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ccf 于 2012-9-10 15:11 编辑
记者昨天获悉,国务院日前批复同意武进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武进现代化建设将如虎添翼,我市城区也因此成为全国首个拥有2家国家高新区的城区。
此前,作为全省首家省级高新区,武进高新区建区15年来,充分依托区域产业优势,抢抓对外开放战略机遇,在规模、质量、产业提升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主要指标年均增幅超过50%。去年,武进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0亿元、工业总产值1302亿元,综合实力位居全省省级以上开发区第13位,在省级开发区中位居第1位。
尤其是2003年实施南区开发以来,武进高新区自我加压、不断加速。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超过120亿元,江苏武进出口加工区成功获批并顺利开关运作,城南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初具雏形,全省首家省级低碳示范区建设工作有效推进。目前,武进高新区已入驻企业3000余家,其中世界500强12家,7家企业成功上市,总投资上亿美元项目累计达29个。去年,武进高新区人均GDP达31.5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091元,均大幅超过江苏省小康社会指标。
多年来,武进高新区坚持走“高新之路”,瞄准特色化产业发展,狠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目前,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半导体照明、风力发电等三大国家创新型专题园区加快跃升,政产学研联动的区域创新体系初步成型。园区已组建各类创业投资机构14家、注册资本达22.8亿元,成功吸引250个领军型海归创新创业项目落户,其中国家“千人计划”10名。
“跻身国家队,对武进高新区融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创新型经济意义重大。”武进区委副书记、武进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凌光耀表示,成功升格后,武进高新区将以更大力度实施“二次创业”,重点打造智能装备、电子信息、半导体照明及现代服务业;力争到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0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70%,成为全球知名的智能装备产业基地,在国家级高新区行列中有作为、有地位。
此前,常州高新区为国家级,已成立20周年。
武进高新区的三个历史阶段
第一阶段是1996-2002年。启动北区3.4平方公里开发(后扩大至10平方公里),在规划建设、招商引资、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先后引进了卡尔迈耶、博世力士乐、液压成套等一批内外资骨干企业,形成了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纺织服装和生物医药四大支柱产业,形成了武进工业经济重要增长板块的雏形。
第二阶段是2003-2006年。实施南区开发战略,行政区域扩展到整个南夏墅镇,通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速度推进,形成一个全新的开发建设平台,为“十一五”的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三阶段是2007-2011年。武进高新区高速发展,工作重心由“大规模拆迁为主”向“构建和谐社会为主”转移、由“开发建设为主”向“招商引资为主”转移,一大批重要的功能平台建成投运,一大批优质项目成功落户,区域发展增长极的地位进一步彰显。
 |
评分
-
5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