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1617|回复: 10

[经济论道] 大江论坛一篇文章,很有借鉴意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23 02:51:05 | |阅读模式
江西应优先工业化还是城镇化?

2007年11月30日,苏荣离京赴赣,接替孟建柱出任江西省委书记。
  苏荣到江西后的第一个大动作,就是提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按照构想,江西将以鄱阳湖城市圈为依托,以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为重要战略构想,建成一个以鄱阳湖为核心的经济特区。
  为推动这一项目的实施,苏荣上任不久,江西就在2008年2月成立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领导小组,他亲自担任组长。2008年两会期间,苏荣还在人民大会堂主持召开了“关于建立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构想”的新闻发布会,营造声势。
  经过近两年的争取,2009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这一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纳入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
  苏荣为何力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在一次全国两会江西代表团的小组审议会上,苏荣曾有过一番解释,说他最初的灵感来源于妻子用鄱阳湖水做的饭。
  “我爱人在做饭的时候就说南昌的水最好喝,这不是偏信老婆的话,据我的观察,我爱人用同样的大米在吉林、青海、甘肃、北京做的饭都不如在南昌的好吃。” 苏荣说。他提到的这4个省市,均是他之前工作过的地方。
  不过,一位知情的江西学者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最早提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构想的是江西省社科院的两位领导。苏荣在听取完他们的汇报后,觉得很好。
  “他看中的是这个构想与当时正大力提倡的科学发展观非常契合。”这位知情人说。
  苏荣前后至少4次到鄱阳湖考察。他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项目是关系江西长远发展大局的重大课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但遗憾的是,直到苏荣离开江西,这一战略也没有取得太多实质性的进展,“对江西经济的带动就更为有限了。”上述知情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在苏荣主政江西的6年中,“生态”成为他最重要的“抓手”。2008年5月,苏荣在江西泰豪论坛发表演讲时,提出了日后遭众人诟病的植树工程“一大四小”。由江西日报社和一家科技公司联合主办的泰豪论坛,被认为是领导干部和专家学者探讨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平台。
  苏荣提到的“一大”是指201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3%;“四小”则包括县城和市府所在地的绿化、乡镇所在地的绿化、村一级的绿化,以及基础设施、城市建设和工业园区的裸露地的绿化。他要求推进乡村的绿化美化香化,力求做到“白天看不到村庄,晚上看不到灯光”。
  这项当时被认为“既符合中央精神,也符合江西实际,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工程,在日后执行过程中严重脱离实际,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形象工程。
  比如,这项工程规定,高速公路两侧隔离网以外10到20米,国道、省道两侧边沟以外5到10米,县、乡公路两侧边沟以外3到5米均要纳入绿化范畴,栽种树木。但实际情况是,江西多山,很多道路两旁都是农田。因此,地方在落实这一工程时,不得不征用农田,出现了多起浪费良田造林,以粮食换绿化的荒诞现象。对此老百姓无不怨声载道。
  江西省委一位不愿意具名的干部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苏荣刚到江西时,大家对他的评价并不低。在2007年12月中共江西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体会议上,苏荣的讲话思路清晰、务实,“给了大家很大的期望”。
  “最初,他提出发展经济,同时要保护好环境,但后来却搞得走了样,不但经济与周边省份的差距越拉越大,而且生态环境也越来越差。”这位干部说,“可以说,苏荣主政时期是江西发展停滞的6年。”
  苏荣主政江西的另一个抓手是大力推进城镇化。在上任伊始,他就采取省委常委理论中心组专题学习形式,为江西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之路定调。
  2008年4月15日至18日,苏荣亲自担任团长,率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以及各市市委书记、分管副市长和部分省直单位负责人,赴上海、苏州、无锡、南京等地考察城市建设和发展方面的先进经验。他在总结发言时说,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是加速江西崛起的重大战略,促进城镇化发展对促进新型工业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一石双鸟”的作用。
  但当时江西省一位主要领导认为,江西应该优先工业化,而不是城镇化。这位领导曾在2008年6月举办的泰豪论坛上公开说,“在中部欠发达地区,唯有咬定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农民就要往城里去。到城里来,往哪里去?我们有些同志说,上到城里来,到第三产业去,我不同意这个观点,这里面有争议,我知道在座的有些同志不同意我的观点,但我的观点坚持不放,我们可以争论。
  江西省一位长期研究经济发展的学者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现在回过头来看,江西显然应该优先发展工业。
  “与沿海发达省份相比,江西的工业化和城镇化都比较落后,但发展工业是一项更迫切、更根本的任务。”这位学者认为,如果仅仅依靠城镇化发展经济,这样的发展模式见效快,但不可持续且存在很多的隐患。
  从2000年开始,为了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江西省曾以县为单位推进工业园区建设。至今,全省已搭建起了100多个工业园区。但一位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由于工业化在苏荣主政时期未受到重视,如今这些工业园区空置率居高不下,对当地经济很难起到有效的带动作用。
  而另一方面,由于强力推进城镇化,江西各地经济的发展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严重。上述权威信息源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仅以南昌为例,房地产对全市经济的贡献率高得吓人,“甚至到了抛开土地财政,经济发展将难以为继的地步”。
  一个例证就是,江西作为中部欠发达省份,尽管经济发展水平明显低于周边省份,有“经济盆地”的说法,但南昌的房价却普遍高于周边几个省会城市。
  在苏荣的强力推动下,江西走上了先城镇化的道路。2010年1月,苏荣在全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建设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明确,江西城镇化的总体目标是:到2012年,力争城镇化率达到46%以上,年均提高1.5个百分点左右;继续加快省会南昌等中心城市发展,力争城区常住人口50万至100万的大城市达到9个以上,城区常住人口20万至50万的中等城市达到16个左右。
  至此,苏荣在关于先城镇化还是先工业化的争论占据了上风。上述那位领导也在一年后的2011年5月调离江西。
  不过,事情并没有到此结束。在苏荣上调北京尤其是落马后,江西开始重新权衡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利弊。
  在今年7月19日刚刚闭幕的省委十三届九次会议上,省委提出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的战略。江西省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汪玉奇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实施以工业化为核心的发展战略,应当说江西是走了弯路,付出了很大代价的,“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统一认识,不要发生犹豫与偏移。”
发表于 2014-10-23 06:52:35 |
说的确实很对,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前提。
发表于 2014-10-23 08:13:38 |
武汉工业倍增的战略是正确的.
发表于 2014-10-23 08:29:10 |
城市本来就是工业化的产物
发表于 2014-10-23 08:56:11 |
本帖最后由 Archerone 于 2014-10-23 09:05 编辑

因为老婆是江西九江的,对那边情况还是非常了解的。
江西环鄱阳湖的政策,就是消灭农村,统一城镇化。永修、德安、共青城等县市,现在都在大力实行农民进城,农村房子全部拆迁,政府在县市补偿还建房,基本上原始的农村非常少的。这批农民说实话,短期内还是得到了好处的,农村的房子和农田换得了城里面的几套房,还有现金补贴,大部分人一下就过上了小康生活,但也造成了一些问题,暴富的不良消费、攀比心理、无业人员增多、法制和社会伦理问题凸显。
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城镇化与工业化没有齐头并进,导致一条腿走路,就业空间太过狭窄,城镇的空间不足以容纳这么多的人口。
反观湖北,是另外一个典型,就是走新农村,全省产业化道路,城镇化自然发展,政府不强制只引导。这条路子会比较漫长,长期才能见效果,从现在来看,问题还比较多,老百姓居住环境和生活水平提升相对缓慢,大批的人仍然依靠外出打工养家糊口,但是要健康一些。
其实以中部的自然条件,城镇化是最好的选择,能够最有效的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不过必须要在产业化同步发展的前提下进行,总体而言我们的工业化如果能达到广东江苏一半的水平,全省人民都会过上非常好的生活。
发表于 2014-10-23 10:01:56 |
我爱人用同样的大米在吉林、青海、甘肃、北京做的饭都不如在南昌的好吃.北方的水质很硬,做出来的米饭当然没有南方的好吃,北方的水洗白衬衣都会一块块的发黄
发表于 2014-10-23 10:07:37 |
苏荣不是被抓了么。。。。
发表于 2014-10-23 10:16:13 |
经济实力是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城镇化就是空谈。
发表于 2014-10-23 10:19:08 |
充分说明工业倍增计划必须咬定青山不放松。没有工业现代化,所谓发展现代服务业只能是无源之水。
发表于 2014-10-23 10:47:24 |
糖糖的路是对的,有工业加商业。
房产类投资也是有人买,留的住人,别人才会都来投资。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3 11:00:57 |
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5-14 15:14 , Processed in 0.071047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