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17456|回复: 66

[经济论道] 中国城市形成创业3+2格局,中西部创业城市看好武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6-27 22:56: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bert068311 于 2015-6-27 23:21 编辑

《川报观察》记者 张守帅 张明海
6月27日,成都品牌创业活动“创业天府·菁蓉汇”在天府新区举办第7场活动,市长唐良智再度赴约。这也是他第7次站上舞台,向创业者们发表演说。
此前,在担任武汉市长期间,当地同样的创业活动“青桐汇”举办了13期,他出席9期,被外界称为“创业市长”。
从武汉到成都,他对创业的推崇没有改变。在大众创新、万众创新的国家版图中,当成都遭遇武汉,他又怎么想?
实际上,第7场活动的一个显著变化,恰是登上舞台的创业团队和投资者们,一半来自成都、一半来自武汉,成都“菁蓉汇”与武汉“青桐汇”实现联手。
长江首尾,双城相汇,唐良智借机谈了他对两个城市竞合的看法。川报观察记者进行了文字实录。

过去我在武汉工作,今天在成都,两个城市都因水而兴。武汉是拥江抱湖、缘水而兴,择天下之中;成都李冰治水、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
同时,两个城市有相似的城市性格。崇文重教、和谐包容,尽管两个城市表现出来的都是从容休闲,但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关键时期,都敢为人先。
两个城市是长江流域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成都平原的三星堆、武汉的盘龙城,都是重要的历史见证。特别是唐宋时期,两地的商贸交流、人文交流在文坛巨匠的笔下都有体现。
大文豪李白在成都写道,“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到了武汉,他又写道,“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江城”就是他提出来的。而陆游则在《入蜀记》中,描述了江城武汉的商业繁荣。晚晴时代的张之洞,在成都创办了尊经书院,在武汉创字自强学堂,分别是四川大学、武汉大学的前身,两地的文化发展,一脉相承。
近代时期,两个城市的命运更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紧紧相连。孙中山评价说,“若没有四川保路同志会的起义,武昌革命或者要迟一年半载的。” 因此,在中华民族的关键时刻,两个城市都做出来了历史性的贡献。
从现实看,两城市都承担着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国家使命
当前,两个城市是新常态下中国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共同承担着国家使命。
在国家“一路一带”和长江经济带规划中,成都和武汉都是重要的战略支点。成都希望打造西部的核心经济增长极、成为西部大开发的领头羊,武汉则是中部的国家支点城市,努力着复兴大武汉的梦想。
武汉东湖,是中国中部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不久前,成都高新区获批了中国西部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上国家级新区天府新区,我想这都寄托着国家对中西部的希望。
从机遇看,两个城市合作是主流,是创新创业版图中的两颗明珠
两个城市要强化合作,同频共振,互利共赢。
大家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正经历相同的阶段,相似的发展轨迹,担负着共同使命与梦想。无论从空间距离,还是经济规模,两个城市合作是主流,竞争基本没有。要竞争也是联手竞争。从空间距离、经济规律看,两个城市都应共同合作,承担引领中西部发展的使命。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历史背景下,有个基本判断,叫“3+2格局”。(编者注,清科研究中心日前发布的《中国股权投资市场2015年第一季度回顾》中提出,“整个中国已经构成了3+2的格局,形成了以北京、上海、深圳为核心的华北、华东、华南的创业基地和武汉、成都为新的创新创业基地的这样3+2整体格局。”)
成都和武汉都是新兴的创新创业基地。两个城市共同努力,巴蜀荣光、楚风汉韵,在未来创新创业的版图中一定是两颗耀眼的明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27 23:0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日前,清科研究中心发布《中国股权投资市场2015年第一季度回顾》,对国内创新创业格局进行评价:“目前,整个中国已经构成了3+2的格局,形成了以北京、上海、深圳为核心的华北、华东、华南的创业基地,形成了武汉、成都为新的创新创业基地的这样3+2整体格局。”
报告认为,除了北上广及东部沿海地区以外,近年来风投机构的投资热点也向中西部地区倾斜,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关于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政策频出,且经济发达热点地区的股权投资过热导致项目估值上升。“尤其是中西部政府纷纷设立政府引导基金,对股权投资机构落户中西部地区及促进辖区内优质企业获得融资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清科研究中心成立于2001年,从事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新股上市、兼并收购等行业市场研究,是中国私募股权投资领域最专业权威的研究机构之一。10余年来,依托于国内最大的私募股权投资库,该机构每个季度都会发布一份回顾报告。而“3+2”格局的概念,尚属首次提出。
东湖高新区创新创业政策环境
在武汉,有这样一片创新创业热土,自从1988年正式创办以来,便始终将科技创新创业作为发展的主线,数十年的锐意改革,她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走进武汉市东湖高新区==中国光谷,感受这里独一无二的创新创业氛围。
一、强化政策引导和激励,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省人大常委会制定出台《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固化省、市支持高新区创新创业政策,为创新者和改革者提供法律保障。在《条例》明确规定“示范区内进行的创新活动,未能实现预期效果,但符合创新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不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相关人员履行了勤勉尽责义务,未非法谋取私利,未恶意串通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利益等情形之一的,免予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条例》于今年3月1日已经正式实施。
二是加强省“科技十条”、“汉十条”、“黄金十条”、“光谷创业十条”等系列政策实施。通过出台实施细则、典型案例宣传等多种形式,加大政策实施推进力度。加快推进科技成果管理改革试点,华科、武大、地大、华农等4所高校入选国家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改革试点(全国仅14所高校入选)。
三是推进先行先试改革试点。2014年,东湖高新区以创建内陆自贸区为契机,推进42项改革事项,形成了38项制度性成果。推动实施投资负面清单、工商登记“先照后证”、行政审批“一表申报、一口受理、四证联办、一章审批”等一系列改革举措。如企业注册前置审批事项由原来的156项减少到11项;全面推行四证联办,企业注册时间缩减到2天;试行网上企业注册;高新区行政审批事项由原来的208项精简至132项;
2014年高新区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9855户,同比增长62.33%,其中新登记科技型企业4293户,每个工作日新增科技企业数由2012年9家增加至2014年22家,截止2014年底,高新区注册企业达到2.6万家;今年一季度,新登记市场主体2195户,同比增长50%,其中新增企业1611户,同比增长60%。
二、加强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不断完善创业服务体系
一是巩固发展产业技术研究院、产业联盟、孵化器等创新创业平台。依托高校、科研院所,按照“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专业化服务”的运行机制,市区、依托单位共筹集20亿元,建设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光电技术研究院等8家产业技术研究院。推动产业技术联盟建设,支持以企业为主体组建产业技术联盟,开展协同创新、互利互惠、抱团发展,目前高新区已成立了机器人、移动互联等43家产业联盟(国家级联盟10家)。加快建设专业化孵化器、加速器,目前高新区已建设孵化器(加速器)53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11家,国家级创新型孵化器14家,孵化(加速)面积达到355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近4000家。中比技术中心孵化器、中以加速器、中法生物中心等国际合作平台加速推进,成为高新区链接全球创新资源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创建大学生创业特区3万多平方米,吸引500多个大学生创业企业(团队)入住孵化。国家技术转移中部中心、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先后落户光谷。
二是支持发展新型创新创业孵化服务模式。“免费创业辅导+天使投资”(光谷创业咖啡等)、“校园创客+天使投资”(华科大启明星空创客空间等)、“培训+投资”(东科创星等)、|“开放式平台+天使投资”(DEMO咖啡等)、“互联网开放平台”(腾讯开发者平台、腾讯武汉创业基地、阿里云移动互联网孵化器等)、“线上线下社区+交互设计研发”(武汉创客空间)等新型创业服务模式在光谷聚集发展,今年科技部将14家新型服务机构认定为国家创新型孵化器。仅光谷创业咖啡2014年举办的创业活动超过300场,完成天使投资近5000万元。
三是实施“青桐计划”,形成铺天盖地的创业局面。加快推进“青桐三部曲”(青桐计划、青桐汇、青桐学院)实施,打造青年创业“梦工厂”。自2013年9月,每月定期举办青桐汇,搭建创业者和成功企业家、天使投资人之间的互动交流平台,并在武汉各主要高校举办了青桐汇进校园活动。目前,开展“光谷青桐汇”15期,累计路演项目90多项,推介项目200多项,国内外参与的投资机构90家,吸引了周鸿祎、徐小平、曾李青等国内知名天使投资人聚焦东湖高新区,光谷青桐汇观摩人数近万人次,其中46个项目共完成融资近7亿元。经过一年半的探索,“光谷青桐汇”已成为全国创投界、创业界一个重要知名品牌。
三、推进人才、资本、知识产权特区建设,加速聚集创新创业要素
一是推进“人才特区”建设。自2009年以来,高新区持续不断实施“3551光谷人才计划”,累计投入10亿元,聚集了2000多个海内外人才团队,涌现了闫大鹏、肖国华、周慧君、叶毅、陈晓峻等一批优秀海归人才。全力推动实施股权激励试点,为华工安鼎等5家企业提供8000多万元股权代持资金支持,激发企业人才创新创业积极性。
二是加速“资本特区”建设。围绕创新链部署资本链,推动科技金融快速发展。东湖示范区股权投资及管理机构从2010年的30多家增加到现在的320家,资本总量262亿元。16家商业银行在高新区设立科技支行,“新三板”挂牌企业达到49家,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四板”)挂牌企业351家。依托光谷联交所建设要素交易所9家,交易产品达到25个,业务交易量累计超过3500亿元。
三是推动知识产权特区建设。近年来,高新区专利申请量保持快速增长,2014年高新区专利申请量将达到1.4万件,约占武汉市50%;其中发明专利7000件,同比增长25%,约占武汉市60%。高新区累计主导创制国际标准10项、国家标准280多项。
四、加强创业文化宣传,努力形成日益浓厚创新创业氛围
一是支持各类社会机构(如产业联盟、孵化器、企业)自主举办各类创业活动、论坛,营造创业氛围。“创青春”全国大赛、光谷黑马大赛、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湖北赛区)等一系列创业赛事在光谷举办,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各类机构在光谷举办创业活动近1000场,形成了光谷“天天有咖啡、周周有路演、月月青桐汇”的创业氛围。
二是运用各种媒介,树立创新创业典型,激发创业热情。高新区在国家、省、市主流媒体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宣传创新创业典型,凝集创业正能量,如联合央视等媒体先后推出《寻找光谷创业榜样》等系列活动,湖北日报光谷系列创业故事、长江日报青桐创业周刊。广泛运用微博、微信、电子杂志等新媒体,开展创业宣传活动,如设立的“光谷青桐汇”是成为武汉地区最活跃的微信公众号,发行光谷青桐汇专刊,发布光谷创业地图等。组织邀请创业家分享创业经历,先后邀请了雷军(小米创始人)、周鸿祎(360创始人)、陈东升(泰康人寿创始人)、江南春(分众传媒创始人)、徐小平(新东方创始人)、朱敏(赛伯乐基金创始人)陶闯、姚欣(PPTV创始人)、牛文文(创业家杂志创始人)等数十位国内著名创业家到光谷分享创业经历,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
三是大力宣传身边人的创新创业故事。高新区通过开展“树立光谷创业榜样”活动,不间断宣传光谷创业故事,增强创业者信心,仅2014年,高新区组织在各类报纸、电视台宣传报道光谷创业榜样近百人次。如百纳信息2010年创立,目前公司估值超过10亿元,2014年获搜狐畅游1.2亿美金投资;奇米网络2014年获得3500万美元融资;华中科技大学大三学生付小龙休学创业,2013年12月创办武汉滴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2014年获得世纪佳缘1000万元A轮融资;2013年创办的“车来了”项目2014年1000万美元融资;2010年成立无线飞翔“停哪儿”项目今年融资4000万元;成立于2009年的安翰光电成立,2014年获得1500万美元融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27 23:04:14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市长 相当给力
巧妙的总结
清新的构思
完美的阐述
给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27 23:0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市长是真有水平,看他的讲话,有高度有见地,条理清晰并且引经据典,是真正肚子里有货的人,希望在成都也能将他的才能尽情发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27 23:0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市长 相当给力
巧妙的总结
清新的构思
完美的阐述
给力
wang12c 发表于 2015-6-27 23:04



    他共享了不少光谷 武大的资源给成都,不过也好,反正离得远,也希望他能作为桥梁,促成汉蓉合作,把成都的一套招高端商业班子方法和会展企业也能资源共享到武汉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27 23: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北的新三板挂牌企业排行省份第五,仅次于江苏广东山东浙江,上市公司中西部第二位,仅次于四川。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27 23: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bert068311

主要是武汉试点早,增速还是沿海猛。不过现在光谷生物城那边后背企业不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27 23:32:32 | 显示全部楼层
{:5_122:}中部还是要看武汉{:5_1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27 23:59:07 | 显示全部楼层
旅游去过的一些城市中,感觉成都是最像武汉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28 02: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句遭喷的话,武汉的追求就是和成都平起平坐?两个城市历史轮廓都不同,一个是没落的老牌城市,一个是崛起新秀,没有可比性,别扯古代农耕史,近代有成都的位置么?武汉沦为二线也才30年吧,什么叫复兴?就是回归原来的位置——内陆中心城市,现在的中部中心定位难道不是默认内陆多中心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28 02:35:04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和成都合作,就是热脸贴冷屁股,别个成都的目标是中西部第一城,全国第四城,根本就沒把武汉放在眼里,还是乖乖做中部中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28 07:5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duguqiubai

本来想对你用脏话的,但我想做个体面人,忍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28 08:05: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estlee 于 2015-6-28 09:27 编辑

每次很注意糖糖的讲话,说话思路清晰,也很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路,让人佩服,执行力很强,也让下面的干部们感受到压迫感和动力,真正懂经济的高手。

成都有关系和政策 武汉有实力和资源,要说互补,真不容易。
希望糖糖真能像说的一样,找到切入点,要达到合作共赢,而不是排他性竞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28 08:4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老市长是想拉上武汉好和重庆一战。{:5_1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28 09:0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 harrguy


    哈哈,我也感觉是这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4-29 08:15 , Processed in 0.086961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