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7372|回复: 35

(转)13年了,合肥发生多少变化留下多少沧桑回忆(70幅老照片与你共同怀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29 11:05: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96年的合肥,比现在安静的多。那时,合肥司机们很少提到“堵车”两字,行人过马路从没像今天这样紧张过。靠街的住户也不用担心夜里被汽车噪音吵得睡不着,为了噪音而向环保局或市长热线投诉的事更是罕见。*   那时,合肥市民嘴里夸耀最多的是环城公园和逍遥津。有外地朋友来,必去的两个地方,一个是逍遥津,另一个是乐普生。“逛逛乐普生”是一句流传甚广的广告语。阿郎的一个老同事常常为儿媳妇在乐普生当售货员而自豪不已,成天挂在嘴边。      15年前,夏天越热,市民们越热爱长江路,尤其是步行族们和骑车上班族们。因为长江路有着连杨振宁博士都夸口称赞的法国梧桐树庞大的树荫区!直到今天,上了岁数的合肥市民还都恋恋不忘那些美丽的法国梧桐树。长江路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一直是法梧成荫,到了夏天,路两边高大的法梧给行人带来了宝贵的清凉和绿色的佳境。'
    1995年长江路拓宽时,一场绿化灾难开始席卷而来。已长成参天大树的法梧在市民们的一片反对声中被挖走,取而代之的是永远长不成荫的广玉兰,法梧从此在长江路残忍地消失了踪影,成了许多老合肥人心中永远的痛楚!与此同时,法梧在合肥市区多个路段连续被移走。市区的绿荫惊人般地急剧缩小,夏天市民们走在马路上,开始饱受烈日暴晒的煎熬      
    不过,该悲剧发生13年后,一个奇迹戏剧般地出现了!
      2008年,孙金龙书记在就绿化问题召开好几次市委常委会后,向老合肥们送去一份最最珍贵的礼物:决定让经过“去毛改良”的法梧重返阔别多年的长江路等多个路段!市区多个路段有望再现法国梧桐树林荫大道的美景,就象现在的芜湖路一样。如果不是当年新安晚报的大讨论,如不是市民的强烈反对,芜湖路的梧桐树早也被砍掉了。对于法梧的失而复得,有的老合肥为此激动得夜不能寐,连连称赞:就冲这点,孙书记可以说是有人情味、科学开明、真正懂绿化、懂美学的领导,这才是真正的科学发展观啊!
     今天长江路两旁,经过改良、不会飘毛毛的年轻梧桐树们正在茁壮成长,在夏日热浪中不断地摇曳着绿叶,仿佛在向世人自豪宣布:“我胡汉三又回来了”!大家都期盼着,长江西路高架桥建成后,法国梧桐树能沿着长江路一直延伸到美丽的大蜀山。。。。   
      那时,合肥夜晚最热闹的地方是阿郎曾经居住的地方三孝口。站在天桥上留张夜景照片,是件激动人心的事情。照相师傅取景的方向一般两个方向:向东或者向南。向东看,是繁荣的长江路,两边有霓虹有车流;向南看是金寨路,后面是汇通商厦。三孝口附近最高的楼是天桥西南角的十几层的四联大厦。天桥西北角是已不复存在的红旗百货大楼,天桥向南还有今天也不复存在的龙图商厦和老光明电影院。难怪有人称80年代三孝口是“合肥的小香港”。  

       大建设风雨洗礼后,三孝口天桥也成了长江路上唯一幸存的天桥。老合肥们,如果你想怀旧,建议不妨夏天夜晚再去登登三孝口天桥,和摆地摊的年轻一代说说那过去的往事,也是件快乐的事。。。。

       80年代,如果你想看电影,登上3路公交车就可以了,它会带你到著名的终点站曙光电影院。不过,今天的年轻人永远也享受不到这特殊的“电影之旅”了,因为曙光影院现早已不复存在,仅是一个公交站点的名字,凄凉地提醒着人们,这里曾有一个热闹非凡的影院。它靠近合钢公司,在八、九十年代,成了许多合钢人谈恋爱的好去处。对老合肥们而言,电影院是休闲、受教育、恋爱的最佳场所,看电影是那个年代非常热门的休闲方式。那时电影票价也很便宜,上世纪70年代是几毛钱,后来涨到一块、两块、五块。可到上世纪末,电影票价就要十几块钱了。
       老合肥们都记得,全盛时期,合肥曾有过27家电影院。光大东门地区就有淝滨剧场、长淮电影院和工人电影院三家影院。此外,还有人民电影院、艺术电影院、长江剧院、解放电影院、光明电影院、安徽剧院、曙光影院、南七电影院、花冲电影院、江淮仪表厂电影院……有些电影院还担任了剧场的功能,既有演出,也放电影。一家3口人花上5元不到的钱,就可以到电影院消磨一个晚上。2 i$ P/ g* ^%
      在历经岁月洗礼、电视普及之后,合肥至今在营业的影院仅剩5家:元一环球影城、解放电影院、长江剧院、安徽剧院以及人民影视娱乐城。而其中,以电影为主业的只有元一环球影城、解放电影院和长江剧院。'
      如今,那些光与影的历史,那些曾在老合肥的回忆中熠熠发光的灿烂瞬间,那些美好的由电影院带来的温馨记忆(全家老少一起走进影院看阿尔巴尼亚、朝鲜电影),已经永远消失了,不再回来了。。。。三孝口著名的光明电影院“悄悄的走了,正如悄悄的来”,现在只存在于人们的记忆和照片中。
  时间再向前追溯50年。共和国刚成立的时候,合肥最繁华的部分,都在现在的环城公园以内。伟人的一句“合肥为皖之中”,决定了这个人口五万的县城成为安徽的省会。建设这个城市的第一批工人,来自全国各地。一批来自上海的少女,成为这个城市的第一批纺织女工。这个城市的第一个水电工也是上海人。今天的合肥和平路安纺、合裕路合钢一带破旧不堪的工厂宿舍区,你还可以听到这些老人们之间在继续说着听上去有些伤感的上海话。/   今天的合肥人应该向这批当年放弃大城市优越生活的伟大建设者致敬       在一张老照片(附后)上,你可以看到,上世纪80年代的安纺印染厂里,2位美丽的纺织女工正在欣赏劳动成果,洋溢在脸上的笑容是对工作的热情和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她们把青春都献给了纺织事业,现在企业倒闭了、重组了,如今的安纺厂房已经被改成华联超市,没有了染料的刺鼻气味,只有人们采办年货的热闹。。。。当年的纺织机隆隆的声音和女工们的欢笑声已永远消失了。。。。只有安纺老职工来此时心头别有一番心痛的滋味,她们还能继续依稀感受到当年这里的热闹景象,伴随她们耳畔大半辈子的纺织机器声仿佛从没有平息下来过。。。。。    
 当年合肥的各大国企里充满了说着很标准普通话的人们。他们中有东北人,青海人,江苏人,山东人,当然也有前面提到的上海人,他们大都是当年支援安徽建设来的。如今,这些人都年近古稀,他们把最美的青春都献给这个城市,他们中的一些人却在安纺、合钢生活区破旧的筒子楼里住了差不多一辈子,他们都是合肥成长史上最可爱的人。而他们的子女,也正加入建设合肥的第二和第三代生力军队伍。   同样,今天的合肥人不要忘记当年国有企业职工们的建设功勋!即便如今已两鬓花白、满脸皱纹,他们今天依然是合肥历史上最美的一群人!
    从60年代到90年代,合肥一直在共和国的视野里不太出众。虽然这里有几十个国家重点实验与科研院所,有中国科学院下属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央视的新闻联播却很少出现它的身影。很多人知道黄山和黄梅戏,知道包公包黑子,却不知道合肥。作为一个中等城市,合肥一直刻意保持着低调。这种低调,更像是一种无奈。很多年以后,还有合肥人提起世界第一台VCD机出自合肥,连他的发明人都觉得难过。因为这台VCD,后来被广东买去做了样机。  
  在遥远的记忆里,1997年,合肥一中的东边有一大片平房被拆成了平地,圈起的围墙外竖起一个很大的牌子,写着:合肥世贸中心。一块画着泳装女郎和泳池的牌子,在风雨里挂了四年,墙头内的荒草长了一年又一年。此处向东一百米,一个盖了半截的大楼成了烂尾楼。而市中心,类似的盖了半截的高楼还有近十座。“世贸中心”工地的青草黄了又青,青了又黄,最后连工地上的铁门都锈烂掉,合肥一中的学生毕业了一届又一届,但楼始终没有盖起来。
       如今,世贸中心烂尾工程摇身一变,成了金碧辉煌的CBD,在三孝口西侧牢牢扎下根来了。可著名的合肥一中,却在许多家长的叹息声中去了遥远的滨湖。.       13年一晃,仿佛是30年河东、30年河西的沧桑感觉啊!    
 最美的还是环城公园,这个据说是全国最大的开放式公园,被合肥人亲切地称作翡翠项链,是合肥被首批评为园林城市的功臣。而琥珀潭和黑池坝那时候仍然是两块烂泥塘,有人平整出来,种上菜。秋去冬天杂草丛生。给人一种错觉:合肥自大西门以西就像郊区。

      最高档的小区是琥珀山庄,许多人在那堆写着“琥珀山庄”的白色雕塑下照相。挂着外地牌照的私家车停在山庄里面,让人产生很多联想:里面住了很多有钱人或是有钱人的二奶。 那时,对别人说自己住在琥珀山庄,真的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

       13年的漫长生长时间使环城公园的树荫太浓、太黑、太可怕。13年后的一个5月夜晚9点多,家住琥珀山庄附近的年轻女孩小陈,因男友一时疏忽未陪伴送行,在这里的黑漆漆树荫下遭遇来自肥东的18岁杀手,而不幸遇害了,这给环城公园带来了不小的阴影和杀气,小陈好友发布的寻人启事帖子也在合肥论坛上创造了点击率之最的记录!她的逝去在合肥论坛也引起了强烈的震撼!   时间一天一天过去,那时合肥街头腰里挂着BB机的人越来越多,挂中文BB机的人一般也是这个城市收入中等的人群;还有极少数人挂着手机呢!如果有谁站在人群中高举着“砖头块”大哥大,高嗓音叫喊着,会引来一片羡慕的眼光,会骄傲地被人称作大款。         那时,电脑对合肥市民们来说是可望不可及的奢侈品。可13年后的今天,合肥的孩子们在小学就必修计算机信息课,普通家庭则早已普及了电脑。生活中发生的一切,会立即在网络上得到迅速的反映和热烈的讨论。2009年初夏以来,“叶飞腿”、“环城公园女孩失踪”、“步行街凶杀案”、“天鹅湖溺水事件”等关键词充满了合肥的网络      草根力量正在合肥本地的网络论坛上异军突起。。。还有那些真假难辨的大批马甲们在合肥论坛上到处出没,时隐时现,搅得版主们心神不宁。。。。。

    很难想象,离开了电脑和网络,许多合肥人的生活将会多么黯然失色! 小平去世的日子里,合肥最大的城市建设项目峻工——五里墩立交桥通车。有人说,这个立交桥建错了位置,应该建在金寨路上。因为合肥每天进城的车辆,有百分之五十,是从南边过来的。很少看到车子从立交桥的最顶一层跑过。有人骂决策者“不拿老百姓的钱当钱看”。  可当时谁也没想到,今天的金寨路上,立交桥、高架桥都有了,已经远远赶超了五里墩
    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在合肥论坛天天发帖抱怨东区落后、被人遗忘的朋友们,阿郎劝你们耐心些,再耐心些,早晚东区会被开发,迟早会像天鹅湖周边地区一样美。。。。。*  2000年左右,从合肥南边开进来挂着“浙”、“苏”牌照的轿车越来越多。浙江、江苏和福建的老板来开发合肥了。大量的资金拥进合肥,许多浙江房地产开发商,一口气在合肥买下数块地皮。他们决定在合肥大干一场。几年前热销的汉嘉都市森林,今日正隆重推出的印象西湖,都是浙江开发商的大手笔。     
 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始有国内知名企业进驻,工地一个接着一个。工厂一个接着一个建设起来。比如海尔,比如日立建机,比如佳通轮胎。  
  从广州或上海飞临合肥,在飞机下降的过程中,有一种强烈的失落感的大都是合肥人。合肥的飞机航站楼太小了。据说,这时候,机场的年吞吐量还不够饱满。如今,骆岗机场满足不了合肥人的需要了,肥西高刘的跑道正在马不停蹄的日夜修建中。
     2002年合肥房地产开始升温,城市的圆周仿佛一夜之间,外扩三十里。有房地产企业到大蜀山下盖房子。有人嘲笑说:坐车都要四五十分钟到市里,房子卖给谁啊。仅仅两年之后,大蜀山脚下已经无地可卖,而开发出来的房子竟然都卖得净光。5000元以上的房子也会被抢购一空。有人惊呼,有钱人真是多啊。在合肥房价最疯狂的2008年6月,昔日的荒野、现在山下的兰溪镇还标出了8000元/平米的天价(在合肥的历史上)。。。。。,

       2008年,祖籍安徽的王石拍拍光亮的脑袋,决定在家乡首府合肥隆重推出万科金色名郡,将万科著名的精装修理念,带到了习惯了毛坯房的合肥。。。。
      2009年,著名的地产大亨万达也不甘落后,掏出数亿元,一举拿下芜湖路桥西侧的原美菱集团的黄金地段,也准备在合肥大干一场。。。。
  2003年以来,合肥像进入快车道一样,提速越来越快。到处是工地,塔吊是站在这个城市的任何角落都看得见的风景。城市绿地和公园一个接一个建设起来。很多合肥土著感慨:这已经不是从前的老合肥,变得认不出模样来了。路和楼一天天向远处再远处的郊区延伸。许多离家10年代老合肥回到家乡时都惊叹:“合肥的变化太大,都不敢出门了!~好多路都不认识了      
  人们的出行方式也在急剧地变化。13年前,大家出门时还经常想想,是走路去,还是坐公交?13年的如今,站在马路边等上10分钟或20分钟才能拦到出租车,已是很常有的事了。各个小区的车位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紧张、枪手过。
  民营企业开始高调现身了。身价千万的老板和创业的青年领袖,被都市报的财经版面一再曝光,便被视为这个城市的精英。他们出现在新闻版面上,通常会被配以“国内首家”“国内一流”之类的大标题。13年后,合肥本土的JAC 产品与奇瑞携手,一举攻入合肥出租车市场,打破夏利和桑塔纳的垄断,合肥人终于坐上了本市和本省生产的出租车了!   “皖AA”的牌照出现时,还被当作新闻,到了“皖AJ”时,媒体已经懒得理会了,因为从“AF”到“AH”几乎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有私家车的人越来越多,合肥越来越挤,也越来越活跃。汽车扩大了人的生活半径,有人开始考虑到更远的地方买房子。真因为如此,现在,市区人买了房,却入不了市区户口,而只能入合肥三县户口的尴尬事经常发生。这在13年前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
  10多年前的合肥几家小饭店,成长为这个城市的餐饮业巨头。而且有一家还成了全国连锁。有杂志为此专门做了一期策划:合肥的餐饮巨头。很多人都不明白,这个城市怎么会有那么多高档酒楼。来自全国天南海北的菜系,在这个城市都可以轻松占有一席之地。灯红酒绿的场所越来越多,茶楼、咖啡馆和夜总会,每天都会诞生一家。很多城市小白领,在下班后,把约会与聊天的场所选择在茶楼。  5   即使在今天,这个城市高收入群体并不多。月薪在5000元以上,就可以进入城市高收入群体的行列。这个城市的职业竞争压力与生活压力都不大,只要尽心不挑剔,找份工作是很容易的事。很夸张的是,这个只有一百多万城市人口的城市,却有五十多所大中专院校,每到寒假和暑假,大街上的年轻人就减少很多。因此,合肥也成为城市人均文凭较高的城市之一。    构成合肥城市人口60%以上的人群,来自安徽各地,或者全国各地。因为不是第一故乡,所以在餐桌上吃饭的时候,大家都会问:你是哪里人啊?几乎很少碰到有人说“我是合肥人”。大家的意识里,从没把自己当成合肥人,而是长住几十年的过客。因为普遍缺少一种认同感,所以大家可以放肆地挑剔合肥的土气,大骂当地土菜的重油重色咸肉和咸鱼。然后又解释说,合肥真安静,城市小,打的都花不了几个钱,还没有什么压力。      
 与周边的几个城市相比,合肥一直缺少独特的气质。自古休闲天堂是苏杭,杭州像个有些风情几多脂粉气的少妇;南京是六朝古都也做过民国首都,所以多有遗老遗少情结,像一个年近不惑的中年男人;武汉是长江港口重衢,  多兵家战事,像一个文学青年;合肥呢?科教城市?大家觉得比起科研项目,肯定比不过北京、上海,甚至比不过南京武汉;园林城市?苏州和威海,那些近水的城在林中的人在园中的城市会不会嗤笑?再后来,有人想到向历史方面找,于是有了“包公故里”和“淮军摇蓝”这样的称呼。可是,历史如云烟,一两个历史名人,能支撑起一个现代化大城市的精神内涵?  
  让合肥人耳目一新的日子还是到来了。2006年,合肥提出打造滨湖新城的口号。整个城市规划向近在几十里外的巢湖方向发展。巢湖是国内五大淡水湖之一,汪洋的水面,离合肥其实并不太远。但是,合肥决定走向巢湖,却是2006年。  
   
 山长精神,水生灵气。水是一个城市的精神气质。滨湖城市概念一经提出,很多人精神振奋。最新的消息是靠近巢湖边的土地,已经被开发商瓜分完了。2009年7月,滨湖已拍出了300多万一亩的地价!也许几年之后,灯火辉映在水面的将是另一番场面。 滨湖世纪城等住宅区拔地而起。2009年7月11日,滨湖新区书香门第的均价已经超过了4100元!

       滨湖人已经成为合肥市民中的特殊群体,他们似乎成了胆大勇敢的拓疆者,他们克服着长途跋涉的艰难,义无反顾地走向了巢湖的岸边,夜夜品尝着新区暂时的冷清与孤独,只为了开拓着合肥的新边疆!
  和很多城市的市委书记不一样的是,合肥现任市委书记孙金龙是被市民们谈论最多的本地政坛风云人物。合肥论坛上每个与他有关的帖子,都会被网友们强烈关注。这个团中央调来的书记,自主政合肥之后,就不停地大胆创新:大拆违、大建设,工业立市,滨湖城市,一系列新概念不断被隆重提出,在全国引发一阵又一阵的轰动。他被民间群众传说成是一个有胆识、有魄力的英雄式人物。
     这位合肥历史上的里程碑式人物确实是条敢作敢为的汉子,以至于市民们从内心里希望孙书记长期留任、主政合肥市。!
       大家不敢想象,孙书记走后的合肥会是什么样,滨湖会是什么样  奥运年的合肥大建设将永远令人难忘,多年后肯定还会不断被人提起。阿郎敢打赌:现今许多青年人多年后当上爷爷奶奶后,准会向他们的孙儿孙女回忆那大建设的往事。市区两百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在2008年的最高峰时期居然有42条路同时在开工修建,纳入修建的高架桥也越来越多。有人说,合肥大起来了。拿出13年前的合肥地图,比一下,合肥的直径非常明显的大了一圈。以前的稻田,现在是城市主干道,或高档社区       落日如染的傍晚,坐在环城公园的茶楼里喝茶,一边吹着清风,一边听着轻音乐,是最好的休息方式。可以和朋友们谈谈最近的现当代艺术展,也可以说说举行的张学友、刘德华演唱会,或者正在举行的油画展。这个城市里的各种艺术活动越来越多。很多人开始习惯自己买票看演出,而不是靠关系找票。这是一种进步。眼下炎热的2009年酷暑中,大家又在期盼着音乐教父罗大佑等“四个老男人”来合肥演出。2009年7月10日,合肥步行街上一画家全家4人残忍遇害的特大凶杀案震惊了合肥,血淋淋的画室也折射出绘画艺术在合肥的存在。从无为县到合肥长途奔袭的杀人不眨眼的凶手,在合肥论坛上被新老女网友们一致惜称为“安徽史上最帅的杀手”!
 13年过去了,到了2009年,一切都那么飞速地变幻着,令人瞠目结舌、目不暇接:  ——长江西路高架桥在本帖发布3天后的7月15日即将正式施工。1号、2号线也将陆续开工。合肥人坐地铁上班也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
      ——肥西县名不经传的乡村小镇高刘的村民们,以前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的田野正在一举变成“国际大机场”所在地。
     ——传说中的神秘高铁终于进入布局与规划之中,即将开建。经济开发区芙蓉路两旁的11个小区的业主们,在数年前签约买房时做梦也不会想到,有朝一日,经过环保降噪的高铁会在3公里长的芙蓉路的上空,犹如巨龙般绵绵驶过。。。。。如此等等,等等。
      合肥的过去13年里,就是充满了这么多的“意想不到”啊! 正是有了这些“意想不到”,合肥的历史才会变得更精彩!
       现实里,“事前诸葛亮”总是象合肥二环之内绝版多层住宅那样稀缺,“事后诸葛亮”总是象华府骏苑的密度和容积率那样泛滥成灾。。。否则,期待2019年的历史学家就会失业了
       未来的10年里,合肥还会发生怎么样的变化?还会出现多少个“意想不到”?那时的滨湖又会是什么样?合肥论坛又将会是什么样?
   希望到了2019年,我们论坛专区的坛友们再来感慨万千地团聚和总结一次。。。。。
    可是,到那时,到2019年,开心马铃薯、水云间的童话等斑竹们,你们还会继续留守在合肥论坛吗?可能到那时,人去坛空,留给大家的更多的是对今天合肥论坛的美好回忆,而且是不能复制的回忆。。。.      写到这里,阿郎真的有些伤感和惆怅了。。。。所以赶紧就此止笔吧
  不管怎样,还是让我们为2019年倒计时吧。。。。














多年前的长江西路.







合肥长江路上的梧桐绿荫,已成许多老合肥人的美好回忆.jpg






20年前的西园新村及其小区池塘,当时它是合肥最高档的小区啊.jpg








当年的三孝口景象.jpg





四牌楼合肥邮电局.jpg





你会认出以前的中菜市吗?.jpg




正在建设中的合肥工业大学.jpg



那个年代的四牌楼.jpg





那时的金寨路(光明影都段)多安静啊!.jpg




那时的南淝河的水真的好清澈.jpg




合肥马路上排列整齐的队伍.jpg





这些上班族现在肯定已是退休老人了。。。.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7-29 11:0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eng151551 于 2011-3-21 20:47 编辑

没修五里墩立交桥时的长江路一直通向大蜀山.jpg







解放前的合肥长江路.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9 11:0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合肥的老知青们,你们现在还好吗?.jpg (







合肥七中风华正茂的毕业生们.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9 11: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25年前的三孝口景象.jpg








1981年的徽州路(今天的徽州大道,一度叫美菱大道).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9 11: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1978年的淮河路小花园(今邮电大厦附近).jpg





1977年合肥国企先进工作者的称号是很令人羡慕的.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9 11: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1958年的合肥市政府.jpg



1958年的合肥市杏花酒家.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9 11: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柏景湾小区旧貌.jpg



点将台 1978年.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9 11: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合肥淮河路桥.jpg





文革中合肥红卫兵在焚烧佛像.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9 11: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淝河孝肃桥(今天的坝上街一带).jpg




南淝河巢湖路客运码头.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9 11: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里街的老飞机场.jpg



多年前的老芜湖路,那时两边的梧桐树还那么弱小.jpg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9 11: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20年前的合肥国营百货大楼.jpg





难忘的长江路大建设场面.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9 11: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1987年冬芜湖路与桐城路交叉口.jpg



已经被拆除的光明电影院由苏联人帮助兴建,是标准的俄罗斯风格建筑.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9 11:57:27 | 显示全部楼层
合肥老城区最后一座百年祠堂在高楼下显得那么凄凉孤独.jpg



80年代初期,在合肥市常青乡举办的一次集体婚礼上,新郎穿的都是清一色的咔叽布制服.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9 11:5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年欣欣向荣的合钢二厂.jpg





改造前的安纺职工生活区.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9 11:58:56 | 显示全部楼层
合肥长江饭店站的一辆老公共汽车.jpg



20年前的大钟楼是市区的摩天大楼啊.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6-14 20:55 , Processed in 0.082183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