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7668|回复: 21

天河机场三期工程咨询评估报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10 19: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报告是去年做的,部分数据有些旧,跟今年夏天发改委的最终批复报告有一些出入。我摘录部分内容如下。

为满足未来发展需要,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10年3月以《关于武汉天河机场三期扩建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批准该项目立项,总投资146.16亿元。2010年12月,湖北省发展改革委向国家发展改革委上报了《关于恳请批复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三期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请示》和该项目的《可研报告》。由于《可研报告》存在空域使用方案不确定、航空业务量需求预测分析不充分、供油工程方案不可行等问题,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根据评估建议提交了《可研报告的补充资料》,提出以2020年为设计目标年,按4F指标新建东飞行区,新建1条3600米×60米的第二跑道及滑行道系统、46.5万平方米的T3A航站楼,以及相应的空管、供油和监管局等相关设施,申报项目总投资177.6470亿元(其中,T3A航站楼是按35.7万平方米估算的投资),较立项批复增加31.4870亿元。

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区域经济、综合交通发展状况、民航业务量预测以及空域条件,论证本期工程合理的建设规模、内容和投资”要求,评估综合分析了当地航空运输及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结合高铁运营对机场业务量的实际影响,对航空业务量预测进行了深入研究,将《可研报告》2020年旅客吞吐量3800万人次调整为3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维持原预计的44万吨;T3A航站楼规模由46.5万平方米调减至37万平方米;新建1条3600米×60米的第二跑道及滑行道系统、建设南北2组(4条)垂直联络滑行道、60个机位的站坪(56个近机位,4个远机位);综合交通中心、停车场、货运区、消防救援、通信、供电、供水、辅助生产生活用房,以及空管、供油、监管局等设施。

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评估时提出的“根据区域经济、综合交通发展状况、民航业务量预测以及空域条件,论证本期工程合理的建设规模、内容和投资”要求,结合武~广高速铁路运营对民航的武~广航线运输量影响的实际情况以及有关部门对高速铁路和民航运营关系的研究成果,特别是未来高速铁路规划和建设情况,评估对武汉机场的业务量做了认真分析研究,将2020年旅客吞吐量由3800万人次调减至3500万人次,建议T3A航站楼规模按37万平方米建设,对建设方案提出了优化意见和建议。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10 19: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航空业务量预测
《可研报告》以2009年为预测基准年,采用幂函数趋势法、波布加门公式法、计量经济法和综合判断分析法,预测2020年旅客吞吐量38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44万吨;2040年旅客吞吐量7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95万吨。
《可研报告》对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和快速客运专线快速发展对民航运输带来的影响认识不足,既没有对2009年12月武广高铁开通后带来的影响进行比较客观的研究,也没有对高速铁路和快速客运专线成网后的影响进行分析和预判。据了解,由于武汉~广州、武汉~合肥~上海高铁建成运营后,武汉机场的一些短程航线已相继停航,2010年武汉机场旅客吞吐量仅增长3%,全年达到1164.7万人次;2011年1~5月累计完成旅客吞吐量506.12万人次,较去年同期仅增长1.2%。

近一年来,我们对高铁和快速客运专线给民航运输带来的影响也经历了一个逐步认识到加深的过程。评估结合武汉市功能定位和区位优势对影响航空业务量预测的利弊因素做了如下分析。
(一)因素分析
1.不利因素
(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十二五”期间国民经济年均增长速度下调为7%,增长速度减缓对航空需求会产生一定不利影响。
(2)高铁运营的影响。武汉~合肥~上海、武汉~广州的高铁于2009年4月1日、12月26日相继开通;在经提速改造的既有铁路上还相继开通了武汉至北京、郑州、襄樊、南昌、成都、重庆等地的动车。
2010年,武汉机场旅客量最高的前7条航线是武汉至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深圳、成都和重庆;除尚未开通高铁的武汉至北京、成都的航线仍分别保持13%、19.8%高速增长外,其余航线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有的航线下降幅度较大,短程航线如武汉~南京、武汉~南昌等航线相继停飞。
经对《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规划建设、在建的快速客运专线与武汉机场航线的对比分析,重合的有10条,其中武汉~北京、武汉~成都等高铁预计在2011年底和2012年开通;特别是在2020年前“四纵四横”的高铁和快速客运专线网形成后,其对民航运输的影响将全面显现。
评估在对高铁影响进行梳理的同时,也比较注意参考、吸收有关部门的研究成果。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2010年完成的《“十二五”期间民航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作用和对策研究》中,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初步统计出高铁对民航不同距离航线的影响程度:800公里以下航线的旅客被高铁分流的比例为36%~40%,800~1000公里为18%~22%,1000~1200公里为9%~11%,1200公里以上所受影响很小。
评估认为,应继续跟踪和研究高铁建设给民航带来的影响,深化这两种运输方式在综合运输的地位和作用的研究,细化武汉机场航空业务量预测。

2.有利因素
(1)武汉是我国中部地区的区域经济中心城市,中部崛起国家战略的实施,为武汉发挥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壮大优势产业和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供了良好契机。
根据《武汉十二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武汉将充分利用上述契机,积极推进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转变,这些优势以及人口、对外贸易、旅游、城市化建设、生活水平的提高等都为武汉的航空需求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2)地缘位置和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实验区为武汉机场提供较多旅客成为可能;区域地面交通的改善使武汉机场为周边地区提供航空运输服务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具体预测
评估在分析上述因素同时,结合民航局制订民航三大战略(持续安全战略、大众化战略和全球化战略)、建设民航强国的阶段目标,即全国机场旅客吞吐量由2010年的5.64亿人次增加到2020年的14亿人次以及民航“十二五”规划提出全国民航旅客运输量年均增长11%的预期,评估认为《可研报告》提出的武汉机场2020年3800万人次的预测偏高;按照国家纲要“强化交通运输枢纽地位,按照适度超前原则”,2020年旅客吞吐量可按3500万人次作为努力目标,即2011~2020年年均增长11.7%(前5年增速会低于平均增长速度);同意《可研报告》提出的2020年货邮吞吐量44万吨的预测结果。预测结果见表2。
表2                        航空业务量预测表
年  份        旅客吞吐量(万人次)        货邮吞吐量(万吨)        飞机起降量(架次)
        可研        评估调整        可研        评估调整        可研        评估调整
2000年实际数        249.5        4.0        4.62
2005年实际数        474.4        6.4        5.18
2001~2005年
年均增长(%)        13.49%        9.88%        2.29%
2006年实际数        610.1        7.38        6.69
2009年实际数        1130.4        10.19        11.33
2006~2009年
年均增长(%)        24.24%        12.32%        21.62%
2010年实际数        1164.7        11.02        11.25
2009~2010年
年均增长(%)        3.0%        8.2%        -0.7%
2020年预测值        3800        3500        44        44        33.59        31.26
2011~2020年
年均增长(%)        11.7%        14.85%        10.7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10 19: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空域环境和飞行程序
《可研报告》以武汉机场双跑道独立运行模式为最终目标,分析了武汉机场的空域环境及双跑道运行的空域需求,设计了双跑道进离场程序、仪表进近程序,以及相应的空域调整方案和导航设施布局方案,符合民航规章要求。
武汉机场地处我国多机场运行的复杂区域,军航孝感、阳逻、黄陂、应山和山坡机场在该机场周围,机场的进离场飞行集中在河口、浠水、龙口、天门四条走廊内飞行,进出走廊为双向对头飞行,存在飞行安全隐患。进近管制区内航班密度大,目前不能进行有效的进离场分流,周边空域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现有空域条件对双跑道运行制约较大。

针对武汉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空域规划及飞行程序设计存在的问题,湖北省政府成立了以副省长为组长、军民地三方有关单位领导参加的空域规划和飞行程序专题协调领导小组,经多次专题协调,达成了以下共识:
1. 同意武汉天河机场建设第二条平行跑道,实施双跑道独立运行;
2. 同意第二跑道空域规划和飞行程序设计使用宽40公里、长约160公里的空域范围;
3. 同意天门、河口、龙口方向进离场分流方案;
4. 将黄陂机场本场飞行活动控制在海拔1100米以下;
5. 原则同意山坡机场一号空域向西南移1.8公里、孝感机场东部空域西移2公里;
6. 规划浠水导航台向北平移50公里,以解决浠水方向民航班机频繁穿越空军武汉机场训练空域的飞行冲突问题。
评估认为,上述共识为实现机场双跑道独立运行的目标打下了可靠基础。

评估建议:
1. 根据《关于武汉天河机场三期工程空域调整和飞行程序等问题的会议备忘录》提出的“按浠水导航台向北迁移约50公里、河口导航台向西迁移20公里为基础编制项目飞行程序”及“浠水、河口导航台的迁移,须征得民航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并待可研报告评审通过后,再按程序上报导航台选址意见”,建议民航上级主管部门尽快出具意见,结合军民地三方协商的共识,抓紧落实导航设施布局方案。
2. 请有资质单位进行武汉机场空域容量的计算机模拟仿真论证,提出量化数据,为提高空域资源利用效率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3. 根据民航局《关于基于性能的导航飞行程序制定工作的通知》(局发明电〔2011〕322号),请机场业主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PBN飞行程序设计。
4. 根据空军武汉指挥所代表提出的在机场西北部建设雷达及相关通信设施的建议,请空域规划和飞行程序专题协调领导小组协调研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10 19:24: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期总平面规划
《可研报告》提出的本期总平面规划与《机场总体规划》(2009年版)和批准的《预可研报告》有较多变化,其中,变化最大的是将位于T3A航站楼和T3B航站楼(位于T3A以北)之间的综合交通中心移至T3A南侧;在机场南、北工作区新增加了包括车辆设备维修中心用房、飞行区管理业务大楼、安检办公用房、贵宾服务部、空港公司办公用房、保安业务用房等设施,但未就这些变化或增加的理由予以解释和说明;此外,《可研报告》提出的供油工程平面布置存在不合理的问题。根据评估要求,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提供了《补充资料》,综合这两个材料,本期总平面规划的主要内容是:机场将形成东、西两个飞行区,西飞行区维持4E等级,新建的东飞行区等级为4F。在东飞行区,本期新建1条3600米×60米的跑道,该跑道距现有西飞行区的跑道向南错开300米,两条跑道中心线的间距为2100米;新建2条平行滑行道,3600米×25米的第一平行滑行道距跑道190米,3600米×25米的第二平行滑行道位于第一平行滑行道的西侧97.5米处。新建南北2组(每组2条)垂直联络滑行道,南联络滑行道按E类飞机双向运行考虑,北联络滑行道按单条运行F类飞机考虑。新建T3A航站楼,本期新建近机位56个、远机位4个,新建机位总计60个(40C10D8E2F),加上既有站坪和机位改造,扩建后机位总数为106个,可满足2020年的需求。在机场南、北工作区内,布置生产和生活辅助设施。

评估的具体意见是:
1.关于原规划的T3B,当综合交通中心移至T3A航站楼南侧后,原规划的T3B航站楼是否仍为航站楼方式,是否需布置第二个综合交通中心以及两个交通中心与T3A、T3B如何衔接等问题将随之产生,为统筹搞好机场远期规划和各阶段的建设,请尽快做好《机场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
2. 关于综合交通中心,《可研报告》及其《补充资料》以该项工程由其他部门负责不掌握具体情况为由,未能提供较详细和完整的描述。鉴于该综合交通中心的重要性和功能的复杂性,评估提请有关方面在制订方案时,要特别注意集疏运(道路和轨道)系统应努力实现“客货分离、快慢分离、系统冗余、机场专用”;交通中心系统要做到“多出入口、多车道边、人车分离、动静分离、公交优先、综合利用”。
3. 评估注意到,在布置2条跑道间的垂直联络道时,采纳了预可研评估意见,北端一组联络道向跑道中部做了移动;为进一步减少飞机地面滑行距离,提高运行效率,建议论证将此组联络道继续向南方向移动接近T3A航站楼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
4. 评估认为,飞行区各双向滑行系统需作调整,建议对南、北两端的滑行系统运行进行计算机仿真模拟。近机位中F类国际机位偏少,建议在国际、国内的衔接区域规划两个F类机位或预留一个F类备用机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10 19:27: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期建设方案、内容和规模

(一)飞行区场道工程
《可研报告》提出:
1. 本期场内填方约2123万立方米,场内挖方约349万立方米,外借土方约1986万立方米(运距20公里)。
2. 在距既有跑道东侧2100米处按F类标准新建1条3600米×60米的远距平行跑道(两侧道肩各宽7.5米),新建跑道南端相对既有跑道向南错开300米。
3. 第二跑道西侧新建两条平行滑行道,跑滑间距190米,滑滑间距97.5米;设4条快速出口滑行道,滑滑之间设置相应的联络滑行道。
4. 东、西飞行区之间新建2组(4条)垂直联络道,其中南侧1组(2条)均为E类标准,北侧1条为E类标准、1条为F类标准。平行滑行道及F类联络滑行道道面宽25米,两侧道肩各宽17.5米。3条E类垂直联络滑行道道面宽23米,两侧道肩各宽10.5米。
5. 新建60个机位,所有机坪均有配套的机位滑行通道。
6. 新建道面均采用水泥混凝土道面。E类、F类道面厚40厘米;跑道道肩厚16厘米,滑行道道肩厚12厘米,防吹坪厚20厘米;机坪服务车道采用4厘米厚AC-13改性沥青混凝土面层及7厘米厚AC-20沥青混凝土结构。
7. 飞行区排水系统设计暴雨重现期为5年。新建飞行区设2个出水口,采用浆砌片石梯形明沟24140米、钢箅子沟1500米、飞机荷载钢筋混凝土盖板沟3000米、汽车荷载盖板沟4000米、飞行区外排水沟5000米。
8. 建设宽3.5米围场路,路面结构采用20厘米水泥混凝土板,总面积约4.4万平方米。围场路间隔400米设置错车道;飞行区边界设置双层钢筋网围界,总长4万米;飞行区两端设4座双向开启大门;设卡口4个、防吹篱6个。
9. 场区存在素填土、塘、沟渠和弱膨胀土等不良地质,初步确定采用强夯、换填、灰土改性及隔水等方法进行处理。新建排水盲沟1500米。
评估建议论证将T3A航站楼北侧的2条垂直联络道继续移动到T3A与T3B之间(靠近T3A部位)方案的可行性,以减少飞机地面滑行距离,提高运行效率。

(二)助航灯光、站坪照明及机务用电工程
《可研报告》提出:
1. 新建第二跑道主降方向按II类标准、次降方向按I类标准设置进近灯光系统,在两端各加设1套顺序闪光灯和PAPI灯。
2. 跑道灯光系统:设跑道入口灯、跑道入口翼排灯、跑道末端灯、跑道中线灯、跑道边灯、接地带灯(主降方向)。
3. 滑行道灯光系统:设风向灯、滑行道中线灯、滑行道边灯、停止排灯、跑道警戒灯、中间等待位置灯。在直线段设置反光标志棒替代滑行道边灯。
4. 在跑道和滑行道两侧设置滑行引导标记牌;新建1套助航灯光监控系统;迁建南灯光站。
5. 在新建第二跑道两端各建设1座灯光变电站,主降方向灯光变电站面积为800平方米,次降方向灯光变电站为600平方米;建1000平方米的灯光运行管理中心。两灯光变电站由10kV站提供两路10kV电源,站内设置电力变压器、高压开关柜、低压开关柜、UPS 装置、柴油发电机组调光器柜等设备。
6. 机坪设55基升降式高杆照明灯塔、55套工频机务用电组合配电亭;设置1套机坪照明集中监控系统。
评估认为,移动式400HZ机用电源10台偏多,建议减少到5台。

(三)航站区工程
《可研报告》提出:
1. 武汉机场三期扩建设计规模拟按满足2020年旅客吞吐量为3800万人次,高峰小时客流量为 11973人次,建设T3A航站楼35.7万平方米。之后,建设单位在补充资料中提出既有2.8万平方米的T1航站楼存在流程落后、设备老化、屋面漏水、结构裂缝等问题,目前处于停运状态;T1航站楼工程改造在经济上不尽合理,且与T2航站楼和本期新航站楼在旅客服务运行和管理等方面不便等问题,据此提出,T1航站楼不再继续做航站楼使用,改为他用;本期新航站楼规模应考虑由T1航站楼承担的旅客吞吐量,依据设计单位完成的设计方案最新成果,航站楼建筑面积达46.5万平方米左右。
2. 本期目标年(2020年)需停车场地26.3万平方米,扣除已有停车场6.88万平方米,需新建停车场约19.5万平方米。规划建设T3A停车楼12万平方米,停车场7.5万平方米。
3. 新建进、出场道路21.1万平方米,T3A航站楼高架桥49560平方米,桥下道路24000平方米,航站区环形道路48200平方米,T2航站楼与主进场路连接匝道46020平方米。新建滑行道桥21000平方米,服务车道桥14700平方米。
4. 在航站区中心建设商业交通中心。建设包括商业设施8000平方米,商务贸易设施12000平方米,地铁站及道路交通设施22000平方米,设备用房8000平方米。
评估认为:
1. 项目单位提出T1航站楼不再继续作航站楼的理由基本合适,建议尽快研究该楼如何使用的具体方案,做到物尽其用。根据2020年旅客吞吐量3500万人次,除T2承担880万人次(全部服务于国内航线旅客),T3承担其余的2620万人次,其中,国内2320万人次,国际300万人次(由3800万人次中的570万人次下调至300万人次);国内和国际典型高峰小时旅客吞吐量分别按7888人(万分率:3.4)、1200人(万分率:4.0),人均面积30和40平方米计算,需国内旅客面积23.66万平方米、国际旅客面积4.8万平方米,共需直接为旅客服务的功能面积28.46万平方米。根据国内外大型机场航站楼建设和运行经验,本项目的功能面积与建筑面积比例按1:1.3计算,新建航站楼建筑面积为37万平方米。评估对设计单位建筑面积约46.5万平方米的航站楼方案进行了初步研究,认为在主楼面积和连廊宽度方面有较大优化空间,建议指廊视业务量增长情况分期建设,通过上述措施可大大减少航站楼规模。
2. 增加进出港国际、国内宠物发运提取流程,增设特殊旅客有偿服务流程。在已确定的五级安检方式行李系统基础上,细化行李自动化系统方案,并考虑设备用房使用面积和标高。T3A航站楼国内旅客安检通道14+10偏少,建议下阶段进一步调整核定。
3. 《可研报告》中缺少关于交通中心的内容。据了解,该项目由武汉市政府另行立项研究解决。考虑该项目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建议抓紧专项研究,与机场同步建成投入使用。

(四)货运区工程
《可研报告》提出:
1. 根据2020年武汉机场货邮吞吐量44万吨的预测基础,共需3.7万平方米的货运站。机场既有货运站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需新建1.4万平方米的货运站,包括1.1万平方米的货运库、2000平方米的营办公用房、1000平方米的辅助设施用房。
2. 拆除并还建4000平方米的海关办公楼,与其他联检及办公用房合建1座10000平方米的联检办公大楼;建200平方米的独立危险品库;新建300平方米的车库。
评估建议,参照其他机场建设经验,货运工程由机场和驻场基地航空公司共同承担,并考虑基地航空公司的货运需求比例,减少机场项目的工程投资。

(五)消防救援工程
机场现有消防等级为8级,本期消防等级提升为9级。
在第二跑道的南、北两端各新建1座1000平方米的消防值勤站;增配进口主力泡沫车、进口破拆车、国产泡沫车各1辆;在第二跑道和既有跑道外侧设置30公里DN400飞行区消防管网,消防泵设在北区供水站加压泵房内;新建10公里DN250的站坪和远机位停机坪消防给水管线,并设置地下式消火栓;新建3000平方米的急救中心、500平方米的应急救援抢险仓库。机场急救中心按救护9级需新增3辆急救车辆。

(六)飞行区安防工程
本期建设周界防入侵系统及图像监控系,在飞行区内建设8个武警执勤岗亭和2个鸟类活动观察站,内设置空调、ASDE(跑道监控)系统等设施;在站坪区和机场公共区设置电视摄像监控系统。

(七)辅助机场生产及生活设施
《可研报告》提出,本期新建建筑面积16000 平方米的综合业务楼(含拆迁还建5771平方米)、500平方米的车库(含拆迁还建132平方米)、5000平方米的安检业务用房、3000平方米的飞管部综合楼(含拆迁还建350平方米)、8000平方米的旅客过夜用房(拆迁还建)、2000平方米的场务办公用房、1600平方米的动力能源办公用房、500平方米的空港公司办公用房、3000平方米的生活服务楼、12000平方米的员工餐厅(含拆迁还建2000 平方米)、22000平方米的员工宿舍、24000平方米的航空公司办公楼、12000平方米的边防检验检疫用房等各类生产生活辅助用房,建筑面积共计15.86万平方米。
评估认为,各类辅助用房建筑规模偏大,建议经营性用房由企业自行解决,相似功能的用房合并建设。根据本期工程需要,共建设各类辅助用房建筑面积合计9.34万平方米,比《可研报告》减少6.52万平方米。

(八)供电工程
2020年机场需新增负荷32300kW。新建第二座110kV中心变电站,安装2×31500kVA变压器及全场变电站监控系统,并附建10/0.4kV变电站;变电站土建预留变压器增容至50000kVA机位及扩建用地;货运区、机场南区各建1座开闭站;在航站楼内设置6座10/0.4kV变电站,新增2台变压器;场内其他新建设施自建变电站或由附近变电站提供低压电源;场内10kV电缆沿管廊、电缆沟或穿管敷设,长度50公里。
评估认为,尽快取得当地供电主管部门协议文件,落实外部电源供电线路,进一步细化供电设计说明。

(九)供水工程
机场现有供水系统规模为12000立方米/日。2020年机场最大日用水量为22440立方米。新建第二供水站(北供水站),新增引自黄陂的DN400自来水管线,实现机场水源全部为市政自来水,原有地下水井作为应急水源;建1000平方米的供水泵房,加氯、维修和值班综合用房合计200平方米;建2座3000立方米的清水池;改造机场北区一期工程10公里老化的管线,新建20公里连通南北两区的环状供水管网。
评估认为,应尽快取得供水协议,落实市政供水方案。

(十)雨水、污水及污物处理工程
《可研报告》提出:
1. 场内排水采用污水、雨水分流排放制,对目前不符合分流的系统进行改造。改造20公里现有雨水管沟、15公里污水管线,设1座提升泵房;新建20公里航站区雨水管网、30公里污水管网。
2. 机场现有污水处理厂1座,日处理能力为6000立方米。本期机场的污水排放量将达到1.7万立方米。扩建既有污水处理厂,采用自动化程度较高的SBR污水处理工艺,本期扩建6000立方米/日的处理量,待污水排放量达到10000立方米/日时再扩建剩余的5000立方米/日的处理量。
3. 目前机场日生产生活垃圾量约1.4吨。本期建设1座800平方米的封闭式生活垃圾转运站,新增2辆封闭式垃圾转运车、2辆清扫车;扩建1座300平方米的垃圾分检消毒车间,增加1座500平方米、设备处理能力为10 吨/日的焚烧车间。

(十一)供冷、供热及供气工程
《可研报告》提出,本期工程新增冷负荷为83890kW,新增热负荷为48980kW。新建1座锅炉房,设置5×9.1MW 燃气热水锅炉,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冷负荷由楼内制冷站提供,冬季采暖和空调热负荷由机场现有锅炉房提供;采用地沟敷设5公里的场区冷热管网。
评估建议,下阶段根据航站楼规模进一步核实冷、热负荷,优化建设方案。
2020年机场耗气量为8990标准立方米/小时。新建场区中低压调压站以及供气管网。

(十二)信息工程
《可研报告》提出,本期建设8000平方米的南信息中心、1500平方米的北信息中心、8000平方米的公安局信息指挥中心(反恐应急中心),在机场南工作区内建设3000平方米的机场运控中心。
评估认为,信息中心和公安局信息指挥中心建设规模较大,建议南、北信息中心总规模控制在5000平方米;公安局信息指挥中心调整为4000平方米。

(十三)总图工程
《可研报告》提出,机场工作区主干道、次干道的红线宽度分别为50米和40米,路幅宽分别为28米和16米;新建道路10条,总面积43.7万平方米;各区绿化共67.4万平方米;建2000米的工作区围墙、7000米的综合管廊;航站区、工作区土方填方985.5万立方米,挖方216.4万立方米,外借土方876.7万立方米,平整场地及厚土压实约309.5万立方米。
评估建议,下阶段进一步优化总图方案。

(十四)车辆配备
《可研报告》提出,本期增配各种车辆358辆。
评估建议,根据实际业务需要,本期配置各种车辆83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10 19:2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五)空管工程
1. 塔台小区
《可研报告》提出,在拟建T3A航站楼的西侧建设塔台小区,占地25亩;塔台高度暂定105米(最近的新闻说要做115米高);建设100平方米的塔台指挥室、80平方米的设备机房、160 平方米的休息及值班室、80平方米的气象观测室;塔台小区建设航管楼4000平方米。
评估认为,小区航管楼建筑面积偏多,建议控制在3000平方米。下一阶段根据新航站楼高度、机场OAS面评价,进一步核定塔台建筑高度;进一步核定用电量,落实小区供电、给排水建设与机场工程的界面。
2. 空管小区
《可研报告》提出,在机场主进场路的东侧建设空管保障小区,占地170亩。建5500平方米的管制业务楼、4000平方米的综合业务楼、3000平方米的倒班宿舍、1500平方米的后勤和食堂用房、600平方米的动力中心,总建筑面积14600平方米;小区设置风廓线雷达、通信及卫星天线、气象观测场;建设道路面积19130平方米、绿化面积70930平方米。在小区内建设武汉终端管制中心;空管小区总用电负荷1230 kW。两路市电引自机场1号开闭站,设置1台720kW备用柴油发电机组。管制业务楼配备2×80kVA的UPS;给排水就近接机场管网;建筑采用变频式VRV空调,工艺机房采用恒温恒湿空调;小区地基处理工程量100000平方米。
评估认为,用房规模偏大,建议管制业务楼控制在4000平方米;小区用电量设计偏大,建议进一步核定。
评估建议,小区内主路建双车道,支路建单车道;细化小区弱电工程的建设内容和基本规模。
3. 航管设备
(1)空管自动化、内话系统
搬迁并扩容现有的主用、备用系统;塔台设置管制席、助理席、地面席、飞行数据处理和放行席各2个,通报协调席、主任管制席、流量管理席各1个;进近采用塔进合并方式;对区域管制席进行搬迁并扩容,以满足过渡需求;今后武汉进近和区域管制将设6个进近席位、8个区域席位,由将设立的武汉终端管制中心工程解决;将“中西部航路工程”中新建的内话系统与过渡期配备的管制席位配套增加6个席位;建设1套国产内话系统作为备份,配置19个席位。
(2)配套设备搬迁和建设
《可研报告》提出,新建机场自动对空广播系统(ATIS);新建塔台视频监视信号传输与显示设备;新建空管综合信息处理与显示系统(SIPDS);新建2个甚高频地空通信移动应急台;搬迁既有卫星地面站、备用转报系统、ATM数据通信设备并扩容;在管制业务楼建设1套GPS时钟。
评估认为,根据空管技术、需求和系统整合的要求,综合信息处理与显示系统的架构、功能及应用均已变化,建议统筹考虑空管综合信息系统与现有的空管信息系统的建设,调整系统建设方案。
4. 场面监视系统
《可研报告》提出,本期在两条跑道外侧各建设1部X波段场面监视雷达头,新建1套场面监视数据处理系统(含5个显示席位);雷达天线高度15米,建天线罩,电源均采用二路低压,就近引自机场灯光变电站。设25平方米的设备和供电机房;建设1套10个站的机场多点定位系统(MDS),定位站设置地点初步确定在下滑台、航站楼指廊及塔台基准站。采用就近供电方式。
评估建议,补充雷达和多点定位系统的信号覆盖图,以及建设地点与机场相关部门的协调意见;场监雷达机房建在雷达塔下,不建雷达罩,核减征地规模,并尽快完成台址报批工作。
5. 导航工程
(1)《可研报告》提出,新建第二跑道主降方向设置II类仪表着陆系统,次降方向设置I类仪表着陆系统。
评估建议,根据飞行程序设计意见,将机场荷苞湖NDB更新为DVOR/DME,并尽快完成台址报批工作。
(2)评估同意建设新洲和蔡甸2座DVOR/DME,以及配套用地、机房、供电等设施。建议尽快确定具体建设地点和建设方案,以及完成台址报批工作。
(3)空军司令部《关于武汉天河国际机场第二跑道建设及空域规划和飞行程序设计问题》(司航〔2011〕4号)提出,同步规划浠水DVOR台向北移动50公里,并与武汉第二跑道同时启用的要求。
评估建议,尽快落实浠水导航台搬迁的相关事宜及建设方案,所需搬迁投资列入本期扩建工程。
6. 气象工程
《可研报告》提出,新建1套第二跑道自动气象观测系统,在空管小区内建设常规气象观测场;新建1套机场风切变预警系统、1套机场重要天气预警系统;搬迁现有气象数据库和静止卫星云图接收系统并进行软硬件升级;建设1套气象信息综合服务系统;建设与武汉气象局和省内机场联网的湖北省民航气象会商系统。
评估建议,将气象信息综合服务系统与既有系统进行整合升级,为省内支线机场提供气象服务,气象会商系统纳入气象信息综合服务系统建设中;暂不建机场风切变系统;尽快完成台址报批。
7.场内通信工程
《可研报告》提出,建设机场空管通信管网,在工作区和航站区建设主干环网,飞行区建设两个子环网。
评估建议,下阶段根据确定的航站楼建设具体方案,细化场内通信工程的建设方案;现阶段暂按现定规模和方案估算投资。
8. 车辆购置
本期工程根据2015年的空管业务需求和工程需要,新增3辆工程维修车、2辆职工班车。
9. 建设用地
评估同意空管用地规模,建议与机场工程统一办理相关征地手续;建议场面监视雷达用地控制在2亩内。
10.跑道运行专题研究
《可研报告》提出,为更好研究解决武汉地区的空域、飞行程序问题,合理确定武汉机场双跑道管制运行的整体方案,开展武汉机场空域规划、塔台及进近管制区管制运行整体方案、机场和进近管制区应用新航行技术研究、仪表飞行程序安全性评估、计算机模拟仿真评估专项研究,并组织出国专题培训,共需经费720万元。
评估认为,针对第二跑道的运行进行有关调研和研究是必要的,但拟定的部分研究项目内容重复。考虑国内已有多个机场实施双跑道、多跑道运行,建议考察、培训以国内为主,二跑道运行研究经费计列400万元。

(十六)供油工程
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于2011年5月提供的新版本的《供油工程可研报告》比较合理,建设方案可行。本期供油工程建设主要内容包括:扩建机坪加油管线、航空加油站迁建工程、新建临时航空加油站、机场油库改建工程、迁建公司办公区工程和新建地面加油站3座。具体内容如下:
1. 机场2020年航油加油量70万吨,平均每天加油量2397立方米,高峰小时加油量为780立方米,机场油库现有库容25000立方米,考虑储存系数现在库容只能保证9天的用油,不能满足运行期间不少于10天供油容量的规范要求。由于远期规划机场油库需要整体搬迁,因此本期2020年机场油库不再新建储油罐,现在机场油库库容不足部分,可由武汉石化公路配送航煤。
2. 扩建机坪加油管线。加油管选用方案二,即从泵房引出东、西2条油管。共新建DN350管线长度7.2公里、DN300管线长度3.7公里,利用现有DN400管线长度1.1公里。
3. 本期东区机坪建设95套加油栓井,10套高点放气装置、30套低点放水装置,机坪下管线沿线共设置170个侧漏井。新建11座阀门井,设56个紧急停泵按钮。
4. 迁建航空加油站。现有航空加油站因总体规划变化,迁至机场航站楼的西南侧,占地22.5亩。站内新建双车位灌油棚、值班用房、维修间、油车棚、综合检测罐、隔油池、洗车设施等。
5. 建临时航空加油站。为保障在施工期间,T2站坪上的加油任务顺利进行,灌油操作不间断,需要在T2站坪上设立一处临时航空加油站。站内设置球阀、过滤分离器、压力控制阀、胶管、加油接头等,站内可停放16辆管线加油车和1辆罐式加油车。此项费用由机场当局出资建设。待新建航空加油站达到使用条件投入运行后,此临时航空加油站拆除。
6. 机场油库改建,包括:还建油车库消防设施与倒班宿舍、改造油车加油泵区和改造电气及自控工程。
7. 迁建华南蓝天湖北分公司办公区。华南蓝天湖北分公司现有机关办公区位于T1航站楼的北侧,因扩建需要该项目迁建到机场东南驻场单位区内,占地6亩。建综合办公楼及附属食堂,建筑面积1825平方米,其中:综合办公楼及附属食堂1800平方米(含湖北机场集团公司出资还建1113平方米),门卫25平方米)。
8. 建设地面加油站3座
(1)新建特种车辆汽车加油站1座,占地面积5亩,建设4×25立方米埋地卧式油罐,建筑面积325平方米(其中站房115平方米、罩棚210平方米)。
(2)新建场外汽车加油站,在主进场路南北两端旁边各新建1座场外汽车加油站,每个加油站占地面积5亩,站内设有油罐、加油机、罩棚、站房便利店等设施。

(十七)民航湖北监管局工程
《可研报告》提出,建设“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安全运行现场监管小区”,征地80.10亩;建设20093平方米的业务用房(其中监管业务用房6043平方米、综合楼2900平方米、安全培训及证照管理中心7650平方米、附属用房2400平方米、车库1100平方米)、停车场21360平方米、道路22855平方米、围墙701米、大门2座,消防泵房及变电站合计400平方米。
评估认为,安全运行现场监管业务用房及配套设施工程的申报规模明显超出未来需要。根据其功能定位和未来需要,建议本期建设5000平方米的现场监管业务用房及附属用房(其中行政业务用房3000平方米、附属用房2000平方米),用地核减为25亩,其他规划项目根据监管局的发展需要适时建设。

(十八)外围交通及市政配套工程
武汉机场既有进场路宽21米,双向4车道,预计2015年左右交通量将趋于饱和,本期工程选择南北贯通的对外衔接方式,机场南、北两端规划两个对外出入口;将轨道交通2号线引入机场内,沿进场路两侧绿化带贯通机场南北,并与城市轨道交通线相衔接;将武汉至孝感的城际铁路线引入机场,在航站区交通中心设站。

(十九) 建设工期
本项目建设期为4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10 19:3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就贴这么多,其他内容省略。对机场建设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0 22: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T3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1 00:0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最终建设面积应该在43W左右吧?

但是感觉T3B可能悬了。。。

交通中心的建面貌似也是30W+?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1 00: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是双跑道独立运行,汉网上有个人不懂装懂,非要说不是独立运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1 00: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3500已经很不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1 07: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挺详细,感觉发改委还有对高铁有所顾虑,所以才这晚批复T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1 07: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挺详细,感觉发改委还有对高铁有所顾虑,所以才这晚批复T3
sunlam 发表于 2012-9-11 07:10


武汉自己改了规划。而且不是一般的大。否则现在已经封顶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1 08:44:39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T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1 13: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航站楼是37W,真是FGW的审批范围,不得不减少!

其实加上交通中心(可能省里批就可以了)远远大于46W了,实际并未减少!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4-26 11:32 , Processed in 0.084375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