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7513|回复: 21

[鸠兹古韵] 芜湖百年记忆-----蛟矶烟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4 16:56: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蛟矶烟浪 于 2013-6-7 17:15 编辑

作品简介:这幅照片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一张有关蟂矶的照片。蟂矶位于今安徽省芜湖市二坝境内,古时是芜湖古八景之蛟矶烟浪,蟂矶山虽然不高,但拔水而起,十分秀丽, 四面皆水,崖壁如削, 为云烟水雾所缭绕。古时孤立江心,时称“江心第一境”。但如今,因为江水改道,蛟矶山已经与二坝岸边相连,远看已成土丘,实在可惜。据《江南通志》记载贞烈灵宫的前身蟂矶庙始建于唐朝,宋明期间皆香火不断,太平天国时期被烧毁,在同治光绪年间由水师提督彭玉麟重修,取名“贞烈灵宫”,1940 年又遭烧毁,目前庙里仅存祠基和图中庙前一双石狮,此幅照片对研究蟂矶地区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这张照片是上个世纪外国人拍的,如今这张照片已于2011年国内秋季拍卖会拍卖,被一中国藏家收得


这两张照片是日本人拍于1910左右,,是蛟矶庙大门,,大家仔细看看门上面的一块匾有江心第一镜五个大字,这碑目前尚在寺庙,可惜已经断成了两截,是上个世纪文化大革命时被红卫兵铲断的,,,,庙前面的两个汉白玉石狮子正是目前蛟矶庙门口的一对石狮子,,


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蛟矶庙的照片,,不知大家在这些照片发现了哪些历史信息

这张山水画是明清大画家 萧云从所画,画得正是芜湖八景之一蛟矶烟浪,,从这张几百年前的山水画看来,那时的蛟矶巍立于滚滚长江之中,蛟矶上灵泽夫人祠(蛟矶庙古时的称谓)正对长江,甚是壮观,涵碧楼,明成祖御赐的中流砥柱牌坊也在,,还有无数庙宇道观,,,,站在岸边远远望去如海市蜃楼,人间仙境般飘渺,,,,,,站在蛟矶上可俯视万里长江,谈宇宙之壮阔,,是以名蛟矶烟浪,,属于芜湖古八景之首,,为皇室推崇,无数历史文人墨客都曾登临此矶,感受三国演义上的蛟矶祠,留下了无数壮丽的诗篇,,,可惜如今此矶,此庙都已被毁,,目前只有一座简陋的大殿,,,,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4 17:35:2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张照片是上个世纪外国人拍的,如今这张照片已于2011年国内秋季拍卖会拍卖,被一中国藏家收得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4 17:36:1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两张照片是日本人拍于1910左右,,是蛟矶庙大门,,大家仔细看看门上面的一块匾有江心第一镜五个大字,这碑目前尚在寺庙,可惜已经断成了两截,是上个世纪文化大革命时被红卫兵铲断的,,,,庙前面的两个汉白玉石狮子正是目前蛟矶庙门口的一对石狮子,,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4 17:37: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4 17:54:26 | 显示全部楼层
片片珍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4 21: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天晨,第一贴就给了精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5 10:44:51 | 显示全部楼层
{:5_118:}感谢分享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5 13:02:37 | 显示全部楼层
绝对的历史遗迹,楼主给力{:5_1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5 14:32:09 | 显示全部楼层
蛟矶烟浪在芜湖

http://www.ahage.net/bbs/read.php?tid-77462.html

一.蛟矶庙的来历

蛟矶在芜湖对江二坝以南五里处,原是一座小岛,矶上有灵泽夫人祠,民间流传一段美妙的神话故事。祠里供奉的女神像,就是三国时代江东吴大帝孙权之妹孙尚香。后来在镇江甘露寺招亲,许配给蜀主刘备,人称孙夫人。

东吴人称孙权是英雄,刘备是枭雄,于是孙夫人便成了枭姬。彝陵一战,刘备兵败,退守白帝城,不久郁郁而死。远在镇江的孙夫人得知消息后,在江边摆设香案遥祭刘备,并乘人不备,纵身跳江自尽。尸体溯江而上,最后飘到现在的蛟矶被渔民打捞上岸,只见她白装素果,面目如生,便将她在矶头安葬,并建一祠予以纪念。这个祠起名为蛟矶庙,因“枭姬”两字讹传成了“蛟矶”。

既立祠纪念,必有对联挂于大殿红漆柱上,当地秀才苦思冥想,凑成一副,经过精雕细刻制成楹联,谁知挂了一夜第二天就不翼而飞。如此者三次,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有位老学究欲探明真相,便在深夜躲进大殿,经几个时辰的折磨,他昏昏欲睡,忽然一阵冷风吹来,不由地打个寒颤,只听一阵清脆的佩环声,衣裙拖地的细碎声,接着见一戎装打扮的女子,肩披素练,在庭中来回踱步,口中念念有词,反反复复就是一句话∶“思亲泪落吴江冷”。老学究知道阴阳有隔,不便与孙夫人对话,第二天便将情况告知里正,原来是孙夫人嫌秀才撰写的对联不好,这才自己撰写,因才学疏浅只撰成半联就搁浅了……因此很长时间内大殿上只挂半片对联,也就成了绝对。

一直到明代才有下联。这天滩前走来一位身穿青衿的秀才,半癫半疯地立在祠前呆笑,看大殿挂着半片对联,不禁叫道∶“拿酒来拿笔来,待我续上下联!”祠中的女道士骂道∶“你这疯子别造孽了,抬头三尺有神灵!走罢,走罢!”说完便要驱赶这疯子。谁知他就是不走,口中念叼∶“不就是半个对联吗?想我江南才子徐某还不立马可就!”说完栋一枯枝在地上写道∶“望帝魂归蜀道难”落款是“天池山人田水月题”。写完扬长而去。

此事惊动芜湖知县,他一看吃惊地说∶“田水月分明是‘渭’字,天池山人正是徐渭的名号。”

从此“思亲泪落吴江冷;望帝魂归蜀道难。”成了蛟矶庙的对联,至今仍然刻在大门上。

二.蛟矶庙历代都有敕封和题咏

据史料记载,唐代僖宗广明年间(880一881)矶上建有“水心禅院”,并竖起刻有经文的石幢。后因战乱,吴王杨行密与孙儒为争夺江东,相互攻战,蛟矶惨遭劫火,水心禅院付之一炬。

嗣后矶上祠宇屡建屡废,到了元代遂为“蛟矶烟浪”,成了“芜湖八景”之一,迄今千年历史,是芜湖著名的人文、宗教、旅游圣地。加上历代封赐有加,名人题咏不绝,它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厚。

宋代许多诗人纷纷来此祭拜“灵泽夫人”,使得她名声大振。绍圣元年(1094年)黄庭坚出知宣州,在芜停留期间曾游览蛟矶胜景,大书“蛟矶”二字刻于石碑,立在矶上;宋徽宗于政和年间(1117年)敕建灵泽夫人祠,赐金匾,题名“宁渊观”。又在城西北岸兴建“宁渊下观”,(即今中二街宁渊观巷)。南宋张孝祥有《宁渊观》五律一首纪事;与其同时代的大诗人陆游,在《入蜀记》中也曾提起蛟矶庙。

元初,蛟矶祠宇毁于兵火。不久,道士谢德仙化缘建成正殿,设李老君等诸神像,另置别室供灵泽夫人。元仁宗延右四年(1317)诗人欧阳玄主政芜湖,首创“芜湖八景”诗,《蛟矶烟浪》是其中的一首。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依礼部尚书汪泽民之请,重建灵泽大殿,金碧辉煌,有如王宫。

明代更是蛟矶庙辉煌时期。元顺帝至正二十三年(1363),朱元璋讨伐陈友谅,两军大战于鄱阳湖,一时朱元璋水师失利,退守康山,晨雾中忽见陈军追来,朱元璋正在危急之时,忽然陈军兵船调头,原来是灵泽夫人大显神威,她用法罩住康山,使陈军误以为那是叉道,船只纷纷调头。朱元璋反败为胜,乘胜追击,箭杀陈友谅。等其班师回京,亲登蛟矶向灵泽夫人致敬,赐红缎披肩、滚龙袍一件;皇后赐黄罗九龙袍一件,降香三柱,并供奉朱元璋亲题诗牌一面,又令御前锦衣卫指挥王隐山永远留守此矶,世代侍奉香火。

由于明太祖朱元璋与马皇后亲临蛟矶祭拜,此庙的地位随之而提升。洪武六年(1373),芜湖县令黄朝弼多次指令扩建蛟矶庙,规模日益宏丽。明成祖于永乐六年(1408)在大殿旁又建“水府殿”三楹,中祀三元大帝;明孝宗于弘治十四年(1501)敕建牌坊一座,额曰∶“中流砥柱”,并建右殿三楹;明世宗于嘉靖二十一年,更右殿为“涵虚楼”,还在楼后建“涵碧楼”,新楼面江,水天一色……

文人墨客也为蛟矶庙增光添彩。嘉靖三十七年(1558),芜湖关道边维垣,为了宣扬此庙,聘请文人编写《蛟矶志》,木刻成书,亲笔作序。还举行盛大祭祀典礼,大大提升了蛟矶庙的知名度。清代初年,姑熟派创始人、芜湖画家萧尺木创作《太平山水图》组画,于顺治五年(1648)刊行。其中芜湖文化景点十四幅,第七幅是《灵泽矶》,仿唐李思训画法,录欧阳玄《蛟矶烟浪》诗,逼真地再现了当年蛟矶的风貌。清仁宗嘉庆二年(1797),安徽巡抚朱圭上奏朝廷要求褒加灵祠,结果获准,敕封“崇节惠利灵泽夫人”,颁赐“英灵惠济”匾额,春秋两季祭祀。

清道光十六年(1836),芜湖退休礼部尚书黄钺游览蛟矶,发现庙宇“渐有不蔽之势”,督促芜湖关道宋国经,拨款整修,使庙貌焕然一新。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攻克芜湖,蛟矶成了争夺的战场之一,所有祠宇一炬成灰,空存瓦砾一片。同治五年(1866)安徽巡抚彭玉麟捐款重修蛟矶庙,虽不能恢复旧貌,但大体上呈现出她原先的恢宏气势。

民国时期,蛟矶建筑依然保持完好。主体建筑灵泽宝殿,楼高三层,飞檐翘角,碧瓦黄墙。大殿供奉灵泽夫人塑像,英姿飒爽,目光如射。神龛罩黄色帏帐,红纱宫灯高悬,铜炉香烟袅袅。正殿后有寝宫,内设龙床凤衾,罗帐玉枕。之后有后庭内院,点缀奇花异石,青竹环绕,实为游人香客留宿之处。

抗日烽火连天,日寇侵占芜湖,1938年蛟矶惨遭浩劫,鬼子火烧祠宇,寸景不留。从此“蛟矶烟浪”景观消失,成为历史陈迹。

三.蛟矶庙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蛟矶庙与全国各地名胜古迹一样获得了新生。1995年,当地僧人彭之道抱着造福一方人民的宗旨,发誓重建蛟矶庙。这天,古庙遗址上,聚集着各地名僧和居士,他们围绕弥松主持(彭之道出家后的法号)跪拜在蛟矶娘娘灵位前击磬诵经,清脆抑扬的音乐,悦耳动听的诵经声,伴着节奏有致的江涛,合唱出一支爱国爱教的心曲。

当时,有关领导告诉他,蛟矶属两个地市结合部,要搞基建很难,加之资料匮乏,只剩两间木棍支撑、草绳绑扎的寮房,要想恢复旧观实在不易。弥松愿意白手起家,再难也不退缩。他每天托着钵盂,肩搭布袋,一面用民间草药为人治病,一面化缘打听流失的古碑和相关文物的下落。时间过去三年,许多乡民被他的真诚感动,有的将砌在院墙内的灵泽夫人祠石碑拆下来;有的将建在小桥上的“江心第一境”石匾拆掉送还寺院;还有的捐钱捐物捐水泥黄沙和建筑器材。很快,政府将小学迁走,大香炉从芜湖运来,灵泽夫人神像、地藏王和观音菩萨神像都从苏州请回来,香客和游客也纷至沓来,献计献策,人源不断,终于初建庙堂七间,钟鼎齐备,香火再燃,并打下大殿主体工程的基础。但要恢复旧观、再造新貌,还有很长一段路程要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5 14:4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典籍中的蛟矶庙

   先看《三国演义》第八十四回片段:“时孙夫人在吴,闻虢亭兵败,讹传先主死于军中,逐驱车至江边,望西遥哭,投江而死。后人立庙江滨,号曰枭姬祠。尚诗者作诗叹之曰:先主兵归白帝城,夫人闻难独捐生。至今江畔遗碑在,犹著千秋烈女名。”小说中著名的枭姬祠其实就是现今无为县二坝镇的蛟矶庙,俗称娘娘庙,因为刘备是枭雄,小说家认为他夫人自然就是“枭姬”,根据谐音把“蛟矶”改为“枭姬”。虽然《三国演义》提到枭姬祠只有这一处,关于孙夫人的章节却不少,其中较多的另有第五十五回和六十一回,但是蛟矶这座四面环水的江心岛屿,却因为孙尚香和刘备的英雄与美人的故事悲壮地收笔于此,而闻名于天下。

汉代典籍中没有关于蛟矶庙的记录,因为孙夫人回江东后刘备称帝,没有封她什么皇后,史书上连她的传记都没有。唐代,蛟矶上建有水心禅院;宋时为道士所居,改名宁渊观,取孙夫人能宁息深渊蛟怪之意,敕建灵泽夫人祠。南宋陆游《入蜀记》记载:“芜湖江边有蛟矶,矶上有宁渊观,矶下有洞,洞中有蛟长丈余,时为人害。”元顺帝时,再次敕建灵泽大殿,“龙攘凤桷,制如王宫。右庑为回廊,西行北折数十步,尽处有门,俯瞰石埠,有皂角树一棵,掩映如伞盖。舟游览者由此登临。”明代郭子章在《蜀望台记》中称:“芜江有矶,矶不甚雄,耸顾独嶙峋峭丽,兀突水上,在长江孤山上,金山下,先抵狂澜,盖芜一大胜概。”又说:“矶上祠为昭烈孙夫人庙,矶即夫人死所也。夫人省母过江不得归,闻先生崩蜀,恸哭自沉此处。”《通志》记载:“孙夫人庙,左像玄德,右像孙夫人,筑层台居之,名曰蜀望台,台高二丈六尺,宽八丈。”

关于蛟矶,四库全书《■矶山志》说:“蛟矶山在芜湖西南七里大江中。”《辞源》是这样介绍的:“蛟矶,安徽芜湖县西江中,高十丈,周九亩有奇。矶上有灵泽夫人祠。夫人,俗传即三国时刘备妻、孙权妹。矶西为庐州府无为州界。”《中国山水掌故辞典》说蛟矶“为今无为县东部濒江处一小山,于平原旷野上拔地而起,东濒长江,与芜湖隔江相望。旧为江心一屿,四面环水,峭壁如削。”而《太平府志·山川》介绍:“蛟矶,灵泽夫人祠,世传吴孙权妹、蜀主妃归省其母,回蜀,至江上,闻先主殂,哀殒,葬此山。”

乾隆和嘉庆年间的两种版本的《无为州志》记载:“矶上原有宁渊观。因传孙尚香归吴省母,闻先主崩,哀殒葬此,世人乃争祀也。宋赐额曰灵泽。”民国20年的《无为县小志》记载:“庙中有香木雕冕旒蟒服,丽若天人。后有蜀望台,凭窗西眺,目穷千里,江流呜咽,令人低回流连而不忍舍……”《芜湖县志》也对其作了介绍:“蛟矶山高十丈,周九亩七分,每遇阴雨,烟波无际。‘蛟矶烟浪’是芜湖八景之一。”并说1630年后,因泥沙冲积使江流改道而与北岸无为州相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5 14:47:39 | 显示全部楼层
传说中的蛟矶庙


东汉献帝建安十四年,二十九岁的孙权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四十九岁的刘备。虽然这其中包含着太多的政治意味,虽然这桩婚姻只维持了短短两年,但这段英雄美人的故事却一直为人津津乐道,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衍生出一个又一个新的故事。

先说孙夫人投江:民间关于孙夫人投江有许多传说,九江、芜湖、南京、镇江等地均有孙夫人投江传说的遗迹,还为其建有不少祠庙,但魂归蛟矶则没有二说。在《三国演义》孙夫人投江之外,有这样的传说:孙夫人的尸体逆水西行,要到蜀国去寻找刘备。尸体漂浮到蛟矶,被当地居民捞起,依然面目如生。人们崇敬她的贞节,在矶上筑台建庙藏其棺椁。又因为孙夫人一心向往蜀汉,龙神见其忠烈,按上天旨意,让她分管万里大江。所以虽然蛟矶一带的长江风浪很大,过江之船时有侧翻,但只要经过时给孙夫人上一炷香,即可得到保佑,所以孙夫人后来又被称为“灵泽夫人”。

公元1363年,朱元璋率领以巢湖水师为班底的水师西征,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据说朱元璋水师失利,正在危急之时,原巢湖水师人马大呼灵泽夫人快快显灵。话音刚落,灵泽夫人挥舞衣袖唤风,把陈友谅的战舰一一打翻。朱元璋班师回朝路过蛟矶,亲自向灵泽夫人致谢,赐红缎披肩、滚龙袍各一件,并拨巨资扩建,使蛟矶庙规模发展到九十九间半。这个传说是真是假不得而知,但朱元璋为数不多的诗歌却有一首《题蛟矶庙》却是真的。全诗如下:“龙章凤驾出皇都,蛟矶烟锁在芜湖。千林红叶秋来扫,万里江山一样模。荡荡长江俱左右,明明日月照东吴。梅花才报春消息,瑞气纷纷到处敷。”另外,传说朱元璋还让受伤的王姓将军一家三代留守蛟矶似乎也不为假,因为现在的蛟矶村附近,有大王村和小王村两个姓王的村落呢。

相传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微服谒庙。因见娘娘貌美,想入非非,睡于娘娘床上。娘娘神灵大怒,即刻摧动风雨雷电,矶下的风声、浪声、雨声、雷声似乎要把石矶吞没。乾隆皇帝知道这是孙夫人在责怪他无礼,慌忙跪倒叩头,高呼:“你乃前朝的国母,我是今朝的君王,儿睡母床又有何妨?”话音刚落,只见风停雨住,月朗星稀。乾隆有感于孙夫人的宽容,出示黄绫一块,大书了“灵泽”二字留赠蛟矶庙。

关于蛟矶还另有传说,即矶下有个石洞,洞中有蛟,非常凶猛,所以命名它为蛟矶。明朝陈耀文所著《天中记》记载:“蛟,毛蛟也,似蛇四足,能害人。此矶有蛟,故而得名蛟矶。”1557年芜湖关道周士佐作《蛟矶碑记》,其中提到:“舟行人云:(蛟矶)山之西,江深处有四十丈,戊申(1548年)秋,有黑龙见其处,水暴涨二三丈许,忽涸见底,疑即蛟也,然不为害。”蛟到底是什么样的动物?难以说清。现在,还有不少探险者在蛟矶一带的长江中寻找蛟的踪影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5 14:4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蛟矶烟浪 于 2013-6-5 15:01 编辑

硝烟中的蛟矶庙

蛟矶作为长江中的岛屿,军事价值十分重要,这使得蛟矶庙多次被战火毁于一旦。

三国时期,魏吴在蛟矶北的濡须口交战。当时,无为东乡二坝、汤沟、陡沟、福渡、白茆一带都是长江水道,丰水期东吴势强,枯水期魏国势强。没有史料能说明魏国曾占领过蛟矶,不过相传蛟矶北二公里的二坝镇中路行政村中路小学附近,当时建有东吴的军营,还有谯楼,用来■望和敲钟打更。很明显,这时的蛟矶是东吴的势力范围。

唐代黄巢起兵造反,蛟矶上的水心禅院遭劫火,付之一炬。

宋代蛟矶上建成宁渊观,并存有黄庭坚手书的“■矶”二字。但所有建筑在元初毁于兵火。

明初,朱元璋的水师出裕溪河,曾在蛟矶一带巡游,并渡江进攻牛渚的元军;后经蛟矶,逆水而上出击陈友谅,并取得胜利。

清军南下江南,在无为江段的板子矶一带与南明的黄得功部展开激战,蛟矶未受到波及,明代建成的灵泽夫人祠等建筑得以保存。

1853年,太平天国攻克芜湖。从此,太平军与清军及湘军、淮军在长江沿线展开了十年之久的拉距战,蛟矶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之一。陈玉成部将石国宗将所有祠宇“一炬而灰,望之而空存瓦砾。”(杨荣炳《监修灵泽夫人祠记》)

1866年,太平天国被剿灭。清军水师将领、安徽巡抚彭玉麟驻军裕溪口,他捐款重修蛟矶庙。李鸿章去世后,又在蛟矶上建“李文忠公祠”。

民国初,蛟矶庙建筑保存完好。主体建筑灵泽宝殿楼高三层,飞檐翘角。大殿内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正间供奉灵泽夫人塑像;殿后寝宫,内设龙床凤衾,罗帐玉枕。两侧厢房各有八角亭一座,匾额东为“思亲”,西为“望帝”。但是,1938年日寇为镇压人民的反抗,一场战火又把蛟矶庙烧为平地。

1949年初,从淮海战役中溃逃的国民党军第20军136师一个加强连驻守蛟矶。当年4月7日黄昏,人民解放军第3野战军第25军一部从蛟矶庙和中路之间直插二坝,被驻守蛟矶庙的敌人发现,企图突围。解放军调头迎敌,经过一周血战,全歼蛟矶山守敌,为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扫清障碍。4月20日晚,人民解放军25军渡江突击团在蛟矶庙附近的姚王庙至大套沟一带登船向江南进攻,突破长江天堑。

文化大革命中,红卫兵到蛟矶“破四旧”,他们推倒“长江第一境”的石匾,砸毁孙夫人塑像和其他佛像。蛟矶庙如同又遭受一场战火的洗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5 14:5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蛟矶烟浪 于 2013-6-5 15:01 编辑

文学中的蛟矶庙

除了《三国演义》,还有众多诗词、楹联、戏曲等描写过蛟矶庙。

先看诗词。唐代吕温曾作《刘郎浦》一诗:“吴蜀成婚此水浔,明珠步障幄黄金。谁将一女轻天下,欲换刘郎鼎峙心。”《三国演义》第五十回引述此诗,并将其中的第三句改成了“谁知一女轻天下”。此诗写的不是蛟矶,但它表现的是孙夫人的性格。宋代关于蛟矶庙的诗词较多。南宋诗人张孝祥有诗《宁渊观》:“极目洪波渺,轰轰浪接天。江心分殿宇,敕赐号宁渊。日照山如画,云浓水似烟。休寻蓬莱地,只此水中仙。”元代史学家、欧阳修之后欧阳玄曾作七律《蛟矶烟浪》:“银涛堆里屋召尧,闻说江心旧隐蛟。拟旁龙宫护玉蕊,如聆鲛室织冰绡。道人晨起烟中磬,灵后宵征月下潮。占断江南形胜地,海门何处觅金焦。”

到了明朝,关于蛟矶庙及孙夫人的诗词更多。著名教育家王阳明诗《登蛟矶》如下:“中游片石倚孤雄,下有冯夷百尽宫。藓蚀秋螺摧老翠,蛟鸣春雨落残红。徒闻吴女埋香玉,唯见沙鸥乱雪风。往事凄微何足闻,永安宫阙草莱中。”著名女诗人、画家徐媛《重吊孙夫人》有三,其一是:“杜宇啼声断客肠,永安回首路茫茫。锦城丝管浑如梦,惟见春风扫绿杨。”无为籍著名哲学家吴廷翰的《谒灵泽夫人祠》:“ 目断长江遂自沉,泪残香骨杳难寻。千年不尽归吴恨,一死能明去蜀心。世代山河龙虎斗,岁时风雨听枭吟。欲知英烈如生处,独有涛声无古今。”顾炎武的《蛟矶》十分有气势:“下接金山上小孤,一矶中立镇芜湖。千年形势分南极,万里梯航达帝都。岭色远浮黄屋纛,江风寒拂白头乌。高皇事业山河在,留得奎章墨未枯。”

清代和现代关于蛟矶的诗词也很多。王士祯的《蛟矶灵泽夫人祠》借咏孙夫人的不幸,慨叹吴蜀的灭亡:“霸气江东久寂寥,永安宫殿莽萧萧。都将家国无限恨,分付浔阳上下潮。”姚鼐路过蛟矶,作《蛟矶灵泽夫人画像》:“婿维大耳紫髯兄,螓首帷中与论兵。英气不随兴废尽,危矶时蹙怒涛声。”无为籍著名诗人、书法家张恺帆曾作《归舟泊蛟矶》:“浪迹江南感岁迟,归舟一叶系蛟矶。香魂缥缈无寻处,江水呜咽似有知。”1941年秋,林散之游蛟矶,作《蛟矶孙夫人二首》,其一是:“风神遗落浦,江表一孤岑。已尽思吴泪,犹存望蜀心。芙蓉秋梦远,芦荻夜潮深。幽恨成终古,空传青鸟音。”

再说蛟矶庙的对联。最著名的当属明代大才子徐文长的“思亲泪落吴江冷,望帝思归蜀道难。”“思亲”与“望帝”难舍其一,“冷”和“难”独自担当,被后人作为灵泽夫人大殿正门的对联。清末孙正诠在蛟矶也留有佳联:“毕竟阿兄生负汉,何如之子死依刘。”清末芜湖道台杨庆琛有多副关于蛟矶的对联,一是:“联吴蜀亲,结吴蜀仇,千古奇人,千古奇事;感郎君情,尽郎君节,一心为义,一心为贞。”二是:“思归,思归,空自思归;我将奈何,蜀道可怜天子。独活,独活,义难独活;人谁不死,吴江留得灵仙。”“思归”是鸟,“独活”是中药,二者均为双关语。三是:“郎志图曹,妾身属汉;忆昔日,束装旋返,慷慨西行,漫云儿女情长,英雄气短。兄思绝蜀,妹敢忘吴;想当年,设计赚归,仓皇东去,从此望穿秋水,梦绕湘云。”

最后,我们来看看戏曲。其实,早在《三国演义》成书以前,三国故事是通过戏曲传播的。戏曲界有“唐三千,宋八百,数不清的三列国”之说,说明三国戏数量很多。而在这些戏曲中,孙夫人与刘备的爱情故事最为动人。在元代,无名氏所撰的《两军师隔江斗智》中,孙夫人是在知道孙权与周瑜之计的情况下嫁给刘备的。与演义相比,这条“美人计”准备得更加充分,部署得更加缜密,而失败得更加彻底。年轻貌美的她前去执行诱惑刘备的任务,自己反倒被年近半百的刘备所迷惑。京剧《别宫·祭江》将“孙夫人投水”这一情节加以发挥,说孙夫人为了避免吴蜀两地再动干戈,进宫辞别母亲,来到江边祭奠刘备,然后投江而死,使孙夫人的形象更细腻、更悲壮,让人为其命运之多舛叹息的同时更为其胸襟与气魄所折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5 14:5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蛟矶烟浪 于 2013-6-5 15:02 编辑

现在的蛟矶庙


打开二坝镇政府网站,可以看到关于蛟矶庙的介绍:“孙夫人庙位于无为县蛟矶山,又称蛟矶庙。蛟矶山是座从江边凸向江心的矶山,临江而立,与芜湖隔江相望,三面皆水,崖壁如削,终日为云烟水雾所缭绕。据说古代它孤立江心,后因泥沙冲积,才渐次与岸陆相连。史书上称蛟矶为“江心第一境”。远望“万顷波光镜面开,穹隆鳌背临楼台”,近看“钟鼓乱鸣矶石浪,帆樯平掠荻芦风”,仿佛是一幅淋漓酣畅的水墨画。”现状少作说明,昭示它正陷入窘境。

上世纪九十年代,庙址上建有蛟矶小学,蛟矶庙大殿、灵泽夫人塑像以及碑刻全无。1995年,二坝镇政府把蛟矶小学迁走。一个叫弥松的和尚在木棍支撑、草绳绑扎的寮房住下,托钵化缘,建起蛟矶庙大殿。之后,他一面给人治病,一面打听庙内流失的文物下落,买下被村民用来砌院墙的“灵泽夫人祠”石碑和被人建在小桥中的“江中第一境”的匾石。

现在,蛟矶的圈石墩虽在,但九亩七分地的蛟矶已被附近民房占去大半,只有明代灵泽夫人祠遗存汉白玉的“灵泽夫人祠”石碑靠在墙边,一对表情沉郁的石狮立在墩下,而汉白玉“江心第一境”已经断裂,其中的“境”字只剩一半,被摆放在地上。远望蛟矶,史书中“高耸入云”的蛟矶庙陷在村民的高楼中,被荒草掩映。那些乘船、坐车来此的游者,看到蛟矶庙如此颓境,大多乘兴而来,失望而去。如今,沿江旅游开发如火如荼,与蛟矶处于同一档次的镇江金山、马鞍山采石声名震天,连繁昌县都在上游的板子矶搞旅游开发,我们是否应该反思一下重建蛟矶人文景观的必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5 14:58: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蛟矶烟浪 于 2013-6-5 14:59 编辑

探访芜湖八景之“蛟矶烟浪”
发布日期:2012-02-28  点击次数:802   作者:信息科   摘自:大江晚报  

水:无际烟波收眼底

     按《安徽通志》中查阅到“蛟矶烟浪”的说法,清代或更早以前,蛟矶实为长江中偏北岸的一座四面环水的小山礁,后因地理变迁江岸崩塌,泥沙沉淀,水道淤塞,山礁渐与北岸连接,遂成为长江北岸的一座石滩山矶。蛟矶也因兀突江岸,成为了观赏江波水色的佳地。明代有位诗人叫寥驩,他在《蛟矶》一诗中这样描绘:“天连回水宽,石拥孤山小。顷刻长风来,烟涛同缥缈。恍如蓬岛游,翱翔搂飞鸟。”

   另一说是出自《芜湖县志》,“每遇阴雨,烟波无际”,资料中描述蛟矶不高,但地势险要。浩荡长江,滚滚西来,蛟矶首当其冲,激流受阻芜湖江岸,激流猛转,翘首北上,奔腾而去南京;长江水流又在对岸繁昌县江边,漳河入江口,形成一大江湾——大龙湾,江水回荡,与繁昌县的漳河,芜湖境内的青弋江流入长江之水,汇合翻涌;又在螃蟹矶,关门洲等处冲激流荡,回漩成涡,以致无风起浪,水响流急,每当水汛之期,更是波浪汹涌,惊涛拍岸,云雾霭霭。据此,可以说是站在蛟矶之上,千里波涛尽收眼底。



   庙:历经唐宋元明清                              

   蛟矶山上蛟矶庙。寺庙位于无为县二坝镇蛟矶村,临长江而建,迄今已有上千年历史,是历史上芜湖著名的人文、宗教、旅游圣地。加上历代封赐有加,名人题咏不绝,它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厚。

    从唐朝开始矶上祠宇屡建屡废,到了宋代,许多诗人也都纷纷来此祭拜,名声大振。大诗人陆游在《入蜀记》中也曾提起蛟矶庙。直到元代,欧阳玄主政芜湖,首创“芜湖八景”诗,才将《蛟矶烟浪》列入其中。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重建了寺庙大殿。

   明代更是蛟矶庙辉煌时期。由于明太祖朱元璋与马皇后亲临蛟矶祭拜,此庙的地位随之提升。芜湖县令黄朝弼多次指令扩建蛟矶庙,规模日益宏丽。后来的明成祖在大殿旁又建“水府殿”三楹;明孝宗敕建牌坊一座,额曰:“中流砥柱”,并建右殿三楹;明世宗更右殿为“涵虚楼”,还在楼后建“涵碧楼”,新楼面江,水天一色……一位孙姓的老人说,“极盛之时,这里可是有屋宇九十九间半呢。”

   清末,太平军攻克芜湖,蛟矶成了争夺的战场之一,所有祠宇一炬成灰,空存瓦砾一片。同治五年(1866),安徽巡抚彭玉麟捐款重修蛟矶庙,虽然没能恢复旧貌,但大体上呈现出她原先的恢宏气势。民国时期,蛟矶建筑依然保持完好。主体建筑灵泽宝殿,楼高三层,飞檐翘角,碧瓦黄墙。大殿供奉灵泽夫人塑像,英姿飒爽,目光如射。神龛罩黄色帏帐,红纱宫灯高悬,铜炉香烟袅袅。正殿后有寝宫,内设龙床凤衾,罗帐玉枕。之后有后庭内院,点缀奇花异石,青竹环绕,成了游人香客留宿之处。



   情:为夫投江孙尚香   
    蛟矶庙又名灵泽夫人祠,祠里供奉的女神像,是三国时代江东吴大帝孙权之妹孙尚香。而这座庙宇的由来,是民间流传的一段美丽神话故事。

   孙尚香在镇江甘露寺招亲,许配给蜀主刘备,人称孙夫人。据民间传说,彝陵一战,刘备兵败,退守白帝城,不久郁郁而死。远在镇江的孙夫人得知消息后,在江边摆设香案遥祭刘备,并乘人不备,纵身跳江自尽。尸体溯江而上,最后漂到蛟矶,被渔民打捞上岸,便将她在矶头安葬,并建一祠予以纪念。住在周围的老人告诉记者,东吴人称孙权是英雄,刘备是枭雄,于是孙夫人便成了枭姬。这个祠起名为蛟矶庙,因“枭姬”两字讹传成了“蛟矶”。

   既然立祠纪念,应该有对联挂于大殿红漆柱上。当时当地某秀才苦思冥想,凑成一副,经过精雕细刻制成楹联,谁知挂了一夜第二天就不翼而飞。如此三次,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有位老学究欲探明真相,便在深夜躲进大殿,经几个时辰的折磨,他昏昏欲睡,忽然一阵冷风吹来,不由地打个寒颤,只听一阵清脆的佩环声,衣裙拖地的细碎声,接着见一戎装打扮的女子,肩披素练,在庭中来回踱步,口中念念有词,反反复复就是一句话:“思亲泪落吴江冷。”老学究知道阴阳有隔,不便与孙夫人对话,第二天便将情况告知里正,原来是孙夫人嫌秀才撰写的对联不好,这才自己撰写,因才学疏浅只撰成半联就搁浅了……因此很长时间内大殿上只挂半片对联,也就成了绝对。

   之后,一直到明代才有下联。据说有天滩前走来一位秀才,半癫半疯地立在祠前呆笑,看大殿挂着半片对联,不禁叫道:“拿酒来拿笔来,待我续上下联!”祠中的女道士骂道:“你这疯子别造孽了,抬头三尺有神灵!走罢,走罢!”说完便要驱赶这疯子。谁知他就是不走,口中念叼:“不就是半个对联吗?想我江南才子徐某还不立马可就!”说完捡一枯枝在地上写道∶“望帝魂归蜀道难”落款是“天池山人田水月题”。写完扬长而去。此事惊动了芜湖知县,他一看吃惊地说:“田水月分明是‘渭’字,天池山人正是徐渭的名号。”从此“思亲泪落吴江冷,望帝魂归蜀道难”成了蛟矶庙的对联,至今仍然刻在大门上。



   今:百废待兴第一镜
   明末清初,蛟矶景观始见衰落。“1938年抗日战争时,蛟矶庙遭到了最大浩劫,一场战火烧成白地,只存下现在的这3间屋子。”72岁的蛟矶庙住持释弥松缓缓地说,“我在54岁的时候来到这里住了下来,在了解了这么漫长的历史之后,就想着要把蛟矶庙修补起来。”

    今日,蛟矶成为残蚀的小山丘,只存一对石狮和断砖碎瓦。一间新修的蛟矶庙位于距离长江百米外的一座高地上,远望过去不易分辨。两只古老的石狮“望着”滚滚长江水,不知在思考着什么。而用汉白玉石雕刻“灵泽夫人祠”的牌匾靠在古庙的屋子里,落满了灰。

    据释弥松法师回忆,上世纪90年代,自己开始试图恢复蛟矶庙。“初来时,这里连一个碗都没有,庙宇被占用做了小学,庙前古老的松柏树也被村民砍掉了,庙里的门窗不是被拆走了,就是被砸坏了,庙堂里应该供奉的神像却一个影子也看不到。”他说,后来在二坝政府和当地群众支持下,占地近1000平方米的大雄宝殿和伦殿终于建成。记者在殿内看到,大小佛像100多座。殿外还堆着大量的砖石,释弥松法师说,按照旅游部门和政府的规划,未来的蛟矶庙和近旁船舶工业园、工业园、渡江纪念碑、更楼寺、龙泉寺、蛟矶山无公害蔬菜基地、葡萄园、中江塔等景观联成一片蛟矶十景二坝游览区。

    “寺庙前的石狮,建成千年却完好无损,是因为大家敬畏它爱护它。”附近的村民告诉记者,美好的愿景得靠今天的保护和开拓,展望明天,百废待兴。不管多久,当地人期待着得到更多的关注,期待着重现迷人的“江心第一镜”。(王世宁 钱秋月 文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5-14 19:41 , Processed in 0.093809 second(s), 1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