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feipeng8865

香港古建筑一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2-4 22:54:12 | 显示全部楼层
伯大尼修院(法语:Béthanie),位于香港岛薄扶林近薄扶林村一带,于1873年到1875年年间由巴黎外方传教会建成,作为传教会士的休养之所。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4 22:56:57 | 显示全部楼层
鸭脷洲洪圣庙是香港一所洪圣庙,位于香港岛南部的鸭脷洲洪圣街9号,邻近鸭脷洲市政大厦及鸭脷洲海滨长廊,现已被列为香港一级历史建筑。鸭脷洲洪圣庙于清朝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由当地渔民集资建成,为南区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建筑物。庙宇先后有多次重修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4 22:5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圣神修院(英语:Holy Spirit Seminary)是香港一座富历史的神学院,以培训香港天主教神职人员为宗旨。
圣神修院位于香港黄竹坑惠福道6号,原址属创办于1931年的华南总修院(South China Regional Seminary / Regional Seminary of South China)。华南总修院于香港日治时期曾一度停办,复办后又因大陆沦陷,华南地区没有修士前来而停办。罗马教廷传信部于1964年将华南总修院移交予香港教区管理。同年,原址位于薄扶林太古楼、一块由巴黎外方传教会所捐献的土地的圣神修院(于1957年成立)迁入华南总修院原址发展。圣神修院现时除了是香港训练天主教神职人员及供教友静瞻修炼的重要地方外,也为教友提供图书馆、静舍租用等服务以及开放教区文物馆予已预约人士。亦有每月一次,名为“聆风乐祷”的读经及供一般人士参加之祈祷活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4 23:03:14 | 显示全部楼层
圣马利亚堂(St Mary's Church),又称圣公会圣马利亚堂,是香港圣公会在港岛东区发展传教事工第一所的教会,于1911年成立,位于铜锣湾大坑道2A号近东院道及铜锣湾道交界,现时为香港圣公会香港岛教区的教堂。圣马利亚堂是香港港岛仅存的糅合中国特色和文艺复兴建筑风格的教堂,现被列为香港一级历史建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4 23:04:28 | 显示全部楼层
圣玛加利大堂(英语:St. Margaret's Church)是香港一所天主教教堂,是东方第一所以圣女圣女玛加利大(英语:St. Margaret Mary Alacoque)为名的教堂,位于香港岛跑马地乐活道2A号,由“宗座外方传教会”建立,于1923年2月3日由翟伯禄神父奠基,1925年1月25日祝圣启用,1949年1月25日升格为堂区。现时教堂已被列为一级历史建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4 23:0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圣保禄修院(英语:St. Paul's Convent Church)位于香港铜锣湾铜锣湾道1号,由法国沙尔德圣保禄女修会(英语Sisters of St Paul de Chartres)所建立。该会的在香港的服务可追溯至1848年,当时主要收容被遗弃的婴儿,其后该会陆续将服务扩展至开办学校及医院。该会在1916年开始在铜锣湾区大力扩展,在修院内先后兴建了女修道院、圣保禄学校、圣保禄医院、基督君王小堂及护士宿舍。建筑群当中以基督君王小堂最具历史价值。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4 23: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蓝屋是香港一列唐楼,位于香港岛湾仔石水渠街72号至74A号双数门牌,现已被列为香港一级历史建筑。其中72号、72号A及74号三幢外墙被涂上蓝色,因而被称为“蓝屋”;而74号A在2010年前仍由私人拥有,一直维持灰色的外墙。蓝屋原址曾是一所医院,楼高两层于1872年政府差饷征收册中名为“华佗医院”(亦称为“湾仔街坊医院”)。1886年关闭后变为用作供奉“神医华陀”的庙宇。1920年代拆卸后兴建现在四层高建筑,于1922年建成,楼梯间的墙壁、单位内的窗户同样由木材制造,而露台部分则采用钢筋水泥建造,是香港少数余下有露台建筑的唐楼。72号地下为“华佗庙”,1950年代为黄飞鸿徒弟林世荣侄儿林祖开设的武馆取代,至1960年代林祖的武馆再改为其儿子林镇显的医馆。72号一楼曾开办专为街坊子弟提供免费教育的“镜涵义学”,而二楼及三楼则是战前湾仔唯一英文学校“一中书院”的校址。72号A地下是“广和号”杂货店和74号地下是“联兴酒庄”,约在80年代结业。74号二楼曾经是“鲜鱼商会”的会址,而同座三楼则为商会的会议室。74号A地下原本是杂货店,战后改为住宅。1990年代,香港政府为蓝屋外墙髹上油漆时,因物料库只剩下水务署常用的蓝色油漆,整座蓝屋便髹成蓝色。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4 23: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区社区中心(Western District Community Centre),是位于香港港岛西营盘西边街的一处多元用途的社区会堂,昔日为赞育医院(Tsan Yuk Hospital)的所在地而被称为旧赞育医院,于1992年被古物咨询委员会评定为香港一级历史建筑。该中心始自于1922年创办赞育医院,医院由三部分建筑物组成,分别是医院大楼、职员宿舍及员工宿舍,当时医院用作妇产科医院,由华人公共诊所委员会经营管理。在1926年,香港大学妇产科在此作为教学及实习医院。直至1934年由香港政府管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此建筑物改名为 赞育社会服务中心,后至1955年,赞育医院迁至医院道。而“西区社区中心”之名称是由1973年开始命名至今。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4 23: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香港大学冯平山楼(Fung Ping Shan Building, University of Hong Kong)是一座香港一级历史建筑,位于香港岛西营盘般咸道94号,香港大学校园之内,现时用作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之用。冯平山楼于1932年兴建,并于同年12月14日正式启用。冯平山楼由当时香港富商冯平山捐款兴建,用作中文图书馆之用,该图书馆亦被命名为冯平山图书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4 23: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域多利军营(Victoria Barracks),又称域多利兵房,是香港昔日驻港英军一个主要军营,位于香港岛金钟,约于红棉路、坚尼地道及金钟道交界一带,邻接当时的威灵顿军营及美利军营。现址已成为香港公园的一部份,军营内的部份建筑物得以保留,旧三军司令官邸被列为法定古迹,另外数座建筑物被列为香港一级。域多利军营早于1840年代已有驻军,并于1843年至1874年间正式建立,是英军最早期在港兴建的军营,曾建有三十多座军事建筑物。香港日治时期,军营曾被日军征用,香港重光后军营曾作大规模修复。1979年,驻港英军将域多利军营的土地交回香港政府。军营于1979年交还香港政府,里面大部分建筑在1985年至1992年遭拆卸,其中大部份范围改建为香港公园和太古广场。

下面是1840年照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4 23:24:25 | 显示全部楼层
香港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中央会所,又称香港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必街会所,是香港中华基督教青年会昔日的总部,位于香港岛上环必列者士街51号,现时会所服务有“必爱之家宿舍”、“必爱之家庇护工场”及以康体服务为主导的青少年服务。建筑物已被列为香港一级历史建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4 23:2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旧英军医院(Old British Military Hospital)是香港昔日一所军用医院,位于香港岛半山区波老道10号近宝云道一带,现时由香港犹太教国际学校租用,并已被列为香港一级历史建筑。旧英军医院建于1903年,以取代位于律敦治医院现址的原有英军医院,并于1907年正式启用,由主楼及附属建筑物组成。1941年香港保卫战期间,该医院曾遭受日军多次轰炸,但于香港日治时期仍作医院使用,香港重光后则继续供驻港英军使用。1967年,位于京士柏的新英军医院落成,原址改作香港英童学校新校址。1979年,香港英童学校迁出,该处改作政府办事处,先后供多个部门使用,至1988年为止。1990年起,政府先后以特惠租金将该处租给不同非牟利机构,现时则由香港犹太教国际学校租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4 23:29:12 | 显示全部楼层

1925年的英军医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4 23:37:07 | 显示全部楼层
些利街清真寺,又称回教清真礼拜总堂,建于1915年,位于香港岛中环半山区些利街30号,些利街和摩罗庙街的交界。该寺为香港最古老的清真寺,反映香港殖民地时代穆斯林的历史,也象征了香港宗教文化的多元性,历史价值甚高。现被古物古迹办事处列为香港一级历史建筑,其教徒住所则被列为香港二级历史建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4 23:4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梅堂及仪礼堂位于香港大学内,是香港的历史建筑物,属爱德华式建筑风格,本来有三幢,作为宿舍。于1969年,此三幢楼,卢迦翼、梅翼及仪礼翼宿舍,合并名为“明原堂”。现存只余两幢建筑物,改称“梅堂”及“仪礼堂”,用作“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通识教育及写字楼等。此宿舍门前,设有“月明泉”喷水池,是由李嘉诚为纪念其夫人庄月明而捐款设立。小说家张爱玲寄宿港大时,曾生活于此。日治时期被日军占用。台湾作家龙应台也曾居于此。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4-27 23:09 , Processed in 0.084661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