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bert068311

三镇各自为政 武汉商业及CBD规划凌乱"没有中心全是中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24 14:06:32 |
本帖最后由 xoxo01 于 2014-4-24 14:09 编辑

不谈武汉本身的特殊历史和城市空间结构,只说CBD,谁说商务区必须特别集中而且还一定要全市集中?是一平方公里好还是两平方公里或者十平方公里算集中?被忽悠瘸了吧。。。
至于说开发沿江的,城市空间结构不是给你看天际线玩的,何况真搞一排也不一定好看,回到沿江开发本身,开发哪儿?是全市集中开发武昌沿江不管汉口,还是开发汉阳不管武昌和汉口?先开发汉口沿江就不谈了,这个难度都不了解的话,没有谈论的基础。
发表于 2014-4-24 14:07:45 |
这是地理位置决定的吧
发表于 2014-4-24 14:11:08 |
回复 12# bert068311


      这么小瞧你汉阳?四新人一填满,过百万还是个问题么?现在的四新跟当初的后湖一个样子,但是四新规划的好,无论是市政道路还是配套!
      武昌也没有那么多人,既然你要泛光谷地区的人算进来咩
      汉口由于张公堤的存在,基本已经无法再扩张了
发表于 2014-4-24 14:14:43 |
回复 14# 蓝漂


    东湖里有人说他是男会计
发表于 2014-4-24 14:44:39 |
有么不好的么?非要一个中心挤的赫死人,其他的非中心全是睡城就好了?武汉的这种发展模式是由地理位置造成的好吗,以前就只有长江大桥的时候过个江几难额,如果只有一个中心,汉阳还要稍微方便一点,可以去汉口,但是你是想要武昌的居民都跑到汉口去,还是汉口的居民都跑到武昌去咧?写东西的人显然对武汉的实际情况冇得半点了解!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4-4-24 14:49:03 |
先入为主的认为一个城市没有中心就是县城?
发表于 2014-4-24 14:49:27 |
武汉这么大,各个区域中心都会自然而然的形成。。专家操心过重了
发表于 2014-4-24 14:51:22 |
沈阳的建设模式已经导致交通状况一塌糊涂。。完全失败
发表于 2014-4-24 14:53:52 |
本帖最后由 ranran 于 2014-4-24 15:15 编辑

回复 2# 深蓝欧文


    我反而觉得这一段有点纸上谈兵,还有点混淆概念,商圈和CBD会有一定的重叠,但不完全相同啊。。。
1.分散用力如果仅仅是只商圈,我觉得在武汉不是问题,“消费者去王家湾跟去光谷广场消费没有区别”,消费性质确实没有区别,但是体验不同。而且关键是主力消费地域性的不可替换,在武汉几乎没有一个消费者需要在这两个地方做一个艰难抉择,通常选择就是就近了,有机会才会去其他地方转一下,有多少王家湾的因为其他地方新开了一个商圈就永久性的放弃离自己最近的?就像在北京,有多少住回龙观的会流失到国贸去进行经常性的消费呢?

2.拿中国的商圈和国外的比真的非常不合适,尤其是欧洲,200多万、160多万的人口,中国轻松找一个地级市就可以超过他,再以此谈交通拥堵和城市规划,完全没可比性。“巴黎为什么这么小,但是却成为了国际都市,因为他所有的城市规划,老城区是老城区,新城区是新城区”,这个推论完全没有因果关系可言,我把它顺一下“因为巴黎所有的城市规划,老城区是老城区,新城区是新城区”——所以“巴黎虽然小但成为了国际都市”,太搞笑了吧。我本人是非常喜欢欧洲的氛围,但是一点逻辑性都没有,居然好意思作为专家来发言。说实话,整篇有针对性的观点不超过一段,其他都有点抱怨竞争压力过大的造势感觉。

3.如果分散用力在与CBD,我倒是觉得确实有点分散。因为这个对城市配套建设的要求更高,确实应该在初期集中市政的力量,但这个也不代表只能规划一个中心,更何况省市不齐心,即使居全市力量去建设王家墩的CBD,洪山区武昌区东新区能使上多大的力量,即使他们能贡献力量,建好后对他们的辐射也有限,不要说更远的东新了。只能说CBD一定要合适的控制CBD的体量,建好后,两边在引进企业时能互补,发挥各自的优势,而不是一味竞争,以己之短搏别人之长。
发表于 2014-4-24 14:54:47 |
沈阳也好,北京也罢,都是尼玛一马平川到底的地形,你拿沈阳跟武汉南京比,我只想说,沈阳要建长江大桥过江隧道吗?建一座长江大桥的钱拿出来可以建几多城建基础设施你晓得不?别的不多说,武汉建十座长江大桥,一条过江隧道,两条过江地铁,这花的钱是沈阳能比的?他当然有钱去搞基础设施建设!你急个么司咧,像现在这样建设,再过些年武汉三镇全部是繁华地带,不比一个中心好得多?
发表于 2014-4-24 15:03:34 |
虽然没有中心是事实,但是,有什么不好么?城市发展的历史如此,没什么好说的,不是每个城市都搞成一个样子才行。用心的经营城市才是关键,所谓单中心和多中心只是细枝末节。
发表于 2014-4-24 15:07:20 |
还有这段“报道显示,位于武汉市汉阳汉商银座,该商业项目处于钟家村商圈的核心地带。然而,这个2011年开业的新项目里,除了院线带来的客流,饮食、零售区基本看不到多少客流,大部分商铺门庭冷落。同样的案例不少,紧邻汉口江汉路商圈的宝丽金广场,通往江边的一侧,门面已全部清空。在汉口二七路附近,已运营多年的汉口东部购物公园仍然人气寥落,基本沦为周边居民的一处娱乐广场。在商业业态从主流百货、卖场业悄然“下放”的时代,跟全国其他城市一样,武汉也经历着商业地产“大跃进”的尴尬局面——项目多,而品牌商资源有限,特别是对主力店的争夺。位于光谷国际广场的融众国际,商铺前期拟规划楼层统一招商,只租不售,随着招商工作进展遇阻,整层招商的计划泡汤,后改为局部小面积商铺分割式招商,商业品牌定位也从原先规划延续光谷国际广场高端商业定位的路线往下降低了几个档次。每个新兴商业项目要入市开业,首先要解决的都是招商问题,需要集合上百种不同商业业态的大型购物中心、综合体等商业地产模式,其招商难度更大。“武广、中山大道、王家湾等主要商圈的商业存量大,基本没有新增供应,空置率较低,这几个商圈也运营相对比较合理;但也有像鲁巷商圈这样,存量达到67.6万平方米,新增供应9万平方米,巨大的新增体量加上物业形态的单一或重复等问题,导致其空置率达到22%左右,运营状况并不理想”,戴德梁行武汉及长沙公司总经理杨良军认为杨良军介绍,“武汉现有的商业存量已经非常庞大,未来的竞争或将继续加剧。”下季度位于王家湾商圈的汉阳人信汇将投入运营,王家湾商圈将继续扩容。本年度,宜家家居广场,泛海城市广场等一批位于非成熟商圈的高端物业也将次第开业,将为市场带来约34.5万平方米的新增供应,并令新物业之间的招商竞争提升至白热化程度。在竞争日益加剧的形势下,开发商和运营商积极也在积极谋求出路,并且做出一些调整,本季度市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餐饮突破楼层限制,开始在低区布置一些轻餐饮和主题餐厅;二是快时尚、儿童业态等零售加速扩张;三是文化元素被积极应用。此外,“混搭风”盛行,商业地产开发商积极展开跨界和混搭,寻求赢利点,一方面延展产品线,另一方面也增加客户的体验感和逗留时间,促进实体店的销售。”

这简直就是全国的通病好吧,别的不说,就北京世贸天阶后面那个世界城,矮层基本上全是餐饮,高层的底商更是空空荡荡的。朝阳大悦城,人够多吧,周末看电影吃饭的人挤到爆,纯购物的楼层也就一半多一点,客户还稀稀拉拉的。
能守住纯购物占多数的基本上就是老牌商圈以及燕莎友谊、金源燕莎、新光天地,还有国贸各个大牌店。
这些编辑专家可以自问一下,他们周末在市内是约着逛街多还是约着吃饭多。。。
普通的商圈以后就是社区配套,休闲消费而已。早说的电商对服装百货类的冲击不是一点点,这篇文章如此造势,除了阻断更多综合体进来,也救不了他们自己。。。更何况以此抨击多中心的合理性,更是毫无底线。
发表于 2014-4-24 15:13:25 |
“一是餐饮突破楼层限制,开始在低区布置一些轻餐饮和主题餐厅;二是快时尚、儿童业态等零售加速扩张;三是文化元素被积极应用。此外,“混搭风”盛行,商业地产开发商积极展开跨界和混搭,寻求赢利点,一方面延展产品线,另一方面也增加客户的体验感和逗留时间,促进实体店的销售”
这才叫顺势而为,谈其他的都是自欺欺人。
看看为什么业态变成这些,餐饮能提供软环境的消费以及美食的集中垄断(说的就是餐馆菜),儿童需要娱乐活动的设施和空间,这些都是线上获取不了的需求。。。至于快时尚,他们提供的高附加值也是具有垄断性的,具有高利润,不需要考虑降低成本的电商哲学。。。总之就是时代在变,适者生存,把握了市场才能活得好。
发表于 2014-4-24 15:14:29 |
没有好的规划啊,一切都是眼子
发表于 2014-4-24 15:17:09 |
回复 15# bert068311


    为什么我看了你这段觉得沈阳的危机更大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4-28 22:12 , Processed in 0.076606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