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4-11-1 11:3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文艺之美:木兰形象
乐府民歌《木兰辞》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具体生动的女英雄形象。文学史上木兰形象的出现具有不平凡的意义和价值。
木兰本是一名普通的勤劳的农家女,“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但当战争突然来临,家父老衰不能从征时,她勇敢地承担起了一般妇女所不能承担的重担:代父从军。“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凯旋归来后,“木兰不用尚书郎”,功成不受赏,毅然回故乡,“脱我战时袍,著我旧衣裳”,同行的伙伴才认出来这个转战十年的“壮士”其实是一个“女郎”。扑朔迷离的浪漫主义与写实叙事的现实主义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完美地突出了木兰天真、活泼、机智、勇敢、坚强、纯洁的艺术形象。
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重读(写)文学史,所得到的只能是一种伽达默尔所称的“效果历史”,因而,对历史的理解过程本质上是将历史视角化的过程。《木兰辞》的叙述视角在于木兰的“女扮男装”,全诗在这一视角下对叙事过程进行剪裁,详略得当,很好地突出了木兰的女英雄形象。如写军中的征战生活就很简单,而写出征前及立功归来后则不厌其烦地突出细节。第一部分写她的焦灼不安是为了说明她是个女子,不能出征。第二部分写到“不闻爷娘唤女声”也同样是为了突出她的女儿身份。第三部分写她不想做官、急于回家和回家以后的种种举动,更加强调了她是个小女子,有着农家小女儿的娇憨之态。整首诗的详略安排都是以此视角展开,因而显得层次分明,详略得当。民歌中普遍采用的复叠、排比句式,既渲染了气氛,推动了情节,又富有韵味,明朗质朴。《木兰辞》的内容之美与形式之美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木兰形象也深入人心,为广大老百姓所喜爱。
唐武宗会昌三年(843年),新任黄州刺史的大诗人杜牧登临黄陂木兰山,谒木兰庙,写下《题木兰庙》:“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吊古伤怀,将女英雄木兰的“弯弓征战”与同为湖北人,“一去紫台连朔漠”的和蕃使者王昭君相比照,更加凸显了时移世易的岁月沧桑之感。
至宋代,由于《木兰辞》先后收入《古文苑》、《文苑英华》、《乐府诗集》等文学总集,又受到黄庭坚、程大昌、朱熹、严羽、刘克庄等著名学者的研究和阐发,影响更加广远,木兰形象因此日益普及。
《木兰辞》已然成为一部文学经典。博尔赫斯说:“经典不是指一本拥有这样或那样的优点,而是指一本被世世代代的人们由于各种原因的推动,以先期的热情和神秘的忠诚所阅读的书。”经典在不同的时代会被重新阐释与被重新创作,这是经典传播史上的题中应有之义。
与学者、文学家对木兰故事的吟诵和研究的“小众传播”相比,电影、戏剧创作则是当之无愧的“大众传播”了。仅以电影为例,就有1927年民新影片公司由侯曜导演的《木兰从军》,同年天一影片公司由李萍倩导演的《花木兰从军》,1940年上海华成公司由卜万苍导演的《木兰从军》,1956年北京电影制片厂由刘国权导演的豫剧舞台剧《花木兰》,1964年香港邵氏影片公司由岳枫导演的《花木兰》和1998年美国迪斯尼公司拍摄制作的动画片《花木兰》。
正如伽达默尔所指出的,历史性是人类存在的基本事实,无论是理解者还是文本,都内在地嵌于历史性中,真正的理解不是克服历史的局限,而是去正确地评价和适应这一历史性。我们总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在世,有特殊的家庭和社会的视界,有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先于我们存在的语言,这一切构成了我们无法摆脱的传统,我们必然要在传统中理解,理解的也是我们传统的一部分。理解的历史性具体体现为传统对理解的决定作用。每一次对木兰故事的“重拍”中,木兰“都被‘新阅读者’——即拍摄者的目光投身为各种不同的叙事形象,而每一次投身都可能是一种‘社会象征行为’,并提供对民族自身现实处境的深刻或功利的重构”。这其实是“当代性”因素在经典阐释中的具体表现,木兰故事经典中的“忠孝”“爱国”“女扮男装”等等核心元素从来都是文艺作品的重要主题,无论是在国难当头的战争年代还是在四海晏平的和平年代,木兰故事都具有相当的“当代”意义和阐扬价值。
所不同的是表现于其中的不同历史阶段的“时代精神”和不同地理区位的“区域特色”。与中国版的木兰故事迥异其趣,美国版的《花木兰》富于美国式的个人英雄主义精神,木兰在战场上的胜利,不是凭借武力与男子们争战取胜,而是凭借其机智灵活的智慧;影片的后半部分木兰的女儿身份暴露,她只能以平民身份参与战争,并在皇宫殿顶打败单于,得以完成她的英雄的救驾之举,木兰在此被塑造成为“兰博”式的美国英雄形象。
美国版《花木兰》巨大的票房收益,对传统经典故事的成功的创造性“改写”,都启示我们:与物质资源的不可再生性的开发利用相比,文化资源是可以被反复开发利用的;我们只要盘活传统存量资源,进行富于时代精神与现代品格的“创造性转换”,就可以实现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大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