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891|回复: 6

[经济] 两高一快一强 "自主创新长株潭现象"全扫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19 20:19:13 | |阅读模式


    长株潭自主创新呈现精彩现象

    世界级成果和创新型企业不断涌现


    湖南日报8月19日讯(记者胡宇芬 通讯员颜卫东 尹文辉 任彬彬)8月底,一个即将改变世界煤矿建井模式的“地下巨无霸”将从长沙启程,运往内蒙古新街台格庙矿区进行地下作业,创造煤矿开采的奇迹:仅建一口井开采此煤矿,每日可掘进30多米,是常规方法的3倍。掐指一算,就可节约50年开采时间,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这台由中国铁建重工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台长距离大坡度煤矿斜井全断面硬岩掘进机,总长为238米,重量超过1200 吨,是工程机械制造领域皇冠上的明珠,和超级杂交稻、超级计算机等一样,成为了长株潭自主创新的又一张“超级牌”。

    位于湖南中部的长株潭地区,在区位优势等资源条件不很突出的情况下,近年来取得了多项世界领先的创新成果,涌现了一批创新能力强的优秀企业,进而带动了湖南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的快速提升。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称之为“自主创新长株潭现象”。

    自主创新长株潭现象精彩纷呈,2007年以来,全省115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获国家奖励数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五位,其中七成以上的成果来自长株潭地区。“天河一号”、“天河二号”相继领跑全球超算速度,杂交水稻不断刷新世界水稻大面积单产纪录,世界最大功率电力机车、世界最长臂架泵车、世界最大功率海上风力发电机、世界运行速度最快列车的牵引电传动系统、世界人工干预最短的无人驾驶车等“世界之最”接连出现,炭/炭航空材料、激光烧结3D打印机等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神十”用传感器和特种电缆、“蛟龙”号“岩芯取样器”、中低速磁悬浮列车等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耀眼世界。

    高水平的科技创新成果,成为企业和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目前,长株潭地区有高新技术企业1136家,占全省的2/3。中联重科、三一重工从成立到进入全球工程机械前十强,只用了不到20年时间。长沙高新区每万人拥有发明专利、综合创新能力分列全国高新区第2、第6位。长沙工程机械、株洲轨道交通、湘潭矿山装备等产业集群依托核心技术竞争力,成为国内乃至世界行业中心。新能源汽车、光伏装备、风电装备、航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规模不断壮大。

    在长株潭地区科技创新“引擎”的带动和支撑下,湖南综合创新能力快速提升。科技部发布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显示,2012年湖南创新能力在全国排名第10位,比2007年上升6个位次。创新绩效从2009年的第17位上升到2012年的第8位。

    正是这一“引擎”强有力的牵引,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2010-2012年,湖南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率位居全国第一位。2012年,湖南高新技术产业就业人数增长率列全国第一,全省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首次突破万亿大关,达到11514亿元,实现增加值3317亿元,同比增长20.4%,比GDP的增长快9.1个百分点。

    【阅读提示】

    描绘长株潭“自主创新地图”


    在“自主创新”的版图上,位于湖南中部、方圆2.8万平方公里的长株潭三角形地带,浓墨重彩,发出越来越耀眼的光芒。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称之为“自主创新长株潭现象”。

    “自主创新长株潭现象”可以简要概括为“两高一快一强”,即科技资源聚集程度高、科技创新成果水平高、创新型企业和产业集群成长快、创新驱动辐射带动作用强。本报从今天开始连续刊登《“自主创新长株潭现象”深度解析》系列报道(共10期)。第一期《智慧引领未来——“自主创新长株潭现象”全扫描》见今天4版。敬请关注。
 楼主| 发表于 2013-8-19 20:21:19 |
【相关新闻】

    智慧引领未来 ——“自主创新长株潭现象”全扫描


    湖南日报8月19日讯(记者胡宇芬 通讯员颜卫东 尹文辉 任彬彬)当自主创新成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核动力,它就是一张最亮的名片。

    放眼全国,如果要绘制一张“自主创新地图”,位于湖南中部、方圆2.8万平方公里的三角形地带正发出越来越亮的光芒。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称之为“自主创新长株潭现象”。致公党中央还将“湖南长株潭自主创新”列为去年的1号参政议政重点调研课题,并向国务院呈送了《关于加强自主创新,深入推进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发展的建议》。

    长株潭是湖南的发展引擎。在这片土地上,到底发生了什么,让世人瞩目?“自主创新长株潭现象”有何特点?本报记者将一一道来。

    区位不优产业优

    地处中部的湖南,与北京、上海、武汉、广州等地相比,区位优势不明显。但在面积仅占湖南1/7强的长株潭地区,高水平的科技创新成果成为企业和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目前,湖南有高新技术企业1721家,其中长株潭占2/3。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山河智能、铁建重工等企业依靠“科技产业化、产业科技化”,不断成长为世界级企业。中联重科、三一重工从成立到进入全球工程机械前十强,只用了不到20年时间。福布斯中文网发布的最新一期全球2000强企业榜单,工程机械制造领域的中联重科跃升至第776位,同比提升676个名次。三一重工完成的“工程机械技术创新平台建设”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该公司因此成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首家以企业技术创新工程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企业。2012年,全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过亿元企业共840家,过百亿元的企业11家。

    产业集群方面,目前湖南有5个国家高新区、17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稳居中部第一位。其中,3个国家高新区、12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在长株潭。长沙高新区每万人拥有发明专利、综合创新能力分别名列全国高新区第2、第6位。长沙工程机械、株洲轨道交通、湘潭矿山装备等产业集群依托产业核心技术竞争力,成为国内乃至世界行业中心;电子信息依托本土企业,涌现出拓维信息、蓝思科技、红太阳光电、长城信息等一批龙头企业,平板显示器、消费类电子整机、服务外包、动漫等产品和技术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近5年来,我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和增加值年均增速均超过33%,创造了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率和高新技术产业就业人数增长率两个全国第一。《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2年》显示,我省生物与新医药、资源与环境、航空航天、高技术服务业等新兴产业领域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同比增长25%以上。工程机械、高性能金属材料产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风电装备、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环保设备、生物工程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不断壮大。

    投入不多产出多

    湖南的经济基础较差,研发投入多年来徘徊在较低水平。据统计,长沙、株洲、湘潭2010年的社会研发投入力度分别为2%、1.34%、1.47%,低于北京的5.82%和深圳的3.48%。

    投入不多,却产出多。以长株潭为中心的湖南自主创新,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一批世界之最的创新成果接连问世,一批国际先进的创新成果纷纷涌现。

    杂交水稻大面积亩产的世界纪录多次在湖南诞生,并一直由湖南保持。袁隆平院士带领团队正在抓紧攻关,冲击百亩片亩产千公斤的新纪录。

    世界上算得最快的计算机在长沙。“天河一号”、“天河二号”持续领跑全球超算速度。

    世界最大功率电力机车、世界最长臂架泵车、世界最强功率海上风力发电机、世界运行速度最快列车的牵引电传动系统、世界起重能力最强的履带起重机、世界人工干预最短的无人驾驶车也来自长株潭地区。

    炭/炭航空材料、激光烧结3D打印机、“神十”用传感器和特种电缆、“蛟龙”号“岩芯取样器”等屡屡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它们的出生地也在长株潭。

    据统计,2007年以来,全省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4634项,115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获国家奖励数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五位,绝大多数出自长株潭。

    中南大学等单位完成的“难冶钨资源深度开发应用关键技术”获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该科技成果在株洲硬质合金集团公司、长沙中南凯大粉末冶金有限公司、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和韶关仁化县泰和元有限公司等我国钨业骨干企业推广应用,产量占到全国实际产量50%左右,使潜在价值达4100亿元的难冶钨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显著提升了我国钨行业的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楼主| 发表于 2013-8-19 20:22:09 |
源洼地效应强

    创新离不开科技资源。其中最重要的资源是人才和平台。

    在长株潭地区,省内外科技人才和各级平台的高度聚集,形成了科技创新资源的洼地效应,成为中部地区创新资源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先看人才。长株潭地区聚集了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冶金材料专家黄伯云、生殖遗传学家卢光琇等一批世界知名的科学家,拥有40余名两院院士、20余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引进留学归国人员和海外专家1000多名。统计表明,湖南省科技人才特别是高层次科技人才数量居中部地区前列,拥有两院院士等高层次科技人才约1400人。这些人才基本聚集在长株潭。

    再看科研机构。长株潭地区拥有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高等院校60余所,省级及以上科研机构1000余家,建有一大批国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等,占到全省总量的70%以上。区内企业与国内外100多所重点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1000余家企业设立了研发机构。

    还看各级创新创业平台。长株潭地区拥有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创新型特色园区、知识产权试点园区、科技金融结合试点、科技服务体系试点、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等一大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平台,拥有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及科技企业孵化器13家,占到全省总量的70%。像正在兴起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深化产学研结合、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正成为我省主导产业竞争格局演变的生力军。湖南省高性能交通用铝合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承担的“轨道交通用铝合金车体材料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项目,通过湖南晟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与湖南大学、中南大学等联合攻关,突破了合金设计、熔体净化、大型复杂断面模具设计等多项关键技术,实现断裂韧性、抗腐蚀、抗疲劳等综合性能优异的铝合金材料工业化生产。其生产的大型高端铝型材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可广泛应用于轨道车辆、船舶、汽车等领域,极大地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因资源集聚而生的洼地效应,加速了自主创新的反应进程,并对全省产生了很强的辐射带动作用。

    【相关阅读】

    敢为人先铸辉煌
  

    创新驱动,厚积薄发。“自主创新长株潭现象”成为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手笔、大制作。

    湖南崛起于中部省份,长株潭则是湖南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长株潭的发展走势,很大程度上决定湖南的经济社会发展走势。基于这一认知,“自主创新长株潭现象”的出现有了特别重大的意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论断,永远不会过时,永远具备强大的启迪性。2007年,长株潭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巨大的发展机遇降临。长株潭紧紧抓住科学技术这一纽带,以前所未有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手段,加快了自主创新的步伐,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创新成果。“自主创新长株潭现象”再一次证明,唯有改革,唯有创新,唯有自主开拓,唯有奋发图强,才能科学发展,更好更快地建设美丽湖南。

    “自主创新长株潭现象”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湖南人“敢为人先”的精神,一直感召着这片古老而深厚的土地。几代人的智慧、汗水与坚韧,凝聚成这一辉煌的时段。在积淀与传承的基石上,自主创新获得了更加磅礴的驱动力。

    “自主创新长株潭现象”令人鼓舞,使人振奋,不断探索、不断前行、不断创新的信心由此倍增。在自主创新的强力驱动下,长株潭的明天会更加美好,湖南的明天会更加灿烂。(湖南日报 陈惠芳)
 楼主| 发表于 2013-8-19 20:23:58 |
哎,这湖南日报吹得。。。株洲投资也太少了。
发表于 2013-8-19 23:14:01 |
算了.株洲的民营太差,还是要加油.看看芜湖就知道差距.所以大家还是要转变方向.坚持下去
发表于 2013-8-19 23:42:46 |
“两高一快一强”
这个口号还是不错的,
自主创新在任何时候都是必须顶的!
发表于 2013-8-20 08:50:31 |
好强大{:5_115:}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5-14 19:49 , Processed in 0.078251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