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花心思的小男人 于 2012-7-9 22:56 编辑
天主堂若瑟堂位居芜湖市区吉和街28号的鹤儿山。始建造于1889年,由法国人设计监造。1891年“芜湖教案”被烧毁。后重建,1895年6月竣工。天主堂呈具欧洲中世纪哥特式建筑风格,砖、木、石混合结构,平面呈“十”字形,坐东朝西,南北对称布局。建筑大致可分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居于前向、南北对称,面阔三间的钟楼。第二部分是大厅,通体采用混泥土和花岗岩石结构,耐久坚固。第三部分是祭台。祭台分主次三座。天主堂通面阔27.70米,通进深40.70米。建筑面积2042.62平方米;钟楼通高27.77米。大厅之明间采用跨度较大的穹窿顶,两侧则用木质人字架支撑屋顶,形成层次丰富、跳跃活泼的屋顶剖面组合。天主堂是近代西洋宗教建筑在芜湖的成功范例,成为我们今天研究中西建筑文化的珍贵实例之一。2004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事件:
天主堂若瑟堂所在的鹤儿山是芜湖开埠通商后,由法国天主教会在芜湖强购而得的土地,并在此地建造了天主堂。他们以此为中心,向安徽乃至华东各地发展宗教事业。1891年,芜湖爆发了闻名全国的“芜湖教案”,当地百姓和教会发生激烈冲突,天主堂被愤怒的群众烧毁。事后,由清政府与上海法国领事馆协议,花费13万两白银在原址复建天主堂,1895年6月竣工。我们现在看到的天主堂就是那时的建构。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
4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