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五湖泛舟

[经济] 合肥市上市公司资料汇总(持续更新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5-29 16: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芜马滁不应该排名这么低啊,芜湖至少应该前50,滁州前60,马鞍山前100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5-31 10:45:3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乡鸡今年应该也可能ip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5-31 13: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五湖泛舟 于 2023-5-31 15:19 编辑
calvin123 发表于 2023-5-29 15:31
佛山东莞有很多企业在港股上市,佛山至少20来家吧


        截至2023年4月24日,根据上市公司公告的办公地址筛选,广东省在香港上市的公司数量达到247家,于各省市中排名第一,总市值达9.2万亿港元,首发募集资金达4281.37亿港元。其中佛山市、东莞市港股上市公司数量分别为14家、12家。具体参照下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5-31 22:32:01 | 显示全部楼层
calvin123 发表于 2023-5-31 10:45
老乡鸡今年应该也可能ipo

        最近,老乡鸡主板IPO获上交所受理,拟冲刺A股上市!

        成立20年从安徽走出来的老乡鸡,已在全国开出1000+门店,是最有望成为“中式快餐第一股”的种子选手。

        在去年5月老乡鸡就递交过招股书,而这次被受理,无疑是又向成功上市前进了一大步。

        众所周知,餐饮行业上市难,尤其是A股上市更是难上加难。

        而今年餐饮业又被传将被列为“红灯”行业,无疑又给很多想走资本化之路的餐企当头一棒,泼了一盆透心凉的冰水。

        如今老乡鸡作为最被看好成为“中式快餐第一股”的选手,它在上交所递交资料,无疑是给餐饮人以希望。

        如果老乡鸡能够成功上市,将给想要奔赴上市之路的餐饮人一针强心剂。

来源:职业餐饮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5-31 22:4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五湖泛舟 于 2023-5-31 23:12 编辑

★★★合肥市79家A股上市公司市值排行榜★★★




数据来源:同花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6-3 22: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五湖泛舟 于 2023-6-4 07:03 编辑

◆◆◆佛山A股上市公司数据◆◆◆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佛山共有50家A股上市公司,累计市值10577.87亿元,在全国排名第15位,高过重庆、福州、合肥、青岛等直辖市、省会城市。

        截至2023年1月16日,佛山50家A股上市企业中,总市值超过千亿元的企业有两家,分别是美的、海天;除这两家企业外,总市值超过百亿元的企业有13家,最高的科达制造达290.51亿元;总市值在50至100亿元的企业有11家;总市值在20亿元至50亿元的企业有18家;总市值在10亿元至20亿元的企业有6家。

        净利润方面,2022年前三季度,佛山A股上市公司中共有47家企业实现盈利。4家企业净利润突破10亿元。美的集团以244.7亿元遥遥领先,同比增长4.33%,之后是海天味业、科达制造和海信家电。其中,科达制造净利润同比增幅近400%。

        2023年5月18日,来自佛山的创新家电品牌企业广东德尔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德尔玛”,股票代码“301332”)正式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挂牌上市,成为2023年佛山首家挂牌上市的企业。

        至此,佛山A股上市公司数量达到51家。

来源:佛山日报、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6-3 23: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五湖泛舟 于 2023-6-4 07:12 编辑

●●● 东莞A股上市公司数据●●●

        据统计,2022年,东莞共新增12家A股上市公司,新增数量创历史新高。



        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东莞A股上市公司共57家。

        按数量来看,位列广东省第3位(仅次于深圳、广州),全国地级市第5位(全国地级市排名不包括省会城市和国家计划单列市)。

        来,先奉上东莞A股上市公司,镇街分布一览图~



        接下来,产业君就跟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下,东莞去年这12家新增的A股上市企业。

        区域分布

        东城新增最多,寮步、桥头实现上市公司零的突破

       先来看区域分布。

        12家新增A股上市企业,分布在:

东城,3家;松山湖、厚街、塘厦,各2家;虎门、寮步、桥头,各1家。

2022年A股新上市公司分布一览图如下:





东城(数量最多)、厚街(市值最高),成为最大赢家;

其次是塘厦、松山湖、虎门;

寮步、桥头,刚均实现了辖内A股上市企业0的突破。

*寮步,安达智能(688125),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于2022年4月15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成功上市。

        安达智能,是东莞市首家在科创板上市的智能装备企业,也是A股首家专业从事流体控制设备研发和生产的上市公司。

*桥头,汉维科技(836957),同样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于2022年12月14日,在北京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公司主要从事高分子材料环保助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主营产品为脂肪酸盐助剂和复合助剂。目前已成为我国环保硬脂酸盐产品的主要供应商之一。

        总体上来看,目前东莞57家A股上市企业,分布在20镇街+松山湖。

        暂时没有A股上市企业的镇街,分别是:麻涌、望牛墩、中堂、高埗、石碣、莞城、茶山、东坑、大朗、樟木头、谢岗,以及还处在建设阶段的滨海湾新区。

        其中A股上市公司最多的松山湖、长安、东城,均为7家。之后是塘厦4家,南城、厚街、清溪,各3家。

        按最新的片区划分来看,最多的是滨海湾片区14家,其次是城区片区13家,松山湖片区11家,东南临深片区9家,东部产业园片区7家,最少是水乡新城片区3家。

        来看东莞辖内A股上市企业分布一览表~



         最后,看一下东莞A股上市57家企业市值一览表~(以2023年2月24日收市市值计算,数据来源百度股市通)



来源:房姐看产业

备注:2023年3月6日,位于东莞洪梅镇的广东绿通新能源电动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券名称:绿通科技,证券代码:301322)在创业板上市,成为东莞今年新增的首家A股上市公司。

至此,东莞境内外上市公司数量增至79家,其中A股上市公司达58家。(来源:东莞日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6-11 00: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什么是“专精特新”?

        根据2016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程,鼓励专业化发展、鼓励精细化发展、支持特色化发展、支持新颖化发展”。专精特新定义为“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

        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9、2020、2021、2022年认定并发布了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

*第一批企业共248家,A股上市35家;

*第二批企业共1744家,A股上市157家;

*第三批企业共2930家,A股上市119家;

*第四批企业共4357家,A股上市203家。

截至目前,全国共有911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备注:第二批160家企业未通过公示)

数据来源:工信部

        在工信部公示的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中,合肥有79家企业上榜。该批次中,合肥企业数量占全国的1.8%,位居省会城市第四,全国城市排名第十。



        据市经信局民营经济发展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小巨人”企业总数达140户,占全国的1.6%,在全国城市及省会城市排名各进一位,位居全国城市第十四,省会城市第五。

        从行业分布看,合肥新入选的“小巨人”企业,主要集中在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集成电路、新材料、人工智能产业链,共计58户,占比超七成。“小巨人”企业聚焦主业,主营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均超80%,长期深耕工业“六基”领域,近七成企业从事细分市场10年以上,超六成企业全国细分市场占有率在20%以上,市场竞争力突出。

        79户第四批“小巨人”企业中,98%以上是高新技术企业。这些企业2021年平均研发经费超2100万元,研发投入强度约为6%,高于规上工业3.4个百分点,五成以上企业研发人员占全部职工比重超30%,户均拥有I类知识产权16项以上,64%的企业建有省级以上研发机构,近三成企业拥有博士后工作站(或院士工作站),主导制修定标准超150项。

        另外,这些企业发展势头、经营效益突出——79户第四批“小巨人”企业营业务收入总额达280亿元,户均3.5亿元,其中超一半企业营收超2亿元;户均净利润约3200万元,户均缴税990万元。超六成企业近两年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增长率超20%,五成以上企业近两年净利润平均增长率超20%。

来源:合肥日报



        其中,第四批公示企业数量前三名为北京、深圳、上海,分别有334家、276家、245家,遥遥领先其他城市。

        对比前三批“小巨人”企业总数排名来看,此前数量居首的上海被北京和深圳反超,第四批企业入围数比深圳少了31家,比北京少89家。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北京GDP同样以微弱优势超过上海,为多年来的首次超越。

        在其之后,第四批公示企业数排名第4~10位的城市依次为武汉(158家)、杭州(155家)、重庆(139家)、苏州(123家)、宁波(101家)、成都(95家)、合肥(79家)。

        此外,结合万亿城市各自所在省份排名来看,第四批公示企业数排名前三的省份分别为浙江、江苏、山东。

        综合前三批和第四批已公示的企业名单,24座万亿城市拥有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数将达到4458家,占全国总量(9119家)近半壁江山。

        24个城市中,无锡、济南、福州、南通、佛山、泉州6城企业总数不足100家,其余18城企业数均在100家以上。



        企业总量最多的前五名分别是北京、上海、深圳、宁波、重庆。其中,深圳的企业数量甚至超过了广东全省(不含计划单列市,共432家)。

        北上深等一线城市的综合实力毋庸置疑,而宁波得以超越广州、苏州等经济强市跻身前五强,尤其值得关注。

来源:城市进化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6-14 13:27:22 | 显示全部楼层
calvin123 发表于 2023-5-24 14:47
希望有一天能看到合肥经济迈进前二十

就希望合肥脚踏实地得发展经济,先不与人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6-14 23:4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五湖泛舟 于 2023-6-15 00:26 编辑

◆◆◆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

工信部对制造业单项冠军的定义:

        长期专注于制造业某些细分产品市场,生产技术或工艺国际领先,拥有强大的市场地位和很高的市场份额,单项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前列。其中“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的产品优先纳入考虑。

        可以说,能够被评为制造业单项冠军,意味着在这一细分领域,企业要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日前,工信部发布了“第七批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和产品”名单,全国共计有339家企业上榜,其中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为140家、单项冠军产品为199个。截至目前,第一至七批名单共计1200家企业上榜,其中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为604家、单项冠军产品为596个。



以下是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名单:













        从城市来看,宁波市上榜企业最多,共计83家;其次是深圳市68家,再次是北京市56家。具体如下表:



        前十城市分别是宁波市、深圳市、北京市、上海市、杭州市、常州市、苏州市、青岛市、天津市、长沙市;前十城市上榜企业共计429家,占总上榜企业数量的37%。

来源:先进制造业

备注:截至目前,全国七批次单项冠军遴选,合肥共15家企业入选,其中包括9家示范企业、6个冠军产品,占全国约1.3%。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6-18 23:3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吸引大众投资231亿!“最强产投之城”合肥是怎么炼成的▲


| 编者按

        **电动智能化时代,海外汽车城在衰落,中国诸多新城迎来机遇。新兴城市抢抓窗口期,以新能源行业拉动整个城市能级的提升。

        合肥、上海、常州、沈阳、广州、深圳、宜宾……一座座新能源汽车城如何崛起?从今天起,出行一客(ID:carcaijing)推出系列专栏,从政府、企业、学界多个角度,总结归纳各城在乘势转型期间的经验,绘制一幅新能源产城融合、双向奔赴下的清明上河图。

        上述诸城间有共通之处,亦各有特色。未来,如何因地制宜抢抓机遇,共同携手撑起汽车产业链的全球大市场,是这些城市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

        今天刊发第一篇——“产投之城”合肥的故事。以投带引的“合肥模式”如今已全国知名,每个月都有外地官员前来取经。

        在合肥,出行一客遍访政府人士、企业代表,发现政企风险共担是产业创新发展的本质,这一创新性的产业发展策略,让合肥迅速成为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高地。**


        231亿元!

        5月28日,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大众安徽首席财务官哈约根介绍,大众安徽项目计划总投资231亿元人民币,包括生产基地(一期)与研发中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41亿元人民币,车型上市前研总投入约90.5亿元人民币。

        近年合肥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硕果累累,接连引入大众、蔚来、比亚迪等关键企业,产业链逐步完善,成为全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高地,“合肥模式”也成为各个地方政府争相学习的模板——合肥做对了什么?

        事实上,合肥从来不是“赌城”,而是“产投之城”,政企风险共担是产业创新发展的本质,形成“以投带引”的招商引资新模式,以重点项目拉动新兴产业集群,带动城市发展。

        一位合肥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人士对出行一客表示,合肥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的体制机制——从招商部门启动,到各个部门综合研判,联合外部专家和投资机构,形成意见,再到上会,最终领导拍板,最快只需要一个月。最核心的是要有开创意识和担责心态,沿着产业链的方向选择项目,一任接着一任干。

        全国很多城市都在学习“合肥模式”,合肥内部则提出了学习“宁波模式”,在引入蔚来、大众、比亚迪等整车企业之后,要培养几个本土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龙头。

        “投资这种事情就是雨过地皮干,抓住机会该上就上,错过了再想追也追不上。”一位深度参与合肥产业规划的政府人士对出行一客强调了投资时机的重要性。

        悠跑科技在2023年5月刚获得合肥产业投资并且宣布总部落户,这家滑板底盘初创公司CEO李鹏对出行一客表示,合肥是智能电动车产业的高地,而且是由当地政府从无到有建起来的。当地政府高效的流程体系,招商和投资的一体化协同能力令创业者无法拒绝。“合肥的领导对于智能电动车产业和技术愿景的坚持,对于企业和创业者的支持,是十分珍贵的。”

        合肥的投资逻辑是什么?投出几大明星项目之后,下一个“蔚来”是谁?企业落地之后如何扶植发展?




不是赌城,而是产投之城

        这是近年互联网上广为流传的段子——

        中国最牛的风险投资机构其实是合肥市政府,2007年,合肥拿出全市1/3的财政收入“赌”面板,投了京东方,最后赚了100多亿元;2011年,合肥拿出100多亿元“赌”半导体,投了长鑫/兆易创新,赢了,上市估计浮赢超过1000亿元;2019年,又拿出100亿元“赌”新能源,投蔚来,现在大众汽车新能源板块落地合肥。

        三大成功项目,让合肥有了“赌城”的名声,但其实,合肥是用产业投资的概念来布局新能源产业。合肥市委书记虞爱华曾公开称,不是风投,是产投;不是赌博,是拼搏。

如何理解合肥的投资逻辑?

        “政府产业投资要综合把握政治站位和行业趋势。”前述合肥政府人士认为,新能源是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的前瞻行业,2019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因为国补退坡进入洗牌期,好的投资标的出现时必须果断抓住。

        以投资蔚来的知名案例举例,2019年是蔚来以及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迷茫期,很多地方政府都接洽过蔚来,但因为内部意见不一致放弃投资。合肥主动找到蔚来,坚信新能源是符合国家发展方向的好赛道,尽管内部多有不同意见,最终力排众议,投了70亿元换来蔚来中国总部落户合肥。

        合肥投资蔚来的决策过程,是“四线并进”:其一是分析蔚来的研发、供应链和经营状态,看企业是否拥有核心竞争力;其二是研究国家政策,发现蔚来使用的换电模式是国家支持的技术路线;其三是组织行业专家协助分析,并聘请专业机构尽调;其四是负责商业谈判。项目从接触到落地,只用了两个多月时间。

        2021年之前,合肥招引的多是龙头整车厂,引入蔚来、大众、比亚迪等明星车企。2021年之后,类似的重大项目少了,多是10亿到100亿的项目,专注上下游产业链。

        前述政府人士解释称,一是因为新能源整车产能新增有限,二是龙头车企已被各地瓜分完毕,格局已定。合肥拥有六家车企后(江淮、蔚来、大众、奇瑞、长安和比亚迪),进入了提升产业能级的下一个发展阶段,需要用整车厂带配套商、促进新能源汽车应用推广、产业人才培育、推动产学研融合等等。

        “一是要看到,二是看到之后要做到,三是做到之后要做成,这就是合肥独特的地方。”合肥中关村协同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昌春对出行一客表示,合肥抓住了整车企业大规模扩产的短暂时机,这是天时,但更重要的是人和。

投资容错性高,尽职即免责

        “我们每个月看的项目非常多,绝大多数都走不过立项阶段。”一位合肥产投基金内部人士对出行一客表示,会从多个维度,联合内外部专家分析项目;同步与被投方谈判沟通。即便尚未立项,但已经汇聚了多方面的专业意见,对项目的认知可能比其他城市立项之后还充分。一方面节约尽调的成本,另一方面加快决策速度变得很快。

        合肥依托合肥兴泰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合肥市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合肥市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三大国资平台作为开展资本招商的“牵引器”和“主力军”,并联合社会资本共同打造总规模超千亿元的国有基金丛林,形成“引导性股权投资+天使投资+社会化投资”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

        对于优质项目,同一个城市不同的区域和部门间也不免争抢,甚至可能出现恶性竞争。为了化解这个问题,合肥做了顶层设计的协同,理顺了关系。即使是合肥某县去谈的项目,从开始就会和市里各部门、各产业基金及时沟通,寻求专业支持。如果项目规模大,市一级会果断介入,全市一盘棋。

        虽然很多城市在学习合肥,但却难轻易复制。因很多城市产业投资不敢也不能亏损,但这不符合投资现实。

        “合肥是全国天使基金、种子基金风险容忍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合肥产投集团下属的安徽信投公司副总裁马红说,《合肥市种子基金管理办法》明确,允许基金出现最高不超过50%的亏损。而且在种子基金运作过程中,绩效评价是基于整个基金生命周期,而不是对单一项目的投资亏损进行评定。

        合肥制定了“尽职即免责”条款,解决了因潜在的投资失败而给个人带来的问责风险,消除了投资的后顾之忧。

        在合肥创业多年,政府对科技创新的包容性很高,这正是自动驾驶科技企业宏景智驾副总裁兼域驰智能副总经理周奇文印象最深的一点。根据双方协议,政府对企业每年的产值和税收有要求,但是创新有不确定性,如果没完成协议上的目标,企业可以打延期报告,“只要理由充分,政府都能同意。”周奇文对出行一客说。

        好的政策带来了成果。2012年到2021年,合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由24.4%提高到54.9%,对工业增长贡献率由30.5%提高到71.6%。2022年,合肥市战新产业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84%。




        周奇文感慨道,在合肥做科创企业,“政府是为了实现企业的发展而努力,而不是说拿条条框框来约束你。”宏景智驾已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在此之前,合肥本地的投资为宏景智驾提供了有力支持。

盒饭和产业链,吸引企业的外在和内在

        作为高科技初创公司,北科天绘曾接洽过不少地方政府,联合创始人、CEO张智武告诉出行一客,有些城市,省市级的领导招商意识非常强,但基层官员无所谓,最终难落实。相比之下,合肥从上到下,思想非常一致,说明内部的培训做得非常好,政府决心很强。

        作为专注激光雷达的高科技企业,北科天绘近年获得了合肥的多项支持,包括产业投资,目前也正在建造激光雷达量产基地。

        “从2018年来到合肥,我从来没有请任何一级政府官员吃过饭。”张智武回忆道,最初在北京见面时,双方在公司吃盒饭;和合肥官员接洽几年,自己从来没有为吃饭买过单,去政府部门办事都是在食堂吃饭;公司发展顺利,想请领导吃饭表示感谢,领导总以没时间婉拒。

        营商环境正是由一个个细节堆砌起来的。上个月周奇文刚刚参加了区里召开的供需对接会,区里请来头部整车企业,以及多家供应链企业的负责人,大家一起进行产品、技术的合作交流。

        这样的对接会每个季度或者半年都会办一次,成为企业间合作的起点。周奇文说,后续更高层的企业决策时,政府继续搭建平台,让双方企业的高管一对一深入交流,为企业之间提供信任基础。

        吸引企业落地合肥有多种因素,外在是官员的服务意识和配套政策,内里是完善且充沛产业链,由此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

        招商引资有马太效应,产业链完善的地方更能吸引后续企业入驻,所以一定要在产业发展前期抢占先发优势,把握窗口期。

        “合肥已经成为最适合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地区之一。”蔚来集团企业传播助理副总裁马麟对出行一客表示,一方面,安徽是汽车制造行业的重镇,在动力电池以及智能相关的研发、制造方面都形成了很强的综合实力,以及良好的智能电动汽车全产业链。

        同时,合肥有很好的区位优势和科教人才资源,是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副中心,合肥近些年来开放的营商环境,以及“长三角一体化”的优势叠加,给企业带来良好的运营效率。

        产业基础的肥沃土壤,能滋养出企业的参天大树,德国汽车巨头大众集团在合肥的持续增资扩产,即是典例。这个总投资231亿元人民币的项目,被安徽省委书记韩俊在今年四月参观时高度评价为:“安徽及合肥发展的重中之重”。

        回顾大众在安徽的投资版图,就不难理解“重中之重”的含义——2017年,大众在中国的第三家合资公司“江淮大众”正式成立;2020年5月,大众以11亿欧元买下总部位于合肥的国轩高科26%的股份,成为首家直接投资中国电池生产企业的外资汽车制造商;2020年12月,大众斥资21亿欧元将合资公司的股比从50%提高到75%,并更名为大众安徽;2023年4月,大众宣布在合肥投资10亿欧元,建立聚焦智能网联电动汽车的研发、创新与采购中心的新公司。

        大众安徽方面对出行一客表示,大众安徽正在构建一个全方位的本地供应链生态系统,已有近300家生产供应商和约800家一般采购供应商就位,38家供应商已随大众安徽来皖并在此投资,投资金额达71亿元人民币;大众安徽将德国双元制教育引入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大众学院已于今年2月开启授课,推动培养本土技术人才。



即便占先机,焦虑未终止

        随着众多高科技企业的落户,吸引了不少人才。2022年,合肥常住人口净增16.9万人,其中迁移增长就贡献了13.5万人的规模。

        周奇文介绍,公司合肥团队有100多人,大部分都是从上海、苏州等长三角城市回来的安徽人,其中不少人的薪酬和以前相当,“大家如果在家乡有好的工作机会,肯定愿意回到家乡。”

        这正是合肥“以投代引”的雄心所在:除了工厂,企业更要建立研发中心,甚至搬迁总部,不断提升在本地的发展能级。

        在合肥建有研发中心的车企越来越多:长安汽车2016年设立合肥研究院,蔚来汽车在合肥有研发团队,奇瑞汽车合肥研发中心积极招人,大众集团更在2023建立了全球级别的研发公司……同时,合肥也在从整车向上下游不断延伸,努力培育出零部件巨头。

        在资本方面,截至2023年3月,合肥国有资本在战新产业领域累计投入资本金超过1600亿元,带动项目总投资超过5000亿元。

        “现在产业资本的手段弱了,社会资本的手段强了。”前述政府人士认为,因为营商环境已经营造起来了,相比之下产业资本的养料有些缺乏,所以要去释放和引导社会资本。产业资本动辄投的都是估值几十亿上百亿的项目,想培养总部型的企业,但是社会资本一般不投这样的项目,认为估值10亿以下才有投资价值。双方投资逻辑不同,怎样有效结合,非常考验政府的执政能力。



        在未来发展方向上,合肥瞄准“芯屏汽合”的产业布局:芯,即集成电路产业;屏,即新型显示产业;汽,即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合,即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融合发展。

        “看起来合肥的积累了一些成功案例,但我们一直很焦虑,觉得未来还要更努力。芯屏汽合的路线已经规划得很完善了,接下来围绕产业链条做下去,比如集成电路,就要花一辈子的时间。”前述经信局人士感慨。

        多位合肥政商界人士都对出行一客表达了类似的心态——合肥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先发优势,但是新能源产业还在不断发展,目前的格局不是一成不变。合肥只是拿到了第一张船票,还不知道以后船能走多远,焦虑从未终止,后续发展更需要加倍努力。

来源:出行一客(ID:carcaijing)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6-21 12:50:56 | 显示全部楼层
★谁是新能源产业集聚度最高的城市?★

        6月19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23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列出新能源产业集聚度最高的中国城市50强。其中,深圳、上海、苏州、北京、常州排名前五,广州、武汉、成都、天津和合肥位居前十。

        这是胡润研究院连续第二年发布该榜单。胡润百富董事长兼首席调研官胡润表示,新能源企业聚集程度的高低,既反映城市创新能力和产业环境优劣,也直接影响了城市的发展潜力和竞争力。“能够抓住新能源产业机遇的城市,未来将在中国财富地图上占据更好的位置。”

        根据榜单,27个城市排名比去年上升,包含7个新上榜城市:嘉兴、包头、南宁、鄂尔多斯、江门、宜春、南昌。新能源优质企业最集聚的5个城市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天津、苏州;新能源中小企业最集聚的5个城市分别是深圳、上海、东莞、北京、广州;新能源投资热度最集聚的5个城市分别是常州、武汉、鄂尔多斯、广州、重庆。



来源:城市进化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6-23 10:3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五湖泛舟 于 2023-6-23 10:46 编辑

◆港股双柜台模式落地,首日成交1.63亿元◆

        6月19日,香港交易所正式推出“港币-人民币双柜台模式”(下称“双柜台模式”)及“双柜台庄家机制”。这意味着,在香港证券市场,交易员可以使用人民币买卖一系列大型上市公司股票。

        首批纳入双柜台名单的公司共有24家,总市值达12.31万亿港元(约合11.2万亿元),占全体股市总市值三分之一以上。同时,中银国际证券有限公司、中国国际金融香港证券有限公司等9家机构成为双柜台庄家。

        业内普遍分析认为,从市场端来看,此举可最大限度地降低汇率风险,为港股吸引更多买家。从政策端来看,这有望为离岸人民币提供配置选择,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香港交易所发言人表示,“港币-人民币双柜台模式”是在香港市场推出的,使用它来买卖人民币计价港股的是离岸人民币,所有拥有港股账户且持有离岸人民币的投资者都可以使用它。这不仅有助于丰富离岸人民币的投资功能,还可以巩固香港离岸人民币的枢纽地位。

        港币柜台的股票代码是以“0”开始的5位数字,人民币柜台的股票代码是以“8”开始的5位数字,两个柜台股票代码的最后4位数字通常相同。此外,人民币柜台的股票简称将在股票代码后加上“-R”。

        Wind(万得)数据显示,整体来看,6月19日,首批24只港股的人民币柜台合计成交额约1.63亿元人民币。截至6月19日收盘,中国移动-R(80941.HK)、恒生银行-R(80011.HK)、中国海洋石油-R(80883.HK)、中银香港-R(82388.HK)、友邦保险-R(81299.HK)股价涨幅居前,当日分别上涨1.89%、1.52%、1.44%、1.25%和1.11%。从成交额来看,中国移动-R(80941.HK)、腾讯控股-R(80700.HK)、中国平安-R(82318.HK)、中国海洋石油-R(80883.HK)成交额居前,分别达5520.19万元、3662.47万元、1699.65万元和1007.55万元。

        截至6月19日收盘,恒生指数收盘下跌127.48点,跌幅0.64%,报19912.89点。



来源:财经五月花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6-23 12: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独角兽&瞪羚&雏鹰■■■

OMG!!!
合肥跑出一批“神兽”!
别慌,我们说的可不是凤凰、麒麟
这些神话传说里神兽
而是……
上能翱翔九天、下能深潜大海的
“神兽”企业!

在合肥
有这样一群珍贵的“独角兽”
还有不少极具灵气的“瞪羚”“雏鹰”
他们利用“科技创新”的魔法
练就了自己的神奇力量
成就合肥这座特殊“动物园”
奔跑在各自的赛道上




下面这张“游览图”
能让你有个“初印象”
↓↓↓




        根据长城战略咨询发布《2022中国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显示,合肥共有5家企业上榜,位居全国第11位,较上年前进8位;新晋独角兽企业4家,位居全国第8位。

       上面的“游览图”上,我们不难发现去年上榜的5只“独角兽”身影——长鑫存储、讯飞医疗、本源量子、国仪量子和先导薄膜。它们分布在集成电路、数字医疗、量子科技、新材料等4个赛道,技能“看点”各不相同:

        长鑫存储,半导体国产替代的希望,研发了首颗国产 DDR4 内存芯片;

        讯飞医疗,研发的“智医助理”让全国380多个区县的老百姓降低了错诊、漏诊和用药错误风险;

        本源量子与国仪量子,同属量子科技赛道,前者开发出中国第一套量子计算机测控和操作系统、上线中国第一个搭载量子计算机真机的量子计算云平台、组建中国第一个量子计算教育联盟和产业联盟;后者陆续推出了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商用化的X波段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全系列产品,突破了国外对我国关键微波器件的限制。

        先导薄膜,国内唯一进入磁存储靶材领域、首家交付G4.5代高迁移率氧化物靶材、首家实现高世代液晶显示面板用ITO靶的生产商,公司的ITO靶材出货量更是实现全球第一。

        在合肥“动物园”里,除了独角兽,还有瞪羚、雏鹰,潜在独角兽和潜在瞪羚。

        和普通动物园一样,这里的“动物”分为两类:一类是本土生长,一类是自主引进。

        同时“养育”两大类“神兽”,而且越养越多,合肥“动物园”的秘诀很简单:因材施教,为其提供最适宜的“水土”。

        比如,两个毫无背景的学生,在合肥却造就了“硅谷式”的传奇,数年间打造出一家估值近10亿元的“隐形独角兽”。没错,我们说的就是东超科技,其研发的可交互空中成像技术在**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家从合肥出生、成长的企业,由两名“90后”创始人在中国科大读研时创办。历经6年多的发展,去年在科技部主办的首届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总决赛中夺得大奖,并在资本市场上获得1亿元Pre B轮融资。

        别看创始人出身中国科大,但他们却具备强烈的“草根”性质。最初是瞒着导师“偷偷干”,没有学院教授的“背书”,也没有行业“大咖”的加入,真正是从一只无人问津的“小兽”破壳成长为“隐形独角兽”。

        如此传奇的成长经历背后,当然离不开合肥这座“动物园”的悉心照料。

       “独角兽”幼年时期,合肥作为“园长”那可是四处为其“找粮”,各种强身健体“家伙什儿”都往园里搬,开办“表演秀”让“小兽”们充分施展本领。

        目前,合肥正着手建立高成长种子企业、潜在瞪羚企业、瞪羚企业、潜在独角兽企业、独角兽企业5个梯队的高成长企业培育库。为鼓励企业创新,还按不同条件给予奖补,单个企业当年补助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为了给他们“加餐”,合肥还建立财政风险补偿机制、设立高成长企业培育贷,加大天使投资基金投资力度,充分发挥市科创投资基金、滨湖科学城投资发展基金等**性引导基金作用。

        对本土生长的“神兽”细心照料,对自主引进的“神兽”更是“掏心掏肺”。

        以先导薄膜来说,其母公司先导科技集团总部位于广东,1995年开始涉足稀散金属材料行业,现已实现全球化布局。早年间,合肥市**围绕“合肥芯”“合肥产”“合肥用”全链条布局,希望引进一些“填空白,补短板”的专精特新企业,先导薄膜便进入了重点招商名录。

        落户过程中还有一个细节:先导薄膜是京东方重要配套商之一,选择基地之时,多次协调最终将先导薄膜落户地点“安排”在京东方旁。
      
        在合肥这些年,先导薄膜也很努力“绽放光芒”,先后向京东方、晶合等提供材料,填补了合肥在显示产业链关键上游材料ITO靶材的空白。

        这些“独角兽”企业在各自的领域一路“狂飙”,今后有望跃升成为上市企业!截至目前,合肥境内A股上市公司已达79家。到2026年末,合肥还将力争全市境内上市公司数量较2021年末实现翻番,达到140家以上。



来源:江淮晨报2023-04-08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6-24 22:5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合肥,又一个独角兽:先导薄膜估值超140亿●

*伴随着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浪潮,许多昔日不受关注的城市开始崭露头角。*



合肥又一个新兴产业崛起——新材料。

        安徽合肥又一只超级独角兽诞生了。

        投资界获悉,先导薄膜最新完成B轮融资,融资规模高达45亿元,创下稀散金属材料领域的融资纪录。本轮投资方阵容颇为震撼中金资本管理部旗下基金领投,中建材新材料基金、中电基金、中国中化高新产业基金、中船集团海洋基金、五矿创投、SK中国、国投创合、东方三峡、大湾区基金、招商致远、华发集团、格力集团、海尔汇智、摩根士丹利中国股权投资、兴业银行集团、盈科资本、信达鲲鹏等参与投资。

        先导薄膜的身后,是一位60后安徽创始人朱世会。早在1995年,朱世会成立了先导集团。2017年,先导集团下属子公司先导薄膜在合肥力邀之下,将总部落户合肥。短短5年时间,先导薄膜迅速崛起,此次融资阵容几乎清一色“头部国资+顶级产投”,投后估值超过了140亿元。

        你可能不知道,眼下各地都在争抢新材料独角兽。投资圈已经形成一个共识:材料是制造之骨,没有关键材料的创新就没有中国制造的强大。

        合肥最新一个超级独角兽

        估值超140亿

        这是新材料领域的一只新晋独角兽。

        资料显示,先导薄膜是先导科技集团旗下核心业务主体之一,致力于研发、生产、销售和回收真空镀膜用靶材和蒸发材料,产品系列包括高纯金属、合金、贵金属及陶瓷材料所制成的靶材、锭、颗粒及粉末,广泛应用于新型显示、光伏、半导体、精密光学、数据存储及特种玻璃等领域。

        目前,先导薄膜是国内唯一一家进入磁存储靶材领域、国内首家交付G4.5代高迁移率氧化物靶材、国内首家实现高世代液晶显示面板用ITO靶的生产商,公司的ITO靶材出货量更是实现了全球第一。

        母公司先导科技集团总部位于广东省,从1995年开始涉足稀散金属材料行业,现已实现全球化布局,业务据点涉足国家16个,全球网点40余个。那么,先导薄膜为何选择在合肥落户?

        这要从先导薄膜所生产的半导体用靶材及薄膜材料讲起。在芯片制作工艺里,靶材是其中不可或缺的材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这一关键原材料的国产化率偏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能依靠进口。早年间,合肥市政府围绕“合肥芯”“合肥产”“合肥用”全链条布局,希望引进一些“填空白,补短板”的专精特新企业,先导薄膜便进入了重点招商名录。

        当年,《中国经济周刊》曾报道这样一个细节:当时京东方希望其重要配套商先导薄膜来合肥设基地,于是相关领导亲赴广东诚邀,最终先导薄膜落户地点距合肥京东方仅几公里。

        需要补充的是,2017年,合肥产投资本通过旗下新产业基金投资先导薄膜,成功招引其将总部及上市主体落户合肥,并在新站区投资建设液晶面板用ITO靶材生产基地项目。落户合肥后,先导薄膜可以向京东方、晶合等芯片半导体公司提供材料,填补了合肥市在显示产业链关键上游材料ITO靶材的空白。

        此后,先导薄膜先后推进ITO靶材和其他薄膜材料研发及生产基地项目、半导体用高纯金属及合金靶材项目等多个核心产业化项目。据悉,目前先导薄膜半导体用靶材生产线正在建设中,厂房已经建好,设备也在陆续安装中。预计产线投产后,项目产品将供应给国内的存储芯片厂商,能有效推进半导体关键材料的国产化进程。

        站上了新材料和半导体设备风口,先导薄膜成为一级市场炙手可热的项目。今年1月,先导薄膜的A轮融资成功落地,由中金资本旗下基金及比亚迪股份领投,中石化集团资本公司、特变电工集团等跟投,融资规模达14亿元。

        国庆十一长假前夕,先导科技集团B轮战略投资发布会在广州举行,先导科技集团董事长朱世会先生宣布先导薄膜B轮融资成功落地,融资规模达45亿元,创下稀散金属材料领域的融资纪录。

        投资方阵容中“头部国资+顶级产投”云集。中金资本执行总经理王开宁表示:“如此豪华的强强联合阵容,不仅是因为大家具备了广泛而深远的合作基因,更重要的是大家对于材料赛道的未来前景深度看好。”

        如今,高端制造产业链进一步向国内转移,以光伏、半导体、新能源为代表的战略新兴产业对上游高端靶材的需求大规模增长,这对靶材工艺、供应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站在国产替代的潮流下,更多新材料独角兽正在崛起。

        安徽大佬创业

        迄今孵化出一个独角兽军团

        先导薄膜的掌舵人朱世会,同样极具传奇色彩。

        1967年出生,安徽蚌埠人,朱世会早年考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1993年,他进入稀散金属行业工作,从一个普通业务员做起。期间,朱世会发现欧美日韩等国家的大企业大多是在国内低价采购初级原料,经过加工后再高价卖到国内。令人无奈的是,这些公司大多掌握着高纯度稀散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提纯、生产等核心技术,牢牢扼住了国内材料行业的喉咙。

        长此以往,这无疑会导致国内高端制造产业被海外龙头牵着鼻子走。

        于是,朱世会成立了先导集团,开始涉足稀散金属材料科技领域。2003年,朱世会在清远正式成立广东先导稀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先导稀材”)。起初,公司只有十亩地、一间厂房、四台氧化硒炉子和二十余名员工。以此为起点,朱世会和团队成员一直在从事卡脖子技术攻关工作,先后解决了13N锗,LYSO晶体,ITO靶材,ZnSe红外材料等多种关键材料的技术难题。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半导体、智能汽车、物联网等高新技术产业加速崛起,“卡脖子”的关键材料领域逐渐走到大众视野。历时27年,朱世会执掌的先导系公司已经拥有包括铟、硒、碲、铋产量全球第一、ITO靶材出货量全球第一、国内最大LED用砷化镓外延基片供应商在内的多个细分领域第一,突破了国外对我国关键材料的封锁垄断,填补了行业空白。

        目前,先导集团在全球16个国家,拥有40多个全球网点,员工将近6000人。业务领域也从最初的生产提纯稀散金属逐渐往技术含量更高、附加值更高的产品延伸,产品广泛应用于疫情防控、半导体显示、无人驾驶、薄膜太阳能电池、红外激光、航空航天等战略新兴领域,并形成了薄膜、半导体、功能材料等事业部。

        悄然间,朱世会也化身成独角兽孵化机。除了先导薄膜,他一手创办的先导稀材也跻身了独角兽企业行列,估值一度为100亿。

        此外,他还注意到了国产半导体行业另一个薄弱环节半导体设备。2020年,先导收购了一家世界知名的真空镀膜设备公司德国FHR,基于此公司也在国内布局半导体设备产业,在江苏徐州和广州南沙都规划了产研项目,预计两个项目达产后每年可生产大量高端半导体设备,助力实现我国高端设备本土化。如无意外,这里会走出下一个独角兽。

        一个产业盘活一座城市

        VC/PE扎堆去合肥

        而透过先导薄膜的历程,我们看到合肥又一个新兴产业链崛起新材料。

        地处中国华东地区、安徽中部、江淮之间、环抱巢湖,合肥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然而,合肥身为省会城市和江淮地区重要的行政中心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默默无闻,直至近几年凭借着“最牛风投城市”一夕爆红。

        “合肥模式”已经得到了验证。2007年,合肥引进了亏损严重的京东方,并举全市之力为其投资建设6代线。最终,合肥新型面板显示产业蓬勃发展,京东方上下游产业链所带动的GDP总和超过合肥一年的经济总量;与蔚来的合作,发展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与长鑫存储合作,合肥建设了中国为数不多的储存芯片生产基地。

        当合肥在面板显示、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一路高歌猛进的时候,新材料产业相对薄弱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相比于长三角其他城市,合肥市新材料产业规模较小,2020年全市新材料产业产值861亿元,而同期南京、杭州等城市新材料产值已逾千亿以上。同时,合肥市缺乏具有重要行业影响力的本土化领军企业,为来自新能源、半导体领域的下游客户提供成套 “解决方案”的系统集成能力不强。

        “虽然产业规模持续增长,但我市新材料产业整体竞争力仍然偏弱,配套主导的产业能力不足。”合肥市相关人员曾介绍,比如高端光刻胶、电子特气、抛光材料、湿化学品、溅射靶材等材料供给很大程度上还依赖进口,提高合肥本地企业就地配套率刻不容缓。

        由此,合肥开始制定、完善针对高端装备与新材料产业的规划和产业链发展支持政策,并充分发挥全产业链招商的“合肥模式”,重点发展先进化工材料、新型显示材料、先进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材料、稀土永磁材料、生物基新材料、石墨烯材料、气凝胶等各色新材料产业。

        很快,“科创+产业+资本”的合肥模在新材料产业上发挥了作用。时至今日,合肥新型显示和新能源相关的新材料产业呈现明显集聚态势,镁基新材料、化工新材料、 新型显示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新能源电池材料、高性能磁性材料等领域已初步形成上下游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除了先导薄膜的ITO靶材,凯盛科技的铜铟镓硒薄膜电池、大地熊新材料的磁性材料、国轩高科的锂电池材料、皖维集团的PVA 光学薄膜、彩虹集团的液晶基板玻璃、合肥乐凯的光学功能膜、合肥三利谱光电的偏光片、巢云海镁业的镁合金、合肥杰事杰、会通新材料以及国风塑业的改性高分子材料等一大批新材料产品开始脱颖而出,在国内乃至国际具有领先优势。

        合肥并非个例。当在合肥轰轰烈烈建设新材料产业的同时,各地也同样掀起了打造新材料产业集群的热浪。从传统材料大省山东到手握诸多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江西省再到珠三角和长三角等城市,相继出台的“十四五”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开启了新材料产业发展高地的争夺战。

        原因在于,新材料产业是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中创新最为活跃、发展最为迅猛的新兴产业之一,战略地位不亚于芯片和能源。尤其在量子计算、固态锂电池、氢燃料电池、集成电路等关键产业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新材料是国际之间科技战争的关键要塞,自主可控尤为关键。

        如果说某些城市错过了互联网不可惜,那一旦错过了新能源、新材料才是真正的遗憾。这一论断源自创投圈出现的一个前所未有的景象很多远离北上广的二三线城市凭借自身资源优势,培育了一只只现象级独角兽,如来自福建龙岩市的德尔科技,主攻芯片电子化学品材料;安徽芜湖跑出的年轻独角兽芜湖佳纳,重点布局锂电材料;青海更是借着新材料的东风,罕见孕育了一只百亿独角兽丽豪半导体,主要生产新能源至关重要的材料高纯晶硅……伴随着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浪潮,许多昔日不受关注的城市开始崭露头角。

        风口之上,狼烟四起,一个产业盘活一座城市的故事令人热血沸腾。中国产业变迁浪潮浩浩荡荡,下一个靠着新兴产业“逆天改命”的城市会是谁?

来源:投资界 2022-10-11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4-26 07:39 , Processed in 0.078317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