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3138|回复: 1

[建设纪实] 2017综合管廊规划设计建设创新暨清洁供热发展论坛在长春开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7-28 23:45: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综合管廊规划设计建设创新暨清洁供热发展论坛在长春开幕
2017-07-28 09:02:41 来源:中华铁道网

  长春-北国春城,一个绿意盎然而富有生命力的森林之城。7月22日上午8点30分,在吉林省宾馆会议厅,由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新技术促进分会、吉林省城市规划协会、吉林省城镇供热协会联合主办,由沈阳市浆体输送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中电投工程研究检测评定中心、廊坊华宇天创能源有限公司、北京华源泰盟节能设备有限公司鼎力协办,由吉林省中盛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长春市热力(集团)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北京数泰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天普太阳能工业有限公司、艾蒙斯特朗流体系统(上海)有限公司、山东阿尔普尔节能装备有限公司、威乐(中国)水泵系统有限公司、南京联众建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大力参办的2017综合管廊规划设计建设创新暨清洁供热发展论坛隆重开幕。

  大会现场(一)

  大会现场(二)
  大会开幕式由同济大学教授、《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主审、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师束昱教授主持。首先,由原建设部副部长、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新技术促进分会谭庆琏名誉会长致开幕辞。国家发改委基础产业司原副司长、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新技术促进分会宋朝义会长,吉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吉林省城市规划协会张晓艳理事长,吉林省城镇供热协会王玉国副秘书长,先后发表了热情洋溢地致辞。
(下列图略)
  同济大学教授、《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主审、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师束昱教授主持大会开幕式
(图略)
  原建设部副部长、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新技术促进分会谭庆琏名誉会长致开幕辞
(图略)
  国家发改委基础产业司原副司长、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新技术促进分会宋朝义会长开幕式致辞
(图略)
  吉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吉林省城市规划协会张晓艳理事长开幕式致辞
(图略)
  吉林省城镇供热协会王国玉副秘书长开幕式致辞
  出席开幕式的主要领导及专家还有: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投资体制政策研究室吴亚平主任,吉林省管廊研究中心副主任、吉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左群英总工程师,内蒙古管廊规划评审专家、住建部资质评审专家、包头市新都市区李永江副主任,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总工、地下所油新华所长,西南交大土木学院教授、博士、西南交大BIM工程研究中心李秉展副主任,上海市政设计研究总院总工程师助理、电控所所长张浩博士,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副总工、第八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孙书亭总工,中冶华天城市绿色供热技术研究院城市供热事业部专业首席专家王强,长春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李彪铭副总规划师,吉林省吉规市政工程施工图审查有限公司莫秀丽副总经理,博士后、博士、吉林建筑大学土木工程系李明主任,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地下空间与综合管廊设计院陈乐院长,长春市热力集团梅河口分公司庞庆春经理,吉林省城镇供热协会马世平秘书长等。来自协办和参办单位的代表有:沈阳市浆体输送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于海副总经理,中电投工程研究检测评定中心结构一所金春峰所长,廊坊华宇天创能源有限公司技术史朝旭总监,北京华源泰盟节能设备有限公司市场部乔宇部长,吉林省中盛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众合审图所王德东总工程师,长春市热力(集团)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安雷院长,北京数泰科技有限公司林清安总经理,艾蒙斯特朗流体系统(上海)有限公司高级商务发展经理周良,山东阿尔普尔节能装备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商用机事业部总经理陈维秋,威乐(中国)水泵系统有限公司热泵配套水泵大客户经理王淑娟,南京联众建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战福军董事长,北京天普太阳能工业有限公司冯海华等。此外,还有来自市政城建勘察设计院、热力公司、中铁、中交、中建、中冶等施工单位的代表及科研院校的学者、教师等代表约300余人参加了开幕式。
  在领导致辞之后,开幕式进入了主旨报告阶段。首先,吉林省供热管理办公室温成君主任发表了题为《深刻理解清洁取暖多措并举落实推进》主旨报告。随后,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教授毛健雄发表了题为《燃煤供热锅炉如何实现低成本超低排放》的主旨报告。吉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吉林省管廊研究中心左群英副主任发表了题为《吉林省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建设技术探讨》主旨报告。
(图略)
  吉林省供热管理办公室温成君主任作主旨报告
(图略)
  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教授毛健雄作主旨报告
(图略)
  吉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吉林省管廊研究中心左群英副主任作主旨报告
  本次论坛,“以创新技术推动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为主题,旨在响应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导,从解决好涉及民生问题的综合管廊与清洁供热创新技术议题为交流载体,在努力解决民生环境的前提下,以科技进步来推动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中华铁道网记者:刘俊

原文链接:http://www.chnrailway.com/html/20170728/1704614.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28 23:55:48 | 显示全部楼层
综合管廊规划设计建设及管线入廊关键技术,是当前致力于管廊建设相关单位普遍关心的问题。吉林省作为全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省,担负着先试先行、探索城市综合管廊可持续发展的运营管理体制,创新工程建设和融资模式的机制,为国家全面推进城市综合管廊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经验的重任。吉林省计划2015 至 2020 年全省建设 1000 公里地下综合管廊,总投资约 1000 亿元。截止目前,吉林省已有23个城市开展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并已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投融资模式、建设运营模式、评价管理模式。
为着力推广高起点规划,高标准管廊建设的“吉林省模式”,交流分享各地管廊规划设计建设经验,推动我国综合管廊建设技术创新及运维管理的科学发展,由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新技术促进分会、吉林省城市规划协会、吉林省城镇供热协会联合主办的“2017综合管廊规划设计建设创新发展论坛”,将于2017年7月22日-24日在长春市召开。会议同期,将召开“2017清洁供热创新发展论坛”。
组织结构
指导单位
国家发改委•中国交通运输协会
支持单位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中国铁道学会
吉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吉林省城乡规划管理研究中心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新技术促进分会
吉林省城市规划协会
吉林省城镇供热协会
承办单位
北京国铁路网信息咨询中心
中华铁道网 路讯杂志社
中华铁道书画院
协办单位
沈阳市浆体输送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中电投工程研究检测评定中心
吉林省佳和集团
参办单位
吉林省中盛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数泰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邦辉化工科技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会议主题:
以创新技术推动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会议形式
主旨报告、专题报告、提问互动、圆桌讨论、资源洽谈、项目考察等。
会议规模
预计300-400人
参会对象
各省市建设厅(局),住建委,公用事业局,人防办,城市规划、建设、市政、交通、环保等行政主管部门有关领导,运营管理单位负责人;各规划院、各勘察设计院、施工建设、市政工程、城市建设与投资、建筑咨询、安全质量监督等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热力、电力、通讯、燃气、给水、排水等有关单位领导及工程技术人员;科研院校,行业协会、学会;供热采暖企事业单位、能源服务部门、节能监测机构相关人员;各相关物资材料、设备制造公司等相关人员,专业媒体人士等。
论坛议题
综合管廊和管线入廊关键技术(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区域能源系统与热力管网规划设计热力管道在综合管廊设计、施工及运行维护中应注意的技术问题综合管廊供热管道特点、难点与解决方案天然气、给水、污水等管线在管廊设计、施工及运行维护中的技术要点综合管廊PPP模式的设计及风险与对策综合管廊内热力管道的安全性探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造价控制的要点综合管廊入廊管线分析及其管廊横断面设计管线进入综合管廊的费用分析BIM技术在综合管廊建设的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综合管廊热力管道舱的供配电系统设计管线入廊安装施工工艺技术其他议题
参会领导

谭庆琏:原建设部副部长、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新技术促进分会名誉会长
国 林:原铁道部副部长、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新技术促进分会名誉会长
华茂崑:原铁道部总工程师、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新技术促进分会名誉会长
宋朝义:国家发改委基础产业司原副司长、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新技术促进分会会长
演讲嘉宾

吴亚平
简 介: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投资体制政策研究室主任
题 目:《运用PPP模式助推综合管廊建设》
  
王复明
简 介: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院长,郑州大学水利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第一学术带头人。1987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获博士学位,1996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基础工程设施安全维护理论与技术研究,在基础工程渗漏涌水防治和隐蔽病害诊治方面取得系统创新成果。提出了构建土质堤坝柔性防渗体的新方法,建立了非水反应高聚物扩散理论,发明了堤坝及地下工程防渗堵涌高聚物注浆成套技术及装备。建立了层状结构介电特性及力学特性反演理论,提出了基于无损检测的高聚物精细注浆方法,开发了高速公路、高铁无砟轨道及地下管道快速非开挖修复技术。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基础工程防渗修复及应急抢险,解决了多项重大工程难题。
题 目:《基础设施渗漏防治与非开挖修复技术》
概 要:中国基础工程设施建设迅速,规模巨大,堤防、土坝数量众多,渗漏隐患普遍存在,造成重大损失和社会影响,安全形势十分严峻,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报告介绍了非水反应高聚物注浆材料性能,对非水反应高聚物材料具有的环保、早强、抗渗、耐久、不受水影响等优良工程特性进行了详细分析。结合南水北调、黄河堤防基础防渗等重大工程案例,介绍了隧道、地铁、基坑等渗漏涌水防治技术、隐蔽病害诊治技术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防水支护技术。
  
左群英
简 介:吉林省长春市人,中共党员,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贴,吉林省特殊贡献专家,吉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吉林省城乡规划管理中心主任,吉林省地下空间研究中心副主任,吉林省管廊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工程规划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土木建筑学会常务理事,吉林省城市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勘察设计协会、城市燃气协会、城镇供热协会专家。主编《吉林省城市综合管廊建设规划编制大纲》、《吉林省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断面推荐方案》、《吉林省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施工图勘察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纲要(试行)》,主持并参编《吉林省城市综合管廊设技术导则(行)》、《吉林省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技术规程》等。
题 目:《吉林省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建设技术探讨》
概 要:结合吉林省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实际情况,介绍吉林省综合管廊规划、施工图设计、运行管理等方面的经验。
  
束 昱
简 介:本届论坛大会主席。同济大学教授、同济地下空间研究院院长、全球城市地下空间研究会理事长、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客座研究员、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师。是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和综合管廊规划设计理论方法与标准、城市地下空间和谐需求预测理论、地下空间环境与人体相互作用理论、地下空间环境生态化技术集成应用理论、地下空间使用安全评价方法、地下空间环境艺术设计理论与方法、地下空间防灾诱导标志的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海绵城市地下空间、综合管廊规划设计及兼顾人防等方面的先行研究和开拓创新者,国内外著名城市地下空间与人居环境研究专家。
题 目:《城市综合管廊创新发展的国际视野与中国成就》
概 要:围绕【到2020年,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地下综合管廊并投入运营】的中国目标,演讲者从国内外城市综合管廊的产生、演变、典型案例及现状趋势,分析提炼出城市综合管廊的发展规律,应用工业4.0与城市4.0等相关理论方法,首次科学系统地提出了“综合管廊1.0-4.0”时代的内涵与特征;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城市综合管廊试点建设成就及综合管廊时代进行了探索性界定与分类;提出了中国打造“国际先进水平”(即“综合管廊4.0”)版本的10项建设标准框架体系,为我国从城市综合管廊的规划建设大国走向世界强国提供科学建言。
  
李永江
简 介:高级经济师,包头市新都市区副主任,包头市新都市区综合管廊建设负责人,内蒙古自治区管廊规划评审专家,住建部资质评审专家
题 目:《包头市新都市区综合管廊规划建设经验介绍》
概 要:2015年包头市顺利通过住建部、财政部考核,成为全国首批10个“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之一,正式拉开包头市综合管廊建设序幕。新都市区和北梁腾空区成为综合管廊建设先行试点区域,整片区域都将规划建设地下综合管廊。报告将重点介绍包头市新都市区综合管廊规划建设方面的经验。
  
油新华
简 介:2001年毕业于北方交通大学隧道及地下工程博士。现任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总工程师,地下所所长,教高。 担任的社会职务有:北京市科技奖评审专家,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北京市危险性较大工程评审专家,北京市轨道交通工程评审专家,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下工程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岩土工程信息技术与应用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理事。
题 目:《城市综合管廊建设发展现状》
概 要:报告总结了我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在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发展现状,就产生的问题及原因作了分析,并建设性地给出了解决方案。
  
李秉展
简 介:西南交大土木学院教授、西南交大BIM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领域:项目管理、建筑信息模型、决策理论。教育背景:2003年9月至2008年7月博士,台湾科技 大学/营建工程系;2001年9月至2003年7月硕士,台湾科技大学/营建工程系;1997 年9月至2001年7月学士,成功大学土木工程学系。
题 目:《“BIM+”时代的城市综合管廊智慧管理》
概 要:建筑信息模型(BIM)自住建部在《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中提及“大力推进BIM、GIS等技术在综合管廊建设中的应用,建立综合管廊集成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形成智能化城市综合管廊运营服务能力”要求后,相关单位环绕在“综合管廊BIM应用”上做出贡献,并在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运维阶段逐步形成应用成果。然而,随著BIM在国内外的快速发展以及信息科技的日新月异,2017年成为了“BIM+”时代的元年,强调以BIM为平台整合各项科技技术创造更大价值。因此,“综合管廊BIM应用”也将随著发展趋势演变成“综合管廊BIM+应用”。本次讲题将介绍几项合管廊“BIM+”用案例,包括:1)BIM+FM+IBMS+GIS:BIM和设施管理、智能建筑管理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整合;2)BIM+VR:BIM和虚拟现实的整合应用;3)BIM+MR:BIM和混合现实的整合应用;4)BIM+AI:BIM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整合应用。
  
李彪铭
简 介:长春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市政规划学科主任委员。主要从事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和地下空间开发设计工作。在长春市综合管廊工程规划、长春市管线综合规划、长春市地下空间利用规划、龙翔地下空间利用规划、地下管网改造与建设规划中担任主要负责人。规划设计工作荣获全国、吉林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等多项奖项。
题 目:《“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视角下——长春综合管廊规划实践》
概 要:从城市战略发展角度,分析综合管廊建设与城市发展的有机关系,审视城市综合管廊规划编制工作;结合长春市实际编制工作,探讨综合管廊专项规划编制方法与思路,同时着重研究综合管廊在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等规划中的控制与落实策略。
  
张 浩
简 介:1981年生,高级工程师,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助理,电控所所长。长期从事市政综合管廊、给水等市政工程相关专业的设计、研究工作。编写完成国家标准《城镇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题 目:《智慧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思考》
概 要:智慧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设计还处于起步摸索阶段。报告人作为将于今年内发布的国家标准《城镇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工程技术规范》的编写成员之一,将从分析综合管廊的特点、基本需求出发,对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的设置原则、综合管廊统一管理平台的功能需求进行探讨。
  
王 强
简 介:中冶华天包头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城市供热事业部首席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城市集中供热规划设计工作。在包头市、乌海市城市供热规划、热电联产规划,包头市新都市区一期综合管廊热力管道入廊设计、包头市北梁新区综合管廊热力管道入廊设计、包头市110国道环城北干线综合管廊热力管道入廊设计中担任主要负责人。负责的规划设计项目多次获得内蒙古自治区及中冶集团优秀设计及优秀咨询奖。
题 目:《集中供热管道管廊内敷设的不利因素分析》
概 要:城市综合管廊作为集约利用城市建设用地,统筹敷设城市各类工程管线的重要市政建设项目,其敷设、运营安全性尤为重要。在综合管廊规划设计中应进行竖向设计,以免给管廊内供热管道的安全性造成很大影响。由于目前供热管道进入综合管廊目前仍缺少重大事故处置及防范措施,因此需要对供热管道进入综合管廊应进行安全性、适应性和经济性比较分析。
  
王德东
简 介:1979年生,高级工程师,吉林省中盛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众合审图所总工程师。长期从事市政地下工程尤其是综合管廊的设计、研究工作。主持编写吉林省标准《吉林省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技术导则》《吉林省城市管廊工程节点构造图集》、《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程》、《吉林省综合管廊运营管理标准》、《吉林省综合管廊建设管理标准》等一系列管廊标准。
题 目:《吉林省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管理标准》
概 要:1.管廊简要介绍;2.管廊建设管理目的;3.管廊建设原则;4.管廊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协作;5.管廊建设规划管理要求;6.管廊建设勘察、设计重点;7.管廊建设施工与监理重点;8.管廊建设中的检测与检测。
  
莫秀丽
简 介:1982年生,高级工程师,吉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吉林省吉规城市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能源工程规划所副所长,吉林省吉规市政工程施工图审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参与编制《城市综合管廊运营维护管理标准》、《吉林省城市综合管廊建设规划编制大纲》、《吉林省城市综合工程断面推荐方案》、《吉林省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施工图勘察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纲要(试行)》、《吉林省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技术规程》、《吉林省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导则(试行)》、《吉林省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编制大纲(试行)》、《吉林省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编制深度(吉林省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编制技术要求(试行)》等技术文件。
题 目:《吉林省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运营管理标准》
概 要:为了在管廊运营管理中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保护环境,特制定本标准。标准从管廊舱室内环境质量控制、管廊消防、入廊管线健康监测、管廊结构健康监测、管廊监控中心管理、管廊智能管理、管廊维护管理、应急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为吉林省管廊运营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李 明
简 介:1981年生,博士后,博士,吉林建筑大学土木工程系主任,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负责人,全国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顾问组成员、吉林省国土资源厅(地下空间方向)专家,吉林省人民防空办公室专家,北京中电投国家检测中心咨询专家。主编《吉林省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编制技术要求》,《构建推进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政策体系的研究》,《基于《吉林省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规定》的风险性评估研究》,《吉林省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规定》等多项地方性法律、法规及成果。
题 目:《城市地下管廊检测、监测与物探技术介绍及工程案例经验交流》
概 要:报告针对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在建设前期、中期及竣工后的相关检测、监测新技术、新方法进行交流,针对于地下管廊的物探技术经验进行探讨。
  
陈 乐
简 介:199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1998年-2003年 重庆钢铁设计研究总院燃气室 实习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2003年-2008年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计算机室 主任工程师。2008年-2015年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能源环保事业部 副总经理 总经理。2015年-今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地下空间与综合管廊设计院 院长
题 目:《中冶赛迪综合管廊建设实践和思考》
概 要:报告重点介绍中冶赛迪在深圳、海口、兰州等项目上,以PPP、设计、总包等多种模式参与管廊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的一些经验和思考。
  
孙书亭
简 介: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总院副总工程师、第八设计院总工程师、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从事市政工程设计工作20余年。主持参与了多个道路、桥梁、管廊等大型项目的设计,主要工程项目有吉林市哈龙大桥工程、吉林市江湾大桥北引道立桥工程、天津市东南半环快速路工程、四平市紫气大路立交桥工程、四平市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松原市地下综合管廊等项目。
题 目:《隧道技术在管廊工程的应用的探讨》
概 要:管廊是一种地下浅埋隧道,因此传统的隧道施工方法与技术完全可以应用在管廊项目上。如浅埋暗挖法、盾构法、盖挖法等。但管廊与常规隧道在功能要求上有一些不同:为最大的利用管廊内的空间,管廊断面通常为矩形,而常规隧道通常为圆形的;管廊的通风、防火、逃生等功能要求,需按规范设置一些功能口,功能口的间距比常规隧道小的多。由于二者在断面形式、功能要求等几方面存在的差异,及在考虑经济方面的因素时,采用盾构、暗挖等施工工艺时受到一定的限制,但管廊在受到拆迁、交通等因素影响时,可以采用盾构、暗挖等隧道施工方法。
  
王华伟
简 介:教授级高工,现任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大盾构事业部部长,在山岭隧道、城市市政隧道、铁路隧道和地铁区间和车站施工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施工经验,尤其是掌握了大直径盾构施工的核心技术,在大直径盾构隧道科技创新管理等方面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先后担任十四局集团公司南京长江隧道指挥部总工程师、扬州瘦西湖隧道工程指挥部总工程师等职务。个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北京市和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中国公路学会等科技进步奖多项。由于在技术工作的突出业绩,先后荣获“茅以升铁道工程师奖”、詹天佑成就奖”、“山东省技术创新带头人”、 “山东省优秀质量管理工作者”、“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题 目:《大直径盾构在新型管廊施工中的应用》
概 要: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在国内大直径及水下盾构施工领域经过十多年的创新发展,创立了中铁十四局大盾构品牌,大盾构市场占有率32%。承建的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这是全球首次将大直径盾构越江隧道应用于特高压越江输送;承建的全国第二批地下综合管廊试点项目——成都成洛大道地下综合管廊工程,采用直径9.33米盾构机施工,为国内直径最大的城市综合盾构管廊。本次会议将就大直径盾构在管廊施工中的技术应用进行专题报告。
  
金春峰
简 介:工程师,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中电投工程研究检测评定中心,结构一所所长。长期从事市政综合管廊结构、电力管廊结构、建筑结构等结构工程相关专业的检测、监测、设计、研究工作。
题 目:《地下综合管廊结构检测、监测与隐患预警系统研究与应用》
概 要:我公司在大量管廊结构检测项目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既有电力管廊长期存在的结构损伤、材料劣化、隧道渗漏等安全隐患问题,提出采用检测、评估、监测、预警一体化解决管廊结构安全隐患问题的新技术。
  
于 海
简 介:1992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供热通风与空调专业,1992年至2000年工作于沈阳市热力工程设计院,2000年至今在沈阳市浆体输送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任副总经理。
题 目:《直埋套筒补偿器在供热系统中的应用》
概 要:直埋套筒补偿器构造原理设计参数及在工程中的应用。
  
林清安
简 介:北京数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题 目:《DTC综合管廊自动化监测解决方案》
概 要:城市综合管廊的集成化管理,对于城市市政配套工程的安全运行意义重大。但是综合管廊在施工及运营期间发生结构变化、管道沉降、气体泄漏、电力电缆火灾等危险,如果得不到及时监测和处理,将会导致严重后果。因此,从生产和安全角度都很有必要对综合管廊的结构安全及火灾隐患等加以考虑并进行长期有效的在线监测。DTC综合管廊自动化监测系统运用现代化传感设备、光电通信及计算机技术,针对综合管廊自身力学结构,结合管廊穿越的道路等环境,实现在线自动化监测,实时获取反映管廊结构及相关联环境的信息,并进行数据的远程传输与控制,为管廊运营管理提供有效监测数据。
  
陈海君
简 介:吉林省佳和钢结构安装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长春市安委会专家组专家。
题 目:《组合装配式地下综合管廊》
概 要:组合装配式地下综合管廊技术优势、预制件拆分、预制件拼装、现浇法与预制拼装法的区别、组合装配式地下综合管廊施工中的优势、细部结构展示。
  
冯 永
简 介:东南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江苏邦辉化工科技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多年从事胶乳研发、生产、石化产品销售与企业经营管理,具备丰富的产业知识与多项胶乳产品专利;近年师从享受国务院专项津贴的著名防水专家沈春林教授,在环保节能防水产品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为建筑防水界的新锐领军人物。
题 目:《地下管廊防水密封系统环保施工工艺及材料应用》
概 要:介绍了一种应用于地下管廊防水密封的新型防水材料及复合施工工艺,即水性喷涂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与其他材料复合施工,形成无接缝、全封闭的防水系统。通过本防水系统的合理应用,使得主防水层(喷涂速凝)在各个结构部位均可与主体结构紧密贴附,而不单单局限于顶板和侧墙,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包覆皮肤式防水。同时,无纺布加强层提高了防水层性能,水性非固化的蠕变和自愈功能有效化解了主体结构可能出现的裂缝缺陷,对主体结构起到了特有的动态保护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6-2 12:19 , Processed in 0.070966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