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4880|回复: 14

[经济商业] 投资3.7亿元 常柴动力产业园一期奠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10 11: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ccf 于 2013-5-10 21:33 编辑

在建厂100年之际,奠定下一个100年发展基础———

    常柴动力产业园一期奠基

    位于高新区,投资3.7亿元,轻型发动机生产将从三井厂区搬过去

    中国常州网讯 在常柴庆祝建厂100周年之际,备受关注的常柴动力产业园(一期)轻型发动机搬迁改造项目昨天奠基。作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常柴梦”的奠基工程,这标志着常柴“十二五”发展规划建设全面展开,将进一步促进常柴产品和产业发展实现新的飞跃。

    常柴目前在市区有多个生产基地,为全面提升企业和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常柴按照“立足农机,做强动力,进军汽车领域”的发展战略,投资3.7亿元,启动了动力产业园建设。

    常柴动力产业园地处高新区专题园区新能源车辆产业园内,一期工程征地200亩,主要用于搬迁改造现有的轻型发动机生产线,轻型发动机生产将从三井厂区搬过去,产业园内新建轻型机生产联合厂房8万多平方米,新增工艺设备344台/套,并配套建设成品库、食堂、公用动力站房等公用工程及辅助生产设施。项目将于2015年3月完成一期建设,建成后具备120万台柴油机生产能力。 (凃贤平 徐来)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0 12: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自主汽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0 12:3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常柴老厂区什么时候搬走{:5_1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0 12:3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常柴老厂区什么时候搬走
shaneshi666 发表于 2013-5-10 12:34



    老厂区那块地造超高挺不错的,可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0 13: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老厂区地块最理想是造超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0 16:2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建厂100年之际,奠定下一个100年发展基础,祝福常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0 21:2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工业先驱 行业旗帜 超越梦想——写在庆祝常柴建厂百年之际

本帖最后由 ccf 于 2013-5-10 21:29 编辑

在全国经济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长三角地区,常州这座被誉为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发祥地之一的明星城市,襟江带湖,人文荟萃,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精英,奠定了现代装备制造城的丰厚根基,也造就了在中国农机领域声名远播的常柴。

  一个世纪的峥嵘岁月,常柴走过了一条艰难而又辉煌的道路,几代常柴人以敢为天下先的胆魄和爱国爱厂的精神,为中国农业机械化、现代化,为中国民族工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火一百年的风雨沧桑,常柴已从二十世纪初一个地方工业的小厂发展成为中国农机和内燃机行业拥有A股、B股的上市公司,经历了创业的艰辛和市场的洗礼,常柴在辉煌之后走向了成熟,以现代化的大企业风范奠定了中国内燃机及配件制造行业排头兵的地位。

  一、百年发展,常柴在中国民族工业之林树立了一面鲜明旗帜

  常柴的前身企业厚生制造机器厂创立于1913年,是常州工业的先驱,也是中国最早的内燃机专业制造商之一。建厂当年,仿制成功8马力火油机在武进湖塘戽水,开创全国先例。从制造火油机到生产“救星”牌柴油机,当年厚生厂发展速度和规模在沪宁线上民族机器制造业中鲜有其匹,1929年,厚生产品参加了规模宏大的西湖博览会,8马力和27马力柴油机荣获金银质地优等奖章,这段创业的历史从此成为几代常柴人的骄傲。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厚生厂在近代常州民族工商业中独树一帜,厚生厂生产的纺织机械在近代常州纺织工业中占有半壁江山,对常州近代工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厚生制造机器厂到地方国营常州机器厂,从常州柴油机厂到常柴股份有限公司,厂名虽几经变更,但常柴人追求产品创新,追求企业发展,追求民族振兴的精神始终如一。1959年春天,常柴生产出了常州第一台“大红旗”牌4吨载重汽车,参加了国庆十周年大游行,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1967年,常柴自行设计制造出我国第一台S195柴油机,并作为中国自主研制且大批量生产单缸机的开山鼻祖被推广到全国进行生产,对中国农机小柴行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是常柴历史上发展最快、取得三个文明建设成就最多最大、各项事业蒸蒸日上的历史阶段。从1978年起,常柴在全国首批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引入全新的管理模式,推动了产品质量的升级,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主导产品S195柴油机与当时的世界先进产品日本洋马柴油机相比,取得了“七超三平—略差”的好成绩,此后分别于1980年、1982年、1988年三次荣获国家质量金质奖,企业也分别于1983年、1988年获得国家质量管理奖,1993年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建立起了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成为全国农机行业内第一批通过ISO9000质量认证的企业,常柴成为全国企业质量管理的楷模。先进的技术和一流的品质,使常柴单缸机创造了四十多年旺销不衰的辉煌历史。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常柴搞“一条龙”协作闻名于全国。面对如火如荼的发展形势和外部的良好机遇,常柴选择了外联战略和发展外向型经济,以名牌柴油机为龙头,走扩散零部件和专业化协作生产之路。

  1988年,常柴在群体协作生产的基础上组建了横跨20个省、市、自治区,有院校、科研、金融、商业、服务等行业130个单位参加的大型集团——常州柴油机集团,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到1990年,常柴成为国家首批一级企业,并获得了当时全国仅有的三家之一的国家特级安全企业殊荣,实现了利润五年翻一番,产量、产值、销售收入年递增率在20%以上,仅柴油机的年产量,就从联合前的1984年的86946台猛增到1992年的42万台,创造了同行业最快的发展速度,奠定了常柴作为全国农机小柴行业标兵的领军地位。

  常柴人在生产大量金牌产品的同时,更创造了与金牌一样的“无形资产”,培育和锤炼了“爱国爱厂、实干善创、纪律严明、道德高尚”的“常柴精神”。在弘扬“常柴精神”的过程中,常柴人奋发图强,开拓奋进,双文明建设结出了丰硕成果,常柴成了全省工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1984年和1990年,江苏省人民政府先后两次发出了“全省学常柴”的号召。

  发展外向型经济是常柴的“治厂之策”,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常柴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使企业经济发展如虎添翼。1988年经省外经委批准,常柴获得了直接对外经营出口权,完全的自营出口加快了企业出口创汇步伐,1989年常柴在全国农机行业、全省机电行业第一个实现出口创汇超1000万美元,此后连续6年出口创汇超千万美元,出口创汇逐年上升,到1995年,常柴出口创汇2180万美元,同比增长45%,在全国农机行业、全省机电行业第一个实现出口创汇超2000万美元,在江苏、常州工业经济发展史上绘就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上世纪九十年代,常柴抓住股份制改革的机遇,于1994年5月6日创立了常柴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7月1日,苏常柴A股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开创了中国农机行业和常州市工商业企业改制股份公司成功上市的先河;1996年9月13日,苏常柴B股在深交所上市,常柴成为当时中国农机行业中唯一同时拥有A股、B股的上市公司。常柴凭借股份制改革后获得的资金优势,以资产为纽带,不断探索资产重组、盘活存量的多种形式,通过跨地区的联合,跳出围墙,发展规模经济,从而转变了经济增长方式,迅速壮大了实力,一跃而成为年产销柴油机超百万台的世界最大的小柴制造商,市场占有率超过25%。

  股份制改革后的历史大跨越,更使常柴的产品、技术、品牌、规模等各项事业都实现了跨跃式发展:1995年4月,“常柴”牌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成为国内生产资料类商品中第一块驰名商标;1995年12月,江苏常柴集团及其核心企业江苏常柴集团有限公司成立,进入江苏首批十大集团之列;1996年11月,常柴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挂牌,成为全国农机行业及常州市第一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000年1月,国家人事部、江苏省政府为常柴等8家企业新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集体授牌,常柴设立了全国内燃机行业第一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01年5月,常柴与日本富士株式会社合资成立了常州富士常柴罗宾汽油机有限公司,首次涉足汽油机领域,首次对外合资合作,扩大了内燃机生产规模,增加了内燃机产品门类。在上世纪九十年中后期,常柴年产销量、销售收入、利润指标曾连续三年名列全国内燃机行业之首,连续八年荣登中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排行榜,在中国内燃机工业发展史上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历史丰碑。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常柴与共和国一起成长,一直坚持致力于振兴民族工业,坚持致力于服务“三农”经济,注重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在我国农机和内燃机工业发展史上创造了众多辉煌的业绩,培育和发展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驰名中外的中国小柴行业著名品牌,企业先后荣获和保持了国家、部、委级荣誉70余项次,省级荣誉100余项次,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朱镕基、吴邦国、李长春等曾先后到常柴视察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二、二次创业,常柴在新千年构筑了企业新的发展优势

  进入新千年后,由于农机市场需求持续不足,价格竞争空前激烈,农机企业普遍效益下滑,常柴在发展中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生产经营一度陷入艰难的境地,企业出现了亏损。为了使常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常柴吹响了“二次创业”的号角,坚持科学的全面的发展观,把实现常柴稳健发展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需要,实施了产品、市场、人力资本、产业、产权五大结构调整,通过战略调整,整合资源,全面整顿和完善营销体制、市场体系、供应链体系,强化资金管理、质量管理、对外投资管理,优化产品结构、人力资本结构。通过这几年的发展,企业的资产质量和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巩固和发展了常柴在中国农机小柴行业的龙头地位,并成功进军汽车领域,形成了新的发展优势。

  面对全新的宏观发展形势,常柴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从2001年起就确定了以效益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提出了“立足农机、做强动力,进军汽车领域”的重大战略决策,从2001年常柴实施“二次创业”以来到2012年年底的12年间,常柴的生产经营实现了质的飞跃,其中产品年销量从86万台提升到116.85万台,多缸机年销量从3.65万台提升到15.39万台;销售收入从13.88亿元提升到29.08亿元,净利润从亏损4.30亿元提升到盈利5159万元,在2003年扭亏为盈后除2008年外每年保持了5000万元以上的净利润;总资产从23亿元提升到29.87亿元,净资产从12.11亿元提升到17.92亿元。可以说,这12年是常柴加快经济转型,实现集约化、科学化发展的调整时期,也是常柴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为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的全新进程,企业经济在创新调整中跃上了一个新的发展平台。

  “十一五”期间,在积极的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良好的市场背景下,常柴全面实施了技术创新和差异化竞争战略,坚持贯彻 “单缸求变、多缸求高”的方针,加快产品结构调整,着力开发了一批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差异化产品,提高了产品的技术含量和盈利能力,常柴在传承百年老企优势的同时,更创造了新的辉煌。

  从2007年起,每年技改投入1亿多元,先后从国外引进了先进的生产制造设备和可满足国Ⅲ、国Ⅳ排放标准的柴油机试验测试设备,兴建了在国内同行业处于领先水平的30万台国Ⅲ多缸柴油机生产基地、轻型发动机生产基地、铸造制芯中心和KW静压生产线、加工试制车间等一批重大技改项目,构筑了全国农机小柴行业一流的自主研发和生产制造能力。

  近年来,常柴获得了70多项国家专利,研制开发了L、H、F、R系列等单缸机新产品,其产品性能、可靠性、 环保排放和质量等方面指标领先于国内小柴行业,实施了国家863重点项目EH系列新一代轻型柴油发动机研发,构筑了行业标杆形象;在车用及产业机械用多缸机开发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多款多缸机先后达到国Ⅲ排放标准,实施了国Ⅳ产品的研发,而且与国内多家汽车大企业成功配套,实现了批量供货,在非道路机械领域成功开发了填补国内同行业空白的M78系列、EV80系列多缸机等高端化新产品,并在非道路机械领域有四个系族61个机型的多缸机通过了美国EPA、欧盟EC排放认证,取得了进军欧美市场的通行证。

  常柴在2005年重新获得产品自营出口权后,不断拓展海外市场,发展高端客户,出口额每年递增超40%。2008年以来,常柴与英国李斯特公司、美国爱科集团、法国GIMA公司等知名企业合作生产的高品质零部件、动力单元和静音发电机组远销海外,开拓了一个全新的市场空间。到2012年年底,常柴出口创汇已从2005年重获产品自营出口权后的569万美元提升到4550万美元,目前常柴产品出口业绩在全国小柴行业中的排名居第二位,常柴在国际化的发展浪潮中不断地超越自我,再显身手。

  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使常柴品牌发展事业如虎添翼。2005年,常柴在拥有中国驰名商标的基础上,获得了首批单缸柴油机“中国名牌产品”称号;2007年,常柴单缸机产品获得“国家免检产品”称号;2009年,常柴顺利通过了汽车产品质量管理体系TS16949—2009及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2008审核认证,质量管理水平登上了新台阶;2012年,常柴成为常州第一家国家出口商品免验的机电企业;同年,常柴以32.76亿元的品牌价值名列“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第373位,成为常州地区唯一连续9年入选中国品牌500强排行榜的企业。

  一个世纪的创业与发展,常柴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常柴经验、常柴道路、常柴精神是几代常柴人在实践中管理思想、企业文化、创业精神的升华,是常柴、常州工业企业、中国小柴行业的骄傲,也是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创新创业创优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弥足珍贵的财富,更是企业今后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创业奋进,做强做大的指导思想。

  第一、坚持质量第一,是治厂之本。在建厂百年的发展历程中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常柴以“质量第一”作为立厂之本,始终坚持并深化全面质量管理,并在实践中不断吸取质量管理的新观念、新方法、新标准,从而全面提高了企业整体素质和产品质量水平,树立了“中国小柴行业第一品牌”的标杆。

  第二、注重科学发展,是治厂之策。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近几年常柴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注重战略发展的调整,在调整创新中求生存、求发展,做强做大主业,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经济的运营质量和控制力,开创了企业经济健康稳定有序发展的新局面。

  第三、加快技术创新,是治厂之路。常柴具有历经百年锤炼的技术积淀,从几代常柴人呕心沥血创造出S195柴油机之后,常柴以技术创新为主导,不断推进产品结构调整,走出了一条产业升级和提高竞争力的螺旋上升之路,形成了单缸多缸并举、多品种、大批量的产品发展格局。目前,常柴主要产品有各类柴油机及机组、高品质出口铸造及加工零部件,其中单缸柴油机有十多个系列1000多个品种,多缸机柴油机有十多个系列800多个品种,构筑了差异化竞争的技术领先优势。

  第四、推进企业改革,是治厂之法。在适应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常柴坚持与时俱进,实行制度创新,逐步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深化内部改革,转换经营机制,从而给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今天的常柴最大的成功在于:一是建设了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团队,二是建立了效益第一的经营管理机制。

  第五、建设和谐常柴,是治厂之魂。多年来,为了建设和谐企业,常柴坚持与时俱进,努力在传承企业文化的同时,不断实行调整和创新,加强管理,深化改革,激活机制,优化环境,大力弘扬“常柴精神”,提高干部员工的整体素质,促使企业形成了凝聚力、向心力,从而实现了三个文明建设稳定协调发展。

  三、面向未来,常柴致力于打造自主创新拥有核心技术的百年经典品牌

  2008年5月,常柴在做强主业,做强动力,实现科学发展的过程中树立了一座丰碑,在全国农机小柴行业第一家也是唯一的一家实现了柴油机累计产销量突破2000万台,同时实现了多缸柴油机累计产销量超50万台。2008年10月,在中国内燃机工业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常柴获得了中国内燃机工业百年成就奖。经过多年的发展,常柴产品的配套已经由单一的农机领域扩展到皮卡汽车、轻卡汽车、低速载货汽车、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发电机组、工程机械、船舶等领域,目前常柴拥有4家控股子公司、4家参股子公司,具有年产销130万台单缸柴油机、18万台多缸柴油机、7万余吨铸件、合资生产20万台汽油机生产能力,是全国小柴行业中产品品种全、功率覆盖面广、产品质量优、知名度高、主导产品均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至今已累计生产销售柴油机超2700万台,并先后出口到81个国家和地区。

  一个世纪的创业与发展,已经为常柴实现百年名企的发展愿景,奠定了深厚的物质和精神基础,虽然由于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常柴在目前遇到了严峻的挑战,但横向比较,常柴生产经营和企业资产状况良好,与同行企业相比,资产质量更好,资产负债率更低,单缸机、多缸机在农机、工程机械、汽车等市场领域的份额稳中有升,单缸机市场占有率仍在全国小柴行业名列前茅,常柴的“二次创业”,已经谱写出了一曲再造新常柴,创造新辉煌的精彩乐章。

  为了能在企业的下一个百年开好头、起好步,常柴将紧紧依托中央提出的 “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和“中国梦”的时代大背景,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十二五”期间国家高度重视科学发展和自主创新,高度重视“三农”经济,内燃机工业和农机工业加快经济转型,加快产业升级的历史机遇,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中心,以建设百年名企、打造百年品牌为目标,按照“立足农机、做强动力”、“单缸多缸并举、车及产业兼顾”的发展战略,遵循“技术创造价值、装备提升质量、管理产生效益”的经营思想,加快技术创新步伐,提高技术创新能力,追踪国外最先进的产品技术,重点开发生产新一代水冷精品单缸机,风冷轻型柴油机及机组,通用汽油机,非道路领域用多缸机及配套产品,游艇、军车、SUV、MPV、卡车等领域用高端发动机及配套产品,混合动力用两缸柴油机,大力发展高端产品,提升行业领先优势。

  今后几年,常柴将持续实施一批重大技改项目,按照企业发展实际,重点规划和建设好常柴工业园,在迎接百年庆典之际的5月9日已举行了常柴动力产业园(一期)轻型发动机搬迁技改项目开工奠基仪式,在此基础上,常柴将按照一流的标准搞好园区规划建设,集中力量建成以动力为核心,以终端产品和零部件为支撑的现代化园区,全面提升常柴的装备、技术、管理、品牌优势,把常柴工业园建成为美好生活提供绿色动力的现代化工业园,提升常州动力机械装备制造业研发设计、核心技术和生产制造的整体水平,在全国中小功率发动机行业树立标杆形象。

  在第二个百年的发展里,常柴要不断做大做强,早日实现百亿辉煌的梦想,成为传统产业成功转型发展的典范。到2018年,常柴发动机及机组产品年销量将达到180余万台,其中新一代水冷精品单缸机50万台、风冷轻型柴油机及机组50万台、通用汽油机30万台、非道路领域用多缸机30万台、车用发动机20万台,优质零部件和小型工程机械及农业装备形成相当规模,年销售收入达100亿元,年出口创汇超亿美元,从而把常柴产品打造成拥有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的百年经典品牌,实现百年老企新的腾飞,让百年常柴成为缔造“中国梦”的一面旗帜,为振兴中国民族工业、打造驰名中外的民族品牌、促进中国内燃机工业和省市工业经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0 21:3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1 17:29: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shaneshi666


    怀德路的老厂区和常柴大厦不搬的,要作为工业遗产保留,以后是常柴的展示区和研发中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1 18: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shaneshi666


    怀德路的老厂区和常柴大厦不搬的,要作为工业遗产保留,以后是常柴的展示区和 ...
scottboy1989 发表于 2013-5-11 17:29


也觉得不该搬 不能为了眼前利益搬迁 到头再弄一个四不像的住宅开发项目 常州城里百年基业的遗存实在是太少了 但是作为常柴的门脸  可以考虑对厂区环境如旧修复应该好一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1 20:34:52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觉得不该搬 不能为了眼前利益搬迁 到头再弄一个四不像的住宅开发项目 常州城里百年基业的遗存实在是太少了 但是作为常柴的门脸  可以考虑对厂区环境如旧修复应该好一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2 23: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常 柴 明 天


     战略规划:

  重点建好常柴动力产业园,提升研发设计、核心技术、生产制造整体水平,在全国中小功率发动机行业树立标杆形象

  重点开发产品:

  新一代水冷精品单缸机

  风冷轻型柴油机及机组

  通用汽油机

  非道路领域用多缸机及配套产品

  游艇、军车、SUV、MPV、卡车等领域用高端发动机及配套产品

  混合动力用两缸柴油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23 16:5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只关心飞龙那边的常柴铸造厂啥时候搬走,飞龙那边就那块地没规划了。长江路以西,沪宁铁路以北,飞龙西路以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18 16:34:11 | 显示全部楼层

常柴上半年出口5.6万台增长44%

记者昨天获悉,今年以来,常柴股份有限公司始终保持较高的产销量,市场走势平稳。

  据最新统计,1-6月份销售量同比有所增长,尤其是上半年外贸出口取得了较好业绩,共出口各类产品5.6万多台,同比增长44.3%,其中单缸机和多缸机出口分别同比增长了49.38%和5.98%,出口创汇同比增长了21.32%。

  目前,常柴各生产制造厂和销售公司已经积极投入下半年的工作规划中。

  记者昨天还获悉,由世界品牌实验室(WBL)发布的“2013年(第十届)《中国500强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发布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榜单显示,“常柴”品牌评估价值在去年32.76亿元的基础上继续攀升,达到32.82亿元,排名404位。

  常柴是常州地区以及全国小柴行业唯一连续10年蝉联上榜的品牌,2004年世界品牌实验室首次对中国品牌进行评估时,常柴品牌价值为15.81亿元。

  10年来,常柴坚持“立足农机、做强动力,进军汽车领域”的企业发展战略,促进了业务持续稳步发展,并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服务质量,有力地增强了常柴品牌的影响力。同时,常柴还积极履行企业公民义务,主动承担社会公民责任,这也为常柴品牌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19 00: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老厂区地块最理想是造超高。
jqzjqf 发表于 2013-5-10 13: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22 09:40 , Processed in 0.058050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