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Horton22

304.1万人次,历史新纪录诞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3 12:07:23 | 显示全部楼层
青胖咸鸭蛋 发表于 2024-1-3 11:24
这个情况我知道,好比你在乐桥坐1号线到东方之门,按长沙的算法,会算3次客流


对,按照长沙的换乘就是134都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3 12:35:08 | 显示全部楼层
Kimmy777 发表于 2024-1-3 09:34
也不完全是,省会每日的铁路航空中转客流 大学生 全省出差公务人员对地铁客流加成20-30万一天,郑州的 ...

是的,省会加成一般是很大的。出差的,看病的,读书的。即便教育不发达地区,省会城市也是大几十万学生的存在。读大专,甚至读技校,一般都是跑省会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3 15:40:28 | 显示全部楼层
3号线让位11号后,新区站到金厍桥区间即使没有干扰也还是7分钟班次间隔,乘坐体验下降很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3 17:03:25 | 显示全部楼层
akakiwong 发表于 2024-1-3 15:40
3号线让位11号后,新区站到金厍桥区间即使没有干扰也还是7分钟班次间隔,乘坐体验下降很多

稍后买的车到了,发班频率会上来的,交路也会重新设定,间隔就小了。这阶段先熬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3 17:04:20 | 显示全部楼层
Kimmy777 发表于 2024-1-3 12:07
对,按照长沙的换乘就是134都算一次

可以学习长沙的先进做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4 09:01:14 | 显示全部楼层
zimmer89 发表于 2024-1-2 13:21
夜生活主要取决于人口密度,单位面积里汇聚足够多的人,才能形成夜市。而苏州由于摊大饼、建筑密度低、 ...

西安户籍人口近1020万人,人口多数集中在这几个区,而且本来强项就是旅游夜生活吃喝玩乐为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4 09: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金鸡湖王 发表于 2024-1-3 10:27
是的,也是我一直在说的,除了人口数量密度之外,产业结构是影响苏州地铁客流的第二大因素,苏州在工厂上班 ...

自己开车的很多,现在苏州工厂开车的上班人数比例越来越大了,其次是电动车,最后是厂车,苏州的地铁客流量算正常情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6 11:26:28 | 显示全部楼层
青胖咸鸭蛋 发表于 2024-1-2 15:38
我觉得更多还是因为大学生数量太少,这些省会都是百万级的,苏州牛牵马背20万

要是苏州能在南大旁边再搞个几所大学形成规模就好了,这样那边配套设施也能发展更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6 13:36:38 | 显示全部楼层
suzhoukanditie 发表于 2024-1-6 11:26
要是苏州能在南大旁边再搞个几所大学形成规模就好了,这样那边配套设施也能发展更快

新区财力有限,先把南大喂饱吧。
苏大这些年的经验就是,能用钱挖来的人,终有一天也会被钱挖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6 13:49:45 | 显示全部楼层
zimmer89 发表于 2024-1-6 13:36
新区财力有限,先把南大喂饱吧。
苏大这些年的经验就是,能用钱挖来的人,终有一天也会被钱挖走。

南大就是用钱挖来的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6 13:5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immer89 于 2024-1-6 13:57 编辑
gao~ 发表于 2024-1-6 13:49
南大就是用钱挖来的啊


是的。所以要专注财力去喂饱,不要把钱拿去建其他学校,免得让南大觉得来了之后不够优待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6 22:27: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sjq 于 2024-1-6 22:28 编辑

304.1万的历史记录,最快到今年年底2025跨年再破,678三条线齐上阵冲击400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7 13:45:30 | 显示全部楼层
zimmer89 发表于 2024-1-6 13:36
新区财力有限,先把南大喂饱吧。
苏大这些年的经验就是,能用钱挖来的人,终有一天也会被钱挖走。

其实我觉得应该市级支持,光靠区级,一是力量不够,二是会造成分散,比如现在独墅湖一片,南大、苏科大又在新区,吴江相城还有苏大校区。
不如集合市级的力量,放在太湖边搞大学城,独墅湖的大学土地置换出来搞高薪技术企业,或者搞产学研的阵地,在西边(太湖)学习,上本科,研一,在东边(独墅湖)实习和科研。从西边到东边,学校-实习-企业,一条链路打通。也能够吸引更多人才和企业落户苏州。
我觉得除了姑苏的苏大本部不用搬,其他都可以往太湖边集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7 15:44: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immer89 于 2024-1-7 15:47 编辑
CaptainKenway 发表于 2024-1-7 13:45
其实我觉得应该市级支持,光靠区级,一是力量不够,二是会造成分散,比如现在独墅湖一片,南大、苏科大又 ...


财政散装,市级没那能力。
而且各区攀比,不可能答应自己花重金招揽来的学校搬去别处的。比如苏大吴江校区,是吴江出的土地指标,校园也是吴江财政负责建设,不可能放手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7 16:04: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d1993 于 2024-1-7 16:10 编辑
CaptainKenway 发表于 2024-1-7 13:45
其实我觉得应该市级支持,光靠区级,一是力量不够,二是会造成分散,比如现在独墅湖一片,南大、苏科大又 ...


那将来园区的教育、人才考核指标落后了算谁的责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6-10 19:13 , Processed in 0.097225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