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11-30 13: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A2-1-1 献公开疆
晋武公去世后,那个被他用俘虏的名字命名的儿子——诡诸坐上了晋君的宝座,他就是名震江湖的晋献公。晋献公在位的二十六年时间里,晋国开启了第二轮的对外扩张,为晋文公的称霸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与此同时,由领土扩张及社会结构变化而引起的社会矛盾也开始集中爆发,晋献公在应对冲突时所采取的极端措施,隐隐然为晋国此后发展乃至于最后的分裂埋下了伏笔。
公元前676年,也即晋献公纪元的元年,刚即位不久的晋献公与他的老对手虢公携手,到成周去朝见新登基的周惠王,受到了天子超常规的礼遇和赏赐。盛大的王室宴会结束后,他们又与郑厉公一道,委派原庄公去到陈国,为周惠王迎娶了新王后。相比于几十年前曲沃与周、虢之间的紧张关系,这一趟行程很明显让人感觉到晋国的地位已经非同一般了,但晋献公却并未因此而骄纵起来,反而更多的是在心理和感官上受到了强烈刺激。
回想起晋文侯在位的时候,晋国的疆域或许并不比现在更大,可那时的晋国却是列国中的佼佼者,是能与郑国并驾齐驱,夹辅王室定鼎大局的强国。晋文侯去世后的几十年间,晋、郑两国都出现了内战的危险,但后来的走向却截然相反——郑国迅速平定了叛乱,并以一国之力暴打列强,成为东方诸侯的盟主;而晋国则在诸侯崛起的黄金时期,陷入了内战的泥潭无法自拔,竟至于没落成一个受人欺凌的二等诸侯。
在这段关键时期内,东方诸侯如齐、鲁、宋、卫,都抓住了这难得的历史机遇,大力开展兼并扩张的事业;偏居南方一隅闷声发大财的楚国,在吞并了江汉流域的诸多小国之后,业已成为一个地方千里、民丰物饶的巨无霸;被滞留在宗周的秦国,逐渐将犬戎势力逐出丰岐之地,完全掌控了西方局势,并逐渐开始向东渗透……这些逐渐形成的大国,纷纷把他们的马首指向了中原,试图在这片厚重的沃土之上,建立属于他们的功业。
然而晋国呢?尽管晋武公在位时曾奋发图强,兼并了不少的诸侯,让统一后的晋国不至于太过衰弱,也让晋国摆脱了王室和虢国的控制,甚至于如今晋献公能够跟天子卿士虢公平起平坐,可这个体量跟上述的那些大国比起来,几乎不值得一提。用大夫郭偃的话来说,如今的晋国不过是一个地偏土狭的“偏侯”罢了,晋献公从父亲手中接过的,是一个虽完成了统一,却积贫积弱远未强盛的晋国。
看到东方诸侯个个都兵强国富、物阜民丰,晋献公的心中有种说不出的难过。特别是他即位的那一年,正是齐桓公的霸业刚刚开始兴盛的时候,东方列国早已超脱了以王室为主导的国际秩序,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若是看到这番景象,还把目标仅仅停留在与虢国并驾的层次,或者是希求在王室的利益格局中占据什么样的地位,未免显得目光太过短浅。
在那个霸道盛行的时代里,无论是哪个君主,只要实力能够勉强,都有一个霸主的梦想。晋献公何尝不是如此,尤其是当他回想起文侯时的荣光,更是会浮想联翩。不过,他多少还有些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没办法与中原的那些国家争霸,于是回国后便关起门来,致力于发展自身的实力,着力于施行积极的扩张政策,以求有朝一日能够取代齐桓公,实现称霸中原的理想。
在此后的二十六年间,东方诸侯慑于齐侯之威,无不战战兢兢地跟随在齐国的后面东奔西跑,可晋献公却始终都假装不关心国际新闻,从未参加过任何会盟和征讨活动。他一心只想“继文绍武”,修整内政外交,治理战乱之余,用自己的青春年华去弥补晋国过去因为打架而耽误的功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