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拾掇拾掇

[摄影文化] [转载]分析北京现代建筑立面风格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8-15 02:51:06 | 显示全部楼层
二。窗阵列。


提到这种立面风格,就不得不说两个国家。一个是美国,作为超高层建筑之乡,美国的市民们早就见证了一座楼从五十个窗户到五百个窗户的演变。但到玻璃幕墙在美国兴起,并在国际上创造了 国际建筑 的风潮之后,传统的 帝国大厦式的立面已不再是纽约的全部。

而此时另一个国家发展了这一风格,甚至在八九十年代影响到了中国的首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15 02:54:1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国家就是日本。

现在大家看这两座建筑。

其中,前者的设计单位是日本清水株式会社,后者是日本竹中。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15 02:55:09 | 显示全部楼层
而在日本,阳光60大厦等建筑更是窗阵列建筑的典范。虽然进入 国际建筑 大行其道的时代之后,日本建筑也倾向于使用石材与玻璃的混合风格,但这样的建筑也着实影响了世界一段时间。


个人认为,高层建筑采用窗阵列立面,会使其高度感得到进一步彰显。这种效果来自于单个窗结构小面积与整个高层建筑大体量的对比。同时,层结构的叠加更能使人震撼于建筑层数的众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15 02:56:3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北京CBD的众多大建筑中,最典型的自然是 北京银泰中心。个人从2001年得知她的规划之始就非常喜爱这一设计。层结构的彰显加上细高的楼体使其高度感超出了她本身具有的高度。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15 02:58:34 | 显示全部楼层
而由于在宽大形体上使用幕墙而使得高度感不能完全彰显的例子有不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15 03: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建筑的高宽比对高度感的影响也是存在的。国贸三的高宽比低于银泰主楼。

而更为不可思议的是这个例子。



前者的高度是85米。后者是94米。但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北展的高度要比军博大很多。

这就是大进深与大高宽比的作用。也是许多楼盘广告都愿意把自己的楼画的仿佛四周都是大片绿地似的的原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15 03:0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到正题。那么在幕墙建筑越来越普遍的今天,还会有更多的窗阵列建筑出现吗?比如就在北京CBD核心区里?

这个我们拭目以待。但可以肯定的是,窗阵列立面对建筑高度的彰显是没有极限的,所以才有了这样的设计: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15 03:01: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石材立面。


石材立面并非中国建筑的做法,而是西方传统建筑的风格,尤其是西欧地区。中国的石材立面建筑最初不在北京,而是出现于南方的碉楼。进入近代时期,沿海/江城市的租界开始大量出现巴洛克式及罗马式建筑的变体。这其中最有名的是上海外滩建筑群和广州十三行。

而后石材建筑来到了北京,东交民巷的外国银行建筑中有一部分使用了石材。民国时期,这类建筑开始分布于前门月亮湾一带。而此时,石材部件在整座建筑中的结构地位又开始发生变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15 03:0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时的石材建筑,已经有别于传统西方建筑。传统西方建筑中,石材结构要承担建筑整体的主要重量,而此时出现在北京的石材建筑中,石材的功能已经开始向装饰转变。这使得交通银行等建筑的内部可以使用中式内饰及楼梯结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15 03:0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民国时期,前门地区的劝业场以及前门大街街面上的建筑延续了这一风格,但石材结构的装饰作用越来越强。在水泥应用于中国建筑后石材建筑相对减少,因为水泥建筑的承重以及稳固性、可塑性都超过了石材。

所以石材建筑由于石材作为建材的地位被打破而逐渐衰落。

这是北京第一座钢筋混凝土建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15 03:04:46 | 显示全部楼层
而当北京迎来石材建筑的中兴时,已经到了五十年代。

这座建筑掀起了北京现代石材建筑的一个高峰。其实细想起来,之所以如此,还是因为这座建筑本身采用了西方形式(罗马风格/国家主义建筑)

。在这座建筑上,檐口承重的部件是那十二根巨柱。它们采用了实心青石。


而其他部位,则是在水泥结构表面贴上石材。这种方式又开始引领北京的石材建筑向另一个方向发展。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15 03:05:5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石材的成本巨大。后来对其的使用不可避免地受到了限制,或者是以建筑质量为代价。下面的建筑是北京优秀建筑的典范之一,但表面石材的质量到今天出了问题,现在正在更换石材。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15 03:06:21 | 显示全部楼层
而后,水刷石立面大量出现了。使用八厘沙喷射在建筑表面,形成一层石质感表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15 03:0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常见的还是老式住宅楼。各种颜色都可以用水刷石表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15 03:07:33 | 显示全部楼层
进入八九十年代,干挂板式的石材外饰就出现了。这就是现在大家都熟悉的许多建筑的外立面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6-13 04:08 , Processed in 0.075055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