继续朝前走,一直是上坡,在最高处便是芜湖十景之一的铁门槛,那里有着一段干将莫邪的传奇故事。



上面说的是这石牌坊样式的神山大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23 13:5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蛟矶烟浪 于 2013-6-23 14:02 编辑

二、神山公园人文景观


1、志喜亭

南宋乾道七年(公元1171年),芜湖地区大旱,县令沈端节到神山李卫公祠遗址祈雨,两天以后,果降大雨,他取意于北宋文豪苏轼《喜雨亭记》,在神山修建“志喜亭”。该亭在清嘉庆(公元1796-1820年)年间毁坏,在原址上改建“三茅群殿”,后也毁坏。1985年,神山公园重建“志喜亭”景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23 14:07:1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求雨牌,正是这求雨,让芜湖有了“神山时雨”这一景观

宋乾道七年(1171),芜湖遭大旱,县令沈端节到神山李卫公祠祈雨,二日后果降大雨,拟仿苏东坡的《喜雨亭记》文意,在山上建《志喜亭》。神山祈雨应时而降,故名《神山时雨》。”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23 14: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2、黄庭坚读书处


黄庭坚(公元1045~1105年),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分宁(今江西修水)人,23岁考中进士,北宋哲宗(公元1086~1100年)时做过校书郎、秘书丞兼国史编修官。他出于苏轼门下,讲究韵律,锤字炼句,为宋代江西派首领,而与苏轼齐名,也称“苏黄”。宋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他出知宣州时,遭到修《神宗实录》不实的罪名弹劾,在停职待问处分期间,“山谷初寓太平州之芜湖”(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52、别集类第1113册第915页《山谷年谱》),携全家寓居赤铸山,闲暇无事,埋头读书,曾咏诗赞美赤铸山,诗云:“读书在赤铸,风雪弥青萝,汲绠愁水断,村酤怯路蹉。玉峰凝万象,绿萼啄群螺。古剑摩空宇,寒光启太阿”。此处是黄庭坚在芜湖寓居留下的赤铸山、赭山广济寺滴翠轩和鹤儿山下净土院三处读书遗迹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23 14:25: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蛟矶烟浪 于 2013-6-23 16:19 编辑

3、铁门槛、淬剑池


《图经》记载:‘干将淬剑于此,上有磨剑池’。《芜湖县志》记载:火炉山有两座,中有一道铁门槛。战国时期(公元前475-221年)干将造剑的炉子就设在此处;神山上有磨剑池,是干将淬剑的地方;破山上有一砥剑石,又叫试剑石,俗名石卵,干将在此处试剑;赤铸山上有干将墓。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指出“吴越春秋阖闾内传所记,吴越是最先发明炼钢的地方”。




《太平府志》:“神山在县东北九里,与赤铸相连。《图经》云:“干将淬剑于此”上有磨剑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23 14:27: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蛟矶烟浪 于 2013-6-23 14:48 编辑

战国时期,“铸剑成功的人,在越有欧冶子,在吴有干将和干将妻莫邪”(《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一篇241页)。“干将作剑,莫邪断发剪爪投于炉中”,头发、鸡爪是属于碳质的,把头发、鸡爪投进炉中的红铁上,再经过锻炼锤打,使铁增加含碳量,“最早的炼钢术从无意中获得了”。据科学分析,铁含碳量达到0.25%~1.70%,铁就成了钢,这种钢称为“渗炭钢”。因此,干将、莫邪所铸造的剑属于渗炭钢剑,剑刃锋利。这是我国战国时期伟大成就之一,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最早,而且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早。



从志喜亭旁边的小道向上就是淬剑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23 14:29:59 | 显示全部楼层
1978年,北京大学教授侯仁之到干将、莫邪铸剑遗址进行实地考察,第二年在全国政协会上呼吁保护这一中国和世界最早的炼钢遗址。1985年,神山公园恢复了“铁门槛”、“淬剑池”和“试剑石”等人文景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23 14:3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蛟矶烟浪 于 2013-6-23 15:26 编辑




莫邪取火助干将铸剑


汤显祖写的《赤铸山》 一诗。
    干将昔此铸芙蓉,
    风雨千年古上松。
    借问阊门腾虎气,
    何如江上锁蛟龙!
   

从此诗中可以看出赤铸山的气势之大。
    说到淬剑池,那就一定的说干将莫邪夫妻铸剑,有人总把“莫邪”读成“莫斜”其实这莫邪实际是干将铸剑时定下的雌雄宝剑的名称,一曰:干将(雄剑);一曰:莫邪(ye上声)(此剑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23 14:36: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蛟矶烟浪 于 2013-6-23 14:47 编辑




还有这架起的大石头形成门楣,或许这就是当年的铁门槛(现在它就是神山的铁门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23 14:5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干将莫邪铸剑遗址,一直以来就有喋喋不休之争议,直到1978年,时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的侯仁之先生曾亲临神山一带考察,经过慎重而细致的考证,侯老最终确认神山及其周围的三座小山,就是莫邪干将当年为吴王阖闾铸剑之地。1979年,侯老又在全国政协会议上发言,呼吁保护这一中国和世界最早的炼钢遗址。从此,莫邪干将铸剑遗址位于芜湖已成定论。
    赤铸山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神山,而淬剑池遗址则是在神山公园境内,“赤铸青锋”景点就是这里,这里的“赤铸”就是指神山,而“青峰”不用说是指宝剑了。
    神山历史渊远,而且这里还有着极丰厚的文化底蕴,传奇神话故事还确实有几个,像“神山时雨”“淬剑池”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23 14:5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一村先生:干将莫邪铸剑遗址的考证原文确实是这样写的。我想铁经过锻炼,不就是钢吗?这样的见不是更锋利、更耐用吗?



芜湖大江晚报2009年4月9日 星期四刊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18 17:03 , Processed in 0.067896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