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9-1-24 15:55: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国已经形成了京津冀、长三角、长江中游、成渝、珠三角五大国家级城市群。城市群最初的目的,是要解决城市健康发展的问题,通过建立新型的区域协作机制,让城市之间以合作共赢的方式解决共同的问题。 而随着技术革新、要素流动和产业转型升级等因素影响,中国区域经济已正由传统的省域经济与行政区经济向城市群经济转变,城市群已成为中国区域发展的主要空间形态。从当下来看,城市群尤其是对标全球性城市群的部分城市群,其合作与竞争都更是产业链之间的竞争。 城市群更好实现了产业发展资源更强的聚合效应,通过群中各个城市彼此间的资源互补,形成更具效率和价值的产业链条。目前,以参与全球价值链升级竞争为主要目标的发展模式已愈加明显,“产业升级+政策创新+全球性城市群”,城市间深化价值链合作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正在形成。 国家政策也正提供助力。十九大报告提出,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不可否认的是,在中国城市群发展效应显现的同时,大城市周边的都市圈渐序形成,作为核心的大城市或中心城市的价值也更趋大化。 这也意味着中国城市的竞争格局中,城市群的组团竞争已渐成事实并逐渐激烈和扩大化,但城市间的个体竞争依然存在,并将长期存在,因为对单个城市自身来说,需要在共促合作下竞争,提升自己自己的话语权,以及在未来城市格局中的权重。 城市个体的竞争不仅存在于城市群内部、省域内部,在区位优势、国家政策支持等发展要素,经济体量等差距不大的不同省域城市间,更为明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